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嘿,那边的眼镜男,快打911!”而不是在那里大叫“谁来帮忙?”
“看起来就算我不在的时候,你也没有荒废学业。”罗西笑眯眯的夸奖了一句。
“之前几个案子的弹道比对做了吗?”艾米莉问丹尼。
丹尼和往常一样叉着腰,闻言点了点头,“我接手后就交给CSI实验室加急了,结果刚出来就赶上舆论沸腾,之前四起案子的凶器确认是同一把手枪,不过并未匹配到枪号。”
突然他惊讶的看向地铁口,只见一个老人正走下楼梯,在弟弟詹姆士·雷根的陪伴下向自己方向走来,这不是自己的爷爷亨利·雷根还能有谁。
“爷爷,你怎么来这里了?”
“今天的新闻让一些我以为早已逝去的记忆重新浮现,所以就想着来现场看看,却没想到在这里竟然见到了老朋友。”
亨利·雷根笑呵呵的拒绝了陪着他下到地铁站,还穿着巡警制服的小孙子搀扶,张开双臂给了罗西一个拥抱。
“我们有多少年没见了,大卫?十年还是七年?”
“五年而已,你这个老家伙看上去身体不错。”罗西看上去和这位NYPD的前前前局长非常熟络,两人热情的互相拍了拍背。
“不知道为什么,这两年的身体反而比以前好了,心脏不疼了,腿脚也利索了。”老亨利张开双臂原地转了一圈,展示了一下自己“灵活”的身段。
“无论如何,很高兴再次见到伱。”见到老友的罗西眼神有些唏嘘,也不知道是不是想到了往昔的岁月。
其实严格来说,他和老亨利还隔着一代,真要平辈论交,杰克估计要把神探亨特或者老CIA乔·马森请来。
不过双方应该不认识,否则当初乔·马森遭难的时候,应该也不需要杰克出手了。
在见到地上盖着白布的尸体后,老爷子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最后发出了一声叹息,“这一幕似曾相识啊,大卫。”
“你是说‘山姆之子’么?”罗西显然已经明白了为什么他会出现在这里。
“是的,那时候我还只是一名普通的警探,只是看起来,这次的情况还要更糟糕。”老亨利说着抬头看了眼柱子上那破旧的监控摄像机,低声咒骂了一句。
“狗屎的隐私法案,这玩意儿就应该装遍纽约的所有街头。”
事实上自从911之后,纽约街头的摄像头就一直在增加,只是和前世不同,在这个美剧世界,某个东方大国的影响力时有时无,这就导致了某些原本知名的监控系统公司神奇消失了。
这也是杰克之前认为自己还有充足时间应对《疑犯追踪》剧情的原因之一,缺乏物美价廉的摄像头和监控方案供应商,以纽约市如今这满大街不过60万或者80万像素,很多甚至只有30万像素的垃圾摄像头,那个叫做“机器”的人工智能程序再牛逼也只不过是个高度近视眼。
只有在时代广场、华尔街、帝国大厦之类被认为易受恐怖袭击的地区才会被安装上高端的鹰眼摄像机,在高处远远的守护着这个城市。
“我很怀疑这点。”杰克亮了亮自己的手机屏幕,加西亚已经找到了案发时的监控,并像以前一样发到了他的手机上。
“注意看,这是凶手,他是随着人流一起下车的。”杰克指着视频中被标记出来的那个穿着黑色连帽衫的家伙。
艾米莉当即明白了他的意思,“这家伙下车的时候就有意识的低下头,说明他很清楚监控摄像机的位置。”
“你是说这个家伙和当年的‘山姆之子’不同,他是有事先预谋的,袭击地点并不完全随机?”老亨利眉毛一挑。
“这个我不能确定,但很显然他事先踩过点,清楚每个摄像头的位置,特意选用了一把易于携带的手枪,我只能说,这个家伙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杰克也是昨天刚拿到的前四起案件卷宗,因为发生在不同警局的辖区,又被当成了普通的枪击案处理,负责的警探也各不相同。
有的警探极为认真负责,询问笔录到现场证据一应俱全,有的则疏忽大意,很多材料还在等待重新补充,不过最直观的还是其中三起案发时的监控录像。
