穿在1977 第169节

  陈凡指了指那间杂物室,“里面堆了几摞,你要是喜欢,进去随便挑。”

  安全也不客气,“行,待会儿我挑几个带回去当花盆,我爱人喜欢种花,你这陶盆样子古里古怪,她肯定会喜欢。”

  他又看向杨队长,话里满是嫌弃,“你洗手洗脚能不能不要这么敷衍,虽说水田里面有血吸虫的概率很小,但也不要马虎。”

  杨队长咂吧咂吧嘴,“腊月份刚把所有的沟渠都翻修了一遍,哪还有那么多血吸虫。”

  见安全满脸无语,他也只能无奈地端起盆子冲水,“行行行,洗、洗。”

  黄保管员也冲洗完,呼出一口长气,说道,“这个鬼血吸虫,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消灭干净。”

  安全笑道,“现在不就比我刚来的时候强多了?只要坚持不懈,早晚有把血吸虫消灭干净的一天。到那个时候,所有的沟渠里面,都可以随便下水,人和牲口都安全。”

  刘会计点点头,说道,“我觉得现在最紧要的,还不是消灭血吸虫。”

  几人都转头看着他,他嘿嘿一笑,摸了摸肚子,“当然是要先把肚子搞饱。”

  众人哈哈一笑,陈凡伸着手往里面引,“都准备好了,直接上桌开吃。”

  进了房间,按照老位置各自落座,陈凡提着酒瓶倒酒,看了一眼杨队长,问道,“没有其他蚌壳了吧?”

  杨队长当即脸色一变,轻轻摇了摇头,说道,“怎么没有?你们一走,我就组织所有人检查水田,结果又找出来5片,还好都在表面,没有插进淤泥,一眼就能看到,否则还是个麻烦事。”

  刘会计也摇着头说道,“也是小姜运气不好,第一个被扎到,要是再晚一些,恐怕就换成别的人被扎。”

  黄保管员满脸苦笑,“这群调皮孩子,也不知道是哪个扔的?”

  杨队长哼哼两声,“又不难查,等一下学生都放学回来,让家家户户都问一下,不就知道是谁扔的。”

  村小学只上半天课,中午12点就放学,然后星期天全天放假。由于卢家湾小学是初小,还只有两个年级,倒是没有农忙假,甚至农忙的时候,学校的“学生”还多一些,附近许多人家会把几岁大的娃娃送到学校请肖老师代为照顾,他就成了孩子王。

  要等到80年代,全国人民亲眼看到了“教育”的力量,身边的个别人通过升学跳上枝头变凤凰,各个地方这才开始重视学校教育,学习时间一年比一年长,到了几十年后,有的地方甚至小学四年级开始就有晚自习,卷得从“放养学习”阶段过来的老人们怀疑人生。

  陈凡倒完酒坐下,转头看向安全。

  安全明白他的意思,这是要开席了,便主动提起酒杯,嘴里却说着不相干的话,“找肯定要找,该打的打、该骂的骂。但是打完骂完,要跟他们讲清楚,别的地方可以随便玩,农田里面绝对不能去,更不能往里面乱丢东西。”

  话音落下,他伸出酒杯,几个杯子轻轻碰到一起,这顿饭便开始了。

  陈凡动了第一筷子,夹起一块糖醋鱼给杨队长,“队长,尝尝,这是我新做的糖醋鱼块,也不知道味道怎么样。”

  杨队长脸上笑开了花,“你给我干嘛,给你安哥啊。”

  安全自己主动夹了一块,咧着嘴笑道,“人家陈老师尊敬你这个队长,先夹给你还不好啊。我这种就只能自己动手咯。”

  几人笑成一团,陈凡又给黄保管员和刘会计一人夹了一块糖醋鱼,便正式开动。

  吃了几口之后,杨队长叹着气说道,“打也好、骂也好,这群小子教完了,过几年还有下一批,皮孩子教不完呐。”

  陈凡笑道,“那就让大孩子管小孩子,这样一代代的传,形成我们卢家湾6队的优良传统。”

  安全一口酒差点喷出来,“优良传统?还要发扬光大是吧。”

  呵呵笑了几声,他看向杨队长,笑道,“不过小陈这个办法也可以试一试,小孩子不服大人管,却很听大孩子的话,说不定有效果。”

  杨队长摇头笑了笑,“也只能这样子咯。”

  随即对着陈凡笑道,“你这个糖醋鱼很好吃,不过甜食我吃不惯,还是这个辣椒鱼头好。”

  陈凡也不在意,“各人有各人的口味,自己喜欢吃就好。”

  安全却又夹了两块糖醋鱼块,笑道,“我们上海人最爱吃甜食,你这道菜很对我的胃口,等哪天我回家的时候,帮我做一份,我带回去给我爱人尝尝,她那里也吃甜食的。”

  陈凡满口答应,“没问题。”

  顿了一下,又笑道,“或者哪天你把嫂子请过来玩一天,我给你们做本帮菜。”

  安全顿时满脸惊喜,“你还会做本帮菜?”

