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手上还有钱的话,谁不想多带几个大件回家呢?
他有点没想到,“三转一响”的大件在他们心里的地位有这么高。
说了会儿话,缝纫机也被抬了下来。
陈凡赶紧引着他们往知青院走,“这个不用抬上去,就留在这里用。”
完全可以预见,一定会有人过来借缝纫机用,借用人数的多少,将取决于到底有多少人会用。
如果没有卫生处送的“三转一响”票也就罢了,既然有了这些票证,他肯定是要将新的留着放到新屋里,这台旧货,理所当然便放在知青院,不管谁来借,就只有这一台!
之所以回来之前,没有将这几张票证用掉,还是因为钱的原因。
倒不是钱不够,花掉了254,他手里还有600块,买这四样东西绰绰有余。
可他要是真的全都买回来,哪怕他说破嘴皮子,也不会有人相信他真的没钱了!
所以还是要先忍一忍,等赚到下一波钱,再去地委将这些东西买回来。
……
缝纫机抬进知青院,立刻引起一阵大呼小叫的尖叫声。
就连刚刚帮他收拾好行李的姜丽丽四人,也跑过来围着看。
杨跃进和杨卫国两个人瞪着杨菊,“放哪里?”
杨菊立刻看向陈凡,“陈老师,这个放哪里呢?”
陈凡指了指杂物间,“先放杂物间,等收拾出来,就把那里当缝纫室。”
杨菊立刻领着人往杂物间走去。
其他忙完的人都跟着过去看热闹,陈凡则穿过后院,往自己的新房子走去,只有安全和他一起。
等他路过马厩的时候,转身打开栅栏,将一直跟在自己屁股后头的小母马和小马驹塞了进去。
完了抱着马头摸摸,“乖啦,我现在很忙,明天再带你们去遛弯啊。”
小母马这才不情不愿地后退两步,还打了个响鼻。
安全看着忍不住摇头,“你这里的牲口,真是快通灵了。”
陈凡穿过后门,往上面走去,同时嘿嘿笑道,“本来动物就有灵性,你看那些狗啊、猫啊,哪个不通人性?何况我还学过兽医,只要摸准这些动物的脾气,和它们沟通起来很容易。”
安全还是摇头叹气,“反正我是没这个本事。”
不一会儿爬上坡,走大门进了客厅,几十个人正在客厅里面,将纸箱拆开,把里面的东西都拿出来。
所有的旧书按照箱子分类搁在地上,其他东西则用纸箱作为垫子,放在地板上。
尤其是几样比较重的机械配件,更是垫了几层纸壳。
安全看了看地上的东西,转头看向陈凡,“这些东西你打算怎么处理?”
陈凡笑了笑,说道,“先整理出来,我留一部分,其他的都交给大队部。”
请假
今天赶路,正常是下午到,结果现在还在高速上,堵了快10个小时。而且除了打电话,手机一点流量都没有,上不了网,连请假都发不出来。今天肯定来不及码字了,明天一定补〒_〒
第323章 各论各的
安全看着满屋子物品,“这都是些什么东西?”
陈凡最先看到那四只樟木箱子,先把这些箱子挪到一边,同时说道,“有旧书、买的二等布、机械和电子零配件,还有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主要是旧书吧,里面有一半是课本和学习资料,从小学到大学的都有。”
安全顿时惊了,猛地转身看着他,“还有大学的?”
他自己就是高中毕业,却正好碰上时局变化,没有读大学的机会,自然对大学异常向往。
陈凡点点头,在书堆里走来走去,随后在一个地方站定,“这里就是大学的课本,我看了一下,云湖几所大学里面几十个常见的专业都有,不过书本有点零散,要整理过才知道究竟有多少是齐全的。”
说这话的时候,他心里还是忍不住骂那些卖书的人“败家子”。
可是想到如果不是这些“败家子”,自己也买不到这些书,心里又有点小纠结,到底是该骂呢?还是不该骂呢?
安全早已跟着他走过来,蹲下来说道,“那也行啊,这些书应该是你自己留着的吧,卢家湾可没人能看懂这些书,全南湖公社都没几个。”
说着抬起头看了看他,“唉,回头我找你借书看,你可不能不借。”
南湖公社没几个人能看得懂,他却是其中之一,毕竟当年的高中毕业生不是假的。
当然,也要循序渐进一点点的去看、去学,有不懂的地方,可能还要自己钻研,或者向同学、老师写信求教。
但再怎么样,也比没有书可以学要强百倍。
他已经想好了,就专攻财会方向,争取用两三年的时间,啃下来一個财会类专业,之后再想办法弄一个进修名额,这样一步步的往上爬,总有能拿到大学文凭的一天。
陈凡看了看他,哈哈笑道,“这有什么,回头我整理出来,如果有多套的,送你都行。”
别的不提,单单建这栋房子,安全就帮了他很多忙,如果是什么珍贵的东西还需要多考虑一下,只不过是多出来的几本旧书而已,送他几套又何妨。
然后陈凡抬起头,顿时眼前一亮,“咦?什么时候装的玻璃?”
出去的时候,所有的窗户都还是空框子,一扇玻璃都没装。
今天回来,竟然所有的窗户都已经装好玻璃,而且都被擦得干干净净,就跟没有似的,难怪他刚才没注意到。
安全抬头看了看他,又继续翻书,笑着说道,“你出去一趟十几天,要是玻璃都还没装好,不是显得我很无能?!”
