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谁还去旅行啊 第123节

  “怎么过去?”

  “坐观光车可以到西线卡口站,然后绕着湖走到花径。”

  这些攻略早已刻在陈默脑海里,压根不用看手机,直接脱口而出。

  “哦哦,好。”赵樱没有多说什么,但心里乐开了花。

  感觉自己都不用动脑子,直接跟着陈默走就行。

  旅行的时候,有个靠谱的同伴太不容易了。

  等两人离开庐山宾馆的时候,是早上9点16分,走到附近的观光车站,同样在等候的游客并不多,大概五六人。

  原本还担心要等很久,结果七八分钟就来了一辆观光车。

  上车坐到运管所站,再换乘另一条线路坐到西线卡口站下。

  交通都挺方便的,用不了多久。

  两人下车的时候,正好是出门的半小时后。

  如琴湖是庐山西线核心景点之一,这名字就是因为湖面形似小提琴,面积还挺大的,而且湖心有个名为“孔雀岛”的椭圆形岛屿。

  两人并排慢悠悠走着,欣赏着左右的风光。

  尤其是远处群山不断升起的雾气,让陈默啧啧称奇,还拿手机拍了几张照片。

  只是,他们走了还没几分钟,山上的雾气越来越大,还有飞鸟正在翱翔其中,直至山顶也被完全覆盖。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整个牯岭镇都被雾水“吞噬”,眼前的一切更是白茫茫。

  如琴湖也不例外,路边的树和远处的建筑忽隐忽现,这能见度恐怕十米左右。

  陈默与赵樱面面相觑,昨天下午的时候也不是这样啊。

  难道是早上雾气大?

  陈默干笑一声,无奈道:“我终于知道苏轼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雾气一弥漫,啥也看不到啊……”

  “你不觉得这样很有意思吗?”赵樱忽然兴奋起来,在路上蹦跶着前进,不时发出惊叹声。

  “哇,起雾后的庐山就跟人间仙境一样的,难怪名气那么大,还是有原因的。”

  等两人走到湖心岛对面时,起初雾蒙蒙一片根本看不清景色,隐隐约约能看到孔雀岛的轮廓。

  (如琴湖-孔雀岛)

  “这个就是湖心岛吗?”赵樱指着前方好奇道。

  陈默回答道:“对,它叫孔雀岛,跟对面的路边有一道九曲桥连接着。”

  “可惜雾太大了,都看不太清楚。”赵樱拿起手机,找了几个角度都不太满意。

  陈默摇摇头,没办法,雾气太大了影响视线。

  “要是雾气能淡一些就好了。”

  刚感慨完没多久,突然一阵风吹散了些许的雾气,如琴湖的“真面目”缓缓展露在两人的眼前。

  陈默瞪大着眼睛,瞬间被这景色给惊艳住。

  只见如琴湖的湖面被雾气轻轻揉皱,而远处的山影,近处的树丛都化作了深浅不一的墨色,晕染在湿润的宣纸上,宛如一幅流动的水墨长卷。

  陈默脑海里想起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一首诗句: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第157章 江州司马白居易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yinyun?”

  赵樱有些不好意思的问道:“后面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陈默想了想,可能是赵樱初中毕业就去美国读书的原因,手机给对方发送了那两个字,耐心解释道:

  “氤氲,形容水气弥漫流动,而前面的灵山便是指庐山。”

  “大概意思是:这庐山的景色多么的壮美,烟云与水气融成一片。”

  “喔喔,好有文化的样子。”

  赵樱看向陈默的目光充满钦佩:“你还会作诗啊,好有才华!”

  “我哪有这水平...”

  陈默尴尬道:“这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诗,诗名《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我对这首诗没什么印象,”赵樱看着陈默,嘻嘻道:“你可以给我吟诵一遍吗?”

  “可以。”

  这种简单的请求陈默不至于拒绝,干脆往前走路的同时轻声吟诵着。

  “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这首诗是陈默查庐山资料的时候看到的,感觉很有意境,描述的都是庐山的瀑布之景。

  没想到今天早上没有见到瀑布,但亲身体验了最后一句。

  “其实庐山云雾气象挺频繁,平均每年会出现133天,往往都是雨后或者早晨的时候,我们的运气还挺不错的。”

  说着,陈默脑海里忍不住拿庐山的云雾与杭州的西湖相比。

  “杭州的西湖有一句话叫做:晴西湖不如雨西湖,雨西湖不如雪西湖。”

  “如果要评价庐山的话,我觉得晴庐山不如雾庐山。”

  讲到后面,陈默笑了笑。

  晴朗的庐山拍照好看,但云雾所笼罩的庐山就不一样了,飘渺神秘,给游客的感觉更独特!

