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 第534节

  如果不是陈凡在大学里听老师讲古,说到过这个东西,他一个95后跟汉卡可以说毫不相干,更别说还能给出思路,让周正东回美国后找人研究。

  现在自然是拿来主义,就看老舅给不给力。

  周正东心里还是有些没底,虽说英文字母和拼音字母相同,可是拼音不代表英文,想要使用拼音输入法,也还是要重新学习拼音呐。

  不过到底是外甥拜托他的第一件、也是唯一一件事,自然一口答应下来。

  同时他心里也清楚,万一要是外甥的思路是对的,真的研究出了汉卡,那仅仅凭这一样东西,外甥就有可能成为亿万富翁。

  除了内地之外,包括港澳台在内,海外华人数量高达四五千万,哪怕只有十分之一的人需要这个东西,那得是多高的价值?!

  几亿美元有没有?!

  何况这种电子产品属于消耗品,坏了之后就得换,钞票源源不断,就是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

  哦,对了,外甥手里还有个西幻小说的创意,那又是一只金母鸡。

  啧啧,这是要办养鸡场啊!

  而陈凡对拼音输入法有很大的信心。

  后世的五笔输入法是怎么被干没的?就是因为五笔要背字根,而只要是学过拼音的人,拿着键盘就能用拼音输入法。

  况且学拼音很难吗?几岁大的小学生都能用几天时间学会,一个大人需要多久?

  用一两天时间学一套拼音,就能使用简单便捷的电脑中文软件,还需要考虑什么?

  周正东最后在笔记本上记录,同时说道,“既然是拼音输入法,那肯定需要一个懂拼音的人,这个我看看能不能在美国那边找到,不行的话,就只能对着新华字典研究。

  再就是海外用的是繁体字,内地用的是简体字,到时候还要搞两个字库出来。”

  陈凡点点头,又提醒了一句,“我给您的新华字典还是一简字,现在国内用的是二简字,二简字还不成熟,做字库的时候就不用考虑了,直接用一简字就行。”

  周正东点点头,将笔记本合上,“我记住了。”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很快到了登机的时候。

  陈凡挥手送别周正东和赵婉茹。

  到了周亚丽时,这姑娘又眼泪汪汪地一把抱住他不撒手,“老弟,我舍不得你。”

  陈凡老脸一黑,“唉,我说,你要再继续抱着,保卫员同志就要过来把咱俩带走了啊。”

  这里可不是美国,大庭广众之下男女搂搂抱抱,成何体统。

  周亚丽皱着鼻子,轻轻哼了一声,“讨厌。”

  不过倒是终于松开了手,随后小跑到两姐妹面前,分别给了一个拥抱。

  这才一手拎着海东青的小笼子,瘪着嘴同他和姜家姐妹挥手道别。(之前查资料,有个70年代美国少女在飞机上抱着宠物狗的照片,当时忘了保存,现在找不到了。所以那时候应该可以随身携带宠物登机并进舱。)

  直到他们的身影消失在登机口,陈凡才呼出一口长气,转身对着两姐妹摊了摊手,“终于送走了。”

  姜丽丽噗呲一下笑出声来,小声说道,“要是让表姐听到这句话,她又该折腾你了。”

  姜甜甜也在一旁点头。

  这两天她们也不好过,周亚丽太喜欢黏人,不止是对陈凡,对她们两个也一样。

  周亚丽的性格就是在外人面前彬彬有礼、保持社交距离,私下里却对喜欢的人很亲密的那种。从来没有接触过华侨的她们,还真有些不太适应。

  陈凡无奈地耸耸肩,“所以才怕啊。”

  随后将手一挥,“回家。”

  两姐妹相视一笑,手牵手跟在他身后。

  出了候机厅,站在门口,陈凡左右看了看,便准备去停车场找自己骑来的边三轮。

  这时后面不远处传来一个声音,“陈老师?”

  陈凡回首张望,顿时惊了,“老高?”

  姜丽丽站在他身后,也不禁微微张嘴,老高怎么会在这里?

  姜甜甜奇怪地看着那个飞快走来的人,小声问道,“这谁呀?”

