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张抬头上写着:
“卢薇”
——————
回教室的路上,经过实验班门口的时候,翟达发现门是开着的,他故意贴的很近,余光快速的扫过,试图找到之前惊鸿一瞥的“特殊装备”。
但很可惜并没有线索。
这系统的判定有些死板,特殊物品必须是“近距离”+“亲眼看到”才能识别出来。
前者的范围,大致就是翟达得能辨认清是什么物品的距离,所以比较巨大的东西很远就有反应。
比如那棵老榆树。
后者则意味着,还得没有遮挡,否则即便距离很近,东西在别人裤兜里,他也不知道。
晚自习已经接近尾声,上半场英语老师占用,下半场大家也就散漫了一些。
毛纺中学毕竟不是真的重点,只是对比其他两个高中算侏儒里比较粗的那个,学生的自驱力并不强。
大部分情况下,他们都是被驱赶的羊,鞭子不抽是不会颠屁股跑的。
翟达记得他这一届,本科率只有30%,一本率7%,而且这两者大部分学生都集中在十一班和十二班两个重点班。
高三八班,当年好像本科只有八九个人,其中就包括林舒遥
嗯?这小娘皮怎么又在看自己。
翟达直接瞪了回去,林舒遥像是受惊了一般,立刻转头。
第14章 翟达的逆天改命专项计划
第二天,翟达依旧在认真扮演一个“高中生”。
情况还算比较顺利。
除了隔三差五有人来问他“表白晕倒”是不是真的。
昨天是二模后的第一天上课,大家忌惮于翟达会不会太过脆弱,一言不合就放风筝,所以有所收敛。
现在发现翟达很“坚挺”,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这点破事儿,在学校里的传播力和生命力,都超出了翟达此前的预计。
一天六张卷子都封不住这些人八卦的嘴,翟达甚至想主动申请各科老师增加一下作业量,高三了每天写半本《五三》不过分吧?
反正他又不用写。
另外一件事,就是凉皮店偶遇之后,隐约感觉林舒遥也会偷偷观察他,经常课间一抬头,就发现这个丫头在看这边。
他甚至一度以为林舒遥是在以这种幼稚的方式,玩钓鱼执法,比如“你不看我怎么知道我在看你”、“你看我了,你果然喜欢我”、“喜欢我了,就不许再喜欢其他人哦”、“借我2000,我要去医院”之类的一系列展开
不过翟达是不会接招的,他很忙。
在适应了高中生身份后,立刻开始了最重要的事。
也就是规划自己的“学业”。
作为重生还带挂的人,学业不是他唯一的牌,但既然这张牌还在手里没打出去,不如就想想如何能最大化利用。
两天时间,各个科目都体验了一遍后,翟达也清楚了自己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毁灭性的问题。
根据不靠谱的推算,他现在如果去参加高考,大概能考150分以上。
总分。
“问题不大,这把优势在我。”
回到家中,今日于女士不加班,所以翟达可以吃到最喜欢百叶结烧肉和盐水大头虾。
晕了一次之后,除了零花钱变多外,于晓丽也确实在饮食上更下功夫了。
让自带小膘重生的翟达,有些担忧未来的体重
吃饱喝足,翟达表示要回房间早点学习,于晓丽显然不是很相信,但也不多说。
如果以前,翟达说自己要好好学习属于“狼来了”的故事。
那么现在,就属于“他说狼来就狼来吧,就是外星人来了都行。”
翟达只能感慨娘心不古,他这次真的是认真要抢救一下自己。
两天时间,情报收集完毕,接下来就是制定计划了。
房间内,翟达从一旁爆改成书柜的衣柜中,翻出一张塑封过的,硬邦邦的纸。
那是学校统一发放,帮助本届学生理解高考规则的一张A4纸,高二时发的,塑封后保存的很好。
依稀记得刚发下来的时候,各科老师和学生都满头大汗的在研究。
也许有人会疑惑,规则不就那样么?还需要发资料让老师和学生一起研究?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这边的独特规则了。