  陈凡得意洋洋的样子,“何止本帮菜,上到八大菜系,下到东北菜、西北菜、客家菜、宁波菜、楚菜、冀菜、豫菜、XJ菜、云南菜、广西菜……”

  安全在一旁瞪大眼睛,“你都会?”

  陈凡果断摇头,“都不太会。”

  旁边刘会计转头一口酒喷出来,差点喷到黄保管员身上,气得他笑骂不已。

  安全无奈地看着陈凡,“那你说个屁。”

  陈凡嘿嘿笑道,“都不太会,但也会点皮毛嘛。”

  不管任何菜系,他是吃过的就能大差不差地复原出来,至于整个菜系的各种菜式,就只能自由发挥、灵活变通。

  安全干脆懒得理他,挖了一勺陈凡请客必备的经典焖饭,说道,“你的样刊呢?”

  陈凡脸色一正,“先说好,样刊可以看,但是不能拿走,我就剩最后一本,拿了就没了。”

  安全瞪大眼睛,“啊?样刊不会只有一本吧?”

  陈凡,“可是大队部拿走了一本啊,反正我手里就剩这一本,还得留着做纪念呢。”

  安全眼里满是遗憾,嘴上却说道,“嗐,没事我要你样刊干嘛,新华书店也有《江南文艺》卖,回头我自己去买一本不就行了,还用得着拿你的。”

  陈凡微笑不语,如果你的表情能够再正常一点,我就信了。

  不过陈老师大人有大量,不跟他一般见识,指了指隔壁自己房间,“样刊在我房里,先吃饭,吃完了再给你看。”

  安全也不着急,点了点头,“行。”

  这时杨队长才好奇地问道,“什么样刊?”

  安全抬起头,“哟,你们还不知道呐?”

  随即指着陈凡笑道,“你们队里的陈老师,在全省最好的文学杂志、也是全国第一流的文学杂志《江南文艺》上发表了一篇小说,这事估计已经让邮递员传遍整个南湖公社了,这一回,卢家湾6队露了大脸啊!”

  听到这话,杨队长立刻瞪大眼睛,转头看着陈凡,“真的?”

  不等陈凡说话,安全不乐意了,他眼睛一瞪,“我还能瞎编怎么滴?”

  杨队长立刻哈哈大笑,“哎呀,这可是大事啊。”

  刘会计在一旁满脸震惊,“这么说,咱们队里出了个大作家?”

  他自诩为文化人,自然明白《江南文艺》和地委日报的区别。在地委日报上面发表通讯稿,虽然也很难得,但报社更多的还是看重被报道的事件本身。而在《江南文艺》上发表文章,那可是实打实的笔杆子功夫,可了不得啊!

  陈凡赶紧谦虚地表示,“就是写了一篇小说而已,不敢说是作家。”

  杨队长却不管他,满面红光地看着刘会计和黄保管员说道,“这个必须要给奖励。”

  两人立刻点头,“给,必须要给!”

  意见统一,陈凡满脸期待地看着他们,“那奖励什么?”

  杨队长愣了愣,脑子转得飞快。对啊,奖什么?

  一般情况下,生产队给先进队员的奖励大多都是什么搪瓷缸子、化学(塑料)脸盆之类的东西,可陈凡这次发表小说,总不能也照着这个标准来吧?

  奖励好点的吧,可队里也没什么好东西,这一下他有点被架住,一时间下不来台。

  刘会计和黄保管员也皱眉思索,拿不定主意。

  最后还是陈凡看他们左右为难,呵呵笑道,“要不发个奖状,再奖我一颗老茶树。”

  前几天他去老彭家里把鳄鱼皮拿回来之后,就去林子里寻了一遍,没有发现茶树,倒是村头有几颗野茶树,就是长得不怎么好,产茶也不多,稍不注意就过了时节,便无人问津,正好可以要一颗过来。

  杨队长一听这话,心里顿时松了口气,当即点头,“行啊。”

  然后看向黄保管员,“反正那茶树也没人管,干脆都给他弄过来。”

  黄保管员也抬起头笑道,“这个没问题,我们队里不像9队,还有人会炒茶,而且茶树也不多,就村头那几颗还是老队长从9队挖来的,等一下我就带人给你挖过来。”

  陈凡当即笑着端起酒杯,“那我敬三位领导一个。”

  酒杯乒铃乓啷一阵响,安全抿了一口,放下杯子,对着陈凡笑道,“好嘛,又让你赚到了。哎,这次拿了多少稿费?”

