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拼搏年代 第43节

  回到自己办公室,杨宁看着办公桌上厚厚的等着处理的文件,深深叹了口气。

  “怎么了?”一旁坐在自己办公桌前的胡映红看到他这个样子,疑惑的问道。

  “不知道,就是看到这些资料后,心里突然莫名的烦操起来了。”

  杨宁知道他这是进入了工作一段时间后的厌燥期。

  这种日复一日的工作,不管是谁,干一段时间后,都会出现这种情绪。

  就算是游戏瘾很大的人,你要是把打游戏变成他的工作后,一段时间过后,他也会变得厌恶打游戏的。

  “呵呵~”胡映红听到杨宁的话后,轻笑了起来。

  她知道杨宁这是进入工作疲惫期了,这个阶段几乎每个参加工作的人都会经历,包括她也是。

  当初她满怀热情的进入前线,本想着依靠自己的医术,能够帮助更多的战友减少伤痛。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整天都能看到的生离死别让她也陷入了这种莫名的烦操中。

  这种事别人只能开导,帮不上一点忙,但是大部分人都能自己走出来。

  “行了,既然不想做就不做了,休息一下也好,要不要我帮你向卢主任请个假?”

  “算了吧!”杨宁强打起精神摇了摇头,想到那些翘首以盼等着自己这边结果的科研人员,他还是压下了心中的烦躁感,拒绝了。

  接下来一段时间,杨宁发现胡映红在工作时,对自己的态度发生了一些变化。

  怎么说呢,就是不再是一味地公事公办的模样,偶尔也会跟自己聊一两句和工作无关的话题。

  卢主任更是隔三差五的过来嘘寒问暖,时不时还叮嘱他别累着,等有空了带他去军区靶场转转。

  杨宁知道,胡映红应该是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上面了,这才会有这种变化。

  上面也担心把杨宁搞抑郁了,眼看着各种大项目就要上马了,要是杨宁这台助推器出现意外了,这损失可就大了。

  “要是烦了就人家出去转转嘛,我们也不能真把人家小鬼当机器使嘛!”

  有了这个指示,杨宁发现不仅胡映红和卢主任他们工作时很少板着脸公事公办了,就连星期天也被强制休息了。

  杨宁猜测他们是真怕自己出啥事了,这个数据处理所就要彻底歇业了。

  就跟前世网上说的那些只有一根独苗的专业一样,要是那根独苗出问题了,整个专业的老师教授恐怕都得放假。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那股烦躁感也慢慢消失了。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我们也有世界第一了!”

  这天,就在杨宁正在办公室里处理文件时,郭院长手里拿着一张纸激动的闯了进来。

  “啥玩意成功了?”杨宁一开始还有些疑惑,随即猛然想起一个多月前交给郭院长的那张配方,抬起头惊讶的问道:“尿素钢成功生产出来了?”

  “嗯。”郭院长点了点头,把手上的纸拍在杨宁桌子上,激动的说道:“成功了,各项指标全部达标,而且国际上还没有出现同类型产品,我们也有一个世界第一了。”

第68章 年底的丰收季(求收藏,求追读!)

  尿素钢的研制成功,不出意外的成为了第二天的头版头条。

  《百姓日报》用了整整一版介绍了尿素钢研究成功的意义,特别强调了我们成为了世界第一个研制出尿素钢的国家。

  虽然尿素钢的研制成功只是材料学一个微不起眼的成就,但是对于现在的兔子来说,这里面的意义可就不同了。

  毕竟我们之前已经落后几百年了,上百年的屈辱史,让我们对自己产生了一种极度的自我怀疑。

  我们是不是在科技这块真的比不上外国人。

  然而现在我们的科学家研究出了尿素钢,成功解决了材料学的难题,这也让我们意识到,原来我们也不比别人差。

  而作为负责人的胡教授,一时间成为了全国百姓议论的焦点。

  因为尿素钢的成功,不仅仅登上了《百姓日报》,还在广播上连续播出了好几天。

  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知道有个姓胡的大学老师得了个世界第一,了不起!

  而这一刻的胡教授,面对这突然降临的泼天富贵,整个人都是懵的。

  不是,我之前拿给让中科院的那份配方有这么牛?我怎么不知道。

  不管怎么样,这次因为尿素钢的出现,也让我们在外面小小露了一次脸。

  老大哥那边得到消息,第一时间就找上门来,想要得到这份技术,而且给的价格还不低。

  没办法,虽然现在老大哥看上去无比强大,但那只是在重工业和军事方面。

  从整体上看,老大哥此时过的也不咋的,要不然现在上台怎么会是玉米帝呢?

  尿素钢虽然不能直接变成粮食,但是它能够生产化肥,而且在其他方面也很有用处,所以老大哥对于这项技术势在必得。

  毕竟玉米帝当家嘛,能够让粮食增产的东西,这么上心也能理解。

  “哪个干部经得起这样的考验?”

