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美金以上,已经是巅峰价格区间了,李长河完全可以放货了。
“先生,您的温水!”
就在此时,玛丽端着一杯温水走了进来,热情而不失礼貌的说道。
说完之后,玛丽恭敬地走了出去。
没有那种一不小心开了脖颈下面的纽扣露出一片雪白的剧情。
生活果然不是电视剧啊!
而办公桌前面,卫尔思已经拿起了电话。
“迈克,现在开始,把我们手里的黄金合约向市场全面出售。”
“明白。”
电话那头,传来了一阵沉稳的声音。
而卫尔思随后放下了电话,看着李长河说道:“目前只能港岛这边开始出,伦敦那边,还得等一会,他们才上班。”
港岛的时间比伦敦要早8个小时左右,现在下午三点多,而伦敦那边才早上七点多。
伦敦金的市场开启时间是早上九点,也就是要等到下午的17点才开始。
“不着急,今天晚上,我们可以一直关注着行情。”
李长河笑着说道。
从开市到收市,注定他们要熬一个大夜。
“对了,还有个事情,我还没跟你说呢!”
“就是你的电影公司,我顺便帮你签了个人”
卫尔思这时候又冲着李长河说道。
李长河这时候装作不知道的问道:“哦?是谁?”
“就是上次你撞得那个少女,关家慧。”
“相比较于点心行老板的安分守己,这个女孩我觉得可是个定时炸弹。”
“小女生爱慕虚荣,喜欢金钱,家里又是演艺世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
“她已经下定了心思,打算进影视行。”
“以她的容貌,我估计捧她的人不会少,这样的小姑娘,一旦在影视行里火了,被人掌控了,长眼界了,对我们就是个麻烦。”
“说不定会以此为要挟,这种事情不得不防。”
“正好你搞了电影公司,索性我就把她签进来了,与其被动等着,不如我们主动掌控她的合约。”
卫尔思此刻正色的跟李长河讨论说道。
“我倒是好奇,你怎么签的。”
“她现在还未成年吧,以我对港岛的了解,她的签约,应该归她父亲管?”
“两百万港币,十年,每年不低于两部戏的戏约!”
“另外,他那个父亲,我承诺给他投资一百万,让他再拍一部电影。”
“这笔钱在港岛已经很夸张了,上次你见的赵雅之现在一部戏也就三四万而已,这份合约一出,那位关小姐肯定同意。”
“至于她父亲,还想着导一部电影回本,我给了他一百万投资,他就没什么意见了。”
“反正对你来说,身家都几十亿了,这点钱对你来说洒洒水了,能稳固你的身份,我觉得完全不算什么。”
卫尔思认真地跟李长河说道。
虽然给关家慧的合约远超出如今的市场,但是对于卫尔思而言并不算什么。
这是来自行业的碾压,金融行业的利益远远超过演艺圈那点利益。
“然后呢,戏约你打算怎么办?”
李长河有些无语,签下来容易,戏约呢?
“这个不应该问你嘛,你让我开的电影公司,难道你只想往大陆拍电影?”
“据我所知,大陆电影都没票房的吧?好像所有的收入都是国家的。”
“我那是帮我媳妇弄的,我特么哪知道,你会跑去签关家慧?”
“无所谓了,大不了找个剧组塞进去而已,港岛很多电影剧组的,随意找几个,安排个角色,很简单的,花不了几个钱。”
“反正也是为了你的身份考虑,养着就是了。”
“大不了等你不需要身份的时候,跟她解约就行了。”
卫尔思这时候毫不在意的说道。
李长河则是笑着摇摇头:“那也不用。”
“其实港岛电影的市场我还是挺看好的,既然如此,不如顺势搞一下!”
李长河这时候笑着跟卫尔思说道。
说是顺势搞,但是其实李长河早就打定主意要介入了。
第274章 港片的品牌宇宙
从八十年代开始,港岛的电影娱乐圈进入到了一个井喷的时期,票房开始节节升高,另外还不断地往东南亚等市场扩张。
一部电影,百万级的投资,几个月的时间就能赚回几千万的票房和版权渠道收益。
这种回报率和赚钱速度,足以让很多人为之疯狂。
几个月的时间,十倍以上的投资回报,哪怕是有几率的爆款,也让资本趋之若笃,疯狂涌入。
而这也造就了港岛八九十年代电影的辉煌。
但是,李长河真正看中的却不是这一点。
电影行业再火爆,说白了资金体量就摆在那,港岛的市场,两三千万的票房就到顶了,即便是再加上东南亚的市场,也很难破亿。
对于李长河来说,这些利润根本不算什么。
李长河真正看中的,是港岛电影市场带来的广告品牌效应。
尤其是针对大陆带去的品牌效应。
未来的八零后九零后,基本上都是看港片的盗版电影起家的。
很多人对于现代的一些知识认知,其实都是来自港片电影。
比如说劳力士!
