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60年代,苟出富贵一生 第45节

  到底是年轻人呀,再苦再累睡一晚上,差不多就恢复好了。

  今天王知青可要带着我们拿满工分呦。”

  王援朝对于锄头挖坑的劲力,昨天基本已经掌握好了,所以对于今天能不能拿满工分还是有些把握的,于是兴高采烈的说道:

  “君兰婶子,咱们可是一个团队的呦,可不是我带大家拿满工分,

  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的话,今天肯定是可以拿满工分的,哈哈。”

  “行呦,王知青你有信心就好了。”

  丽霞嫂子看到神采奕奕的王援朝和精神的君兰婶子,也在旁边开心道:

  “那赶紧好,只要大家有信心,咱们团队就没有完不成的任务,是吧,强叔。”

第73章 补任务

  一大早强叔就已经挑了两桶大粪到了任务地,这会正一脸憨厚的笑着看着几人正面积极的说话,

  “是呀,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肯定不比别人差的,

  各位,时间不早了,我们该需要把昨天没完成的任务补上,咱们赶紧吧。”

  王援朝自然没有问题,一马当先的拿着锄头,开始带头冲锋。

  东北这地方,不管是种啥粮食,每年都只有一季,但是这里的黑土地肥沃,种植的粮食种类很多,

  玉米,黄豆,绿豆,花生,油菜,小麦,水稻,红薯,土豆这些都是每年都要种的,

  很多时候,村民们的自留地还会种植一些向日葵和甜菜,所以大队春耕的生产计划都是紧着时间算的,

  春耕时期大家的任务量大,时间也紧,任务没完成,真的会在大队开大会的时候,在大会上挨批评的。

  王援朝自然不希望自己在大会上挨批评的,

  也不希望大队长会因为自己是知青,对自己网开一面,毕竟人情不是这么用的。

  千年以来,华夏都是农耕社会,绝大多数人都是在地里劳作过来的。

  反正力气是用不完的,睡一觉之后,力气就会恢复过来了。

  所以这时候的人们对于劳动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社会风气就是劳动光荣,

  偷懒耍滑,逃避劳动的人,在这个年代非常被人看不起,被人鄙视的,

  懒鬼想讨媳妇都被人瞧不上,没有哪个正经姑娘愿意嫁给懒鬼的。

  王援朝一边挖着坑,一边细细的体验,掌握好了使劲的力度之后,王援朝的劳动效率提高了不少,

  同时身体经过昨天的操练,耐力也提高了很多,没有干几下,身体就一副受不了的样子。

  在地里一干一个不吱声的王援朝,今天的灵泉水都节省了不少。

  到了中午下工的敲锣声想起,王援朝几人团队,不当把昨天的任务补上了,今天的任务也跟上了进度,今天拿满工分应该是没问题了。

  浑身大汗的王援朝听到敲锣声之后,把锄头放在地里,人驻立在锄头把子上,喝了几口灵泉水恢复身体之后,笑呵呵的对着君兰婶子问道:

  “君兰婶子,昨天我们的任务没有完成,大家都只拿到了八公分,

  看今天这情况,咱们不光可以拿到满公分,昨天的任务今天估计也能够补的齐,

  只是每天满公分只有十分,咱们补齐的任务量应该怎么算呢?”

  唐君兰听到王援朝的问题,开怀大笑道:

  “嗨,补齐的任务量,等记分员来的时候,肯定要给咱们把公分补上的,

  满公分虽然只有十分,但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平时谁家还能没点事啊?

  只要大家把任务都完成了,该大家做的事,大家都做完了,

  自然该谁的公分就谁的公分,这可是没得跑的。”

  王援朝听完之后,觉得这样的处理确实在情理之中。

  毕竟大队长安排工作的时候,都是把公分计算到了任务里面的。

  队里把任务安排下来,那自然是谁完成了,公分就归谁,

  谁没有完成任务,耽误了大队的耕作,那自然该批评的批评,重新安排人来完成任务之后,该谁拿公分就谁拿了。

  毕竟人都有个三病两痛,都有亲朋戚友,谁家都有可能家里有突发事件,

  如果因为这个事情,而影响到了大家完成任务,公分就没了,那所有村民都要跳起脚骂娘了。

  和君兰婶子三人各自拿着自己准备的午饭,几个人来到一颗大树底下,各自开始吃起了准备的午饭。

  大家拿出来的午饭,都相差不大,君兰婶子拿出来的是四个拳头大的红薯,丽霞嫂子拿出来的是棒子面馒头,刘刚强大叔拿出来的最寒酸,只有三个野菜团子。

  王援朝拿出自己的玉米面窝窝头,没有和三人客气,一屁股坐在铺在草地上的衣服上,一口窝窝头,一口灵泉水,吃的喷香。

  吃完饭盒里的窝窝头后,王援朝也懒得起来走动歇饭气,直接躺在衣服上,眯着眼睛就准备睡觉。

  虽然今天王援朝的耐力比昨天增强了不少,肌肉筋骨更抗艹了,但是整整一个上午的劳动,把王援朝给累的够呛。

  讲实话,在地里劳作这事,真不是人做的事,太痛苦,太折磨人了,

  如果王援朝没有空间和灵泉水给王援朝带来强大底气的话,王援朝一定不会选择下乡,而是会选择寻找其他生存方式。

  一天劳作完后,王援朝一组满身泥巴,兴高采烈的拿着满公分,跟着村里的大部队,一路招呼的往家里走。

  “王知青,听说你昨天拿了八个公分啊,很不错呀。

  看你今天这幅累惨了的样子,今天拿了多少公分啊?”

