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陈凡才说市场会很小。
与其如此,还不如直接去卖汉卡,而且还能与市面上所有的电脑厂家合作,搭配套餐售卖。
一块几十美元的汉卡,想必能接受的人会多很多。
周亚丽听完陈凡的话,决定把这个记录下来,等明天再与父亲和道格拉斯商量一下。
在便签上写下之后,她忽然想起一件事,“对了,除了你提出的拼音输入法,道格拉斯还将现有的几种汉字打字机的输入方式,也做了进去。”
陈凡微微一愣,“你的意思是,以前那些机械打字机的输入法?”
“嗯。”
周亚丽说道,“对,比如有摩托罗拉华文打字机的数字代码输入法,还有一种是从台弯买来的输入法,是一个叫朱邦复的人发明的,名字叫仓颉输入法。
道格拉斯是在查找有哪些可以使用的中文输入法的时候,发现77年在台弯有人发明了这种输入法,然后就邀请朱邦复飞来美国,聊过之后,我们觉得这种输入法完全可以在电脑上实现,就想买下他的专利。
不过朱邦复表示专利不卖,但可以终身免费授权使用,我觉得反正不要钱,就同意了,并邀请他继续开发。
嗯,你觉得怎么样?”
陈凡听着不觉抹了把冷汗,“我觉得挺好。”
好家伙,这下子把天龙中文电脑给整没了。
因为两年后的天龙中文电脑,就是朱邦复跟宏碁公司一起开发的。后来也是在繁体中文地区、最常使用的形码输入法,与内地的五笔互为一时瑜亮。
得嘞,现在简体字有拼音输入法,繁体字有仓颉输入法,这块汉卡是稳了,全球通吃。
又聊了一会儿公司的事,最后陈凡说道,“技术方面的事情,你可以多听听恩格尔巴特博士的意见,上次我也说过,我的想法与他相同,未来电脑一定会更加普及化、生活化,只要向着这个方向去做,应该就不会差。
至于市场,有舅舅在,我觉得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你现在经验不足,对计算机行业了解也不多,不妨把自己放在学习和支持的位置上,只要保证方向不变,就不要对公司干涉太多,这样也有利于你的成长。”
周亚丽现在也没了睡意,听到陈凡的话,很是不服气,“说得你好像很懂似的,你的第一台电脑还是我送给你的呢。”
相比之下陈凡就比较淡然,“没办法,我是天才嘛,你怎么跟我比。”
周亚丽顿时气结,小声嘟囔,“差了忘了你是外星球来的。”
陈凡笑了笑,“最后一个,格局打开一点,别想着什么都自己做,比如专利授权、代工生产,这些都不妨考虑考虑。
哦,对了,还有那个将不同局域网连起来的技术,请恩格尔巴特博士务必重视起来,可别因为搞汉卡,把那个给忽视掉。
还有,汉卡的更新换代也要持续进行……”
不等他说完,话筒里就响起周亚丽的声音,“你怎么跟爹地开会一样,明明只说讲一点,结果一点又一点,没完没了了是吧。”
陈凡黑着脸,“就这三点,没了。”
周亚丽,“那还差不多,我都记下来了。那什么,上次看你背着那么重的电脑跑来跑去,就给你寄了三台电脑,你可以在村里放一台,上学的地方放一台,工作的地方放一台,原来那台就留在上海,这样就不用搬来搬去。
然后有十块汉卡,里面有三种输入法,还装了汉化过的文字、表格软件,插上卡槽就能用,你自己看着办吧。
还有其他事没有?”
