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 第559节

  安全故作得意地哼哼两声,“什么叫搭上线?哥在学校里也算是风云人物好吧,在校领导面前都能说得上话。”

  换鞋、进门、落座。

  姜丽丽盛了两碗绿豆汤放在桌子上,“这是今天上午熬好的,喝点消消暑。”

  随即对着俞可盈笑道,“盈姐,我不知道你怀上了,去厨房给你热一热。”

  陈凡坐在一旁摆摆手,“少喝一点没关系。”

  随即对着俞可盈招招手,“盈姐,我给你把个脉。”

  俞可盈也不犹豫,直接伸出手。陈凡手指搭在她手腕上,过了几秒,便示意她收回去,笑道,“没事,很健康,可以喝一点。”

  姜丽丽便又盛了一碗放在她面前。

  安全端起汤碗,惊讶地问道,“你什么时候买的冰箱?谁给你的票?”

  老陈的关系在江南作协,就算他本事再大,还能在上海截留别人的冰箱票不成?

  要知道现在的冰箱可是稀罕货,真正的供不应求,如果不增加供应,想买一台冰箱,少说要等三五年。

  陈凡靠在椅背上,得意洋洋地抖着二郎腿,“还要什么票?拿着侨汇券,直接去涉外商店买不就行了。”

  上次小本子稿费得来的侨汇券,虽然大部分都被换走,他手里还是留了一千多块钱的。

  前几天看两姐妹每天热得流汗,就跑出去买了一台冰箱回来,也能冰点冷饮消消暑。

  安全气呼呼地灌了一口绿豆汤,舒服得哈出一口长气,随后放下碗,感叹地说道,“我以为通过这小半年的努力,可以小小地追赶一下,结果你都用上侨汇券了,既生全何生凡啊!”

  陈凡慢悠悠地喝了口汤,立刻纠正他的话,“姓何的跟我没关系。”

  安全先是愣了一下,等他反应过来,顿时哭笑不得,“什么乱七八糟的。”

  俞可盈这时也想明白陈凡说的什么意思,差点一口绿豆汤喷出来,掏出手绢擦了擦嘴,冲着姜丽丽喊道,“管管你男人。”

  姜丽丽笑呵呵地举起手,“我可管不了他。”

  俞可盈无奈地摇摇头,“你呀,被他吃得死死的,迟早要吃大亏。”

  姜丽丽转头看向陈凡,眼里满是爱意,“那我也愿意。”

  俞可盈举起双手表示投降,随即按着沙发扶手站起来,“算了,不说这个,听着就来气。走,带我去书房,看看你们有没有买什么好东西。”

  姜丽丽立刻起身扶着她,一起往楼上走去,“盈姐你今天算来着了,还真有好东西,个人电脑见过吗?小凡房间就有一台。”

  俞可盈满脸惊讶,“电脑?那东西不都是很大的吗,一个房间能放得下?”

  等两女上了楼,安全才掏出烟,扔了一支给陈凡,自己嘴里叼上一支,点燃后狠狠抽了一口,“自打她怀孕后,我抽烟都得避着,说是烟雾对大人小孩都不好,难受死我了。”

  陈凡拿出打火机点燃,看着他笑道,“这叫甜蜜的负担。”

  安全晃了晃脑袋,嘿嘿笑道,“还真是,不愧是大作家,表达就是与众不同。”

  他又抽了两口,才放慢速度,笑着说道,“今天早上我去文艺出版社,找他们商量帮忙指导出版校刊的事,恰好碰上你大姨子,这才听说你来了上海,我就带着可盈过来看看。”

  说着指了指陈凡,“你也是个见色忘友的,来了也不说一声,还得我亲自找上门。”

  陈凡掸掸烟灰,笑道,“我听丽丽说,你一天到晚忙得不得了,哪好意思没事去打扰,那不是耽误你进步吗。”

  “进步啥呀。”

  安全摇摇头,对着他说道,“也就赚点小钱,跟你比啊,不值一提。”

  顿了一下,他轻声笑道,“不过别说,开学前你给我的那几个建议,等开学之后,我就立刻写成报告交上去,很快得到校领导的支持,这段时间也算慢慢打开局面、发展起来了。”

  陈凡眉头轻挑,“哦?看起来还不错?”

