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第18节

  李长河心里暗暗的思索了一下,随后给了自己一个巴掌。

  呸!

  想屁吃呢!

  港岛都还没去过呢,现在就在这想好事。

  纯纯做梦!

  “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反正现在老子还是纯情的。”

  李长河心里给自己安慰了一番,随后躺在了床上。

  这几天他也挺累的,每天来回的往车站赶,一天骑自行车都得三四十公里路。

  再加上每天买汽水,冰棍花的钱。

  这特么都是损耗啊!

  得好生补一觉,明天才有力气继续爬山。

  一觉睡到天亮,李长河起床洗漱了一番,然后准备跟家里父母一起吃早饭。

  “长河,你之前猜的没错,高考,大概率是要恢复了。”

  “从今天开始,教育部那边就在整理汇总意见,准备上报给上面。”

  “要么今年,要么明年,高考一定会恢复的。”

  李立山冲着李长河认真的说道。

  他在京城工业学院,也算是高级副教授,消息还是很灵通的。

  高考恢复这种大事,他还是能得到第一手的信息的。

  李长河点点头,随后认真的说道:“爸,妈,把这件事,写封信给大姐吧!”

  李长河不是独生子,他上面还有个姐姐李晓君,年龄比她也是大三岁,现在还在乡下当知青呢。

  不同的是,李长河在乡下没结婚,而李晓君结婚了。

  其实这个李长河也能理解,大姐算是典型的老三届,下乡的时间比李长河还早。

  可以说,她在农村呆了差不多十年了。

  十年,一个身材瘦弱的女子,独自一个人在农村,成分不好,没有父母亲人在身边,你说想要生存下去,真的太难了。

  而且那时候李长河的父母状况也不好,给不了他们姐弟什么帮助。

  李长河自己纯属运气好,那时候年龄不够,多在京城呆了几年,到了年轻才下乡的。

  所以这大半年里,李长河知道,父母经常给李晓君汇钱,汇东西,他也从来没过问过。

  而且李长河很清楚,如果按照明年推出的知青回城政策,李晓君是不符合的。

  因为她在农村结婚了,除非她离婚抛夫弃子的回来。

  除此之外,想回城的办法,一个是顶岗,另一个就是高考。

  顶岗是很难的,因为李立山两口子不是工厂,如果是工人反倒容易一些,但是他们是学校。

  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高考了。

  听道李长河的话,李立山跟沈玉秀的手一下顿在了半空中。

  说实话,他们这段时间也一直想办法把女儿接回来,可是真的没办法。

  李晓君在那边,孩子都生了,总不能让她抛夫弃子吧。

  可是这年头的农村,真的太苦了。

  “你觉得,你大姐她,也能参加高考?”

  李立山声音这时候有些颤抖,迟疑的问道。

  “肯定的,国家既然恢复高考,有些问题就不得不面对,比如说当年的老三届学生!”

  “所以我估计,如果国家恢复高考,那么考试条件一定会放宽,给这些人一个机会。”

  “大姐当年就是高中生,不管这些年有没有再学习,基础总是有的。”

  “我再去搞一套教材,爸爸你再帮她把里面的数理化知识点标写出来,我把我的学习笔记一起发给她。”

  “只要大姐用心,考上大学,她就可以把户口从农村迁回来。”

  李长河认真的分析说道。

  “可是你大姐现在可不是一个人了!”

  沈玉秀有些感叹。

  “没事,带着他们一起回来吧,家里现在也不缺那几口商品粮!”

  “到时候我肯定是考上了,把我的房间收拾出来,给他们一家人住,我住学校宿舍去!”

  李长河认真的说道。

  “这怎么能行呢?”

  沈玉秀有些不愿意,其实说到底,她对大姐农村的丈夫还是有些看不上的,总觉得女儿亏了。

  可是也没辙,当年那种情况,根本无能为力!

  “那具体的到时候再说!”

  “这样吧,过几天我找个机会,去黑省那边看看她再说!”

  “顺便看看她们那一家人!”

