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 第608节

  陈凡对福利品不太感冒,主要每次都差不多,无非就是粮油肉鱼水果热水瓶水杯碗碟毛巾布料这些吃的用的,一点惊喜都没有。

  不过好像他这个卫生顾问也没做什么事?

  那算了。

  他倒是对杨梅有点疑惑,“上次不也是你去的吗,怎么今天又轮到你?”

  三个徒弟排了个值班表,每周去两次云湖,打扫他那个没住过几天的“老宅”,要是没人打理,那房子要不了多久就会坏。

  只不过,上次就是杨梅,这次又是她,刘璐和黄鹂呢?

  杨梅呵呵笑道,“本来轮到黄鹂,可是今天有人来队里参观学习,黄鹂要准备招待餐,时间太紧。然后张队长和张连长从云湖服装厂请的老师傅今天到,刘璐要接待他们,还要给他们安排工作,也没空。”

  陈凡咂咂嘴,这个村子离了自己徒弟,还转不了啦?

  杨梅笑着继续说道,“正好前段时间我酿了几缸酒,酒窖都堆满了,这几天没事,就过去值日。”

  陈凡“嗯”了一声,轻轻点头,“那等她们忙完,让她们帮你酿酒。”

  杨梅笑得合不拢嘴,“好嘞。”

  陈凡摆摆手,“东西放回去,正好今天队里挖藕,既然不忙,可以过去看看,也放松一下。别天天围着工作转,也不怕累着。”

  杨梅一听这话,立刻笑道,“这个工作一点都不累,搬搬抬抬都不用我动手,比以前轻松多了。”

  陈凡撇撇嘴,“连偷懒都不会,你就忙你的工作吧。”

  说完之后,便将手一背,溜达着离开。

  杨梅转身看着他的背影,抠了抠脑袋,有点不明白。

  前几天师父还给大家开会,要求所有人都振作精神,对待工作不能松懈,怎么今天还教自己偷懒了呢?

  想不通。

  ……

  陈凡哪管她想不想得通,反正前几天那场思想教育课,效果还是很不错滴。

  这不,即便已经忙完了秋收,各个小队还是回去后立刻开会,讨论安排接下来的工作。

  今天挖藕,就是6队的讨论成果之一,嗯,也算是他的教育成果。

  否则按照往年惯例,不休息十天半个月,肯定不会有行动。

  但是吧,以前秋收确实累,只比双抢稍微好点,可这次有了农机的参与,大家几乎都没废什么力气,倒是拉去交公粮可能是最累的。

  如此一来,对挖藕自然不会有什么影响。

  陈凡想到这个,便也没有阻止,让他们尽情的挥洒汗水吧!

  有鉴于此,陈老师对讲课的效果非常满意,也不枉费那天将教学光环开到最大,果然大家都记住并理解。

  非常好。

  下了坡、绕过知青点,还隔着一段路,就听见水塘那里传来的喧闹声。

  等他绕过那片水杉林,便看见人群分散在几个水塘里,一个个壮劳力正在水里踩着泥,并不时弯下腰去摸,用不了几秒,就能从水下抽出一根根长短不一的莲藕。

  将藕挖出来之后,先不忙着推上岸,而是抓起浮在水面上的稻草把,将藕身上的淤泥擦洗干净。

  当然不用洗得特别干净,至少藕节处就没那么好洗,只能简单处理一下,将藕身上大块的淤泥洗掉,然后推到一旁。

  归拢的地方,漂浮着十几根长长的莲藕,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人用竹竿将这些莲藕扒到岸边。

  同时也有人蹲在那里,将这些莲藕拖上岸。

  相比后世改良过的莲藕良种,现在的莲藕长度并不算长。比如在京城地区种植的鄂莲系列,有些长度能达到两米五左右,在江南地区种植的品种,长度也能达到一米五到两米。

  现在的莲藕,确实要短一些、小一些。

  最长不过一米五,更多的在一米左右,甚至有不到半米的迷你藕,每一节只有小孩拳头大,七八节加起来也只有一尺多长,就很感人。

  这种要是卖出去,绝对属于送去食品厂做成藕粉的料。

  而且这种藕还不算少。

  陈凡一边往前走,远远看着那单独堆放在一边的小藕,心里嘀咕着,是不是要买新的莲藕品种,要不然继续种这种藕,很不划算呐。

  杨传福刚出门的时候,还套了一件褂子,这时候干得浑身冒汗,早已将褂子扔到一旁,但当他看见陈凡的时候,还是忍不住说道,“还真是年轻小子火气旺,下个星期就要立冬了,你还穿个短袖,也不怕着凉?”

