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88:从迎娶小姨子开始 第182节

  既然老公都这么说了,她最听老公的话,不到十几秒钟,就闭上了眼睛,发出轻微的酣睡声。

  陆阳帮她把被子盖好。

  然后垫起脚尖往后退,慢慢悠悠,尽量不发出声音的出了房门。

  “女婿,你这是,明月那丫头呢?”

  见陆阳只一个人出来,还轻手轻脚的把房门给带上,他老丈母娘,有些奇怪的道。

  人一到中年,就睡眠很少,而且也很浅。

  所以陆阳即使起了个大早。

  但还是在这老殷家,只能排第三,老丈母娘,老丈人,都早早的起来了。

  正坐在餐前用早餐。

  陆阳回头笑道:“是这样的,妈,明月她昨晚没睡好,我让她多睡一会儿。”

  说完。

  看了一眼餐桌。

  见没有自己喜欢的早餐,只是一些简单的馍馍,还有两杯冲好了的麦乳精。

  这样的清淡早餐,陆阳是觉得没有滋味的,还不如三堂哥陆有义下的剁椒辣子米粉好吃。

  可惜,这两天吃不到了。

  不过没关系,按陆阳他们这边的习俗,家里要是有老人去世,举报丧事,在出门前的前一夜,也就是大绕棺夜,还有出殡前的早上,这两顿是需要孝家向所有的来宾以及吊孝的亲朋好友们提供主食的,一顿晚饭,一顿早饭……

  至于吃什么?

  那就要看孝家有什么。

  青菜,豆腐,萝卜,笋子,鸡,鸭,鱼,肉。

  前四个必备,后四个看条件。

  五个碗,七个碗,九个碗,十一个碗,只要是单数就行。

  这年头,农村上有口吃的就不错,也没人怪罪。

  要是换成二三十年后,据陆阳所知,昭县的葬事风俗,隆重程度的要令很多外地人咂舌。

  首先最起码的,摆个100桌,往上不封顶。

  这里不是单指送葬那一天,而是从人死开始,停灵第一天,到小饶棺,大饶棺,最后到送葬的这一天,合计加起来。

  看你一共要停灵几天,亲朋好友来吊孝的多不多,豪不豪气,要豪气一点的,几天流水席吃下来,往1000桌去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笔钱很难算,因为一两百一桌,到一两千一桌的都有。

  还是那句话,看孝家的豪气。

  另外的开支,就请做法事的和尚,道士,这个团队,大概也就万把来块钱左右吧。

  看停灵几天,多敲几天,肯定就要贵一些。

  再然后,就是腰鼓队,舞龙队,舞狮队,迎宾队,乐器队。

  这里面最起码,前面四个得要有一个,一般是腰鼓队,或者迎宾队,这支队伍用来敲锣打鼓欢迎客人。

  而乐器队,其实也就是演艺公司。

  这个一般是用来大绕棺之夜,来的客人多,亲朋好友齐齐浩浩吊孝,送死者最后一程,饭后,这成百上千人,总不至于陪着孝家这么干守着,于是就有了这个乐器队的出现,然后又形成了后期的演艺公司。

  从代替孝家哭丧,到载歌载舞,杂技,舞蹈,京剧,小品,魔术……有什么上什么。

  这笔钱不少,得大好几万呢。

  这边的习俗,老人去世,有女儿女婿,一般都是由女儿女婿来出这笔钱。

  而倘若没有女儿女婿,只有儿子的,那要么这笔钱就省了。

  要么如果讲豪气,想热闹一些,儿子,或者孙子,来出这笔钱也行。

  或者,如果再讲豪气一些,老板粗,不差钱,从家里老人的去世,停灵的第一天开始,就可以唱起来,跳起来。

  白天,搭戏台,请戏班。

  晚上,请演艺公司,杂技,武术,小品,京剧,歌舞,魔术……

  哪怕你人品再不行,钱到位了,也不愁没有人来替你家老人守灵。

  最后,还有一笔开支,出殡的那一天,只要但凡去送葬的人,孝家都会安排人在快要到坟山前,给来送葬的人发上一包烟,或者是一个红包。

  烟的话,起底精品白沙,再好一些芙蓉王,要再好一些,和天下,和气生财,华子。

  红包就简单一些了,10块,20块,50块,100块。

  还是那句话,看你孝家豪不豪气。

  除了以上的这些,反而像棺材啊,纸钱啊,挖坟啊,抬棺啊,填坟啊……

  这些花费,反倒成了小钱,完全都不值一提。

  哦,对了,还有一个大头,炮仗,也就是所谓的烟花。

  这玩意放多放少,也是看你这孝家的豪气,没钱的放个几千块钱,有钱的,甚至花好几十万,一顿噼里啪啦,火光冲天。

  陆阳想表达的是,大伯的死,这几日虽然也花了几个堂兄弟不少的钱,可是与后世昭县越来越夸张的丧事风俗相比,那是小巫见大巫,完全都不值一提。

  陆阳老丈人,放下筷子皱眉道:“今天是你大伯出殡,她怎么还睡懒觉?不行,去,把她叫起来,让人家看到了她没去,别人还只当我老殷家不会教女儿,不懂规矩。”

  虽然知道女婿心疼女儿,但他有些话还是要说。

  陆阳笑道:“爹你放心,没事的,举祭要时间,一时半会儿没有那么快出殡,我待会儿就回来叫她,让明月她再多睡一会儿吧。”

  说完,又转移话题道:“对了,您二老怎么不去吃席?”