陈凡,“没有了,晚安。”
周亚丽啪地一下挂断电话,听筒里只有嘟嘟嘟的声音。
陈凡黑着脸将话筒放在座机上,嘟囔了一句,“真没礼貌。”
转头看着还靠在自己身上、捂着嘴偷笑的姜丽丽,轻轻拍了拍脑袋,“还笑,准备吃饭。”
姜丽丽撅了撅嘴,趁其不备在他脸上吧唧了一下,才像小白兔一样蹦起来,起身往厨房跑去。
陈凡捏着下巴,看着她的背影感叹道,“功夫见涨啊,竟然没躲过。”
……
10月14日,星期六。
在陪着姜丽丽练了几天武功后,终于等来周亚丽寄来的大包裹。
三台电脑同样是苹果2型,区别是里面已经装上了汉卡,陈凡又给家里原来的三台电脑插上汉卡,教会两姐妹怎么使用之后,便拖着三台电脑登上返程的飞机。
作协江南分会机关,陈凡一回来,跟一群人寒暄了一阵,就去了何青生办公室。
何青生看到是他,近乎本能地将桌子上的烟收进抽屉,等反应过来,才打了个哈哈,重新拿出烟,抽出一支递过去,“去哪里啦,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陈凡就当刚才那幕没看见,淡然地接过烟。
可是听到他的话,顿时忍不住了,“这是什么意思?没我挺开心是吧?以前不是这样的啊。”
何青生将火柴递过去,老脸微微红了一下,“没,怎么可能呢,你可是咱们单位的中流砥柱,我还巴不得你每天常驻这里。”
顿了一下,又小声说道,“不过,最近还真没什么需要你的地方。”
陈凡点燃烟、将火柴还回去,瞪着眼睛说道,“不可能。高桥出版社那边没有需要我出面的?”
何青生抓了抓不多的头发,“没有啊,一切正常。要说有什么变化,那就是你的第二部小说已经翻译好、寄过去了,高桥那个小本子也看过,表示非常满意,即将付印,只不过稿费之前已经付过,所以没你什么事。
还有咱们单位跟高桥出版社合作的事,也都一切顺利。
我们这边选了两位作家的作品,请翻译部那边翻译过后,送了过去,高桥英夫也选了两本他出版社的畅销书,给我们来出版。……”
“等等。”
陈凡突然打断他的话,“我们给他的出版社出版?那稿费怎么算?”
何青生美滋滋地抽了口烟,昂着头笑道,“国情各有不同嘛,我们的书过去小本子,那当然是按照小本子的规矩来,反之亦然,既然把书交给我们出版,那肯定要按我们的规矩走。”
陈凡瞪大眼睛,“千字7块、还没版税?”
何青生也不说话,只是翘着二郎腿,抖啊抖啊抖。
陈凡当即竖起一根大拇指,“到底姜还是老的辣,服了。”
按照国内的标准,那不等于白嫖?!
这事儿办得地道!
何青生哈哈笑道,“还行吧。”
顿了一下,他又说道,“其实小本子也不亏,他的书能进来内地,不说史无前例吧,那也是蝎子粑粑独一份。
虽说从咱们这里收不到几个钱,可是他拿着这个名头去打广告,那书在小本子不是又能再卖一波狠的?!
人家终究还是有钱赚的,不亏、不亏。”
陈凡咂咂嘴,叹道,“那你能跟他谈下来,也很厉害。”
何青生摇摇头,身体前倾、小声笑道,“这事儿,还真不是我们提的,而是高桥小本子自己提出来的,我也跟他强调了稿费的事,他表示不介意,入乡随俗就行。
本来我们也想不通,后来听了他的解释,才明白里面的道理。然后呢,就从他提供的书单里面选了两本,报上级领导同意之后,作为首期试验,要是可以的话,以后再加。”
陈凡掸掸烟灰,皱着眉头微微点头,“这个小本子,有点算计啊。”
何青生又往后一躺,哈哈笑道,“管他怎么算计,反正咱们大赚就行。”
陈凡点了点头,“嗯”了一声,又抬起头看着他说道,“好,这边的事过了。那写作培训函授班那边呢?”
何青生手往外一指,“那你得去问你家小边啊,你不在的时候,所有工作都是她在跑,有问题的话,要么找我、要么找小许,不过基本没大事,她都处理得挺好的。”
说着拿眼睛瞄着陈凡,“我看啊,你这个函授中心主任的位置,大概是可以退位让贤了。”
听到这话,陈凡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满脸兴奋地说道,“一言为定!”
一个连工资都没有、最多只有一点补贴的破主任,谁要谁当去,反正他是不想干了。
见陈凡如此干脆,何青生恨不得扇自己一巴掌,当即打了个哈哈,“玩笑、开玩笑,主任任免那是要经过开会讨论的,哪能是你说不干就不干的,这事儿就不要再提了哈。”
差点忘了,这小子就不是干事业的性子,一天到晚只想偷懒。而且他稿费太多,根本不愁没钱,自然也看不上那点工资,要不是自己压着,他肯定早就撂挑子。
差点就给了他逃跑的机会,好险呐。
第643章 演示一遍
陈凡叭叭抽了两口烟,颇有些意兴阑珊,“何叔,要我说,函授中心确实可以交出去啦。
现在所有流程清晰,只需要按部就班、每年招生一次,就可以很好地维持下去,有我没我不都一个样?”