  安全嘴角越咧越大,“还行吧。刚入学的时候,助学金制度还没有正式得到落实,有些贫困同学生活成了问题,我的报告交上去,迅速得到校领导的重视,勤工俭学、与崇明岛农场合作办副业社等项目很快就落实下来。”

  他转头看着陈凡,笑得合不拢嘴,“这些项目很快就帮助那些同学解决了生活问题,我也因为是主导者,有资格参与进去。

  我按你说的办法,找了几个没有工作的返城知青合作,这边从副业社低价进货,然后加一点钱批给那几个知青,又让他们拿着街道办给的介绍信,去码头、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售卖,几个月下来,我也攒了不少钱,总算不用再为钱发愁了。”

  后世几乎众所周知的大学生助学金,也就是上大学不花钱还拿钱,其实在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得到普遍落实。

  去年恢复高考太过仓促,而之前的助学金相关规定中,由于录取学员倾向于工人和农民学生,他们可以在原单位领工资,实际上很大一部分人是没有资格领助学金的,能拿到助学金的只是极少数。

  这样一来,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中,需要帮助的那些人,并没有及时得到助学金的帮助。

  要到今年下半年,也就是78级的学生入学,助学金才及时恢复,基本上能覆盖到7、8成的学生,即便如此,也是有高有低,并不是完全一样。

  至于剩下的两三成,要么是带薪上班,也就是自己本来有单位,属于在岗职工,工资由原单位发放,自然不需要助学金。

  最后那部分则是家庭条件较好,比如说父母都是职工、甚至是干部,这种也不属于助学金的发放对象。

  这种情况下,才会出现安全口中那些、连生活都无法保证的贫困学生。

  而学校有对贫困学生扶助的义务,这个时候,安全一个勤工俭学的报告交上去,由学校搭台、学生自力更生唱戏,自然很顺利就得到支持。

  陈凡对这些不感兴趣,而是好奇地问道,“赚了多少?”

  安全瞟了他一眼,淡淡吐出一口烟雾,倒是没有隐瞒,“不到5个月,也就赚了一万多,还买不起你那辆面包车。”

  陈凡将烟叼在嘴里,抬起手轻轻鼓掌,“可以啊老安,平均一下,一天有一百了吧,月薪三千,够得上白领了啊。”

  两千年左右白领的标准也不过是月薪3000而已,老安可以算领先时代20年了吧。

第608章 蝴蝶自来

  安全有些好奇,“白领是什么东西?”

  陈凡笑了笑,“白领是西方国家那边的说法,我也是听老舅他们说的。指的是收入较高的非体力劳动者,这些人穿着白衬衫、收入比普通工人更高,所以被称为白领,是构成西方中产阶层的主要力量之一。与之相对的是蓝领,也就是工人阶层。”

  西方国家早在20年代就对白领和蓝领做了划分,到了80年代才传入国内,但是直到90年代末期,才逐渐被社会广泛接受。

  因为我国不以职业划分阶层,而是以是否掌握生产资料作为区分的标准。

  其实在资本家眼里,什么白领蓝领都是打工仔,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听到陈凡的话,安全又惊讶了,“你还有老舅?”

  陈凡抿嘴微笑,抽了口烟,只是轻轻“嗯”了一声,并没有多做解释。

  安全见他不想说,便不再多问,转而聊起了他在学校里做的那些项目,“我最先做的是勤工俭学和副业社,有了收入以后,就开始加入学生会,提出扩大校刊,恰好很多同学都有发表文学的需求,自然而然得到大家的支持。

  以前虽说也有校刊,但大多以宣传为主,那啥结束以后,校刊也是一百八十度调头,乱了一阵子,甚至还停刊过一段时间。

  另外,就算校刊没有停,也没法满足全部同学的需求。

  哎,你现在也上了大学,你们学校有文学墙吗?

  也有是吧,我们学校也有,其实很多大学都差不多,一般在食堂门口或宿舍门口不远的地方,自发的找一面墙,把自己写的文章贴上去供同学们阅读,然后自己就在一旁观察同学们的反应,特别有意思。

  我重办校刊的时候,就借鉴了这种做法,设置了一个专门的文学天地板块,用来刊登同学们的投稿,另外还有一个群众点评板块,随机挑选几封读者来信,……”

  陈凡听着轻轻点头,他现在也发现了,当今的大学生跟90年代以后的,有很大的区别,不仅积极性更高,而且更关注社会实事,不管是指点江山、还是抒发情感,就没有不好意思一说。

  如果真有不好意思的,那就不署名呗,反正写几张纸往墙上一贴,也没几个人知道是谁写的。

  等再过十几年,这种文学墙就会变成告示栏,里面大多是学校、学生会或商家贴的公告、广告,没有谁再把自己的文章往上面贴。

  之后网络普及,就更没这回事了,反倒在网络上,以另外一种方式回来。

  安全没注意到陈凡走神,还在自顾自地说着,“办了校刊我又组织校际联谊,内容包括学习交流、课程共享等等,当然少不了学生聚会和勤工俭学。

  如果不出意外,等新学年开学,我们的副业社,会扩大到其他学校,我的目标是把上海地区的所有大学都联合起来,组成一个超级大的勤工俭学平台,那时候的副业社也能扩大几十倍、我自己的收入也会水涨船高。”

  他对着陈凡笑道,“如果能做到那一步,还是白领吗?”

