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说人家高尚?
还是或者追问人家,难道不担心,你的那帮穷战友,根本就不会还你钱?
陆阳没有当过兵,理解不了战友情。
倒是他想,自己要是问这么愚蠢的话,会不会马上就要迎来大军砂锅大的拳头?
罢了,人家的钱,爱怎么花就怎么花,我才懒得自找没趣。
陆阳摇了摇头,然后就直接指着大军的鼻子笑骂道:“你小子,做好人好事的时候,都不记得叫上你阳哥是吧?下次,别再这样,知道吗?赶紧的,把东西先搬屋里面去。”
说完,就踢了大军一脚。
什么借?
这根本就是捐。
没指望能还的那一种。
而且大军这小子,说的有些话,陆阳并不是很相信,什么战友家乡太穷,寄点钱过去,借给战友花花,怕不是“战友”这两个字,得要打引号吧,难道是寄给战友遗孀,家中孤寡父母?
可这小子不是服役的是普通部队吗?
二爷爷也没说把他送去了王牌部队。
难道真是我想多了?
真实情况就跟这小子说的一样,干脆是这小子手上的钱多了烫手了,又想起自己的战友们,很多都还在吃窝窝头,日子过得苦哈哈,跟黄莲似的,就给战友们一人寄点钱,让战友们花花?
管他呢。
想不明白,陆阳也就干脆不想了。
迟早反正自己也能搞明白,到时候是真的有困难,以自己的人生价值观,确实也值得一帮,那陆阳也不介意,顺带让大军帮自己捐一点。
“走吧。”
“现在送你回去。”
“对了,小妹,你留在这里,新房子里面等哥哥,晚上和哥哥一起住在新房子里面,还是也跟着这位姐姐一起回去,今晚就住这位姐姐家里面?”
“不用怕,这位姐姐家,也是你漂亮小嫂嫂的家哦。”
搞定录像带与录像机。
陆阳与大军分道扬镳,大军带着晓晓,开着厂里的大卡车回去见他爷爷。
陆阳则招呼殷明珠还有小妹萌萌上车。
殷明珠撇了撇嘴,倒是没说什么,就乖乖的上了车。
小妹不一样,因为陆阳还问了她,今天晚上跟哥哥在新屋睡,还是跟这位漂亮姐姐回去,跟这位漂亮姐姐睡,或者睡哥哥还有漂亮小嫂嫂的房间?
有的选择。
小姑娘爬上去,歪着小脑袋想了半会,然后嘟着小嘴道:“啊呀,肿么办?
萌萌既想跟哥哥睡新屋,这大房子好漂亮,萌萌可喜欢了。
可是萌萌又想小嫂嫂了,想跟小嫂嫂睡。
还有这个漂亮姐姐,昨晚上萌萌搂着她睡得好舒服,她身上好软,今晚萌萌也还想跟她一起睡。
哥哥,要不咱们去把小嫂嫂接来,然后大家一起在这漂亮大房子里面睡,好不好?”
果然,事实证明,只有成年人才做选择题,小朋友有条件,都是想全要。
第277章 人情练达即文章【二合一】
答案揭晓。
那个不想都全要的人,只能一个人去独守空房,去守着,那孤零零的新房子。
而想要都全要的小朋友,虽然没有能够如愿以偿。
和哥哥一起睡新房子。
但也同时,得到了两个软乎乎的大抱枕。
一左一右。
把她夹在中间。
晚上睡得甭提有多香。
只是可怜陆阳,一个人睡在新房子里面,本来说好的,等哄小孩儿睡着了以后,老婆殷明月再悄咪咪的过来。
到时候夫妻二人好好耍耍。
毕竟,又是个把星期,没在一起睡觉,怪想的。
可惜,他左等右等,等了半天,最后等的都睡着了,还是没有能够等来那个可人儿。
不对啊?
明月妹妹,可是从来没有放过自己的鸽子。
难道是殷明珠在使绊子?
这个坏女人,她见不得我好?
