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 第350节

  头顶一颗树枝上,燕隼转动脑袋,“啾啾”叫了两声,展翅从某人头顶上飞过,落下一坨鸟屎。

  安全迅速闪身,心有余悸地呼出一口长气,“幸好我动作快。”

  然后抬起头大骂,“真是一只坏鸟。”

  陈凡走到场坪边,看着他笑道,“谁让你先冤枉它。”

  安全卖力爬上来,一眼就看见麻雀堆里的八哥,一边骂“坏鸟”,一边抢谷子吃,不禁笑道,“嘿,还真是我冤枉它了。”

  陈凡指了指厨房,“你是找准时间过来的吧,正好我们要吃饭,又被你蹭到了。”

  安全撸了撸袖子就往里走,没好气地说道,“今天确实是凑巧好吧,我是来报信的,只不过正好赶上了!”

  陈凡走在他身边,问道,“报信?报什么信?”

  安全走进餐厅,看看正在加椅子、摆碗筷的黄莺和刘丹,笑道,“给她们两个报信,明天去地委参加面试。”

第436章 直购

  “面试?”

  听到这话,所有人都齐齐看向安全。

  陈凡眉头微皱,紧接着问道,“面什么试?”

  这年头还有面试?

  不管是进工厂、当兵还是上大学,不都是直接调档案就完了么,还有什么是需要面试的?

  安全拉开椅子坐下,咧着嘴笑道,“当然是高考面试。”

  他说着又指了指黄莺和刘丹,“你们不是报了外贸和新闻专业么?这凡是跟外语有关的专业,都需要外语老师亲自面试,看看是否具备一定的外语基础。”

  陈凡也跟着落座,看了看正满脸迷糊的两个女生,再看向安全,问道,“外贸类的还能理解,除了贸易类知识,几乎等于半个外语专业。可新闻专业还要面试是什么鬼?”

  安全嘿嘿笑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这样问学区委员的。”

  他手指在桌上敲了两下,对帮他倒酒的黄鹂说了声谢谢,转过头继续说道,“从表面上看,新闻跟外语没有关系,可是别忘了,通讯社也是有驻外记者的,哪怕不外派,也可以负责翻译外国新闻稿件。

  如果小丹没有报考英语科目也就算了,既然参加了英语加试,那人家将她纳入到英语面试名单,自然也很好理解。”

  陈凡恍然点点头,搞清楚原因就行。

  他对高考的了解几乎都来自于穿越前看年代小说的记忆,可是看过的小说里也没说高考还有面试啊。

  就连上次去地委,左姐和姜丽丽她们也没提到这一茬,可能连她们也不清楚。

  不过没关系,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就是面试吗。

  他转头看这黄莺和刘丹,笑着说道,“你们的英语成绩不差,口语方面也很不错,只管放心大胆去考,没什么大不了的。”

  见陈凡信心满满的样子,两个女生也安下心来,齐齐点头,“知道了。”

  陈凡又看向安全,“时间、地点?”

  安全端起酒杯抿了一口,“从明天到1月2号,地委教育处招生办公室。”

  顿了一下,他对着陈凡笑道,“公社学区委员可说了,北大和外贸大学的两位招生老师亲自过来地委,就是为了给她们面试,否则的话,一般是要求报考英语专业的学生自己去省城招生办面试的,由此可见学校对她们的重视。”

  陈凡却眉头紧皱,眯着眼睛沉思。

  安全看到他的样子,不禁微微一愣,“怎么,有问题?”

