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 第556节

  没等他说完,巴老蹭地一下站起来,满脸惊讶地看着他,“学什么?裁缝?”

  陈凡昂着头眨眨眼,顿了好几秒,才弱弱地说道,“我一个设计汽车的小作家,会点裁缝活很合理吧?!”

  巴老无语地撇撇嘴,“合理个屁啊。”

  不过,等他想到陈凡是靠医术出名,而且一手书画令人叹为观止,便又觉得会点裁缝活好像也算不得什么。

  拿起烟抽出一支点燃,他才重新坐下,然后对着陈凡说道,“人我认识,也可以介绍给你。但是,你既然知道红帮裁缝,就应该多少了解一点,他们一直以来都是老一套的师徒制度。

  你要是带个普通人过去拜师,说不定还有些机会,可你带着徒弟过去,想学他们吃饭的手艺,那个难度……”

  话没说完,陈凡却心里门清。

  当即点了点头,“我明白,不管成与不成,我都不会对老师傅有半点怨言。”

  巴老轻轻点头,“嗯,你心里清楚就好。”

  随即扯过一叠纸,写了一个地址和姓名,撕下半张递给陈凡,“你去找他试试。他出自早年闻名上海滩的荣昌祥,后来好多红帮裁缝都是从荣昌祥分出去的,属于红帮裁缝里最正统的一系。

  这个人姓王,也是荣昌祥东家一脉,早年很多名人都请他做过西服,我也是那时候找他做衣服才认识。你去了之后,跟他提我的名字,看看能不能多几分机会。”

  陈凡拿着纸条看了看,对着巴老笑道,“好咧,那我去了啊。”

  说着便站起身准备走。

  巴老又赶紧喊道,“记得带礼物,没有的话从我这里拿两瓶酒。见了人客气点,别跟在我面前似的,没大没小。”

  陈凡打了个手势,随即脸色一变,一本正经地对着巴老微微鞠躬,“巴老先生,您忙着,晚辈先行告辞,下次等先生得闲,晚辈再来拜访、聆听教诲。”

  巴老笑着将手一挥,“滚。”

  陈凡麻溜地滚出去,一路脚步轻快出了大楼,对着站在边三轮旁边的刘璐挥了挥手,“这边上车。”

  刘璐赶紧小跑着过去,惊讶地看着这辆面包车,老师这是鸟枪换炮了吗?

  陈凡插入钥匙拉门上车,见刘璐不动,便从里面打开副驾驶的车门,对着她招招手,“别傻站着,快点上车,去给你找师父。”

  刘璐赶紧爬进去坐着,还有些坐立不安。

  这个车,好像比公社钱书记的吉普车还好?弄坏了不会要赔钱吧?

  陈凡却懒得管她想什么,指挥她拉好安全带,便发动汽车飙了出去。

第605章 分步走

  面包车在78年的上海街头龟速前进,也就比乌龟壳快了一点点。

  没办法,满大街都是自行车,根本快不起来。

  众所周知,我国在80年代成为“自行车王国”,保有量堪称世界第一。

  其实早在5、60年代,京城和上海这样的几个主要大城市,就已经成了自行车的海洋。尤其是上海,永久和凤凰都在这里,每年分配、都会把最大的一部分留在本地,所以当年上海也是最容易买到自行车的城市之一。

  有人将70年代以前的自行车比作后世的豪华汽车,不能说完全错误,但那顶多是在县级以下的地方。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人家还真就只认汽车,自行车嘛,就是个普通交通工具。

  而且到94年、国家提倡个人购买小汽车,首先在京城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实现自行车“退潮”,没几年就迅速减少,同时被摩托车和小汽车所代替。

  这个时候,乡镇才开始实现自行车自由,差别确实挺大。

  陈凡开着车,在自行车队里穿插,不一会儿拐进一片紧密的石库门弄堂里。

  陈凡找人问了两次,将车子停在一处弄堂口,随后挎着包,带着刘璐往里走。

  这里位于南京西路,繁华的街市后面、一排排狭窄的小型石库门房子密集地挤在一起,电线杂乱地从房子间穿过,与挑着晾晒衣服的竹竿一起,霸占了有限的空中间隙。

  走进这里,一股阴凉扑面而来,似乎温度都低了几分。

  陈凡按照纸条上的地址,一个个的找门牌号,直到弄堂尽头,才在一间石库门院子前停下来。

  他后退两步看了看,这是一座标准的石库门建筑,青砖灰瓦红窗棂,似乎还是当初刚建好时的模样,相比安全买的那半个院子,多了整座厢房部分。

  而且这里没有飞架的电线、也没有伸出来晾晒的竹竿,如果他没有猜错,这座石库门小院,应该只住了一家人。

  这样才可以把衣服都拿去晾晒台,不用几家人挤着用、非得挑根竹竿出来。

  陈凡从包里拿出一个装有两罐水果罐头、一袋红糖的网兜,走上前敲了敲门,不一会儿,里面传来一道略显苍老的声音,“来啦。”