  看长相模样,分明是个老农,可穿着一身合体的衬衫西裤皮鞋,手腕上还戴着一只大金表,怎么看怎么像个暴发户?

  (《儒林外史》第五三回中有“也是那些暴发户人家,若是我家,他怎敢大胆!”的记载,所以暴发户是清朝就有的词,不是后来创造的)

  姜丽丽握了握她的手,小声说道,“他是卢家湾9队的社员。”

  姜甜甜歪着脑袋,“嗯?”

  姜丽丽再次压低声音,“是小本子遗孤,上次听小凡说过,四月份的时候,他在小本子的大伯找过去,把他带去了小本,没想到又回来了。”

  姜甜甜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那就说得通了。

  等老高走到面前,陈凡第一句话便是,“你怎么穿成这个样子?”

  老高不自在地扯了扯衬衫,不好意思地低着头说道,“我也不想穿成这样,可我大伯母非要我这样穿,我就穿了。”

  陈凡呵呵干笑两声,再看看紧跟着跑过来的老高老婆,抬手打了个招呼,然后往边上看了看,“小高呢?”

第584章 装电话

  老高和陈凡聊了一阵,因为赶时间,只能先行离开。

  他们将先坐车前往十六铺码头,然后乘船返回云湖,到了云湖之后,便可以搭乘卢家湾的运货船回家。

  而且他们手里握着日元现金,完全有资格买二等甚至一等船票,就是不知道这俩口子舍不舍得。

  目送着老高和老婆上车,陈凡微不可察地叹了口气。

  没想到啊,小高同志竟然具有如此坚定的信仰,还真留在小本潜伏下来。

  据老高所说,虽然他们两口子离开的时候,小高哭得稀里哗啦的,却始终没有说要跟着他们回来的话,反而说要在小本认真学习,长大以后要为社会做贡献。

  他们两夫妻和高桥老俩口都不清楚、这个社会指的是中国还是小本,又或者全世界,可是陈凡明白啊。

  但他也只能在心里感叹,小高是个好同志!

  嗯,就是不知道这份信仰能坚持多久,可别被小本子的糖衣炮弹给腐蚀咯。

  骑着车返回家里,陈凡简单洗漱一下,换了身衣服,等下楼来,便看见两姐妹也各自换了一身干净衣服,坐在沙发上说着悄悄话。

  他走过去问道,“你们下午是在家里休息,还是回学校上课?”

  两姐妹相视一眼,顿了两秒,姜丽丽呵呵傻笑道,“我和姐姐因为提前预习,把这学期的课程都学完了,在家里又无聊。”

  陈凡眉头微挑,走到她身边坐下,“所以呢?”

  姜丽丽扯着他的衣角,小声问道,“我们能不能跟你去开会啊?”

  开会?

  陈凡眼珠微转,“你是说《上海谍影》作品座谈会?”

  两姐妹齐齐点头。

  陈凡毫不犹豫地点头笑道,“可以啊,有什么不可以的。”

  说真的,他现在脑子里都还想着汉卡的事,要不是姜丽丽提醒,他几乎都要把这个临时座谈会给忘了。

  现在嘛,自然是重新出发,3人一起前往作协。

  急匆匆赶过去,正好赶上食堂开饭。

  所以又省了两块钱。

  打同样主意的显然不止他一个,一位四十多岁、穿着白衬衫黑裤子黑布鞋的男人端着饭盒坐到陈凡身边,笑着说道,“这里食堂的饭菜怎么样?”

  陈凡转头看了看他,笑道,“还行,地道的本帮菜,浓油赤酱,没有放太多糖。”

  随后看了看坐在对面的两姐妹。

  结果姜甜甜和姜丽丽都两眼茫然,轻轻摇了摇头,表示不认识。

  这位谁啊?