与其他绝大部分地区750满分不同,散装省总分只有440分,只考“语数外”三大金刚,其中语、数再各设40分附加题,但只能二选一考。
这个文字描述就很迷糊,翟达还记得下发的时候,班主任丁蓉都以为自己理解错了,总分440,理论最高分却能到480
且除了语数外三大金刚,其他所有科目变成了“学业水平测试”,不再看分数,而是引进了国外的“ABCD”评级,。
考生需要在“历史”、“物理”两门中选一门,叫选修科目。
写作选修,实则必修,这将决定你是文科还是理科,并且决定你能考哪个“附加分”。
然后在“政”、“化”、“生”、“地”中选两个,叫必修科目。
写作必修,实则重要程度略低,这两个不和高考同一天,而是散装省自己组织,相对而言不那么难,但竞争激烈。
一般来说,根据文理,学生都是以“生、化”、“政、地”这样两两组合。
当然,也有一些奇行种,文理拆开学,学校不推荐但大规则上允许。
至于ABCD等级的评定,也有不同的说法。
比如“必修科目(不重要)”看绝对分数,90分以上A,89-75为B,依此类推。
而“选修科目(重要)”,则看分数区间,全省排名前20%为A,前5%则是A+。
这就有了一个新问题,那就是散装省的这次新规,和全国几乎所有大学原有的“选拔制度”,不匹配。
以前各个大学都是直接看分数线,最多再看个文理科,现在则要单独为散装省的奇葩规则设立一套体系。
学生报考大学的复杂程度也急剧上升,除了分数,还要看特定科目的“等级”是否合格,每个专业的“等级”要求又不一样。
相当于以前去餐厅吃饭,食客和老板都习惯用筷子吃,付人民币。
现在城管跳了出来,说这样不行,得按我们的规矩来。
你得用脚吃,而且付款必须用三种以上不同货币。
且边吃边唱《佤写不来情歌》。
是不是晕了?晕了就对了,全省除了那几个不干人事的教育专家没晕,其他人都晕。
规则都看不懂,你考鸡脖大学!
如果再额外加一条,这个规则,08年是第一次实施.
翟达,就是这一届的倒霉蛋。
时隔多年,翟达面对这套离谱的规则,依旧想吊起来超那几个教育专家。
但这里面也有一点机会在。
当新方法出现的时候,许多人无法适应的时候。
同样也意味着这个时间点,出现了大量的“资源错配”。
比如一些实力很强的学生,因为填报失误而没有去成心仪的大学。
而搞不明白散装省规则的重点名校.设定招生规则时也有些懵.
由于那个夏天充斥着遗憾和抱怨,所以在之后长达两年的时间里,他一直能听到许许多多的讨论和小道消息。
QQ群,同学聚会,亦或者同样的当年考生。
不光是东阳县,而是全散装省的消息。
比如谁谁谁因为“必修课等级”有一个B,被京大拒绝录取。
再比如某某某名校,因为没预估对情况,招生死活招不满。
当然,这些先知先觉,只能帮他在填报的时候事半功倍.
并不能代表他现在不用学习了。
拿着那点币分,填报出花来也没用。
这就需要他动用另一个底牌了。
那就是能在他自身的努力以外,提供一点点微末之力的【系统】。
翟达将今天一天获得的信息在脑中复盘.隐隐已经抓住了一条脉络。
说是去清、北、浙、交、复这样的顶级大学不敢想。
但若是运气好混个本科总不难吧?
毕竟中过彩票的男孩,运气不会太差。
书桌上,翟达将自己的规划整理了出来,满意的点点头。
首先,我需要一台带劲的电视机!
【老汉电视机】:播放内容导致的沉迷度+300%。
这条看似是负面的效果,实则正是翟达所急需的。
他不但要逆天改命,还要愉快轻松的逆天改命。
一门心思压榨自己,去和一群从小学到大的“真学生”比学习能力,智者所不为也。
我有挂为什么不开?
努力了获得回报有什么意思,不是应该的?
轻松得来的回报,那才叫真的爽!
第15章 放学路上
“李能!不要交头接耳!要不我下去你上来,大家听你讲!”
“没人举手是吧?没人举手我点名了!”
“吴越站出去!不要问我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