  李长河想了想,又跟父母说道。

  反正他在家也没啥事,可以出去,就是到时候得开个探亲证明。

  他打算去看看那一家人口碑怎么样,是不是好人家!

  如果是良善人家也就罢了,如果不是,那么也不能坐视大姐吃苦。

  两个人虽然很多年没有见了,但是记忆里小时候,关系还是很好的。

  “行吧,就按长河说的办,过几天你过去走一趟看看你大姐!”

  李立山最后拍板,同意了李长河的想法。

  有了计划,上午李长河又去海淀书店,趁机又整了一套书。

  然后回到家,开始将上面的一些知识点进行分析梳理,这既是给大姐做的笔记,也是自己重新梳理一遍。

  至于物理化学,那就得等老李回来写了。

  一眨眼,李长河又忙到了下午,外面的敲门声将他惊醒。

第21章 北大偶遇!

  “你这是在做什么?”

  看着李长河桌子上密密麻麻的笔记,朱啉有些诧异,因为她发现这上面写的太详细了。

  按照李长河之前的说辞,这些知识他早就掌握了。

  “我准备给我大姐写一份讲义,然后去黑江省那边送给她,顺便去看看她。”

  “今天早上我爸说国家在推动高考恢复了!”

  李长河冲着朱啉解释说道。

  朱啉点点头:“我爸昨晚也说了,还说你很有眼光!”

  “那是,也不看看是谁的女”

  李长河嘴秃噜了,差点就把女婿两个字说出来。

  好在他及时刹车,没说出最后一个字。

  不过朱啉这时候,则是听的清清楚楚,玩味的看着李长河,笑嘻嘻的问道:“你想说女什么?”

  “没啥,走吧,咱们去颐和园!”

  李长河打了个哈哈应付过去,然后走了出去。

  他没看见,朱啉眼中闪过的那一丝有些失望的目光。

  到了楼下,李长河没有自行车,自然还是骑朱啉的女士自行车。

  以前朱啉倒是没怎么在意过院子里一些路人的目光,但是昨晚刘淑婉说了之后,今天她就感觉到莫名的不自在了。

  总觉得沿途遇上的人,似乎都在打趣的看着他们。

  出了家属院,两个人骑着自行车先顺着白颐路一路往北,先过人民大学,然后一直走到海淀路。

  随后往西走,路北边就是北大的南门了。

  两个人又往前骑了一段,李长河看到沿途路边又有人卖冰棍,便停下了车子。

  “咱们买两根冰棍吧!”

  虽然傍晚了,天还是有点热,尤其是李长河这骑车的。

  因为立这不远处就是海淀大名鼎鼎的冰窖,所以沿途卖冰棍的老太太还蛮多的。

  “行啊,不过这次我来买!”

  朱啉不想老是李长河掏钱,下了车主动付钱。

  李长河也没反对,反正晚上他是打算在外面吃的。

  看着朱啉在那里选冰棍,李长河忍不住感叹了一番。

  想想还是这个年代好啊,妹子们的三观多正啊,妇女能顶半边天!

  李长河推着自行车在路边等着的时候,忽然间旁边走过来了一个青年。

  “你好,同志,我能问一下路吗?”

  穿着绿军装的青年风尘仆仆,开口的话音很怪,有点南方口音,但是又不完全一样。

  “没问题,你要去哪?”

  李长河当然不介意,顺便看向了对方。

  对方个头不高,也就一米六几的样子,比朱啉高不了太多,国字脸,脸上带着一丝笑容。

  “我想去北大,但是不知道具体哪个路口是!”

  对方有些拘谨,轻声的问道。

  李长河明白了对方的问题,这个年代,沿途很多小胡同,除非正好走到北大的正门,不然还真不一定能确定。

  “咱们现在这条路叫海淀路,东西向的,咱们这会正处在北大的一个拐角处,挨着万泉河了。”

  “你从这里往东走,大概几百米吧,就是北大的南门!”

  “不过如果你是外地来的,想见北大的正门,那就是西门,要从咱们这里往西再走个几十米,然后再往北,大概一千米左右”

首节 上一节 18/60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