  陈凡打了个哈哈,“比白领高级,领子镶金边,可以叫金领。”

  安全故作牛逼、点了点头,“嗯,加点黄金,配得上我的身份。”

  两人相视一眼,都不禁哈哈大笑。

  安全更是翘着二郎腿得意洋洋,“哎,白领比不上你,当个金领应该不比你差了吧。”

  陈凡淡定地丢掉烟头,重新点上一支,低着头说道,“4月份的时候,有个小本子出版商看了我的书,决定运作去小本出版,一次性给了12万美元的稿费。”

  安全登时目瞪口呆,过了好一会儿,才骂骂咧咧,“不当礽子。”

  十几万呐,他要赚到什么时候去?!

  陈凡歪头看着他,嘿嘿笑道,“那时候还没算上《云湖恋》和《上海谍影》,要是不出意外,这两本也会一起出版,到时候又能收四五万美元。”

  安全倒抽一口凉气,瘫在沙发上不想说话。

  陈凡却仰头哈哈大笑,甚是畅快。

  看你还吹牛不!

  两人聊着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曾经在南湖公社插队的那些知青。

  将烟头扔掉,安全又点燃一支,转头看着陈凡,低声说道,“唉,还记得丁茜吗?”

  陈凡想了想,“在红星生产队的那个?”

  他看着安全,“我记得她有家庭的吧,当时要不是她老公支持,恐怕还没那么容易出来上学。”

  安全轻轻点头,脸上露出笑容,感慨地说道,“她也是个懂得感恩的,她老公没有白支持她。”

  陈凡眉头轻挑,“她把老公带出来了?”

  安全瞟了他一眼,“刚才还说你说话好听,什么叫带出来?人家那是妇唱夫随。”

  陈凡没脑子地点头,“嗯嗯嗯,妇唱夫随。快说快说。”

  安全眼里闪过几分感慨,轻声说道,“丁茜在同济上学,她没单位、自然也没有工资,刚开始自己一个人,靠着积蓄还能支撑下来,等她老公也过来,两口子在外面租了个小房子,就有点捉襟见肘。

  正好那时候我搞的勤工俭学项目开始启动,就帮他们在同济外面也支了个小摊子。

  他老公脸皮厚,不怕被人指指点点,就负责出摊卖货,丁茜也不在意别的同学在背后怎么说她,每天中午晚上放学之后,就会跑去帮她老公出摊。”

  说到这里,安全掸了掸烟灰,脸上浮现一抹笑容,“熬过了最开始那段时候,现在他们的小摊子生意也稳定下来,每天能赚个2、30块钱,比当工人强多了。

  照这样下去,不用等丁茜大学毕业,说不定他们就能攒齐买房的钱,有了房子就可以迁户口,在上海安家落户。回头再把老家的孩子接过来,也算是新上海人了。”

  陈凡听着不禁连连点头,“挺好的啊。摆小摊也是自力更生,不偷不抢又不丢人,只要能赚钱养家,就是好样的。”

  安全点了点头,又轻轻摇头,忽然叹了口气,“可不是吗。但是能想明白这点、还不怕丢人的,毕竟只是少数。”

  他转头看着陈凡,“当时杨书记在大队部给所有考上大学的人办升学宴,我们知青单独一间屋子吃饭,好多人都在为家庭担心。”

  说着突然骂了一句,“特么的,那时候我还真以为他们都是真的为家庭担心,后来还跑去找你想办法,给他们出出主意。

  你说的对,只要有那份心,哪怕在学校门外面摆个茶摊卖茶水,都能在一起生活下来。

  可有些人就因为拉不下脸,硬是瞧不上这种活,宁肯天天啃窝头喝粥,也不愿意老公、老婆去摆摊赚钱,结果撑不了几天,就把人往回赶。有的甚至都不提把人接过来的话。真是把人气死。”

  陈凡倒是面不改色,瞟了他一眼,笑道,“哼哼,到底是看不上摆摊的工作,还是看不上原来的丈夫、妻子,那就不一定咯。”

  安全顿时愣了一下,猛地抬头看着陈凡。

  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那特么不是陈世美么?”

  陈凡呵呵直笑,眼里却没有几分笑意,“从古至今,什么时候少过陈世美、潘金莲啊?”(备注:别提正史,正史这两个都是被人传谣言冤枉的,这里说的是戏剧)

  安全怔怔地看着他,过了好一会儿,才长长呼出一口气,轻轻摇了摇头,“不可交啊。”

  陈凡却撇撇嘴,轻声说道,“那倒也未必。有的人可用也可以交,有的人可交而不可用,理所当然,自然也有可用而不可交的。

  你也是老江湖,在南湖公社混了10年,期间也进过财管所工作了好几年,今年又在学校里办了几件大事,应该懂这个道理。”

首节 上一节 559/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