言下之意,这些玻璃都是他搞回来的。即便陈凡早已经把玻璃钱付了,但是能这么快到货,安全也功不可没。
陈凡当即比了个大拇指。
这个逼装的,我给你99分。
差一分是因为这些玻璃只是普通的透明玻璃。
这年头、或者说早在民国年间,就已经有内部有类似浮雕效果的压花玻璃,而且价格也不算太贵,既可以遮挡视线,还不影响采光,缺点就是产量相对比较小,玻璃难买,压花玻璃更难买到。
要不然村里好多人家还在用纸糊窗户。
(压花玻璃)
本来陈凡是想等一等,反正要年底才搬进去,干脆一步到位装压花玻璃,可现在已经都装好了,只能等以后再换。
只不过这样一来,他就要去买些布料做窗帘。
也不知道现在有没有那种轻飘飘还不透视的布料,好像记得南湖供销社是没有的吧?难道自己还要再跑一趟地委?
他们聊天的时候,帮忙搬东西的其他人只能羡慕地看着。
不是羡慕有书,而是羡慕能看懂。
别说大学课本,就算拿个初中……不,小学课本给他们,这里大部分人都能看睡着。
否则为什么兽医学习班就没有他们的份?!
于是等把东西搬完、又全部拆箱之后,便一个个赶紧走人。
在这里听他们讲话,太伤自尊了。
略过玻璃的话题,安全笑着说道,“你说的啊,如果有多的就送我一套。”
随即低着头翻看有哪些书,突然就有些感叹,“哎呀,以前我也去过废品回收站,想看看有没有什么旧书可以买,可那里所有废纸加起来还没有三斤重,更别说好书。”
陈凡蹲下来,迅速分拣出一套半的教材。
通用科目可以共用,就算是半套,专业科目的书不一样,一个是会计学,一个是财政学,加起来就是一套半。
这两个专业的书都有好几套,分他一套还有多的。
随即将这些书丢给他,“这几本是公共科目课本,这一堆是会计专业课本,这一堆是财政专业课本,我估计这类书对你的帮助最大,伱先带回去看,回头如果想换专业,再找我换其他类型。”
安全当即扑过来,一把将书拢到自己身前,笑得合不拢嘴,“客气话就不多说了,改天去我家,我给你弄几个好菜。”
陈凡有些奇怪,“为什么不是嫂子弄?上次你不还说是让嫂子弄吗?”
安全脸色微僵,随即抻着脖子说道,“老婆娶回来是用来疼的,怎么能让她下厨烟熏火燎呢?”
陈凡顿时恍然,“哦,懂了,嫂子不会做饭。”
安全黑着脸,抱着书翻看,“要是南湖废品站能有这些书,我早就升所长了。”
他要是能把这些书钻研透,那就等于是南湖税务系统第一能手,手底下出了这么个人才,所长能不升官?
所长都升了,那所长的位置不就是他的?!
陈凡不知道安全心里的小算盘,嘿嘿笑道,“南湖才多大?我听废品站的仓库科长说了,他们那里的旧书,百分之九十来自云湖市区,下面上来的只有一小部分,而且质量也不高,除了一些闲书,别的资料书几乎都没用。”
安全听到他的话,突然愣了愣,视线落在书上,幽幽地说道,“如果在上海,回收站的好书肯定更多。”
上海比云湖大了好几倍,人口、学校、图书都更多,自然会有更多的好书。
而陈凡却撇着嘴摇了摇头,“未必。”
安全猛地回头看着他,“啊?”
陈凡蹲下来继续整理各类课本,说道,“上海的资源更多,无论什么种类的新书,第一批上市名单里面肯定有上海,而且还有专门的少年儿童书店、外文书店、古籍书店、音乐书店、美术书店、科技书店,当然了,也有专门的旧书店。
资源更多,各个单位和个人的需求都可以尽可能的得到满足,那么在旧书利用上,就不一定有小地方那么迫切。
那里的废品回收公司,还会像云湖地区的废品回收公司那样特意腾出一片地方来存放、整理旧书吗?”
其实上海也有两家经营旧书的书店,一家是56年开业的上海旧书店,这家只做旧书,但是更倾向于“有价值”的专业书籍,包括各种资料书、工具书和市场上很受欢迎的文学书,在旧书市场,这几种是需求量最大的。
更有历史价值的“古籍”,则是在古籍书店,那种已经不能算旧书,勉强可以划入古董行列。
另一家是70年代开业的上海书店,以经营旧书为主,但也会兼卖一部分新书。
不得不说,大码头就是大码头,在市场细分和经营方面,比内陆城市领先好几步。
就连云湖地区的旧书回收利用流程,也是向上海那边借鉴的。
但也正因为如此,在旧书的流通过程中,大批特定的书籍流向市场,而其他被“淘汰”的旧书,废品站可就不会再妥善保管。
所有最终剩下来的旧书,几乎第一时间就被拉走,变成造纸的原材料。
像云湖废品回收公司那样,还特意保存旧书、延缓一段时间才销毁的,在那里几乎不可能。
安全也想明白了这一点,只能摇头叹息,“时也、命也。”
要是他自己还在上海,会担心没有书买吗?直接去书店就有了啊。
两人一边整理一边聊着天,不一会儿,黄莺在门口敲了敲门,“陈老师,安叔,去吃饭了。”
陈凡放下手里的书,站起身拍拍手,“好,来了。”
安全则将刚才陈凡给他选的书抱起来,黑着脸说道,“叫安哥,叫什么叔?”
黄莺瞪着眼睛,“可是,安叔,我都叫了你10年安叔了啊!”
安全气得鼻子都歪了,抱着书往外走,“那时候你才几岁,当然要叫叔,现在你都15了吧,还能叫叔吗?以后就叫哥,安哥。”
黄莺跟在他后头,不服气地说道,“可是我爸还跟你称兄道弟呢,我叫你安哥,那不是乱辈分了么。”
安全,“那不一样,各论各的。”
黄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