他将这三段监控录像反复看了很多遍,每次都是一个穿着兜帽衫的模糊身影在镜头前一掠而过,然后受害者倒地,事发地点有地铁口,街边和人来人往的路口。
其中一段由于画质太差,以至于他需要逐帧慢放才能看清对方出手开枪的瞬间。
“虽然‘山姆之子’活跃的时候,罗西还没成为一名FBI,但我看过他后来去监狱访问大卫·伯考维兹时所作的笔记,实话实说,除了随机袭击路人这点,我无法在二者之间找到任何其他共同点。”
听杰克这么说,老亨利的愁容更盛,“听来这次更糟,伯考维兹的目标是约会的情侣或者年轻美貌的女性,而这次却是无差别攻击。
如果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目标,恐慌情绪会怎样蔓延让人无法想象,我希望处理这个案子的每个人都全情投入,不要让当年那种整整一年人们都生活在恐惧之中的日子重演。”
“向你保证,老伙计!”罗西正色道。
请假条
休息一天,歇歇脑子。
第740章 BAU也有不擅长的案件
出完现场回到联邦大厦,瑞德已经早早等在了会议室门口,一见到丹尼就迫不及待的提出了自己的需求。
“我需要过去六个月,纽约市除了已经发生枪案的地区之外,其余所有行政区关于枪支暴力和非法拥有枪支的逮捕记录。”
丹尼跟他走进会议室,看着那张已经被涂得面目全非的纽约市行政区地图一脸疑惑,“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基于你们在现场的发现,我认为嫌犯不会在他居住的区域附近作案。”
见瑞德一副言之凿凿的样子,丹尼更奇怪了,“你是怎么做到如此肯定的?”
“这是一种对地理环境的反向侧写。”艾米莉帮忙解释。
“虽然我们现在手头的线索不多,但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凶手足有一定的计划性,他在一天的同一时间段作案,他提前做过观察,清楚现场摄像头的位置。”
“所以?”丹尼虽然和杰克搭档破案不少次了,但还是第一次切切实实的体验BAU这种看似天马行空,纯粹依靠经验理论进行推演的破案方式,完全跟不上思路。
好在瑞德不是第一次和“麻瓜”打交道了,主动解释道,“像‘山姆之子’这种需求推动型的连环杀手,他们通常会选择自己舒适的地区下手。
所以当我们把他的作案地点用线连起来,他的大致活动范围也被基本框定了,这是通常意义上的地理环境侧写。
而一个有计划,带有其他目的的连环杀手,会有意或者无意的确保在自己的舒适区外下手。”
“从而远离他的居住区对么?”丹尼恍然,同时也大概看明白了瑞德在地图上那些圈圈画画的意思。
“没错,但这也意味着,城里的其他区域都有可能成为他下手的目标。”艾米莉喃喃自语。
“那就让我们祈祷他只是将作案地区局限在曼哈顿岛上吧,如果是全纽约范围,那可真的是大海捞针了。”罗西叹了口气。
时间来到第二天中午,霍奇纳将众人聚集到了会议室,“60多岁的老人、普通上班族、家庭主妇、保险推销员以及来纽约旅游的背包客,五名受害者的背景都进行过确认了,没有任何交集,也不存在什么共性。”
“所以凶手除了作案地点有预谋之外,对受害人的选择是完全随机的吗?或者说这些受害人之所以成为目标,只是恰巧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出现了错误的地点?”洁洁问道。
瑞德点头道,“目前来看是这样的,当然我们也不排除类似‘DC狙击手’一样,存在一个预谋的受害人,通过大开杀戒以掩饰自己的作案动机。”
瑞德提到的“DC狙击手”在美国可谓是鼎鼎大名,在2002年2月份到10月份,从华盛顿DC(特区)到弗吉尼亚州再到马里兰州,爆发了一系列针对无辜路人的狙击案。
受害人一共高达27人,死亡17人,另有10人重伤,其中包含一名47岁的FBI情报分析员。
