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 第491节

  再一个,他也不想直接去帮高桥英夫这个忙,而是要先问问老高自己的想法。

  如果老高有回小本的念头,哪怕只是去看一眼,陈凡也不介意帮他推一把。

  若是完全没有,那劝和这点忙他也不想帮,直接让老高说清楚了事,也断了高桥英夫的念想。

  ……

  等老高回来,陈凡直接说道,“他们总在这里也不是办法,没见别人都在背后指指点点啊,你一天不做决定,队里就有很多人认为你要去小本。”

  本来低着头的老高立刻抬头,“那我不去了,我让他们都走。”

  这句话声音说得挺大,不远处的高桥英夫顿时脸色大变,远处看热闹的村民也听得很清楚,都情不自禁地往这里看,还在小声讨论。

  陈凡一把将要走的老高拉住,看着他问道,“我知道你不乐意去,但是你对你的家乡就真没有一点好奇?”

  老高嘴唇动了几下,最终还是低下了头,小声说道,“我5岁离开故乡,记忆已经很模糊,只记得外公外婆的小院子,还有陪我玩耍的小舅舅,现在连他们的脸都已经记不住了,所以大伯找来的时候,我确实很想回去看一看。

  大伯说外公外婆都已经不在,我也想回去祭拜他们,再去看看曾经一家人生活的小屋。”

  说到这里,老高深深叹了口气,“可是,小国不会去的。”

  在大伯找来之前,他没有长辈亲人,只有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他的命根子,哪怕再想回去,也不会让儿子失望。

  陈凡眉头微皱,想了想说道,“如果小国没意见,你是不是就想在小本定居了?”

  老高抬起头,难得扯着嘴角笑了笑,“那不会,因为我知道那里不适合我。”

  他缓缓抬起头,看了一眼周围,“我5岁就来到中国,8岁以后一直在这里,让我离开这里,去小本定居,不说别的,单单一个说话,我就适应不了。”

  他转头看着陈凡,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我都忘了日语怎么说,只会说云湖话,还能去小本定居吗?”

  陈凡轻轻点头,深吸一口气,随即说道,“你的选择我很欣赏,可是有一个现实问题,……”

  不等他说完,老高便点头说道,“我知道,大伯家没有别的人了,他想让小国继承高桥家,如果我要回来,他不会阻拦,可一定会想尽办法把小国留在小本。”

  他说着抬起头看着陈凡,“但是这更不可能,因为小国根本不会答应,他甚至都不会过去。”

  陈凡惊讶地打量他两眼,笑道,“苏队长他们说你憨憨的,我看你一点也不憨啊,反倒很聪明。”

  老高笑了笑,又低下头去,没有说话。

  他要是表现得很聪明,乡亲们还会亲切地叫他老高么?

  妻子为了保护自己,明明有洁癖,却每天弄得自己满身泥,或许连她自己都忘了曾经干净的模样。

  人在他乡、寄人篱下,不示人以弱,等着被排挤吗?

  也只有在“公正、宽厚、善良”、且救了小国的陈老师面前,他才能露出几分真心,在别人面前,是真不敢。

  陈凡自然也猜到他的用意,却只是轻轻摇头,没有说别的话。

  老高固然不容易,可那些惨死的百姓又何尝容易?

  又不是自己请他来的。

  反正宽慰的话,他说不出口。

  过了几秒,陈凡话风一转,“是不是只要让小国同意,你就愿意跟你大伯去一趟小本?”

  老高想了想,轻轻点头,“是的。”

  然后又赶紧说道,“但是我还会回来。”

  陈凡摆摆手,“如果你大伯一定要小国留在那边,你同意还是不同意?”

  这一次老高脸上满是纠结,过了好久,他才叹了口气,说道,“从感情上说,我不想同意,但是小本的生活和教育条件确实更好一些,而且大伯又是资本家,有足够的条件供他学习,为了小国的前途……所以,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听了他的话,陈凡对他的想法也算了解,顿了两秒,摆摆手说道,“你去学校,把小国接回来,我跟他说几句话。”

  老高愣了愣,惊讶地看了看他,却没有多说,转身便往坡顶上的学校走去。

  几分钟后,他便牵着儿子的手回来。

  高建国看见陈凡,脸上满是笑容,开心地跑过来,“陈老师好。”

  等他跑近,陈凡蹲下来看着他,随后挥手让老高离开。

  再看了一眼周围,附近一个人都没有,看热闹的都在远处、最近的老高也在十几米开外,便对着高建国小声说道,“高建国同学,看过闪闪的红星吗?”

  只有十岁的高建国脸色一变,不明白陈老师为什么问这个,但还是乖乖点头,“看过。”

  陈凡笑了笑,继续问道,“听说过王二小、张嘎子、潘冬子他们的名字,知道地下组织的故事吗?”

  高建国满脸严肃地点头,“听说过,他们的故事我都知道,还有地下组织的故事我也看过很多,他们都是英雄。”

  陈凡一只手搭在他的肩膀上,正色说道,“没错,他们都是英雄。

  现在,有一个任务要交给你,如果你接受了任务,那就一定要保密,跟谁都不能说,直到任务完成,到时候你也是英雄。

  你愿意接受这个任务吗?”

  高建国瞬间瞪大眼睛,双眼里的光芒喷射而出,连连点头,“我愿意!”

  陈凡欣慰地笑了笑,“好,我现在就交给你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你听好了……”

第548章 捐款

  4月12日,农历戊午年三月初六,星期三。

  卢家湾大队部院子里,高桥英夫手捧着发言稿,满脸诚恳地掏心掏肺,竟然讲得红了眼眶,不时摘下眼镜,拿着手绢擦拭。

  张文良站在人群中,张大嘴巴、刚想打个哈欠,就被陈凡使出一阳指戳中京门穴,硬生生将哈欠憋了回去。

  他转过头瞟了一眼,努力撑着眼睛皮,呢喃说道,“还要多久啊?”

