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 第450节

  因为他多买了两个萝卜。

  将4个萝卜装进竹篮,他拎着篮子往前走,终于有了买菜的感觉。

  从纪念堂旁边走过,看着门口排长队的人,决定明天一大早过来瞻仰。

  再穿过长安街,往西拐了一下,不一会儿又杀进一片胡同里。

  也不知道现在的首都是个什么情况,这里竟然还有个跳蚤市场?

  (78年首都跳蚤市场)

  地上摊块布、树上牵一根绳子,货物就这么挂着、摊着。

  每个摊子上的东西都不多,一般是几块布、几双鞋,极少数还有成衣,看样式和做工,很明显是自己在家里做好了拿出来的。

  没想到现在的人就有这种商业意识,可以啊!

  陈凡拎着菜篮子,从跳蚤市场中间走过,不断打量两旁的摊位,可惜没有能吸引他的东西。

  等穿过跳蚤市场,突然眼睛一亮,迅速往边上跑过去,“大爷,您这鸽子怎么卖?”

  (卖鸽子的大爷)

  大爷看了看他手里的篮子,脸上满是纠结,“您买菜呢?”

  陈凡眨眨眼,笑道,“莫非您这是信鸽不成?”

  大爷想了想,“如果您肯出两块钱一只,也可以是肉鸽。”

  一只鸽子大约一斤重,若是两块钱一只,那就是两块钱一斤了,而鸡子的价格才9毛到1块2,就算这里是首都,陈凡相信也不会超过这个价格。

  而现在的鸽子价格是不如鸡子的,因为肉少。所以两块钱一只鸽子,这是高价啊!

  不过陈凡琢磨了两秒,还是决定买了。

  正好两只鸽子炒一盘,这肉菜不就有了么!

  不过这两只鸽子只是保底,他还想再多弄点。

  上次林老伯去卢家湾,他印象可是非常深刻,一顿三碗饭,巴掌大的扣肉两口吃一块,活脱脱一位大胃王。

  而张老伯和李老伯也是喜欢吃肉的,一个月8斤肉的配额,3人几天就造完了,这两只鸽子怕是不够他们仨吃的。

  不用继续前进,不远处有一群老头儿排排坐,手里拿着鱼竿伸到也不知道是哪片“海”的湖里。

  陈凡乐呵呵地跑过去,看看,这不就有鱼了么。

  他拎着菜篮子转了一圈,眉头微微皱起,不禁小声嘀咕,“这些鱼都不怎么大啊。”

  不(划掉)凑巧,正好让旁边一位老爷子听见,他立刻转头说道,“怎么着,小伙子,看不上咱们钓的鱼。”

  这话一出,十几颗脑袋转过来,眼神齐刷刷地盯着他。

  陈凡干咳一声,故作不经意地摆摆手,“没有没有,我就看看。”

  “慢着。”

  老大爷还较真了,斜着眼说道,“别当人眼瞎,你这表情可不像随便看看的样子,就差把嫌弃写到脸上了。”

  另一位大爷也轻哼一声,“小伙子,以前没见过你,怕不是新来的吧?”

  紧接着征讨声四起。

  “小伙子就是见识少,知道么?这什刹海每年冬天都会捕捞一次,俩月前才收过网,大鱼都被捞走了,还哪来的大鱼?”

  “这海子里的鱼啊,就是跟着月份走的,年初鱼小,年尾鱼大。”

  “甭管鱼大鱼小,钓鱼都是一门技术,刚捕捞完咱就能钓上鱼来,咱都是好手,你来行么?”

  听到这话,陈凡当即干咳一声,“我来?还真行!”

  这话一出,立刻杀倒一大片。

  短暂的寂静后,现场立刻沸腾起来。

  “嘿,还真不谦虚。”

  “狂妄!”

  “你行那你上啊!”

  陈凡放下菜篮子,一手高高举起,“谁借我鱼竿一用?!”

  最先出声的那位老爷子立刻将自己的鱼竿递给他,“给,我看你到底能钓多大的鱼!”

