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也太快了,才一上午,怡和就认输了?”
“叮铃铃!”
就在几个人闲聊的时候,经理桌上的电话,一下响了起来。
“巧了,这不说曹操,曹操到,电话来了。”
“你们说,是包氏的,还是怡和的?”
经理跟下面人笑着打了个赌,随后接起了电话。
“喂,雷吼!”
很快,经理脸上的表情,开始慢慢变得古怪。
“是的,还在!”
“好的,我在办公室等你们。”
面色古怪的放下了电话,经理有些茫然的坐在了桌子上。
“经理,怎么了?”
一个职员看经理的模样,好奇的问道。
“奇了怪了,打电话的不是怡和,也不是包氏,而是一家证券经纪公司。”
“他问我们的广告位还在不在,等会安排人来跟我们谈版面。”
经理有些不解的说道。
下面的人也有些诧异。
玩笑归玩笑,这个点了,怡和和包氏还没打电话,难道真的分出胜负了?
“经理,刚才TVB新闻报道,船王包生已经发表了声明,收够了九龙仓49的股份,接下来不再收购九龙仓股票了。”
这时候,一个职员匆匆的走进来,冲经理说道。
“什么,这么快就收够了?”
“这怎么可能?”
“难怪他们不打广告了,怡和认输了!”
“包氏这么快收够了股票,只有一个原因,有大股东出了大量的股份给他。”
“很显然,怡和壮士断腕,放弃九龙仓了。”
经理此刻猜测着说道。
要不然,真的很难解释包氏一个上午,就收到了足足两千万股。
太快了!
“不过还好,今天我们的广告还有着落,大家打起精神,等会有新的客户到来。”
“还有,立刻写一篇包氏入主九龙仓的稿子,明天刊发。”
伴随着经理的发话,整个报社,立刻忙碌了起来。
别的不说,这几天的新闻话题,绝对是有的。
而就在整个报社忙碌的时候,一个外国鬼佬,带着两个人,来到了报社。
“你好,我们要预定明天早上的广告头条。”
然后,对于大公报的报价,对方没有丝毫的犹豫,很痛快的付了钱。
随后,只见鬼佬拿出来了一份文稿,递给了经理。
“这是明天广告的内容,请贵报社按时发布。”
“好的,没问题。”
经理好奇的接过了稿子,然后打开看了一眼,下一秒,他愣在了那里。
这是要炸翻天啊?
第338章 哗众取宠的笑话!
1980年5月13日,周二,百无禁忌!
“老板,给我来一份《明报》”
“有没有什么大新闻啊?”
“听说包氏成功收购了九龙仓,怡和已经放弃了。”
报摊前面,几个准备买报的男子一边闲聊,一边选今天的报纸。
包氏成功收购九龙仓的消息,昨天就已经透过TVB播报出来了。
港岛面积又不大,怡和和九龙仓又在港岛鼎鼎大名,口口相传之下,这种新闻传播的很快地。
“我叼,有没有搞错?”
“竟然有人收够置地?”
这时候,最先拿到报纸在那看的人忽然间一声大喊,引来了周围人的围观。
“收够置地?真的假的?”
“谁那么大胆,收够置地?”
“不用围着看啊,今天的报纸头条都是这个,每个人买一份随意看,有内幕的。”
报摊的报纸佬这时候风轻云淡的说道。
当然,这是因为他今天一拿到报纸就看到了,那股震惊劲已经过去了。
“给我来一份!”
“我也要!”
听到报纸佬的话,原本还不着急的几个人立刻掏钱买了一份报纸。
果不其然,各大报纸的头条上面,都是一条信息。
【敬告港岛广大股民,本公司拟以15元价格,收购置地公司股份】
各大报纸上的头条新闻,几乎都是这条。
“竟然真的有公司敢去抢置地,这是看包生成功了,跟风吗?”
“赤佬,懂不懂财经,对方这是玩真的,港币加美元债券收够啊,相当于对方拿美金直接收的。”
“美金收置地,明摆着过江龙来着。”
有稍微懂财经知识的读者,立刻给旁边的人科普起来。
很明显,本地的公司都会用港币收够,很少会用美金,因为美金得找大银行兑换,还不一定能兑换出多少。
这就说明,对方是有备而来。
明摆着,蓄谋已久啊!