  陈凡晃了晃膀子,“春捂秋冻,没得事。”

  随即看了看藕堆,“这些藕还要处理吧?”

  刘会计正在一旁盯着磅秤做记录,黄保管员则指挥人把莲藕打捆,等着待会儿运回仓库。

  见到陈凡过来,两人对了个眼神,刘会计便大声喊道,“休息一哈,等一下换人下水。”

  这话一出,几乎可以清晰听见所有人都呼出一口长气。

  还在水里的挖藕工,除了正在水下摸藕的,都开始往岸上走。

  杨队长擦了擦手,直接一屁股坐到坎上,拿过自己的褂子,从口袋摸出一包烟,单手甩出几根,递到陈凡面前,“当然要处理,长的要折断,还要按大小分等级,太小、不好看的,供销社都不收,只能自己消化处理。”

  见陈凡举起旱烟杆、摆手示意不要,他便将烟收回来,抽出一支叼在嘴里,对着陈凡招招手。

  陈凡自己都还没点,便将打火机伸过去,帮他点燃,随后才给自己也点上。

  抽了两口烟,陈凡左右看了看,轻声说道,“这些藕的品种还是差了点,个头不大不说,脆的不够脆,粉的也不够粉,最大的优点就是特别香。”

  杨传福呵呵笑了几声,说道,“香肯定香,我小时候就是种的这种藕,别的藕都吃不惯。”

  顿了一下,他又说道,“前几年的时候,大队部也想过办法,看看能不能买到报纸、广播里面说的那种改良新品种,可是买不到啊,我们都跑去了县城,连孤峰县种子公司都没有,能怎么办呢?”

  陈凡眉头微皱,转头看向他,“地委没去?”

  杨传福笑着摇摇头,“就跟县里种子公司的人打听了一下,他们说没有,我们就没去。好像说是省城的农学院才有,因为那个种子就是江南农学院研究出来的,哦,现在改回以前的名字,叫江南农业大学。”

  陈凡眉角轻扬,看着他呵呵笑道,“我记得,好像7队的那个谁,是叫叶平是吧?”

  杨传福看了看他,眯着眼想了想,突然一巴掌拍在大腿上,“我怎么就忘了,叶平上的就是江南农业大学啊!”

  他蹭地一下站起来,“不行,我要去跟大队部打个电话,把这件事说一下。”

  陈凡对着他摆摆手,“这个又不着急,等会儿你再好好想一想,需要哪些良种,再跟大队部商量一下,最好是把所有小队长都叫到一起、开个会,然后再跟叶平拍个电报,让他问问良种的情况。”

  杨传福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对对,是该好好商量一下。”

  说着便坐了下来。

  旁边不远处,刚才下水的人都将水靠脱掉,另一批人等在一旁,抽完烟之后,便换上水靠。

  也不需要人吩咐,换好之后,他们便慢慢下水。

  而其他人看见他们下了水,也都自觉地站起来,准备下一拨劳动。

  陈凡一锅烟抽完,正准备离开,便看见三只体型不小的鸟儿嗖地俯冲而下,几乎是眨眼间,便各自叼着一条鱼腾空而起,飞到不远处的树上,将嘴里的鱼吞进肚子里。

  不少人都看到这一幕,不禁纷纷发出惊呼声。

  杨传福扭头对着陈凡说道,“你养的这几只鹰好厉害啊,这才几个月大,就长得比一般的鸟还大,抓鱼一抓一个准。”

  陈凡抬起头,看着树上的三只鸟呵呵直笑,“还行。”

  这三只鸟,自然是他从长白山带回来的海东青。

  经过两个多月的生长,三只小鸟都褪去绒毛、长出新的羽毛,并可以初步飞翔。

  陈凡不知道自然生长的海东青,有没有父母教导觅食捕猎技巧,反正他是给三只小鸟找了个老师,便是已经彻底成熟的燕隼。

  只不过燕隼可不会捕鱼,它们的捕鱼技巧,是陈凡让它们跟着白鹭学的。

  海东青本来就会捕鱼,不学这一招,还叫海东青吗?

