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卫中听完轻笑一声:“并不是一场普通的商业纠纷了,我昨天还纳闷呢,怎么新华社又给溯回站台了,连夜刊登溯回的那则声明。”
郑卫中这个级别,已经对“新华社”撕去了神秘滤镜。
这个平台很厉害,值得尊重。
但是领导平台的领导水平,那就见仁见智了。
郑卫中觉得把自己调过去,不见得就比现任领导差。
“不是商业纠纷。”
任同先回答一句领导的话,然后停顿个三五秒,感觉郑卫中好像在思索,于是又请示道:
“郑总,听说陈着在香港,要不要趁他无心顾及广东老巢,我明天就直接把【回信】和分公司的业务给中断了,保证能急死他。”
你以为任同是“忠心耿耿”?
不,他只是假装的忠心耿耿,在话里话外表现的忠心耿耿。
“老任,你这个政治觉悟需要提高了。”
郑卫中没答应,并且语气还严肃起来:“我虽然不喜欢陈着,但最多算是经营理念不同,在大是大非的家国大义面前,我们共产党领导心里还是要有一杆秤的。”
“对不起郑总。”
任同马上认错:“我刚才打了小九九,混淆了集团经营与政治立场的关系,导致大局意识出现薄弱环节。我以后将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不会再出现刚才的错误言论。”
慷慨激昂说完这段话,任同又笑着说道:“主要还是离领导远了,离榜样远了,以前在您身边的时候,天天耳濡目染您的格局和智慧,就算想犯迷糊,思想上也时刻有根弦绷着。现在离得远了,少了您言传身教的熏陶,思想觉悟真是不知不觉就下降了。以后真得多向您汇报工作,郑总可千万不要嫌弃我麻烦。”
不要小瞧任同的这些对话。
他先叫嚣着要搞溯回,表现自己的忠心。
等到郑卫中反对,任同又用自己的“狭窄视角”,衬托出领导的“伟岸形象”。
最后,还趁机拍了一个高情商的马屁。
就这么两三分钟的对话,就足够一个刚考进体制内的年轻公务员,感悟和琢磨两三年了。
连郑卫中都被哄开心了:“老任啊老任,你怎么就下去才不到一个月,也学会了官场这套嘴脸了。”
看似批评,实际上郑卫中是高兴的。
领导也是人啊。
挂了电话后,任同也没有给陈着通气。
但是,如果刚才郑卫中真要答应在背后搞小动作。
任同应该怎么办呢?
那也很好办。
一、嘴上答应,但行动上却拖着。
二、请陈着帮忙和卢向东副总牵线搭桥,从此以后投奔卢总了。
不过郑卫中政治思想过硬,那就一切作罢,现在就看陈总在和洋鬼子斗智斗勇的结果了。
……
半夜的香港半岛酒店,Psion公司的团队增加了好几个老外。
他们风尘仆仆,面容疲倦,明显是刚刚到来。
前天溯回的先发制人,给这帮老外好好上了一课——
你有理你了不起吗?
我先发《声明》,我就是对的!
颇有一种后世某985高校大学生,先发视频诬陷人的嚣张气焰。
实际上溯回没那么嚣张哈,陈着也很低调,并且也是Psion公司先不遵守规则。
他们都收了那么贵重的“礼”,答应中秋后再起诉,结果故意选择在中秋这天起诉,这明显就是让陈主任团不了圆啊。
不过陈着这招“引蛇出洞”还是挺成功的,在听说“安卓版溯回手机助手”三天后就能上线,并且律师分析了可能对官司产生的不利影响。
听到最终很可能无功而返,John立刻打算毁掉溯回,召开发布会曝光陈着用文物行贿。
同时兵分三路,一边从总部摇人,一边联系香港的记者,另一边让史密斯去大陆宣传。
甚至John的发布会说辞都想好了:
虽然这些文物很漂亮,但是妈妈教育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这些文物不仅是陈着的罪证,更是属于一个古老文明的记忆碎片,所以我决定把文物返回中国,这是对得起历史,对得起良心的选择。
John很满意“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话,杨莉莉教给他的。
杨莉莉说,学会运用中国人的歇后语,不仅能迅速赢得对方好感,建立起文化共鸣,还能假装你对中国文化的熟悉和尊重。
要不怎么说,自古以来二鬼子最可恶呢,他们实在太懂自己人了。
……
当然Psion公司这边在积极准备,溯回那边也没有闲着。
他们当晚去了元朗区那个制作假文物的小院。
法学院杨建广副院长告诉陈着,他也是个古董文物的收集者,所以知道行业内有个“潜规则”。
一般这些手艺人啊,总爱在自己做的器物上留下点独门印记,如同无声的署名,宣告“此乃我手出”。
当然这些记号非常隐晦,因为一旦被发现,这些文物就被证明是假冒的。
这属于是砸了自己的招牌,所以没有哪个手艺人愿意说出去印记在哪里。
连徒弟也不会告诉。
陈着本来打算在那个新闻发布会上,直接揭穿那些文物只是工艺品。
但是听了杨院长这样一说,陈着突然觉得如果当着电视台和记者的面,把那些印记一一展露出来,岂不是更有震撼力和说服力?