这起连环杀人案被FBI称为“环城公路狙击案”,而媒体则将凶手称为“DC狙击手”。
“DC狙击手”的受害人不分男女老少信仰肤色,袭击也不分白天黑夜,将刚刚经历过911的老美再次搅得人心惶惶。
这個连环杀人案和其他案件有所不同,凶手一共有两人,41岁的约翰·穆罕默德和他的娈童助手,只有17岁的李·玛尔沃。
两人都是非裔,罗西的笔记中详细记录了他们的家庭背景,约翰·穆罕默德原来姓威廉姆斯,但在911之后,他出于对某人的崇拜,将自己姓改成了默罕默德。
所以在罗西的笔记中,将他的作案动机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的时间线从2月到9月之间,作案动机或者说目的比较混乱。
这个时间段总共有14名受害者,7死7伤,其中有的出于仇杀,有的是为了抢劫,有的干脆就是单纯出于练习枪法和胆量的目的,穆罕默德让助手李·玛尔沃动的手。
在通过抢劫等手段获得足够多的资金之后,穆罕默德购买了一把带有全息瞄具和双脚架的“大毒蛇”XM-15步枪和一辆1990年产的蓝色雪佛兰凯普锐斯轿车。
于是袭击进入了下一个阶段,真正的恐怖袭击。
两人将轿车进行了改装,手工在车子的后保险杠上开了射击孔,通过这个射击孔,一人负责开车,另一人则趴在放倒的车后座,将XM-15步枪架在后备箱的备用轮胎上,对三四百米的目标进行射击。
(如图,貌似是事后FBI专家画的。)
因为作案手法的隐蔽和极远的狙击距离(普通人根本注意不到三四百米外停着的一辆普通轿车),虽然两人行事极为张狂,却依旧让警方和FBI束手无策。
如果不是之后穆罕默德嚣张到了主动给警方打电话,声称警方遗漏了一起酒馆抢劫案,受害人数会上升到一个怎样的数量很难让人想象。
FBI迅速重新调查了那个酒馆的犯罪现场,先通过弹道比对确认案件的一致性,又在一本杂志上找到了默罕默德的指纹,这才成功确定了他的身份,并下达了通缉令。
从2002年10月2日到24日两人被捕,约翰·穆罕默德和李·玛尔沃再度狙杀了10人,另外造成3人重伤,这期间重伤的三人有两人都被击中了躯干部位,因为军用步枪巨大的空腔效应导致切除了很大一部分面积的内脏。
罗西的笔记中非常详细的记录对两人的访谈记录,尤其是约翰·穆罕默德被执行注射死刑前的一些发言。
其中就有提到,在前期阶段,穆罕默德真正的目标是他的前妻,目的是为了让警方认为她的死与那些被随机杀害的受害人一致,从而获取自己三个孩子的抚养权。
然而让人感觉讽刺的是,穆罕默德的前妻自始至终都并未遭到枪击,他下手的第一个目标是当初一直怂恿他前妻离婚的闺蜜。
阴差阳错的是,在这次带有明确目的性的袭击中,穆罕默德前妻的闺蜜米尔德里德的侄女尼基亚成了替死鬼。
又是“山姆之子”又是“DC狙击手”,在座众人或是扶着下巴,或是支起了脑袋,一个个显得头疼不已。
这种随机的连环凶杀案是警方最不愿意面对的,也是BAU小组能在其中发挥作用最小的案件,前期极少的线索,难以确定的作案动机,都给心理侧写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而真正等到线索充分,侧写和行为预测都极为精准的时候,其背后是令人触目的案件数量和受害者尸体。
第741章 凶手不只一个
几段模糊的录像,确认子弹是出自同一把手枪的弹道检测结果,这就是目前众人所能掌握的为数不多的线索了,很快会议室中就陷入了沉默,而不是以往那样你一言我一语的头脑风暴。
这种感觉其实很不好受,等待凶手继续作案,等待新的尸体出现,期待凶手犯错或者主动联络警方,就像“山姆之子”案和“DC狙击手”案中一样。
“山姆之子”的凶手大卫·伯考维兹曾主动给警方和媒体写信,“DC狙击手”案中的约翰·穆罕默德不但曾经给警方打过那个最终让自己落网的电话,还曾经在犯罪现场留下过信件以及一张塔罗牌。
