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援朝勾起了李长河的好奇心之后,又不说了。
“你这说的,我确实得去看看了。”
“行吧,那我就不打扰你了,我去找我媳妇看电影去了。”
李长河觉得这会朱啉估计已经回家了,想想两个人一起去看电影也不错。
“真羡慕你们这些结了婚的,行吧,你去吧,那我先去趟铁路办公司,帮你瞅瞅!”
杨援朝随后跟李长河一起下了楼,然后他往铁道部去了,而李长河则是往家走去。
等到了家,果不其然,朱啉和沈玉秀她们已经回来了。
正在厨房里收拾着。
“其实你们买上这房子,住起来也不方便。”
“现在你们俩的粮食关系都在学校,真要是住在这里,买粮什么的都不方便。”
刘淑婉一边收拾着,一边冲朱啉说道。
“哎呀妈,我们一周就来住两三天而已,你看你念叨的。”
“行行行,你爱住哪住哪,我懒得管。”
“我看她们有冰箱,等回头我给你们蒸好馒头,你们直接带过来放冰箱里,也就不用自己蒸馒头了。”
“回头再放点米,不管是做米饭,还是吃馒头,都方便。”
“反正离得近,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沈玉秀这时候笑着给她们母女俩打圆场说道。
“谢谢妈,我也是这么想的。”
朱啉此刻嘴甜的说道。
买冰箱的作用,不就是为了这个嘛。
“你就惯着他们俩吧。”
刘淑婉有些无奈的说道。
沈玉秀笑了笑,没说话。
自己的儿女不惯着还能怎么着。
“你们两个今晚怎么着,回家住还是?”
“我们住这里,晚上出去吃!”
朱啉果断的说道。
大房子都收拾好了,有空调又有新床,肯定住大房子里啊。
“行吧,我就知道。”
“得了,玉秀,咱俩也走吧,省的留在这碍事。”
刘淑婉酸酸的说道。
“你们记得把窗户一直开着通通风。”
沈玉秀走之前,冲两人叮嘱说道。
这年头不讲究什么甲醛,家里也没那么多合成材料,根本无所谓通不通风。
李长河见朱啉兴致勃勃,也没反驳,新房子愿意住就住呗。
等刘淑婉和沈玉秀走了,李长河才冲着龚雪说道:“小雪,我刚才去帮你问车票了,大概这几天就能给你送过来。”
“谢谢姐夫”
龚雪冲着李长河轻声的感谢。
“对了,咱们还得回趟家,得去拿衣服什么的。”
朱啉则是又想到了关键点,她们衣服什么的还没拿呢。
“那就回家一趟,拿上衣服回来,然后晚上出去吃饭,吃了饭咱们一起去看个电影。”
“我的小说改编的那个电影据说上映了,拍的还不错,咱们去看看去。”
“是那个《信》吗?”
朱啉这时候惊奇的问道。
李长河点点头:“对,就是那部!”
“可以,咱们晚上去看看,等会先买上票,咱们这旁边哪有电影院?”
朱啉思索着问道。
“前边图书馆那边有个新建的放映厅,现在也开放成电影院了,等会路过的时候可以过去看看有没有。”
这年头,京城放电影的地方可太多了,远不像后世那种只靠电影院放映。
这个时代看电影是人民的一项大娱乐活动,从最专业的电影院,到各单位的大礼堂,都能放电影。
除此之外,很多单位还修建自己的电影院,然后包括什么文化馆,工人俱乐部,各种剧场等等,也放电影,具备电影院的属性。
而伴随去年的一道政令,很多隶属于各单位内部的文化馆和内部单位影院,全都向群众放开了。
这给京城群众看电影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李长河说的图书馆,实际上就是未来的国家图书馆,当然现在还叫京城市图书馆。
就在华侨公寓往北一公里左右,这家图书馆从75年开始重建,到现在开放了一部分,其中就包括放映厅。
这里还是之前李长河跑来查资料的时候发现的。
“行,等会路过先过去问问,有就提前买票,然后去取东西。”
三个人随后下了楼,这次只有两辆车了,朱啉用电动车载着龚雪,而李长河骑着二八大杠。
去了图书馆那边,运气不错,还有晚上的一场余票。
三个人买了,然后往家走去。
等到了家,跟沈玉秀解释了一番,随后开始收拾衣服。
李长河和朱啉的衣服放进了旅行箱,而龚雪自己有个手提箱。
随后,龚雪提着自己的手提箱,李长河则是把旅行箱捆绑在后座。
将衣服带回华侨公寓,三个人又吹空调凉快了一会。
然后看了看时间,出去吃了饭,随后来到了图书馆门口。
此刻的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很多人下了班来买票看电影。
“多亏了咱们先买了票,要不然还真不一定能买上!”
三个人一边聊着,一边排队进了放映厅。
很快,电影开场,上面出现了李长河的名字。
(三更结束)
感谢仲裁机关大佬的打赏,鞠躬拜谢!
第205章 当电影照进现实!
三个人按着票号找到了自己的座位,这个年代的座位就是那种木质的老式联排椅子,没有布套,不过夏天做还是挺凉飕飕的。
因为买的票早,三个人没选正中间,选了第一排边角。
主要是第一排空间宽敞,李长河能伸开腿。
龚雪做过道旁边,然后是朱啉,然后是李长河。
现在的电影都是幕布的,离得近一些,反而看的更清楚一点。
电影开场,幕布上面很快就出现了李长河的名字。
更准确的说,是他的笔名【凌绝】
【原著:凌绝】
大大的标注倒是显眼,引发了后面的一阵骚动。
“我就是奔着凌绝的小说改编来的。”
“听说这部电影拍的挺好的。”
“别说话,先安心的看。”
后排传来了其他观众低声的讨论声,而后整个电影院里面陷入了沉默。
电影的整体故事线,跟李长河的小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甚至刻意把主角给美化了。
李长河不认识演员是谁,但是这个演员把主角崔安刻画的很生动形象,甚至整个人彰显的极其乐观。
哪怕是被他全力帮助的女孩抛弃了他,崔安也没有放弃,依然热爱着生活,热爱着一切,甚至热情似火的开始复习准备高考。
此时电影里面的崔安,是极具感染力的,就连李长河都觉得,这个人真的很好。
但是看到这个跟小说不同的改变,李长河就猜到了结尾。
前面人物有多乐观,后面人物一定就有多悲惨。
果不其然,结尾那里,导演一改李长河的隐喻,直接用了明示的手法。
邮递员照常给大队送信,大声的喊道:“崔安的信”
镜头给了这封信一个特写,就是装着录取通知书的信。
然后下一秒,场景陷入了黑暗。
紧接着在黑暗中,一道火柴划亮的声音响起,燃起了一簇火苗。
然后一双手拿着那封装有录取通知书的信,放进了火苗之中,信立刻燃烧了起来,变成了一大团火焰。
而最后的画面,依然是崔安问信的画面。
“今天有我的信没有?”
不同的是,结尾的他,不再是以往阳光明媚的样子,而是穿的破破烂烂头上戴着枯草,疯疯癫癫的询问。
崔安疯了!
导演把李长河的结局给他改了,将原本摇摆模糊不定的结局,直接给了一个明确的悲惨。
而最后这突如其来的转折,也让整个电影院里面的人陷入了沉默。
然后很快就有哭泣声响起,有人为转折的悲惨落泪了,而且不止一个。
因为大家前面都被主角崔安的表现给感染了,这是个阳光热情,活力四射的知青。
但是最后,在他成功的最后一步,他的希望被人为的摧毁了,他疯了。
至此,影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