  很快院门被打开,一位银发老太太出现在面前,好奇地打量两人一眼,操着一口带着宁波口音的上海话,“你们找谁呀?”

  宁波话与上海话有些相似,都属于吴语,却又有细节上的差异,陈凡还算能听得明白。

  他双手交叉放在身前,身体微微前倾,一副老克勒的做派,和言细语地说道,“老太太,请问王泽楷老先生是住在这里吗?”

  老太太轻轻点头,“是的。”

  随即问道,“你们是?”

  陈凡笑了笑,“哦,我叫陈凡,是巴金先生介绍来的。”

  老太太听到巴老的名字,脸色顿时大为缓和,满脸笑容地让开门口,“快请进,我家先生正好在家,我去叫他。”

  将陈凡两人迎进来,关好院门,再让到客堂藤条沙发上坐下、倒了两杯茶,老太太才去上楼请人。

  两分钟不到,一位满头银发、却精神矍铄的老人走了过来。

  虽然是炎热的夏天,又是在家里,老人依然穿了一件米白色的衬衫和一条蓝色的长裤,而且看上去不是刚换上的。

  都知道京城胡同老大爷消暑的三大件,背心、短裤、大蒲扇。其实上海大爷也差不多,尤其是在家里的时候,也是一件背心了事,有的人上街也穿这个。

  所以从衣着上来看,这位老先生就是个讲究人。

  陈凡琢磨了两秒,想明白与这位王老相处的方式,便自然而然变了气质。

  大约就是宝总面对爷叔那种。

  王泽楷边往前走,便打量已经站起身的两人,见陈凡器宇轩昂、自信中又带着几分谦逊,自有格调显现,不禁好感大增,脸上的笑容又多了几分,“二位贵客好,不知有什么事,是需要小老儿效劳的?”

  他在成衣铺干了大半辈子,早年伺候达官贵人,解放后依然在店里工作,直至退休,逢人便笑、见面客气三分,已经成了他与人打交道的本能。

  陈凡先上前两步握手问候,又简单介绍了一下刘璐,别的也没多说,只是从挎包里拿出一叠稿纸,双手递到王泽楷面前,“王老先生,这是一份衣服设计图纸,由于做工要求比较精细,我从巴老那里听说您的手艺冠绝上海滩,所以特地上门求教。”

  王泽楷脸上笑容不变,双手接了过来,却没有先看,而是请两人坐下。

  等夫人端了一杯茶过来,他才戴着老花镜去看。

  过了一会儿,王泽楷放下图纸,满脸惊讶地看向陈凡,“请问这份手稿是谁所作?”

  陈凡笑道,“是我自己异想天开画的,却没想到找了好些个老师傅,他们都说没把握做出来,又听他们说上海红帮裁缝冠绝天下,这才求到巴老面前。”

  王泽楷一听,更加惊讶了,“是你设计的?”

  他拿起图纸看了看,再看看陈凡,“你也会裁缝手艺吧?”

  陈凡笑着轻轻点头,“略懂一二。”

  王泽楷愣了几秒,又将目光投向图纸,眼里满是犹豫。

  陈凡则泰然若素,不动声色喝着茶。

  这份服装设计图倒也并不复杂,无非就是一套40年后的新式中山装而已,可是对裁剪的要求却非常高。

  单单一个立领,便能难倒无数水平一般的老师傅。

  另外图纸上画出了贴身裁剪的要求,以及其他后世改进过的裁剪工艺,放在现在这个时代,陈凡可以保证,能完全按照版型做出这套衣服的,可谓屈指可数。

  考虑了好一阵子,王泽楷幽幽呼出一口长气,抬起头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陈凡,轻声说道,“我已经退休十几年了,很久没有做过这么精致的衣服,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拿得起剪刀。”

  陈凡满脸诚恳地说道,“老先生当年手艺冠绝上海滩,只有与之相当者,而无人能出其左右,即便退休多年,我想这干了一辈子的手艺,也不会轻易忘却。”

  吴老院士96岁高龄,还能一周做三台手术,看王老先生容光焕发的样子,哪像拿不起剪刀的人?