  这点是别的地方难有的体验。

  “我也觉得起雾后更有趣味性。”赵樱点头表示认可。

  随后,她又问道:“好像古代写庐山的诗人不少?”

  “光是苏轼和李白的这两首都是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

  “像庐山、黄山、泰山这种名山都是老祖宗千年严选的,历史上留下笔墨的文人不计其数,”陈默说到这特意顿了顿,他忽然想到另一位大诗人,故意考问赵樱道:

  “其实除了这两位大佬,还有一位大佬也留下一首名气极高的诗,看你知不知道。”

  “唐朝还是宋朝的?”

  “唐朝。”

  赵樱想了半天,脸色都想到涨红的程度,愣是想不出来一位。

  半晌后,他泄气道:“想不到是哪位。”

  陈默嘿嘿一笑,眼神往前方雾气的深处望去:“其实啊,这人就在前方呢。”

  赵樱困惑道:“前方不是花径吗?”

  “你知道花径这两个是谁写的吗?”

  “谁?”

  “白居易。”

  陈默摇摇头,直接将那位对庐山的描写吟诵出来。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是这首啊!”赵樱恍然大悟,上半首诗太出名了,只是她完全不知道这诗的创作背景是庐山诶。

  “这首写的是庐山吗?”

  “当然。”

  陈默笑了笑,嘴角上扬:“诗名《大林寺桃花》,而当初的大林寺就在庐山大林峰上,大林寺、东林寺和西林寺是历史上的庐山三大名寺,现在仅存东林寺。”

  “而且大林寺的现址就是前方的花径,当初白居易和友人来庐山大林寺游玩,欣赏桃花之后,又提笔留下了「花径」二字,白居易当年赏桃花的地方也被叫做「白司马花径」。”

  古人的称呼除了表字以外,最常见的一种是姓氏+官职,白司马是当年白居易被贬到江州当司马,江州也叫浔阳,是现在的九江。

  像白居易、苏轼在全国许多地方留下痕迹跟诗作,都跟经常被贬有关。

  陈默哭笑不得,一时间都不知道这样是好还是不好。

  对他们当事人肯定是不好的,劳碌奔波还有生命危险;但是对后世的这些地方又很好,贡献了重要的旅游资源。

  赵樱诧异地反复看着陈默:“你记忆这么好?”

  刚才这些内容,陈默并非对着手机内容念的,全程是口头讲述。

  “咳咳,我这人记忆力还行。”陈默谦虚道。

  赵樱称赞道:“不是还行,是很强了!”

  不得不说,赵樱越看陈默越满意。

  优点很多,人特别聪明。

  过往她并觉得男人有什么好的,也不觉得自己需要男人。

  但陈默真的不一样,简直是一个完美男友。

  可惜了,要是大学的时候遇到,那样就能有一份象牙塔里的爱情故事了。

  又走了十来分钟,总算看到花径北门入口。

  进入其中,其实就花径亭跟白居易草堂这两处地方。

  都不用想,现代各地的建筑99%都是现在或近代所建,好在白居易的诗是真的。

  白居易草堂现在就是陈列馆,木结构,草顶,主要展示草堂的变迁经过。

  等看完出来,陈默就站在草堂门口由著名雕塑家王克庆雕刻成的2m多高的白居易雕像前,一副认真打量的样子。

  赵樱也跟着看去,不禁问道:“白居易真的长这个样子吗?”

  陈默撇撇嘴道:“这我哪知道,我要是会穿越,肯定穿到公元817年,要是运气好遇到了白居易给他拍个照,然后回来再告诉你像不像。”

  “切,阴阳怪气!”

  赵樱哼唧了一声,目光重新落在雕像上。

  “感觉白居易挺洒脱的样子。”

  陈默嘴角上扬,用着肯定的语气道:“那当然,他可是白乐天!”

  只是联想到白居易草堂跟网上看到的资料,再看着眼前雕像的模样,更加栩栩如生。

  这位唐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大林寺桃花》等等,被誉为“诗魔”,他的人生经历两个阶段。

  初期的白居易,性格刚直,是一个敢说话的官。

首节 上一节 123/1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