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的价格,都比之前高,整个期货合约交易市场,进入了最后的疯狂。
办公室里,听到券商报过来的今天的报价,波特已经疯狂了。
“29美金,天啊,他们已经报到了29美金一盎司。”
“我们赚疯了!”
现在他们持有的合约价格,总数超过了4000张,当然这是包括了李长河和包钰刚两方旗下的全部合约。
而这些合约给他们带来的利益,将超过三亿美元。
甚至于现在合约每涨一美元,对他们来说,都是数百万美元的盈利。
“boss,我们现在还不出手吗?”
“我的心脏已经快受不了了。”
“你知道,如果明天我再打电话,听到的是合约价格下降的消息,我会疯掉的。”
追涨杀跌一直是交易所的天性,一旦价格开始滑落,那极有可能会意味着合约价格的大溃败。
那个时候,即便是他们想要出手合约,也未必能出得去了。
下跌的时候,沽空的猎人绝不会轻易接手,只会冷静的看着他们流血而亡。
“妈的,别问我了,继续持有。”
“等到放货的时候,肯定会有通知的。”
“该死的,我觉得我们应该请一个急救科的医生来这里。”
波特这时候大声的说道。
虽然话是如此,但是他的脸上依然掩饰不住那源自心底的喜悦。
涨吧!
涨吧!
价格涨得越高,他能拿到的奖金就越多。
到时候,他不止可以换大别墅,还可以换一辆凯迪拉克的最新款。
清晨,抱着自家媳妇美美睡了一觉的李长河正准备出门出去给朱琳买早饭。
结果刚下楼,就看到了穿着邮政制服的人员骑着自行车快速的来到了他的面前。
“李长河,加急电报,签收!”
这个年代的电报也分两种,一种普通电报,一种叫加急电报。
平常的时候,卫尔思给他发电报,都是普通电报,属于24小时内到手上的那种。
而加急电报就是最着急的那种,优先翻译,优先派送,一般在发完之后三个小时之内,就会送到收件人手中。
即便是半夜,也会给你砸开门。
也因此这个年代的京城电报大楼,是24小时营业场所。
原因就在于很多电报发的是加急电报,不论时间,尽快送达。
所以电报大楼里面也是24小时倒班不停。
当然,这种加急电报的价格,自然也是格外贵的。
卫尔思给他发加急电报,十之八九是老美那边的白银市场出现了变故。
果不其然,当李长河签收之后看到报文,上面只有简单地四个字:今日,二九
二九就是代表了白银已经到了二十九美元一盎司。
对于李长河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很明确的信号了。
这意味着,在经历了几个月的缓慢增长之后,老美那边的交易市场已经嗅到了危机。
聪明的投机者肯定猜到了有人布下了大网,想要将他们一网打尽。
而这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绝对是逃窜。
白银现货他们估计是买不到了,那么唯一的救命方法,就是购入新的合约,延期。
所以可以遇见的是,接下来白银合约价格要进入到最后的疯狂阶段了。
如今已经是11月1日了,李长河在这之前定下的出货时间,是12月份。
当然,这个时间并不是绝对的,他会随时根据白银的价格来决定。
按照他的记忆,白银在明年的1月份,也就是1980年的一月会达到价格顶点,50美金!
但还是那句话,他不可能等到顶点再出货!
甚至不用顶点,李长河甚至都不想展示在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的眼中。
所以35-40美元,就是李长河考虑的价格出货区间。
而现在,距离那个区间已经很近了。
不过现在不着急。
李长河先出去买了早饭,然后提着早饭回到楼上,跟朱琳吃了早饭。
随后他才优哉游哉的往电报大楼走去。
也亏了今天是周六,他没课。
等到了电报局之后,李长河给卫尔思回了一封,总共五个字。
每日双加急!