扇在Psion公司那帮人脸上的巴掌,也更响亮!
于是,陈着又重新返回这个小院。
手艺人廖伯看到陈着回来,以为又有一笔生意上门,乐呵呵的打着招呼。
可是听说了陈着目的,廖伯吹了吹胡子,冷笑一声说道:“杀了我吧,我不会说的!”
几乎没有一丝可以商量的余地。
“哎~”
陈着叹了口气,法治社会岂能打打杀杀。
但是如何撬开这个小老头的嘴巴,并且还要在两天之内,这成了陈主任的难题。
······
(求月票,谢谢大家。)
第570章 【liaoxu】
廖煦。
男,1953年出生,首都人。
1992年从大陆来到香港定居,说是定居,其实更像是逃难。
这是从新记向家拿到的关于廖煦的资料。
当然还不止这些,据说廖煦刚来香港的时候,因为不会说粤语,所以只能在餐馆里做些打杂的活。
有一天,餐馆里伙计不小心把敬香火的关公像碰倒了,摔在地上断成了三截。
这家餐馆是新记尖沙咀扎fi人头马的陀地,这些混社团的对关老爷自然很尊重,所以大哥一气之下,准备把小伙计胳膊打断。
这个伙计平时对廖煦颇为关照,廖煦就说如果自己能复原,能不能饶过他。
大哥不相信,这都断成三截了,还怎么复原?
廖煦不说话,默默把残像收拢起来,顺便要了些材料。
但是,那位大哥想亲眼目睹的时候,廖煦说除非你拜我为师,不然祖师爷的手艺不能给外人看去。
人家都是红棍(社团的一种中层干部),又怎么肯拜一个落魄大陆人为师,所以没答应,但是也没有强硬的要求旁观。
最后,只用了不到半个钟,廖煦就把一尊完好无损的关老爷铜像拿出来了。
肉眼,完全看不出裂口的痕迹。
甚至放大镜都不能。
当时那位大哥就知道“捡”到人才了,立刻向上汇报,最后新记龙头都知道了。
廖煦又随便展示一些绝活,龙头立刻决定收留他,一转眼16年过去。
廖煦不是社团的人,但是他又受社团保护,并且凭借手艺为社团立过功,年龄大了还收了几个弟子传承手艺。
所以整个新记都很尊重这位手艺人,大家都称他为“廖伯”。
但是呢,向家那边又告诉陈着和顾声同,“廖煦”应该是化名。
因为刚开始几年有人这样叫他,他经常反应不过来。
当然真名假名不重要,但是廖伯肯定是不缺钱了,因为陈着从100万加到500万,人家眼皮都没搭理一下。
回到驻港办,陈着又把几位领导一起拉上研究。
这件事甭管最后如何解决,但是陈着和这帮驻港领导混得烂熟,有位厅局级干部还打算介绍亲侄女给陈着认识。
后来听说陈着已经有对象了,这才悻悻作罢。
“现在可以知道,廖伯不爱钱了。”
张志明总结道。
“不是不爱钱,而是不缺钱。”
顾声同弹了弹烟灰,笑着更改道。
“不爱钱”和“不缺钱”一字之差,不过所蕴含的意思完全不同。
陈着也是这个思维。
一个人不可能没有软肋,他表现出来面对某种诱惑的抗拒。
要不就是信仰非常强烈,要不就是这种诱惑对他来说不够吸引,当然也有可能是二者兼之。
廖伯做了这么多年假文物生意,手里估计千万存款是有的,他又没有亲人,这些钱根本花不完,所以才压根没什么兴趣。
“亲人?”
陈着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字眼。
“我第一次见到廖伯,他说家庭成分不好,所以才来到香港。”
陈着就有些奇怪:“1992年好像除了南巡,似乎也没有其他大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