第229章 大伯出殡【3000】

  面对陆阳的转移话题。

  老丈母娘马秀兰起身,一边收拾碗筷一边道:“这人一旦老了,就吃不了太油腻的东西,尤其是清晨,适合吃一些清淡一点的,更有利于健康。行了,你去吧,待会别赶不上饭,别忘了举祭也有你的份,至于明月这丫头,待会儿我们给她留点吃的,会叫她起来,你就不用再特意跑一趟了。”

  她也心疼女儿。

  这新婚燕尔的,又是女婿刚出差回来,谁知道昨晚上是折腾到几点睡?

  这老头子没点眼力劲,她这个做娘的不能没有。

  “伱,把手抬一下,吃吃吃,就知道吃,看看你这桌上掉的渣,还不快把它一口喝了?”

  老丈人懵了。

  不知道自己怎么会又挨训?

  他每天早上吃饭的习惯都是这样,不管是馍馍,包子,还是饼,都喜欢吃一口,然后沾点碟子里的剁辣椒酱,又再吃一口,又再沾酱,又再吃……

  不然干吃没法下咽。

  至于冲泡好的麦乳精,那是纯纯用来解渴的。

  本身他其实喜欢喝早酒。

  自从开上了女婿卖给的二手大货车,女婿就经常在饭桌上提醒说,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不然容易出交通事故,所谓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

  这话说了没几天后。

  家里的这黄脸婆,就不再允许他早上喝早酒了。

  “起开。”

  见这老东西还愣着。

  老丈母娘又发火了,收拾完了自己身前的碗筷,就欲来抢他手里面还没吃完的碗筷。

  那可不行。

  护食的老丈人慌忙起身,拿起桌上碗里的两个半还没吃完的馍馍,沾上另一个碗里的剁辣椒酱。

  匆忙往后退。

  定眼一看,发现桌上的麦乳精还有一小半杯没有喝完。

  而黄脸婆又才只收走了自己的碗碟。

  连忙腾出一只手。

  把右手捏着的半个大馍馍,像是囫囵吞枣一般的把它塞进嘴里面,然后抢救似的上前,把自己的半杯麦乳精夺了回来。

  “咕咕,咕咕。。。。”

  就着满嘴的馍馍灌进肚子里面。

  还回去杯子。

  拿着还没有来得及吃的两个馍馍就开溜。

  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那个,我先去厂里了,安排点事情。”

  “出殡这事,给你大伯送行,就让你老丈母娘代表老殷家,带着你媳妇儿一起去吧,我这里实在走不开。”

  跑进院子里。

  殷老汉就开始吆喝。

  第一段话,毫无疑问,是冲着家里的黄脸婆说的。

  第二段话,是冲着陆阳说的。

  然后又不等这屋子里的人回答他,外面院子里就已经传来了汽车发动机的声音。

  陆阳老丈母娘边收拾着碗筷,边对陆阳歉意道:“你看你这岳父,就知道厂里忙,厂里忙,好歹也是你大伯出殡,抽出半天时间来,送送,怎么了?女婿,你放心,我待会收拾收拾,就去厂里说说他。”

  陆阳没当真。

  摇了摇头道:“不用了,妈,爸他忙,就让他忙去吧,有你和明月去留够了,我先走了妈,那边可能要开始举祭了。”

  一边说着,一边往外面走去。

  陆阳老丈母娘摇了摇头,也没勉强,她也就这么随嘴一说。

  把碗筷都收拾好了,放进厨房里面,洗了手,把手上的水渍擦干净,然后转到堂屋,本想要去敲女儿女婿住的里屋的房门,可想了下,还是只轻轻的把房门给推开。

  尽量没有弄出动静来。

  然后就见到屋子里面,虽然没有想象中的狼藉,可是空气里的味道还是不那么好闻,女儿也是像只小懒猫一样睡在床上,发丝覆面,半点没有要醒来的意思。

  作为过来人,她哪能不清楚,这怕是累坏了。

  又摇了摇头,轻轻把门给重新带上,回到厨房,从米缸里弄了点小米出来,又切了点瘦肉,准备熬一锅瘦肉小米粥。

  年轻人不知道节制,她这个当娘看在眼里,即使再心疼,也不好说什么。

  唯有一日三餐,只能尽量把它们弄的更营养一些。

  罢了。

首节 上一节 182/5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