  一听这话,杨队长三人都看向陈凡,眼里满是好奇。

  对呀,差点忘了,发表文章还有稿费呢。

  陈凡却摇头笑道,“哪有什么稿费,就给了几张票。”

  安全,“我说的就是票啊,你不会以为稿费就是钱吧?!”

  陈凡:得,是我误会了。

  他呵呵笑道,“主要是10张工业券和50斤全国粮票,另外还有一点油票、布票、糖票、茶叶票和烟票,都不算多,就是个意思。”

  这里他打了个埋伏,没有交代实话,却也没有隐瞒太多,要的就是虚虚实实,让人捉摸不透。

  安全点点头,“差不多。”

  他一副过来人的样子,转头看着杨队长三人说道,“我上学的学校,是工厂的子弟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有,我们学校的一位语文老师,就经常发表文章。

  那时候稿费高,他的投稿如果被采用,一千字10块钱呢,而且作协还每个月给发福利,主要是烟、酒、糖、茶这四种,每个月一条烟、一瓶酒、半斤糖、2两茶,还有讲究,烟是飞马烟,那时候飞马烟贵,和中华齐名的,酒也是好酒,几块钱一瓶的那种,另外逢年过节还会有大礼包。

  后来取消稿费,就给票证,他那日子过得,就从来没缺过副食。”

  陈凡转头看着他,连筷子夹着的鱼肉都忘了吃,惊讶地问道,“直接发东西?”

  安全看了看他,用力点头,“啊,就是直接发东西。”

  说着指了指他,眼里颇有些同情,“你算是没赶上好日子,要不然,除了能得钱,还能凭这篇小说加入作协,每个月的福利,比县级干部还高。”

  他话音刚落,刘会计就问道,“现在不能加入作协了吗?”

  安全吃了口菜,摇摇头笑道,“好几年前就停了,看看哪天能不能恢复吧。”

  然后安慰陈凡,“其实现在也不错,这么多票证,一般人可不好攒,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

  陈凡抿抿嘴,我这算是被同情了吗?

第272章 铆钉和电路板

  吃完饭,杨队长几人结伴离开。

  陈凡将购买水泥和钢条的钱交给安全,等着送货上门便好。这也是安全出马得来的便利,否则的话,别说送货上门,就算主动上门去拉,也未必有货。

  送货?不可能的!

  等他们离开,陈凡关起门来睡觉。养生长寿,从睡午觉开始。

  睡个大觉起床,杨菊三人早已去上工,陈凡伸了个懒腰走出门外,信步溜达到姜丽丽房间门口,她正捧着样刊看得津津有味。

  陈凡站在门口挡住了光线,她立刻反应过来,猛地抬起头,等发现是陈凡,才轻轻拍拍胸口,“没声没息的,吓了我一跳。”

  陈凡笑道,“这东西就是个消遣,别花费太多时间,有时间多看点课本,以后肯定会有用。”

  姜丽丽将杂志放在腿上,咧着嘴笑道,“知道啦,我就是趁她们不在,才偷空看一点,等她们回来,就会把书藏好,认真学习。”

  顿了一下,她又昂着头问道,“对了,你不是说让我给你誊抄第二篇小说吗?什么时候拿给我?”

  陈凡靠在门框上,看着她笑道,“先不急,等你养好伤再说。”

  随即解释道,“第一篇被杂志社分上中下三期发表,就算第二篇被采用,也是3个月以后的事。”

  他掐指一算,“也就是8月刊吧,还早着呢,不着急。”

  这篇小说总共3万8千多字,16开的杂志一个版面最多能容纳2000到2500字,一期刊印1万多字,差不多要5到6个版面,这已经是一本杂志能承载单本小说的极限,再多的话就要成专刊了。所以被分成三期刊载,已经是极限压缩的结果。

  听到陈凡的话,姜丽丽想了想,说道,“伱上午说要写10几个小故事,那一个故事3个月,一年也才4个故事,难道你准备写四五年?”

  陈凡耸耸肩,笑道,“年轻了吧。别说四五年,只要能连续刊载一两年,出版社绝对会建议我发行单行本小说,等不了那么久的。”

首节 上一节 169/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