而这份吸纳置地股份的声明,不止让港岛的普通民众震惊,也让港岛的诸多富豪震惊。
“收购置地?还真有人这么大胆,而且挑在了九龙仓大战之后?”
长江实业的办公室里,李加诚看完了报纸,摇头笑着自言自语。
置地他可是馋了很多年了,可是到现在都不敢下手,说到底,就是因为没那个实力。
如果他能像包钰刚那样,汇丰大力的支持他,一口气给他二三十亿港币的资金,那他才敢。
可是现在嘛.
“太莽撞了,这样只会让怡和打草惊蛇,刚丢了九龙仓,怡和是不可能再放弃置地的。”
摇了摇头,简单的评价了一句,李加诚便将报纸丢到了一边。
这个新闻,更像是一个笑话。
事实上,港岛大部分富豪的态度,跟李加诚没有什么区别。
尽管李长河的广告刊登的铺天盖地到处都是,但是吉姆团队帮他注册的东方国际这个公司在港岛没有丝毫的知名度。
这明摆着就是个新公司出来搞笑的。
不过对方用债券代表美金的玩法,倒是挺新颖的。
港岛的股票市场必须要用港币或者股票债券之类的收购,但是不许用其他货币。
而这家公司则是用美元债券的模式,让大额股票转让直接换取美元债券,然后在曼哈顿银行兑换美金。
这一手算是钻了港岛交易市场的漏洞,变相的用美元收购置地的股份。
这也算是让诸多的港岛富豪开了眼了。
与此同时,怡和总部办公室里,好不容易好好休息了一晚上的纽壁坚刚来到办公室,就被下属慌张的递上了报纸。
“大班,今天有公司,开始收够置地的股票了。”
“收购置地?”
刚来到办公室的纽壁坚有些发懵,一大清早的,他没听错吧?
昨天刚跟包钰刚谈妥了九龙仓股票的交易,包钰刚承接了怡和手中500万股的九龙仓股票,怡和入账5亿港币。
然后还有500万的股票,对方会在半年内,分期付款,慢慢吃下。
也就是说,怡和出售给包钰刚1000万股九龙仓的股票,包钰刚以100元一股吃下,总价十亿港币。
但是立刻到账的,只有5亿,余下的5亿,包钰刚半年内分期付款。
这一点不管是怡和还是汇丰都没有意见,汇丰虽然支援给了包钰刚15亿港币,但是并不是说现金给的包钰刚,而是旗下的公司帮他支出现金。
前期包钰刚收购,已经支出去了八个多亿的现金,汇丰给包钰刚的授信,也只剩下六亿多现金,即便是加上包钰刚的自有资金,再一口气拿十个亿出来也很勉强。
所以首付五亿,分期五亿的方式,汇丰也支持。
毕竟包钰刚这一下,其实也是吃进了很多本不应该吃进的股票。
分期的股票,正好他用其他的公司持有,避免触发收购邀约。
至于怡和手中剩下的九龙仓股票,说白了自持也可以,愿意慢慢的抛入市场也可以。
不管是汇丰还是包钰刚,都不会管了。
不过对怡和来说,即便是慢慢的流入市场,这些股票也能换回来大笔的现金。
毕竟包钰刚控制九龙仓之后,别的不说,九龙仓的股票必然会回到一个合理的价格,这种情况下,怡和是不亏的。
出手九龙仓,看起来怡和损失了一条臂膀,但是借此机会,回款十亿港币,外加后续用九龙仓股票回流现金,对于怡和来说,也是大大的缓解了他们的财务状况。
这也是怡和幕后凯瑟克家族同意纽壁坚这个决定的原因。
丢了九龙仓固然心疼,但是回流的资金,是可以让怡和大大的喘口气,甚至稳固其他公司的控股权的,比如说回购置地的股份。
或许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包钰刚首期只给5亿现金,剩下的五亿,分期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