  对于劳动能力这一块,王援朝可不会谦虚啊,毕竟这是最能让自己在红旗大队立起来的方式,

  “哈哈,梨花婶子,昨天主要是我没下地干过农活,对于干农活的技巧不够了解,

  经过一天的琢磨,今天我的技巧跟上来了,今天不但咱们组全都拿了满公分,还把昨天亏欠的任务给补齐了,

  算起来下工两天,我的组都是满公分。”

  “嘶~”

  “哇~”

  “哎呀呀,王知青,你厉害啊,你一个城里来的娃子,从来没有干过农活,居然天天拿满工分,以后谁家闺女嫁给你的话,那就享福了。”

  “哈哈,男人嘛,养家糊口这一块,那肯定得立得住才行,要不然以后哪个正经姑娘敢嫁给我呀,是吧,根叔。”

  “那是,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家自己都养不活的话,哪有姑娘肯嫁嘛,

  王知青可以的啊,已经可以顶天立地了,要不要根叔我给你介绍个对象,好好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呀?”

  “哈哈,根叔,那不用,那不用,我已经有对象了,可别耽误好姑娘了。”

  “嗨,他根叔,只要王知青有讨婆娘的想法,

  放个消息出来,只怕咱们大队的姑娘,都从村头排到村尾了,哪里用得着你来做介绍哦。”

  君兰婶子短短两天时间,就把王援朝当成了自己人,自然而然的开始护着王援朝起来。

第74章 插秧

  东北的粮食,每年只种植一季,但是红旗大队的耕地非常多,一半是旱地,一半是水田。

  光种植玉米,红旗大队就花了差不多一个礼拜的时间。

  王援朝在种植玉米的时候,顺了不少玉米种子,种植在了自己的空间里面。

  红旗大队种植的玉米是白马牙玉米,这种玉米在北方是出了名的好吃,

  白马牙玉米用各种做法都能激发出浓烈的玉米香气,而且个头大,还抗旱,

  只可惜前世随着美丽国的转基因玉米进来之后,由于产量问题,白马牙玉米逐渐被淘汰,只有少量的在市场上流通,卖的也是天价。

  玉米种植完之后,王援朝的四人小组分配的工作是种油菜。

  这年头的油菜可是高附加值的农作物,成熟之后,榨出来的菜籽油是这个年代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食用油,

  炸完油后剩下的油渣饼,是喂养生禽非常好的天然饲料,养鸡鸭鹅,养猪,养鱼都非常好用。

  而且油菜种植需要育苗,种植的面积大,时间紧,每天的工作量比起玉米种植强度更大。

  每天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这种劳作一干就是一整天,辛苦的王援朝每天脑袋里仿佛塞满了浆糊难以思考。

  更痛苦的是肺部,每天累起来的时候,整个肺变成破漏的风箱,

  呼吸的空气都成了锋利的刀子,每次呼吸都会产生剧烈的刺痛,令人痛不欲生。

  整个人一段时间以来,所有心思都累的没有了。

  农村的春耕时间紧,任务量,再加上这个年代的生产力严重落后,

  王援朝每天顶着烈日,拿着锄头,从早到晚的挥散自己的体力,

  全身的力量一挥洒就是一整天,还好王援朝有灵泉水恢复身体,以及每天大鱼大肉的补充身体能量。

  经过一段炼狱般的劳作之后,让王援朝全身的力气大增,浑身的肌肉愈发像钢筋一样扎实。

  如果现在有谁来问王援朝,钢铁是怎么练成的,

  王援朝一定会回答,钢铁是干农活干出来的。

  半个月的时间,红旗大队的玉米,花生,红薯,土豆,油菜,高粱这些主要食物都种植完之后,

  红旗大队终于开始了水稻的插秧,每天跟着集体上工,劳动,大家伙里面一边劳动,一边唱着红歌,喊着口号,

  这幅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终于让王援朝明白了为什么前世称呼这个年代为激情燃烧的岁月了。

  这一代人真的是既辛苦,又勤劳,每个人都充满激情,仿佛身上拥有使不完的劲,

  在这个从废墟中建立,整个国家一穷二白的建国初期,

  整整一代人靠着燃烧身上的这股子激情,在这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战天斗地,一代人干了三代人的活,终于把咱们这个即将滑入深渊民族,给活生生的拉了起来。

  也是这一代人的辛勤努力,让咱们这个从一个连火柴都生产不出来,称呼火柴为洋火的纯农业国家,

  从神州沉沦,国之将倾,教员带领人民力挽狂澜,

  再到建国开始,短短二十多年就胯过了国外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发展,

  把一个农业国家建设成了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全工业体系的国家。

  把手里的稻秧插进水田里,王援朝直起了腰,不顾双手上面沾满了泥巴,拿起军用水壶使劲的灌了两口灵泉水,

  看着一圈水田里面,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心里不由的产生了一股见证历史的感觉。

  王援朝知道,正是这一代人的付出,建好了国家的工业基础,建好了全国的水利设施,大力研究发展农业生产,省吃俭用,为未来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援朝想到这里,不由的叹了口气,想着自己也是非常爱国的,也是有爱心的人了,

  但是一想到这幅热火朝天的景象,未来还是会为新的资本家和新地主们做嫁衣,心气就是一泄,没有了大家的这股子热切的奉献精神了。

  王援朝想的更多的是,历史的发展都是有惯性的,未来反正都会是那样,

  自己不顾自己的身体,拼死拼活的去创造价值,便宜了那些人,

  还不如花更多的心思,多想想办法,未来去做分享价值的人才对。

首节 上一节 45/4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