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来引起公众注意,并借此嘲讽和羞辱警方,在一次又一次成功得手之后,这些连环杀手开始将这种杀戮视为一场和警方的比赛,或者说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
现在BAU的众人,包括丹尼、乔伊娜和杰克在内,都是被羞辱的一方,这种羞辱不单单来自于凶手那嚣张的作案风格,还有对已有受害者和可以预见的那些将来受害者的愧疚。
因为现在他们没有任何手段可以阻止对方的肆意妄为。
杰克坐在角落里,一遍又一遍的在平板上播放着那几段视频,这些视频文件是经过加西亚处理过的,比起之前那掉帧明显,快赶上动画片的原始录像要流畅很多,清晰度也增加了不少。
可惜的是这些画面中都没有出现凶手的正脸,无法用来进行面部识别,加西亚这会儿还在忙碌,她正在通过NYPD的监控系统调取其他时间段的录像,希望从案发后的现场围观者中找到一些线索。
这就是心理学家和刑侦专家们从“山姆之子”一案中学到的那点,凶手在行凶之后,常常会情不自禁回到案发现场。
通过面部识别迅速准确的逐一确认现场围观者身份这种技术,FBI有一堆现成的程序可以应用,只是需要一些人工辅助。
问题在于,如果只是几十个人那只是花费一点时间的问题,但5个犯罪现场全部处于公众场合,纽约客再冷漠,见到一具被警戒带围起的尸体时,驻足围观的人也不会在少数。
所有犯罪现场加起来将近一两千面孔的身份信息识别不是仅凭加西亚一个人能在短时间内做到的,哪怕加上作战中心所有的分析员和技术员也要耗时良久。
但老话说得好,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罗西告诉加西亚,只要想办法确认没有同一张面孔出现在过两個以上的犯罪现场周围就可以了。
通宵修改完面部识别程序让其在电脑上自动运行之后,加西亚就趴在桌上睡着了,用她的话说,只要电脑没有发出告警声就说明没有收获,让大家不要吵醒她。
杰克没有打算和电脑程序较劲的想法,他反复刷那几段案发视频只是因为他有种模糊的感觉,却始终找不到灵感迸发的那个瞬间。
很快艾米莉和新人卢克·埃尔维斯也加入了进来,接着是丹尼和汉娜,然后是奥布瑞和乔伊娜,最后除了依旧站在地图前冥思苦想的瑞德,其他人都站到了杰克身后。
“有人看出了什么奇怪之处吗?”感觉自己身边的氧气快被这帮家伙消耗一空了,杰克不得不开口提问。
“没有。”众人齐齐摇摇头,包括抱着手臂板着脸的霍奇纳。
除了第一个现场没有案发时的视频,杰克将剩下四起案件的视频按照案发的先后顺序逐一又播放了一遍。
“确实有种奇怪的感觉,但我说不出来为什么。”奥布瑞摩挲着下巴说了句废话,引来众人一致的白眼。
“凶手开枪之后的模式不同,第一次情况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第二次凶手显然并不慌乱,而是冷静的假装路人快步离开。
可第三次和第四次,他又是小跑着离开现场的,给人的感觉有些慌乱,结果到了昨天中午的第五次作案,他又变回了之前从容离开的模样,这说不通。”
最后还是艾米莉说出了关键,通常来说连环杀手作案,是一个逐渐熟练的过程,由第一次的生疏慌乱,错误百出到渐渐冷血,将杀人变成了像是吃饭喝水一样随意的事情。
正如罗西接下来说的一样,“5次作案,按理说他的行为模式应该早就固定了。”
“你们的意思是?凶手不是同一个人?”正如杰克之前判断的那样,凯特·乔伊娜并不是个花瓶,当即明白了众人的意思。
不知道何时瑞德也踮着脚站到了众人身后,“我知道有一种办法可以验证这一点,不过可能需要把加西亚弄醒。”
“交给我吧。”杰克分开人群走出办公室,先做了个深呼吸,让自己重新获得氧气,这才推开了茶水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