  看着手里的资料,杨宁总算明白为什么上面会在我们还没有量产的情况下将这项技术拿来和老大哥做交换了。

  T54坦克全部生产技术图纸,还有免费帮我们建立一座大型特种钢冶炼厂。

  别看老大哥拿来交换的东西似乎很多,但仔细一想的话,老大哥拿出的这些东西虽然是我们急需的,但对于老大哥来说,还不能对他们产生什么威胁。

  老大哥现在已经研制出了T55主战坦克,而且T55这款坦克的生产技术过两年也交给东o的一些小弟了,所以T54这样的中型坦克,给我们也无妨。

  再说又不是重型坦克那种镇国神器,真要和我们发生点什么,T54这种中型坦克在重型坦克面前,和活棺材差不多。

  再说只是给技术,到时候生产设备和部分关键零部件,还是得买他们的。

  “怎么样,老大哥给的技术还不错吧?”郭院长看杨宁对着手里的资料出神,还以为他被老大哥的大手笔给镇住了。

  要知道我们对老大哥这款坦克可是垂涎已久,要不是老大哥那边正好是玉米帝当家,就凭一个尿素钢配方工艺,还真不一定能换的到这款坦克的技术。

  杨宁看到郭院长高兴的样子,撇了撇嘴,不屑的说道:“快十年的技术老大哥也真好意思拿出来,要知道我们的尿素钢可是独一份,拿他们刚研制出来T55换还差不多。”

  “你可真敢想。”郭院长看杨宁还不满足,也只能叹了口气解释道:“先不说T55老大哥愿不愿意给,就算老大哥真愿意拿来交换,以我们现在的条件,也造不出来。”

  听到郭院长的感慨,杨宁也只能沉默了,毕竟他说的是事实。

  虽然T54和T55都属于一代中型坦克,但是T55的发动机,装甲,火控系统对生产条件技术的要求,和T54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这就是我们现在的悲哀,就算给我们好东西,我们也不一定造的出来。

  “对了!叶老他们那边传来消息,明天就要进行纯氧顶吹技术的生产实验了,你要不要过去看看?”

  看这个话题有点沉重,郭院长换了个轻松一点的话题。

  这个项目在设计过程中杨宁也有参与,现在马上就要见成果了,所以郭院长询问一下他的意见。

  “这么快就要进行实验了,不是说要到年底吗?”

  果然,一听到这个,杨宁瞬间来了精神。

  毕竟尿素钢虽然造成了很大的轰动,但那只是因为那个是世界第一。

  真要和纯氧顶吹技术比起来,这个才是我们现在急需的技术。

  “呵呵~”郭院长笑了笑说道:“本来确实按计划是要等到年底的,但这不是有老大哥帮忙吗,所以提前了一个月完成了。”

  “算了,我就不去了。毕竟到时候人多眼杂的,我去了又是一堆麻烦。”杨宁想了想,还是算了。

  “行,你不去也好。”郭院长听杨宁这么说,也不再劝他了。

  毕竟到时候有老大哥的人在场,杨宁冒然去的话,也确实有点不方便。

  对于杨宁的消息,上面可是严防死守。

  

  随着大庆油田的发现,尿素钢的研制成功,纯氧顶吹技术的完成,还有其他项目的快速推进,上面也越来越意识到了杨宁的重要性,将他的保密级别提到了最高级。

  看着匆匆离去的郭院长,杨宁陷入了沉思。

  刚才郭院长那句“即便老大哥愿意给,我们也不一定造的出来”,对杨宁产生了巨大的触动。

  说到底,还不是因为我们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太落后了,即便是有老大哥的援助,那也是他们已经落后的技术。

  “所以一切还是要靠我们自己。”杨宁心里暗暗想道。

  “叶,可以开始了吗?”一个老大哥的工程师看着严肃的叶老,有点紧张的问道。

  石景山钢铁厂,实验炉前,此时工人们正在进行着实验前最后的准备。

  冶金部的领导,中科院郭院长,五道口技术学校领导,还有石景山钢铁厂的领导全都汇集在这里。

  不远处,还有几个拿着照相机的记者和摆弄着摄影器材的老大哥那边的记者。

  “密封正常!”

  “喷枪正常!”

  “密封正常!”

  “电路……”

  随着一道道检测程序完成,车间主任一声令下,工人们将已经处理好的铁矿加入熔炉。

  虽然是效率相对低下的转炉,但是因为只是实验性的1.5吨的小炉,所以用的时间也不算太长。

  大约半个小时后,随着通红的钢水流出,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和掌声。

  昨天儿子发烧,存稿怕过不了审,被删了,没能及时更新,给大家说声对不起。

  感谢各位的支持。

  剩下的一更要等到晚上。

第69章 老大哥的歪心思(求收藏,求追读)

  1954年的当下,我们自己的粗钢年产量刚刚突破两百万吨,老大哥的钢铁产量也才两千多万吨。

  而在这个对抗的年代,比得不就是谁的家伙什硬吗?

  所以炼钢技术的突破,不仅仅让我们自己激动起来,就连老大哥那边,也罕见的公开肯定了我们的贡献。

  要知道即便是之前我们世界第一个造出尿素钢,老大哥那边也只是拿一些东西换了了事。

  并且按照预计,要是换成30t纯氧顶吹炼钢炉的话,只要十个炉子,就能超过我们今年全国的钢铁产量。

  “……纯氧顶吹技术实验的成功,宣告着我们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彻底告别钢材短缺的时代。

  在这里,让我们向奋战在一线的科研工作者们表示由衷的祝贺和感谢……”

  听着广播里带着湘省口音的讲话,杨宁不禁宛然一笑,心里总算松了口气。

  “这样子,几年后的大炼钢应该不会再出现了吧?”他内心不禁想道。

  …………

  “叶老,你这段时间可真是风光无限啊!”

  转眼间就到了54年年底,因为第二天就是元旦了,所以杨宁下班就比平时早了一点。

  车刚开到中科院门口,他就碰到了急匆匆赶来的叶老。

  自从上个项目完结之后,两人也有好几个月都没见面了。

首节 上一节 43/1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