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得陈凡有点头疼。
一位年纪稍轻的小本子追随高桥英夫的步伐出来,也鞠着躬同声翻译,“高桥社长是在说,非常感谢您救了他侄子一家,他对您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感谢。”
陈凡抿抿嘴,这普通话不行啊,含糊不清的,跟电影里演的差不多。
旁边张文良用胳膊撞了撞他,嘿嘿小声笑道,“这小鬼子就是名堂多,鞠个躬都快把脑袋扎地上。”
陈凡瞟了他一眼,“哥,人家有翻译啊。”
张文良赶紧干咳一声,装作没事发生的样子,嘀咕着说道,“他又听不见。”
结果还是挨了身后的肖师父一脚。
陈凡伸手虚扶了一把,“不用客气,老高已经请我吃了饭,这事儿就翻篇了,何况我也是医生,救人本来就是天经地义。”
听着翻译的话,高桥英夫眼里的惊奇又多了三分。
竟然还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医生?
您到底有几个职业啊?!
这时杨书记看了看屋里,小高已经不哭了,偎依在妈妈怀里,满脸的生无可恋,老高则坐在椅子上面目呆滞,一会儿咬牙、一会儿无奈,脸色变化比川剧变脸还快。
收回目光,杨书记对着赵俊辉说道,“赵干部,你跟他们说说,今天这情况肯定做不了决定,这样,你们先找个地方安顿下来,让他们好好想想,啊,毕竟这不是什么小事,哪有一来就让人跟着走的?那养条狗还有感情呢。
先让他们考虑考虑,让这几个小本子也不要着急,啊,慢慢来,反正人找着了就是好事,是吧。小高他们跟不跟他们走,那又是另一码事,急不来,也不能急。”
赵俊辉嘴角微抽,连连点头说道,“书记您说的有道理,我来跟他们说。”
然后他同翻译讲,翻译同高桥英夫讲。
几分钟后,和老高他们说了几句话,又和陈凡、杨书记他们告别,高桥英夫几人终于依依不舍地上了汽车,赵俊辉和朱公安他们也上了吉普车,一前一后缓缓离开。
等他们一走,刚才还在远处看热闹的村民,哗啦啦一下子都涌了过来。
“老高,那几个是你什么人啊?”
“老高你是不是要走了啊?真的去小本?”
“老高要过好日子咯,走的时候是不是要请客吃饭啊?”
“你这话说的,现在的日子不好?不好你跟老高一起走啊。”
老高在村里小心谨慎惯了,这时候听着大家的议论,心里是既难受、又不好发火。
还好杨书记几人还在,当即便开始赶人,“都胡扯个屁啊扯?老高都没说走不走,你们替他做决定?”
然后就喊人,“苏玉军呢?苏玉军?”
10队队长苏玉军赶紧跑过来,“在呢在呢。”
“在你说话啊。”
杨书记瞪着眼睛,指着吃瓜群众,“看看看看,像个什么样子?都轰走,谁要是再来烦小高,都扣工分。”
苏玉军点头哈腰,“诶。”
然后转过身便暴力输出,“不会听人话啊?还不滚扣工分了啊。”
话音未落,人群便一哄而散。
以前扣工分受不了、现在更受不了,一天好几块,谁乐意被扣?!
看着人群散去,老高这才松了口气,过来跟杨书记几人道谢。
杨书记摆摆手,“回去吧,好好想想,这事没人能替你做决定。反正你,你要走,我们欢送,你要留,原样不变,你明白我的意思不?”
老高点点头,“明白、明白。”
顿了一下,又说道,“书记,您看这时候也中午了,要不就在我这儿吃顿饭。”
杨书记头也不回地摆手,“不吃了,你们吃自己的。”
说着便往前走,其他人也都跟上。
苏玉军凑到跟前,“书记,你看你们都来了,也正好是饭点,到我家去整一顿,算是小队招待?”
他话音刚落,肖校长就跑了过来,“去什么你家,到学校去,今天陈老师过来讲课,要是饭都不吃,我脸往哪里搁?!”
苏玉军,“那不是一样吗?小队、学校都是10队,有什么区别?”
肖校长,“没区别那就去学校啊,食堂地方还大!”
苏玉军,“……食堂就食堂,我抓两只鸡带过去。”
杨书记,“你们倒是会做决定,我答应了吗?”
苏玉军立刻转身,“那杨书记、张队、肖队、叶队、陈老师、张连长,都请着?”
杨书记大手一挥,“走吧。诶,我说不好吃不行啊。”
肖校长,“不行就再来,包到满意为止!”
陈凡:那要是一直说不好吃,是不是可以天天来吃?