  陈凡也不含糊,直接坐上他的小马扎,先看了一眼湖水,随即调整浮标、上鱼饵、甩杆。

  周围立刻安静下来,十几个钓鱼佬眼睛都不眨地盯着他,连自己的鱼竿都不管了。

  一分钟不到,陈凡突然手一抖,站起来便拉杆。

  眼看鱼竿都被拉成一张弓,那老爷子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下一秒反应过来,“快快快,抄网,上大鱼啦!!!”

  好一阵手忙脚乱,陈凡远远地退到后面,看着一帮没事儿干的老爷子帮他把三斤多重的大鲤鱼给抄起来,还有人找了根麻绳给他穿上,最后……每个人都拎了一下?

  陈凡抹了把冷汗,说道,“各位老伯,这鱼是不是归我的?”

  借鱼竿的老爷子恋恋不舍地递给他,“小伙子,明天还来不?”

第521章 颠覆印象

  在一众仰望的目光中,陈凡挥挥衣袖,带走一条大鲤鱼。

  鲤鱼还不死心,在篮子里活蹦乱跳,被他一指头弹晕。

  此时篮子里已经有了4颗萝卜、两只鸽子、一条3斤多重的大鲤鱼,主菜是有了,再弄点配菜,差不多就能凑一桌。

  可是要去哪里买配菜呢?

  正好旁边有位大婶路过,陈凡赶紧请教,“大姐,请问一下,距离这儿最近的菜市场在哪儿?”

  大婶一听,脸上顿时笑开了花,“哎呀,小伙子真会说话,还喊大姐呢,我这把年纪了,你得叫大婶儿。”

  陈凡哈哈笑道,“真看不出您多大,估摸着、最多三四十吧?”

  大婶一下子笑得眼睛都没了,将手一挥,“早过啦,你看我这打扮,也不像三四十的人呐。”

  随即打量他两眼,顿时眼睛放着精光,问道,“你也是住这一片儿的?”

  陈凡摇摇头,“不是不是,我是来探亲的,亲戚家在大栅栏那边的胡同里。”

  大婶心里有些惋惜,原来是外地来的,那自家小女儿就不好介绍了,京城户口、有正式工作,那是门槛,可不能降低。

  随即又是一惊,“大栅栏?那你跑远了啊,这儿都南锣鼓巷了,离那边好几里地呢,你得去正阳市场,或者和平门菜市场也行啊,那里近。”

  陈凡眉头轻挑,“哟,这儿就是南锣鼓巷了啊?”

  大婶转身指着一大片四合院房顶,“可不是么,这一片儿都是,你要是说南锣鼓巷内条街,就是这一片中间那条,别的胡同都是东西、就那条是南北,好找得很。”

  随即又看着陈凡,“怎么,这儿有认识的人?”

  陈凡满脸严肃地点点头,“嗯,有个做厨子的朋友,他说就住南锣鼓巷95号院儿。”

  大婶立刻将手一挥,“那你这朋友不真,他就是瞎扯,南锣鼓巷是条胡同不错,可这条胡同是南北向的,这一片儿的房子当年都是大户人家在住,连贝勒都有,他们的房子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分布在各条横向的胡同里,即便有少数门往东西开,那也是后搭的单家独户,哪有什么院子?!”

  陈凡眼神有点怀疑,“真的?”

  大婶往东边一指,“不信你去看。”

  陈凡还真去看了。

  反正就在跟前,又不费功夫不是?!

  后世的南锣鼓巷是摩肩擦踵的网红街,比大栅栏还热闹,可现在冷冷清清的,道路两旁基本上都是大院子的侧墙,啥玩意儿都没有!

  而且由于不久前那场地震,几乎每条胡同路边都有碎砖砂石瓦片堆积,就跟没完工的工地似的。

  不过,陈凡还是发现了惊喜。

  南锣鼓巷29号,一间也不知道是爆改还是私搭的小屋子,竟然被改造成了一间包子铺?!

  不是说80年开的悦宾饭馆才是第一家个体经营餐馆么?现在才78年呢,就有私人包子铺啦?

  为什么笃定是私人的店?