陆阳早上起来就不干了,匆匆刷牙洗脸,上完厕所,三五两下把衣服和裤子都穿好,下楼开上车,准备回老丈人家兴师问罪。
突然,
不知道从哪里冲出来一群人。
“陆老板,等等。”
“陆哥,先别走,小弟我有事想找你帮忙。”
“阳伢子,急莫子急,老婶子我找你有点事,还不赶紧下来。”
“后生仔,我是你老丈人二伯,依了辈分,伱得叫我二爷爷,旁边这是我孙子殷南齐,找你有点事情,想请你帮个忙。”
陆阳没有想到,这么大清早,居然就有人会在楼下堵自己。
而且还不是一家两家,一户两户。
关键,这里面都是熟人。
之前就说过,住在这个村子里面的人,只要想扯关系,就总是能够攀得上亲戚。
比方说,挡在车前的这个老嫂子。
家里男人也姓陆。
依着辈分,陆阳淹死的酒鬼父亲,还得管人家家里男人叫堂哥,管人家叫堂嫂。
简单点来说,就是共一个爷爷。
传到陆阳这里,也就是说,才只有四代,还没出五服。
再打个比方,优生优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其中禁止近亲结婚。
但其实不止现代,古代的时候,为了保证新生儿的健康,婚配的时候,也是有这样类似的规定。
比如:同姓不能成亲。
具体到严谨一些,“五服”之内的近亲属,同姓之内不得成亲。
而这个五服,就代表相对较近的亲戚关系,也是衡量血缘亲疏的一个标准。
常言的诛九族,其中的九族,就包含了在这五服之内的近亲属。
你就说亲不亲吧?
必须的亲啊!
陆阳也是没办法,虽然着急回家兴师问罪,也总不至于,开车撞人家吧?
想了一下。
还是把车停了下来,摇下车窗,伸出脑袋道:“婶子,你在这是干什么?这大清早的,莫非是闲不住了,想去厂里上工?没问题,正好厂里缺人手,我给老婶子你安排个轻松的工作。”
陆阳先不管她三七二十一。
张嘴就给安排工作。
正好,厂里现在也缺人手,而且还不只是缺一个两个的,缺的还瞒多。
最近一段时间。
制衣厂不断扩大规模,招募越来越多的在家踩缝纫机的女工。
那么相应的,打包的,熨烫的,叠衣服的,这些在厂里上班的普工,也得要与之相匹配的增加。
用老六的话来说。
这些工种,都比较轻松,又刚好离家近,比下地干活,那可强太多了。
最适合的,就是村里的老妈子和老汉们。
而年轻人,则比较建议干销售,或者在家踩缝纫机,要不就到厂里来当个裁缝学徒,或者司机学徒,学习怎么开大卡车。
这样就既年轻人能得到锻炼,有一个不错的发展前景,而年纪略长一些的,如40多岁到50多岁的农村老妈子与老汉们,也不用再担心,因为同村的年轻人的竞争,而失去了进厂工作挣钱的机会。
相当于两个赛道。
陆阳一想,也对,老六这个办法好。
厂里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就应该请村里的老妈子们和老汉们来干,而更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这更应该偏向于年轻人,培养年轻人。
到时候,将来自己不管是扩大生产规模,或者到外地开分厂。
免不了要调一些总厂的人,过去充当骨干。
而年轻人走出去,肯定是要比年长一些的,拖家带口的人,走出去要方便的多。
还没什么后顾之忧。
可即使是如此,厂里面叠衣服,烫衣服,打包装,这些繁琐而又简单的工作,没有年轻人来同村里的大妈们,老汉们竞争,但还是处于僧多粥少的状态。
本村的,周边外村的,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一直在盯着,但凡只要陆阳的制衣厂,哪天张贴出告示招工。
那第二天。
不,连夜,保管是连夜,就会有不少的本村的,或者是收到消息及时的隔壁村的老妈子们,老汉们,提着小板凳,他们就来排队了。
等到第二天。
工厂的大门一打开,哦豁,往往来应聘的人,超过了工厂所需要招聘的人的规模,起码数十倍上百倍以上。
最后,就只能是择优来录取。
大妈们,老汉们,排了一整夜的队,但绝大多数,都是最终等于白来。
那又能怎么办呢?
还不得是那句话,僧多粥少。
大家都想来干这份工作,就是即使这一次,没有能面试上,没有人轮得上自己,下一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