  那人哈哈笑了笑,点着头说道,“一听你就吃不惯太甜的菜,我也不行,刚来上海的时候,我们单位食堂的大厨是无锡人,有事儿没事儿就爱给菜里加勺糖,我是一口都吃不下去。

  然后自己又不会做菜,没办法,能怎么办呢?只能每天吃面条,一直到结婚,才总算告别一天三顿面条的日子,能够吃口热乎饭。”

  陈凡咬了一大口猪大排,满脸同情地看着他,“那确实挺惨的。”

  那人又是哈哈一笑,“惨?哈哈,惨倒不惨,反而还被人羡慕。”

  他见陈凡和姜家两姐妹都满脸好奇的样子,便笑道,“面条也是细粮啊,那时候每天吃面条可不得了,要不是我工资高,同事们也乐意用细粮票换我的粗粮票,哪能天天吃得起面条?

  而且面条也好吃,尤其是舀一勺子猪油搁里面,那叫一个香呢。”

  随后他又做出一副神神秘秘的样子,“我跟你们说,我爱人就是看我天天吃面条,认为我经济条件好,才肯嫁给我的,你们说好不好笑。”

  这话一出,陈凡与两姐妹相视一眼,都忍不住噗嗤一下笑出声来。

  不过话说回来,看这个人的年纪,结婚的时候应该恰逢60年代初,那时候竟然能天天吃面条,得是什么样的家庭条件?!

  也难怪人家姑娘会嫁,这可是金龟婿啊!

  那人这时候也吃得差不多了,将最后一点饭扒完,掏出手绢擦了擦嘴,双臂撑在饭桌上,对着陈凡笑道,“听巴老说,你想装家庭电话?”

  陈凡瞬间明白这个人是谁了,当即掏出烟递过去一支,“您是张副总工吧?”

  张醒打了个哈哈,“对,市长途电话局的。”

  他先拍拍自己的脑袋,随后才接过烟,笑道,“忘了做自我介绍,还好你没轰人,要不然就尴尬了。”

  说着凑到陈凡递来的打火机上点燃烟,抽了一口,继续说道,“安装电话没问题,我打个招呼就行,你待会儿把地址给我,什么时候有空,我叫人过去。”

  陈凡咧着嘴笑道,“这个不麻烦吧?”

  张醒笑着摇摇头,“低调处理,只要不在外面大喊大叫的,就不算个事儿。”

  顿了一下,他又说道,“其实从来就没有不允许给个人安装电话的文件,但是之前十几年,你们也都知道是个什么情况,要讲究风格、要舍弃个人享受,全心全意忙工作。

  当时有些人就把家庭电话跟个人享受联系起来,因为以前什么人家才能装电话?

  不是干部就是资本家!

  所以就弄得谁家要是装了电话,就是贪图享受的干部、资本家似的。这么一来,单位也怕惹上麻烦,干脆停了家庭电话安装申请。”

  他说着摇了摇头,“其实那段时间也没人申请,一方面怕惹麻烦,另一方面费用太高,普通家庭承担不起。就算有给家庭装电话的,也都是级别挺高的领导干部,那费用都是单位承担。”

  说到这里,他还开了个玩笑,“以你现在的级别,也就差了那么一两级,等你再往上升一升,就该轮到电话局主动给你装电话了。”

  陈凡饭也不吃了,陪着他抽烟,笑道,“您这是捧我,有时候别看一两级,那也是天堑之别。”

  他听出这位张副总工讲话带着几分京城口音,便也换成了偏京城的普通话。

  张醒摆摆手,“你要说你还年轻,需要沉淀几年再往上走,我信。可你还没满18周岁,就已经是副处,你跟我谈天堑?”

  他一脸荒唐的模样,“让我们这些老脸往哪儿搁?”

  开了个小玩笑,张醒又聊回正事,“对了,你家在哪里?我看看是要牵长线,还是牵短线也行。”

  陈凡,“就在番禺路。呃,长线短线有什么区别吗?”

  张醒摆摆手,笑道,“当然是长线更贵、短线更便宜,而且如果涉及到交换机,也是一大笔费用。不过你在番禺路就好说了,这条路上有几个大单位,同时一些弄堂口的小卖部里也有电话机,那里就有一台小型交换机。

  回头接一根线到你家里,……”

首节 上一节 534/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