在没有深入了解表圈的品牌之前,很多的八零后九零后都以为劳力士就是世界最顶级的手表,劳力士金表就是富人的选择。
而这种意识观念的形成,绝大部分源自于港片电影的宣传。
再比如李长河自己,前世吃火锅的时候,喜欢撒尿牛丸,本质上就是因为看了星爷的电影《食神》,受了这片子的影响。
李长河与其说看中港岛的电影市场,不如说更看重港片未来的盗版市场对大陆的影响。
而距离大陆改革,彻底明确广告行业还有十多年的时间。
国内的第一部广告法要到94年才会颁布,同年央视才开始推出广告招商,然后开启了央视标王的神话时代。
而在这之前,国内明面上,是很难打品牌广告的,尤其是针对私人资本的品牌广告。
而这十多年的时间,在李长河看来,港片盗版就是最好的广告宣传资源。
毫无疑问,接下来的十多年,在大陆市场,天量的盗版港片片源会传播到大陆的各大城市,然后成为很多70后,80后,90后必不可少的娱乐生活调剂品。
而港圈女神,其实也是借着这些盗版片源放大了名气,成为了很多七零八零九零三代人心中的白月光。
李长河要做得,其实就是借助电影圈的品牌植入模式,在国内的广告行业没有彻底兴起之前,慢慢的树立他未来公司的品牌效应。
尤其是高端品牌效应。
国内的第一波富豪购买产品,除了迷信国外品牌之外,另一种迷信就是电影产品。
能够买到电影中的同款商品,对于很多人来说,在那个年代都是很荣耀的事情。
港岛的电影市场对李长河来说,并不起眼,但是他们作为大陆影片盗版的源头,对于大陆民众的品牌意识启发,才是李长河最看重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在这个年代,几乎没有人意识到这种品牌植入模式带来的影响。
欧美那边的电影市场,其实已经开始尝试广告植入了。
但是港岛这边,最早做电影品牌植入的人,李长河记得应该是潘迪生。
没错,就是八十年代大名鼎鼎的德宝电影公司的创始人。
许多人对他的印象或许都是他为了杨子琼,追妹创建的电影公司。
但是实际上,这家伙当时做得是名牌服装和手表代理,这些都适合电影植入。
他是最早的玩电影植入的商人,利用德宝电影公司,不断宣传他旗下的时装和手表,然后销量大增。
不过潘迪生虽然运作了这种模式,但是并没有深入研究,没有考虑过扩大品牌效应。
这可能跟他只是做代理,而非做完全的原创品牌有关。
但是李长河不一样。
别看李长河现在手里没有什么品牌,只涉足了旅行箱和服装。
但是实际上,李长河马上就会有大量的品牌在手,包括商超,酒店,地产广场,零售店等等。
而这一切,就在置地的身上。
现在港岛的置地公司,本身就是一个庞然大物,除了本身拥有的大量优质地产之外,旗下还附带着很多的其他公司。
比如说它之前收购的牛奶公司,就有着大量的零售店,还有美心集团一半的股份。
而美心集团目前是港岛最大的餐饮连锁品牌,今年国内即将成立的第一家合资公司,就是美心跟中航成立的食品公司,负责新开的国际航线的食品备餐。
也就是说,本质上,是中航跟怡和或者说置地公司合作的。
未来很多人会感慨,港岛的李家的城,究其原因,就在于李家的产业遍布港岛的方方面面,从商超到地产到零售到各种行业。
而事实上,李加诚能做到那一步,靠的是和记黄埔当年留下的各种公司,比如说屈臣氏。
而如今这个年头,在港岛真正涉及到港人方方面面的,其实还是置地公司,比如说大名鼎鼎的文华东方酒店,就在置地旗下。
这也是李加诚和许多华人大亨都一直觊觎置地这块肥肉的原因。
它把持的不仅仅是港岛中环最优质的土地,更重要的是,还持有了港岛方方面面的优质行业公司。
怡和的洋行之王不是白叫的。
在怡和洋行将自己的主力业务撤出港岛之后,留下的左膀右臂,就是置地和九龙仓,而这其中,置地才是真正的精华。
李长河收购置地,不单单是因为怡和咬死了这块港岛身上最大的肥肉,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借助置地旗下的品牌,直接扩展到各行各业。
尤其是国内,作为未来四十年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那里也是李长河的根基所在。
国内的改革需要时间,市场是逐步开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