  因为没有招牌啊!

  人家国营商店最起码都有个“国营早餐店”的大字门头,这里却什么都没有,而且按照国营店的规矩,这时候就不会营业,他的门却是开着的。

  陈凡嗖地一下飘过去,探头探脑地看了看,蒸包子的锅里已经空空如也,火灶也是冷的。

  就在这时,一个男人走了过来,脸上满是和气的笑容,“同志您好,是要买包子吗?”

  陈凡转头看着他,笑道,“您这儿还有包子吗?什么价?”

  那老板笑着说道,“还有十几個,不过都冷了,您要买的话,回去得热一热才能吃,或者您稍等几分钟、我这儿给您蒸热也行。价格和国营饭店一个样儿,大肉包子8分,素菜包子5分,馒头也是5分钱。”

  陈凡好奇地问道,“您这儿应该不是国营饭店吧,那从哪儿进货买肉菜呢?”

  老板脾气也挺好,也许是问的人太多了,熟练地回答,“现在猪肉不像前几年那么紧俏,又赶上好多知青回城,街道办号召知青们自力更生,先想办法解决生计,以后有机会再安排工作。

  我们家就有知青,这多了张嘴就要多几口饭,也是愁人。一家人左思右想之后,觉得做包子、馒头不算太复杂的手艺,包子馒头也是人人都要吃的东西,就开了这间包子铺。

  报告打上去,街道办给开证明,然后拿着证明去菜市场管理处,将每天要用到的肉菜报上去,第二天早上直接拿钱去买就行,用不着票。我们买肉菜不用票,卖的时候也不用票,算是街道给的照顾政策。”

  陈凡眨眨眼,所以没有办营业执照,也没有食品卫生许可证?

  他回过神来,掏出烟递过去一支,“您贵姓?”

  老板双手接过烟,“您客气。免贵姓程、禾口王程,程其友。”(程老板见了莫怪,吱一声我马上改)

  陈凡,“麻烦程老板,还有多少包子,我全要了。”

  张老伯是山东人、李老伯是河北沧州人,林老伯……他没说,反正在首都待了这么多年,又跟两个吃面食的人搭伙,肯定也能吃面,干脆晚上就把这包子热一下,省了煮饭的功夫。

  程老板见他全包了,顿时大喜过望,不过还是小心纠正,“可不敢叫老板,我就是个卖包子的,上头还有街道办管着,也是为人民服务!”

  陈凡赶紧改口,“抱歉抱歉,说错了话,应该是程主任。祝您这儿早日被收编,您也当个店铺主任。”

  程老板这下满意了,笑得合不拢嘴,“托您吉言、托您吉言!您稍等,我这就给您包上。”

  说着从墙角的碗柜里端出来一个大筲箕,又从后面的桌子上扯了一大张报纸,将包子全都放上去。

  陈凡看得眼角直抽抽,用报纸包包子?这玩意儿有铅呐!

  不一会儿,程老板将报纸折好,双手捧着递给他,笑道,“10个肉包、5个菜包、3个馒头,一共1块2。”

  开心归开心,钱可不能少,都是小本买卖,亏不起。

  陈凡接过来放到篮子里,顺便用手摸了摸,还好,丁梆硬,应该不会黏上。

  随即一边付钱,一边问道,“这街上就您一家、还是有其他店?”

  程老板收好钱,一张一块、一张两毛,连数都不用数,直接揣进兜里。随即笑道,“可不止我一家,有二三十家呢。”

  他往南指了指,“您顺着胡同往南走,都是路边店,逛着就能看到,有卖茶水的、做裁缝的、卖成衣的、打豆腐的……,也有和我一样卖包子馒头、还有卖面条的。”

  说着看向陈凡,“对了,还有两家私人饭馆,不过规模不大,和我这铺子差不多,只有两张桌子,您要是不想做饭,可以去他家吃,肉鱼菜都有,还省了您自己动手的功夫。”

  陈凡转头看向人流稀少的街道,脑子有点转不过来。

  这有点颠覆他的印象啊?!

首节 上一节 450/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