何青生咂咂嘴,看着他说道,“还真不一样。”
不等陈凡发问,他便身体前倾,继续说道,“你想想,函授中心一年能创收二三十万,这是多大的一块肥肉?也就是你看不上,换成单位里那些个不搞创作的干事,谁看了不眼红?
这个中心是你一手创建的,你占着这个主任的位置,哪怕他们再眼红,也只能眼巴巴看着,谁也不敢动手抢。
可要是你甩手不干了,信不信,几个有资格接手的人,能把脑浆子打出来。”
顿了一下,他递过去一支烟,语重心长地说道,“我理解你的难处,但是你也要体谅一下,目前咱们江南分会才刚稳定下来,这时候千万乱不得,要不然你让上级怎么看我们?”
上级怎么看不重要,主要是那几个人背后都有靠山,他们一斗法,自己绝对会成靶子,到时候烦都要烦死,最重要的是不管自己支持谁,都会得罪其他人。
虽说作协在文艺系统中自成体系,自己也不怕他们什么,可麻烦这种东西,终究是无强过于有,能避免为什么要招惹呢?
陈凡听他说什么打破脑子,就明白他是什么意思。
这事儿确实不好处理,但也不能一直让他占着啊,他还想着回乡养老呢。
换了烟叼在嘴里,用烟屁股怼着烟头点燃,随即摁灭在烟灰缸里,他看着何青生问道,“那我什么时候能丢出去?”
何青生呵呵笑了两声,“明年,明年一定安排一个合适的人来接手,保证不让你为难。”
只要再多给一段时间,谁功劳多、谁苦劳多,差不多就能看出来,到时候功劳苦劳一起算,谁行谁上,那么上级领导也无话可说。
他也换了一支烟点燃,吐出一口烟雾,对着陈凡笑道,“要我说,反正现在你的工作有小边在干,你每个月都有一笔额外的补贴,我知道你不缺钱,可是该你得的东西,为什么不要呢?是不是?”
陈凡摇摇头,认真地说道,“主要是什么呢?像我这么认真负责的人,哪怕只是挂着一个有名无实的名头,也一定会把工作放在心里,啊……,这是我的工作态度、也是我做人的原则……,诶诶,何叔,你怎么了这是?”
何青生强忍着心理不适,喘着气摆了摆手,“没、没什么,就是被你‘认真负责’的态度震撼到了。”
陈凡,“是吧。所以说啊,于公于私,都应该尽快安排合适的人接手,对大家都好嘛。”
何青生没脑子地点头,“行行行行行,等明年年初选理事会,就把这个事安排上。”
陈凡见有了确切的时间,也不再多说,站起身来,顺手拿起桌上的烟,抽出一支丢在何青生面前,“既然没我事,那我就走了啊。”
何青生刚准备挥手让他走,突然顿了一下,变挥为招,“等等,我刚想起来,有个事儿还真要你出面。”
陈凡回头看了他一眼,重新坐回椅子上,“我就说嘛,这个单位怎么可能离得开我,说,什么事?能办的我一定办。”
言下之意,不能办的你就别提。
何青生满脸无语,抽了口烟,说道,“就你上次说的那件事,国际写作计划那个,我们已经跟对方联系上了。
有点意外,这个国际文化交流项目的创始人,竟然是一位华人。”
陈凡咬着烟头,“对啊,聂华苓嘛,你不知道?”
何青生惊讶地看着他,“你之前就知道?”
陈凡耸耸肩,“我都说了是从一本旧杂志上看到的,肯定有相关人的名字啊。不过我只记得她,另一个是她丈夫,名字我没记住。”
何青生,“她丈夫叫保罗·安格尔,是一位美国诗人,这个项目就是他们两夫妻创办的。
主要方式是先拉一笔赞助,然后根据资金量,面向发展中国家、邀请一定数量的作家去美国学习、交流,频率是每年一次、每次大约三个月。”
说完之后,他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动,脸色有些犹豫,“因为主要面向发展中国家,所以每次组织的交流会,都有很多不同国家的作者……”
说到这里,他突然顿住,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往下说,竟然默默抽起了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