  刚才分明就是托词。

  这也是陈凡一来并不提拜师的原因,像王老这样的老师傅,哪个心里没有几分傲气,岂有随便一个人过来、就把吃饭的手艺传出去的道理?

  所以陈凡早就计划好,第一步,先用后世的设计图吸引他重出江湖,只要他肯动手,后面的就好说了。

  被陈凡捧了两句,再看看眼前的设计图,又想到老伴说他们是巴老介绍来的,王泽楷心里已经有些意动。

  沉吟两秒,他抬起头看着陈凡,笑着问道,“刚才你提到巴老,不知道你们的关系是……?”

  陈凡笑着“哦”了一声,屁股往前挪了挪,笑道,“是这样,我与巴老算是忘年交,又都在一个系统工作,就有了几分交情。主要还是巴老爱护提携,我也算是沾了巴老的光。”

  王泽楷却更迷糊了,“在一个系统工作?莫非、你也是作家?”

  陈凡笑道,“写过一些文章,侥幸受到前辈们的爱护,得以刊登出版。”

  王泽楷眼睛微眯,心里默默回想陈凡的名字。

  几秒之后,脑子里忽然灵光一闪,猛地转头看向他,“可是写过《摆渡人》、《上海谍影》,还开创了硬笔书法的陈凡、陈作家?”

  上海谍影出版的时候,直接被扒了晨东的马甲,也算是给新书造势,所以很多人都知道晨东就是陈凡。

  陈凡脸上笑容不变,轻轻点了点头,“惭愧,正是鄙人。”

  王泽楷却脸色一变,身体不自觉地坐正,“原来是陈作家当面,老朽有眼不识泰山,恕罪恕罪。”

  陈凡,“老先生客气了,叫我陈凡,或者小陈就好。”

  王泽楷见陈凡满是谦逊,神情也为之一松,笑道,“那老朽就托大,叫你小陈吧。”

  他这把年纪,只要对方不是什么了不得的身份,一声小陈也叫得起。

  顿了一下,王泽楷又笑道,“这样,小陈,我也确实很久没有亲自操刀,主要工作基本上都是我的两个儿子在做,不过以他们的水平,只怕也接不下这个重任。

  你给我两天时间,我好好研究一下。……”

  说到这里,他又拿起图纸,眉头微微皱起,“还有这款衣服,也不能用普通的布料,否则撑不起这么好看的版型。”

  他转头看着陈凡,“你留个联系方式给我,等我考虑好,再给你打电话,我们一起去纺织品经销公司,看看有没有合适的进口面料。到时候我们再商量,这个衣服要怎么做。”

  见他终于答应下来,陈凡自然二话不说,笑着点点头,“都依老先生的。”

  只要你答应,就不怕不让我跟着看,只要让我看见,我就能学会你们红帮裁缝压箱底的本事。

  当然,最好是与王老建立起交情,然后顺顺利利把刘璐交给他培养,不到万不得已,他还是不想自己亲自去教刘璐。

  主要这种精细手艺太费时间,他还有正事要办呢,哪来那么多功夫带娃!

  从王老家里出来,刘璐便迫不及待地问道,“老师,我是在王师傅做衣服的时候,在旁边看着学吗?”

  陈凡哼哼两声,转头看了她一眼,“你觉得看一眼就能学得会?”

  刘璐憨憨地笑了笑,不敢吱声。

  陈凡没好气地敲了一下她的脑袋,“我会给你安排好,到时候你只管用心努力就是。”

  刘璐赶紧用力点头,“嗯嗯嗯,这个我擅长。”

  陈凡瞟了她一眼,“既然你擅长努力,去年怎么没跟你姐一起努力学习呢?你姐好歹也算我半个徒弟,只要你肯用心学习文化知识,成绩上来了,我还能不管你们?”

  刘璐立马低下头,“学习太难了,努力没有用。”

  陈凡顿时无语,摇摇头便加快脚步往前走。

  刘璐小跑着跟在后面,直到上了车,还不敢开口说话。

  不一会儿车子开上大路,却没过多久就停下。

  现在刘璐会用安全带,也会开关车门了,紧跟着陈凡下了车,见到面前的铁栅门,还有旁边墙上挂着的门牌,赶紧小跑两步,轻声问道,“老师,我们来图书馆干嘛?”

  (70年代的上海图书馆)

首节 上一节 556/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