  沉吟两秒,陈凡缓缓摇头,又看了看黄莺和刘丹,笑道,“没什么,就算真有问题,也是好事。”

  随即摆摆手,“算了,先不说这個,明天我带她们去一趟地委就知道。”

  说完拿起酒杯,“来,干了。”

  随后一饮而尽。

  安全看看他杯子里的黄酒,再看看自己杯子里的白酒,眼里陷入沉思。

  今天安全过来是正好赶上饭点,否则黄莺她们不会一起上桌,既然如此,她们6个女生只能赶紧吃完饭,随后简单收拾一下桌子,将饭桌让给他们两个。

  看着几个女生麻利地将本来就不乱的桌子收拾干净,迅速撤到厨房,安全不禁摇了摇头,感叹地说道,“你这日子过得,吃饭有人伺候、衣服有人洗、卫生有人打扫,乱七八糟的杂活也有人帮你干,地主老财都没你舒坦。”

  陈凡两眼一翻,“要再往前两年,你说这个话,我强烈怀疑你要害我。”

  安全呵呵一笑,“再往前两年,我也不会说这个话啊。”

  他晃了晃杯里的残酒,仰头一饮而尽,笑容中带着几分感慨,“这几天在地委、县城跑,我算是看明白了,时代真的不一样了啊,有些话以前不敢说的,现在敢说了,有些事以前不敢做的,现在也敢做了。”

  陈凡眨眨眼,“是什么事情让你有这种感慨?”

  安全摇了摇头,笑道,“不就是给队里找饲料机吗,换成以前,打报告、做审查,各种手续都能把人烦死,这次伱猜怎么着?”

  陈凡夹起一筷子菜,摇摇头,“猜不着。”

  安全笑道,“我先去找公社,公社说想要快点买到机器,让我最好直接去县里找商业局,我去了县里,商业局说可以走流程,但是建议我直接去找地委机械厂,因为就在一年多前,咱们的云湖机械厂也制造出饲料机,正式承接商业部下达的生产任务。

  他说如果走流程,那就是公对公,价格是定死的,时间上要排队。

  上级安排的生产任务不说,单单一个云湖地区,就有十几个区县,100多个公社、几百个生产队,饲料机不算贵,很多有条件的生产队或公社都想买,如果走对公流程排队,估计要等到几年后才能排上。

  换成直接去找机械厂就不一样了,只要能打通机械厂的关系,能够接受加价,很快就能买到饲料机。”

  说完之后,他对着陈凡笑道,“人家机械厂也是有计划外产能的,那部分他们可以自己安排。你说就这种事,几年前有没有人敢干?!”

  陈凡抿抿嘴,端着酒杯笑道,“喝酒喝酒。”

  后世很多人都以为,变化是从78年年底才开始的,其实不然。

  在结束那啥、再到79年的这一段时期,民间很多地方就已经蠢蠢欲动。

  越是穷困的地方,就越是有人想寻求新路、突破限制。“穷极生变”就是这个道理。

  虽然云湖不算穷地方,甚至可以算是富裕之地,可不代表没有变化。

  穷有穷的变,可富裕的地方人才也多啊。有些脑子灵活的企业领导,已经开始从逐渐松动的管制中寻找机会。

  只不过,这样的人太少太少,而且能平平安安走过未来十几年,还没翻车的,更是大浪淘沙所剩无几。

  看来云湖机械厂的领导就是这类人。

  陈凡收回思绪,看着安全问道,“所以现在饲料机有眉目了,就在云湖机械厂?”

  安全点点头,正色说道,“这事我还没去跟杨书记说,正好从学区委员那里听到要面试的消息,就先过来找你,跟你商量一下。”

  顿了一下,他身体微微前倾,轻声说道,“正常情况下,一台饲料机的价格在4500元左右,我从县商业局那里得到消息之后,就立刻赶去了机械厂,找到他们销售科。

  可惜,没见到他们科长,只跟一个销售员见了面,送了两包烟,又报了卢家湾和你的名字,才从他那里打听到私买的价格。”

  说着伸出一个巴掌,又反手比划了一下。

  陈凡眼珠微转,“5500?”

  安全轻轻点头,“一口价,没得谈!”

  陈凡抹了把脸,沉吟两秒,说道,“我觉得可以。”

  不就是贵1000块钱吗,只要饲料厂开工,要不了多久就能赚回来,否则等排队的话,天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去。

  为何改开之初,有的村子就组织几个铁匠,用手工敲扳手、钳子去卖,都能发大财?