……
第二天一大早,杨梅几人已经去上工。
陈凡在院子前前后后溜了一圈,视察完毕之后,便搬了把椅子坐在风雨廊下,捧着一本日语书苦读。
地委老屋里留下来的图书中,就有不少外语书,包括英法德日意,都是从国外带回来的,看来那位母亲也是个才女。
之前陈凡也没怎么翻,只是各挑了几本入门书带回来,想着哪天有空的时候就学学外语。
这不昨天来了几个小本子么,他下午回来后,就把日语书翻了出来。
半天时间,已经学的差不多了。
除了陈凡开了挂,其实中国人学日语真的非常简单。
日语由平假名和片假名组成,其中大部分的字形都是借鉴于汉字,即便是不懂日语的人,单看字也能理解个七八分,但是这还不是日语好学的根本原因。
最重要的是,日语的发音与我们的拼音发音非常相似。
我国在拼音之前使用的反切法“注音字母”,就与日语差不多,而且发音规律也几乎一样。
所以,只需要把日语的发音字母按照声母和韵母等规律进行纵向排列,再将拼音字母的声母和韵母横向排列,再进行组合填表,如此一来,只需要记住日语发音,就能准确读出每一个日语。
对聪明的人来说,学习日语就是这么简单。
即便陈凡不开挂,仗着这点从快抖上看来的东西,他也能很快学会日语。
当然,有挂更快,如今他已经将手里这本日语书全部背下,再对照昨天从高桥英夫他们那里听来的发音,熟练掌握一口东京腔就是如此简单。
就在陈凡用抑扬顿挫的关东腔小声读书的时候,八哥从天而降,落在旁边的小方桌上,“有客到、有客到。”
陈凡抬起头看了看它,再抬头看向天空。
燕隼在头顶盘旋一周,“啾啾”叫了几声。
陈凡眉头轻挑,竟然真的有客人来?
八哥看着陈凡一动不动,咋地,不信我?
陈凡站起身来,提着椅子往里走,先将书放好,又把小方桌搬进来。
随即背负双手站在门口,不一会儿,两辆汽车的声音在山坡下响起,很快便停住。
片刻后,以高桥英夫和赵俊辉两人打头,昨天那群人便出现在陈凡面前。
第542章 全都要
时间退回到昨天。
从卢家湾出来,赵俊辉带着高桥英夫等人住进了南湖公社招待所。
没办法,南湖公社就这么一家招待所,环境好不好且不提,想选也没得选。
不过眼下高桥英夫也没心思去管住宿环境。
刚办好手续,行李交给助理去处理,高桥英夫就去找赵俊辉。
赵俊辉听到敲门声,走过去开门,见到是他,便露出客套的笑容,“高桥桑有什么事吗?”
高桥英夫稍息立正站好,微微低头鞠躬,“赵桑,鄙人有点事情想向您请教,不知是否方便?”
赵俊辉神色不变,笑道,“不知是什么事情?我的工作您也清楚,有些事情我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有的事情,我是不方便回答的。”
高桥英夫,“明白。我想打听的不是什么秘密,是关于那位陈老师,听说他是一位很优秀的作家?”
打听陈凡?
赵俊辉眼里闪过一丝异色,深深看了他两眼,随即说道,“关于陈老师的事情,我只能告诉你关于他公开的信息,而且需要我方相关部门同志的陪同。”
在很多小说里,把陪同外国人寻亲的国内同志写得跟二鬼子似的,动辄就是“外宾至上”,否则就是不服从大局。
那种人确实有,尤其是在80年代中后期、以及以后,非常常见。
可是在这个时间点,那样的人几乎不存在。
现在陪同寻亲的同志,除了要履行普通任务之外,更要担负起“观察”的职责,而且一般不会只让某一个单位的人跟随,而是有两到三个单位派人一起执行任务。
比如这次和赵俊辉一起过来的,就有另外两个单位的同志,只不过那两个人一般没事不作声,所有事情都由赵俊辉来安排,可赵俊辉也不能绕开他们与外宾有私下接触。
还好高桥英夫本来就没有不可见光的事情,自然没有异议。
于是几分钟后,两人会谈就变成了“全体会议。”
干脆边吃边聊。
在南湖公社的安排下,将位于招待所巷子口的国营饭店腾空,专门用于招待他们。
大厨朱浩看见今天来了几个小本子,很想往锅里吐口水。
可是听朱公安说还有几个省里单位来的干部,而且他们也只是听命行事,便满心纠结地坚守厨师道德,给他们做了一桌干净的饭菜。
在赵俊辉的邀请下,朱公安也没客气,跟着一起上桌。
这些人在南湖公社期间,他就要一直陪着,吃点饭不过分吧?!
何况还是小本子结账!
唉,对,探亲期间的费用都是要收钱的,而且包括陪同人员的费用,都要用外汇结算。
这年头为了赚点外汇,也是煞费苦心。
朱公安坐下来,首先指着一盘回锅肉说道,“你们不是要聊陈老师吗,那要尝尝这道菜。”
赵俊辉看了看,“这是川菜里的回锅肉吧,跟陈老师有什么关系不成?”
朱公安笑道,“虽然这是道川菜名菜,但是在以前,我们公社却没有这道菜,也没有别的川菜,是陈老师来了以后,教会了这里的朱师傅,从此以后,回锅肉就成了这家饭馆的招牌菜,谁来都会点。”
赵俊辉不禁感觉有点神奇,陈主任竟然还会做菜?
随即便给高桥英夫转述了一遍。
高桥英夫一听也来了兴趣,在小本,文人下厨也是雅事。
吃货村上春树就说过,“文人中我是最会下厨的,厨子中我是最会写文章的。”并在文章中不厌其烦地描写做菜的过程。
当然现在村上春树还没有成名,但是习俗却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