  陈凡嘴唇不动,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想想5000美元。”

  张文良沉吟两秒,“想了,还是打不起精神。”

  这5000美元又不是给他的,而是高桥英夫准备捐给卢家湾建设小学的钱,激动个啥子嘛。

  如果是一年前,他肯定会激动得几天睡不着觉。

  可现在卢家湾不是富了么,昨天杨书记还在提议,是不是等秋收之后,筹点钱把村道修一修,也算是响应上级号召,建设新农村嘛。

  这区区5000美元,换成人民币还不到9000块,能修几里路?

  当然了,人家的心意是好的,这笔钱用到小学上,也确实能再添两座教室,完了还能买点乐器、体育器材啥的,这样一来,也不用等以后有了“高小”学生,还要麻烦腾教室,直接就能用。

  所以这不是生产队隆重以待,给他办了个捐赠仪式么。

  这个仪式虽然很简陋,规格可不低。

  不仅公社来了人,连县里也闻风而动,……据说钱书记在办公室拍了桌子,嚷嚷着要把通风报信的“叛徒”给抓出来,看看到底是谁,竟然敢把南湖公社的外汇捅给县里头?!

  陈老师的稿费外汇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账。……据说这种国际汇款,10天半个月算快的,哪怕一个月也不稀奇。

  现在我国金融系统还处于被欧美国家的“封锁”中。

  虽说随着与很多西欧国家建交,与他们也签订了相关的银行结算协议,从实际意义上打破了这种封锁。

  然而结算手段的落后却还是影响到国际汇款效率。

  当前最“便捷”的国际汇款方式,就是先把钱汇入对外汇没有管制的香港的中银,中银会在一天内将到账信息传到广州,快的话甚至当天晚上就传过来。

  账款信息到了广州,就不用再等资金,广州这边就可以直接发出汇单,通知收款人。

  这个过程相当于国内汇款。

  然后再等香港那边慢慢走流程到账。

  其实也是记账而已,那时候大量的外汇都存在中银,要对外支付时,也是从香港拨款,省了内外交账的程序。

  当前我国最大的外汇收入:“侨汇”,基本上就是这么个流程。

  所以这时候的侨汇收入,一般华侨在国外汇款,国内的侨眷一周左右就能到账,算是很快的。

  可陈凡这种“服务型贸易收入”,就有些拿不准了。

  天知道银行和外汇局那一项项信息落实,要落实到什么时候去。

  而高桥英夫随身携带的旅行支票又不一样,那几乎等于随时都能取现的“现金”,拿着支票就能将这笔外汇“解封”。

  再加上这是高桥英夫直接给的不记名旅行支票,拿去地委的银行就能取现金,公社钱书记自然不想被分一杯羹。

  旅行支票也分记名和不记名,记名的需要本人当面签章才能兑现,不记名的可以直接当大额现金用,主要用于特定交易或赠予。

  高桥英夫就是考虑到,如果找到亲人,他们有可能不愿意跟自己回去,所以准备了两张不记名支票,准备留给侄子一家使用。

  现在侄子既然答应跟他回去,哪怕只是说回去看一看,他也十分开心,这个支票就用不着了,便打算一张捐给村里建学校,算是感谢这些年卢家湾百姓对侄子一家的照顾。

  还有一张打算委托给生产队,请他们帮侄子换个新房子。

  所以这个支票到手之后,是可以直接兑现的。

  钱书记也正是看中这一点,才特别不情愿县里跑过来插手。

  可惜,官大一级压死人,何况他想申请使用外汇,也得县里批准同意。

  于是明明是碗里的肉,还非得给县里分一块。

  想到这里,钱书记便忍不住红了眼眶。

  高桥英夫抬头一看,连领导都被自己的情绪感染,不禁老怀大慰。

  谁说世仇不能解?请看看、情感不都是共通的么?!

  怀着激动的心绪,他还想再讲一段,但这时候演讲稿已经念完了,再讲别的也不合适,只能遗憾地留给下次。

  然后转身交出支票。

  杨书记作为受赠方代表,刷地一下把支票接过来,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谢谢谢谢,我们保证一定把学校建好,不会让你这钱白花。”

  虽说卢家湾不缺钱,一天就能进账几万块,比这张支票多多了。

  不过白给的钱为啥不要?

  像某些瞧不上的,一看就没过惯苦日子,连精打细算都不懂,这种性格不改,以后坚决不能让这种人管钱!

  他正准备把支票递给大队李会计,却被县里来的领导拦住。

  这位跟陈凡一个级别的领导,倒是没有摆架子。

  他也不敢摆,首先一个陈凡,那是能上达天听的,尤其听说他刚从京城开完会回来,关于他的各种小道消息乱飞,说什么的都有,总之供着最好。

  一个肖烈文,到今天县里除了武装部曹部长,也没人搞明白他的来历,反正脾气挺倔,只能哄着。

  还有一个省里宣传部来的干部……这个部门出来的都知道是些啥人。

  面对这几个,他还摆得起架子来?

  便和和气气地跟杨书记解释,“宣传需要,照个相吧?!”

  杨书记瞟了他一眼,心里犯嘀咕。

  宣传啥?小本子道歉赔款?

  这也不是赔款啊。

  不过毕竟是县里的领导,虽然不怵他,也犯不着得罪,便点点头,“行,照吧。”

  于是一堆人聚拢,结果乱七八糟的站位都没眼看。

首节 上一节 491/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