  就是因为当前我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太低太低,很多工业品长期处于缺货的状态。

  五交化商店里之所以常年有工业品足额供应,是因为工业品与工业券挂钩,以至于很多想买的人没有工业券,根本无从买起。

  而小作坊的东西不用工业券,立刻就释放出大量的消费市场。在80年代初期,真的是百分之百的卖方市场,只要能生产出工业品,然后不要工业券往外卖,不管是针头线脑还是仪表工具,都不愁卖。

  连小东西都如此,更不用说饲料机这种“大机械”。

  见陈凡同意,安全便点点头,说道,“行,待会儿我就去找杨书记,看看怎么操作。”

  他也是习惯了走流程、打报告去买东西,现在要私下里去工厂买货,这里面的门道还得摸一摸,可千万不要惹出什么麻烦才好。

  ……

  第二天一大早,陈凡便带着黄莺和刘丹出发去地委。

  小游艇抛出一股浪花,缓缓加速,一个小时不到就抵达云湖客运码头。

  等他们到达教育处,工作人员才刚刚过来上班。

第437章 没抢成

  教育处二楼一间会议室,门口走廊上,陈凡正在给刘丹加油鼓劲,

  “放轻松点,没事的,估计面试就是考察一下你们的英语水平,而且以现在的教学条件,应该不会很难,到时候你正常发挥应该就能通过,还是那句话,胆大心细沉着应对,就没有应付不了问题!”

  在他身后的走廊上,二三十个考生靠墙站成两排,看着他的背影满是震撼。

  全英文对话?

  这么牛的吗?

  刘丹咽了咽口水,小心翼翼地用英文说道,“知道是知道,就是我第一个进去,有点害怕。”

  黄莺抬手拍拍她的肩膀,同样一口流利的英语,叹道,“我是第二个,这样你是不是能得到一些安慰呢。”

  陈凡也有点无语,早知道路上就开慢点,没想到他们虽然不是第一批到的,但因为教育处的办事员认识他,等他们过来上班,就友好地把头两个号码发给了刘丹和黄莺。

  还美其名曰越是往前,老师的心情就越好,也更容易通过,如果等到后面,人的耐心都磨没了,要求也会不自觉变高,对考生不利。

  道理是这么個道理,但是可以发3号和4号啊,1号和2号,也不考虑一下两个小丫头的心理承受能力?

  这时两个50多岁的中年男人走了过来,听到他们的对话,满眼好奇地看着陈凡。

  其中一人用英语问道,“你也是来参加面试的吗?”

  陈凡转过身,看着他们眨了眨眼。

  不认识自己,显然不是教育处的人,又是这把年纪?

  得嘞,如果他们不是今天的面试考官,他敢当场表演倒立。

  于是赶紧摇头,然后将刘丹和黄莺推上前,正色说道,“你们好,我不是考生,她们才是。”

  那位看了看两人,却盯着陈凡不放,“你的英语是跟谁学的?这种地道的伦敦口音可不是随便哪里都能学到的!”

  陈凡张口就来,“跟一个老知青学的,不过他已经回城了,我们失去了联系。”

  总不能说是听收音机,从美国之音里面学来的吧,那可是敌台!

  不过别说,这年头靠美国之音学习英语的人还真不少,而且当年的美国电台播音,用的还真是标准的伦敦英语,要到后来好莱坞崛起,才会逐渐转向本土的美式英语。

  本来美国之音刚刚建立的时候,是没有英语节目的,到了58年,新上任的新闻署署长乔治·艾伦认为“这样实在太假了,令人很尴尬”。此后美国之音才开始用英文,把所有外文节目再播一遍,以加强听众对它的信任。

  就是从那以后,国内也能收听到英语栏目,要不然当时国内很多地方的小盆友也没有机会通过这个方法学英语。

  造成的其中一个后果就是,潜移默化中,多了80年代的许多润人。

  咳咳,那个就不说了。

  反正现在倒是成了陈凡隐藏的借口,若是有人问他的英语从哪里学来的,就可以说是美国之音。

  只不过这个时候没必要明说而已,毕竟好说不好听嘛。

  听到陈凡的答案,那位老师顿时噎了一下,不过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便转头看了一眼所有考生,用英语说道,“谁是1号考生?”

首节 上一节 350/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