  将捕到的鱼吃掉之后,三只小鸟便扑腾着翅膀飞下来,争先恐后地落在陈凡肩膀上。

  结果还是有一只没有抢到位置,只能落在旁边的树枝上,啾啾叫个不停。

  陈凡只能伸出手臂,“好啦好啦,来这里。”

  这个小家伙立刻欢喜地扇着翅膀落下来,昂着头开心地叫唤。

  陈凡摸摸三只小家伙的头,过了一会儿,嘴里发出轻微的哨声,三只小鸟立刻冲天而起,跟在天上盘旋的燕隼身后,飞向对岸的青山公社。

  那里野物更多,正适合它们狩猎。

  等他们飞远,陈凡对着杨队长说道,“我去别的地方转转。”

  杨传福赶紧问道,“去不去大队?”

  陈凡毫不迟疑地摇头,“今天有人来参观,我就不去凑热闹了。”

  杨传福咧嘴直笑,“我看你一次都没见过参观团的人,差不多每个参观团都想见你啊。”

  陈凡撇撇嘴,“有什么好见的,真正来学习的人,才不会想见我,而是应该去看我们的副业公司,还有养殖场和劳动生产记录,那才是他们应该学的东西。”

  杨传福点点头,随即笑道,“我看他们最需要的,是一个像你这样的老师。”

  陈凡嘿嘿一笑,“你舍得?”

  杨传福老脸一黑,“我只是说像,又没说你。”

  随即指着旁边一堆藕,“拿几截回去炖汤。”

  陈凡也没客气,选了一条藕拿起来,嘿嘿笑道,“正好,我试试土法藕粉跟冲泡的藕粉有什么区别。”

  说完拎着藕便往回走。

第652章 卢湾厂

  民间土法藕粉有两种制作方式。

  第一种和工业制粉差不多,都是先加清水把藕碾碎,然后用力挤压,逼出藕浆。

  之后用一两天时间,对藕浆进行反复漂洗,去掉细沫藕渣和不起眼的泥沙,再将漂洗干净的藕浆沥干,得到的就是藕粉干。

  这时候的藕粉干是一团凝固的粉团,若是想得到藕粉,还需要继续烘烤或晾晒,使其水分彻底蒸发,粉团自然散落。

  又或者用小刀切成细碎的藕粉片,一样可以冲泡。

  (古法藕粉片)

  不过这种办法费时费力,陈凡便使用了第二种方法。

  那就是直接将鲜藕清洗干净、削掉藕皮,加水搅打成藕泥,随后把藕泥放在炉子上,用小火慢慢加热,同时要不停搅拌,等藕浆煮成半透明的颜色,加入桂花、蜂蜜,或者是白糖调味,就可以直接吃。

  用这种方法,陈凡又做了一点小小的改良。

  虽然家里就有机械厂给的搅拌机,可他嫌麻烦,将几节深色的老藕清洗干净削皮,一手握住一节,暗劲迸发,丁梆硬的鲜藕便化作一摊烂泥,落到装有清水的小陶锅里。

  熬藕的时候尽量别用铁锅,容易变黑。

  陶锅就最好了,火力小,熬出来的藕粉还晶莹剔透,比藕粉冲出来的还好看。

  藕泥混着清水慢慢搅拌,不一会儿就成了藕粉的形状,散发出一股浓郁的藕香。

  眼看差不多了,陈凡拿起糖罐,用勺子舀了几勺白糖撒进去,又撒了一点桂花沫。

  桂花是从村里的桂花树上摘下来的,一般用于酿桂花酒,现在正好给藕粉增点香。

  放完调料之后,再用大勺子搅拌。

首节 上一节 608/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