也就是说,从今天以后,李长河要卫尔思每天都发两封加急电报给他,这也意味着上午和下午的报价他都要。
当然,因为时差的原因,他这边收到的时间,一定是晚上和早上。
李长河随后又跟电报局的同志交代了一声,凡是晚上的电报,直接塞进他的信箱里面就可以。
毕竟不能每天大晚上都敲门啊。
除此之外,这也意味着接下来李长河并不能住宿舍了,每天都得回华侨公寓住。
不过这一点倒是没什么,对于李长河不住宿舍,不管是学校还是同学,都习惯了。
吩咐完之后,李长河又回了家。
今天老陶估计会带着路遥出去逛逛,李长河没参与。
毕竟说到底,人家的关系更密切,他昨晚虽然聊得不错,但是相对来说友谊还比较浅。
只能说目前几个人投缘,但是友谊还需要时间慢慢相处。
今天白天,他还有件事,就是跟朱琳一起出去,跟田壮壮他们拍摄纪录片。
没错,田壮壮最终还是采纳了李长河的建议,把短片改成了纪录片,准备做一次改革开放元年的纪录。
今天就是他们开始拍摄的日子。
而拍摄的取景,毫无疑问,自然是先从故宫开始!
第238章 文艺圈的黄金盛世来临
拍纪录片绝不是个轻松地活,尤其是取景。
就拿故宫来说,他们纪录故宫,不是单纯的拍摄一个故宫大门,而是要取很多地方。
比如说一个全景,就要从景山上面拍摄。
而此刻的李长河他们,就在爬景山公园。
因为想要拍故宫的全景,景山公园里面的万春亭是最佳的拍摄地。
此时此刻,一行人顺着石阶往上走,张一谋,陈楷歌,田壮壮,李长河他们轮流扛着摄像机。
主要这玩意儿实在是太金贵了,整个青影厂也没几台,这台还是刚买进来的,新的。
也就田壮壮这种玩摄影机玩的贼熟练,又有足够关系的人才能借的出来。
“哎,等等!”
一群人走到一半,李长河忽然间叫停了大家。
“老张,拍一下他们!”
李长河指着公园里面一群人笑着说道。
那是一群小年轻,十几个人,正在树荫下面跳交谊舞。
7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导演把晚会改成了交谊舞会的形势,给观众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而今年的国庆节晚会,又一次采用了交谊舞会的形势,展示给了全国观众。
也由此,彻底引爆了全国人民的跳舞热情。
如果说年初的春节晚会是特殊的展示,但是今年国庆节这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晚上的宴会也是交谊舞会,就足以表明高层的很多态度了。
交谊舞开始从一些小圈子走向了大众,各大学校校园里面,大量的年轻大学生也开始光明正大的跳舞了。
尤其是北大,未名湖畔经常看到有人在那里练习。
“录跳舞?”
田壮壮看着他们,来了兴趣。
“对啊,既然今年是改革元年,除了景象,当然是从人民群众的改变开始了。”
“跳交谊舞不就是一项很大的改变吗?”
“老张,拍一下记录下来”
张一谋是今天的掌镜摄影师,其实田壮壮也会掌镜,毕竟他一开始就是想报摄影系来着。
在进入京城电影学院之前,他在农影长干了好几年的摄影师。
可是在进了北电之后,这小子更认可张一谋的掌镜功底,喜欢让张一谋掌镜。
于是他们这帮人出来拍摄,又把张一谋给拉上了。
让他负责掌镜。
张一谋很快打开了摄影机,然后架在远处,开始拍摄。
等拍摄好了,陈楷歌打算向他们走去,然后被李长河一把拉住了。
“你拉我干什么?咱们不上去采访一下吗?”
陈楷歌有些诧异的问道。
李长河摇摇头:“不用采访他们了,咱们记录一下就行了。”
“啊?不是你说的也采访问一下吗?”
陈楷歌有些懵,明明是李长河之前提的建议啊。
李长河闻言,有些无奈:“那你学会一下随机应变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