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谁还去旅行啊 第30节

  “没吃过。”

  姜未晞按捺不住,先夹了一个破布子,也就是“灰色的小珠子”。

  随后,她皱了皱眉。

  “感觉很奇怪,有点酸,后面又有点回甘。”

  “我也尝尝。”陈默也尝了一口。

  口感确实很新奇,吃了口山苏,十分爽脆,再吃口破布子,酸酸苦苦甜甜的。

  正好下道菜还没上来,陈默好奇的百度了下。

  才发现这个破布子原名破布木果,是一道能清热解毒、缓解咽喉问题的中药材,可以帮助改善咽喉肿痛、咳嗽痰多以及肝胃不和引起的腹胀胃痛。

  甚至还能作为榨油的原材料。

  陈默开玩笑道:“那上火的时候吃这个岂不是很能败火了?”

  姜未晞道:“别说哦,还真有可能。”

  反正味道嘛……emmm,主打一个体验。

  第二道菜是陈默最期待的三杯鸡,价格68元。

  用砂锅装着端上来的,外表看起来竟然还带点辣的样子,鸡肉份量还行,属于咸香的那种,里面有老姜、蒜瓣、芦笋,意外的是竟然还有米血糕。

  陈默率先夹了一块,顿时赞不绝口。

  “唔,这个好吃!以前在京城吃过的三杯鸡都是甜口的,没想到宝岛正宗的三杯鸡是这种口味,挺下饭的!”

  这个鸡肉味道也不错,很入味。

  就是没有饭,陈默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偶尔吃下馒头包子美食都还好,让他天天吃面他真受不了,必须要吃米饭才行。

  正在他遗憾没米饭的时候,他的宝岛卤肉饭也上来了。

  这家店还是机器人送餐,所以是等机器人到自己餐桌旁的时候自己取。

  卤肉饭只点了一份,姜未晞是女孩子,如果菜多的话一般就不吃主食了。

  “这个黄色的是萝卜吗?”陈默看着饭碗里的两片“黄萝卜”,不由得愣了愣。

  “我之前大学时候,有次宿舍聚餐就是去吃宝岛料理。”

  姜未晞回忆了下,解释道:“记得那份卤肉饭也是有黄萝卜,店员还特意跟我讲这个是用栀子花和白萝卜泡成的,味道嘛,其实跟正常腌制的萝卜没差,就是会有点栀子花的香味。”

  “栀子花跟白萝卜泡出来的?”陈默大吃一惊,还有这个操作?

  先用筷子夹起来闻了下,可能是先入为主吧,的确能嗅到一点花香。

  味道嘛,就是萝卜味。

  卤肉肥瘦相间,就是酱汁有点水,跟米饭拌匀后不太明显。

  想想才8元一份,还要什么飞机。

  第三份上来的是九层塔炸海蛎。

  这个也是陈默没吃过的菜,一个个看着像是炸丸子,其实是海蛎裹着面糊炸的,有盐巴的蘸料。

  至于“九层塔”,也是一道中药材,别名罗勒、金不换、满园香,有疏风解表、行气活血和解毒消肿的功效。

  吃起来倒是不错,香香脆脆的,而且海蛎个头很大,七八月份正是海蛎最肥美的季节,比海蛎煎好吃多了。

  “宝岛美食很喜欢用中药材吗?”陈默纳闷道。

  除去卤肉饭,一共就点了4道菜,就已经有两道菜是有中药材的了。

  姜未晞胡乱猜测道:“可能是为了养生吧……”

  最后一道菜是凤梨虾球,还是所有里最贵的,88元一份。

  卖相不错,吃第一口会感觉好吃,虾球很大也很Q弹,但多吃几口就会有点甜腻。

  两个人的话,一定不要点!

  一共花费251元,人均100+,除了破布子炒山苏剩了点,其他都吃完了。

  羊公馆就在八市附近,离中山路不算太远,加上吃得比较饱,陈默与姜未晞干脆散着步走过去。

  “黑狗,你还想再吃一次宝岛料理吗?”姜未晞打趣问道。

  陈默讪笑道:“咳咳,尝一次就可以了。”

  如果满分100分的话,今晚他只能打75分了。

  三杯鸡最佳,其次是九层塔炸海蛎,其他一般般。

  晚上的厦门别有一番风情,就是核心城区道路狭窄,热门路段仍然会堵车得很。

  快走到中山路步行街的时候,一个电话打了过来。

  看到来电人是杨海荣,陈默对姜未晞做了一个“嘘”的手势,然后接通。

  “找到了吗?”

  “好,我知道了,你把我绿泡泡推给他就行。”

  “大晚上的麻烦你了。”

  挂断电话后,陈默对姜未晞嘿嘿一笑:“之前不是跟你讲我想找个酒店管理方面的老师吗?我让酒店那里帮我联系了一下,还是你们厦门大学的老师哦。”

  “我们学校的?”

  一听到是母校,姜未晞眨了眨眼睛,追问道:“叫什么名字?”

  陈默看了眼绿泡泡的新好友申请,念道:

  “管理学院,郑卓然。”

  ps:图片已上传,美食介绍比较多,所以这章字数快3千字了,弥补一下水份。

第37章 满意的双方,公司异变?

  十分钟前。

  厦门,某小区。

  一套三居室的房子里,主卧响起一连串的键盘敲击声。

  电脑显示屏上映着个四十出头的中年男人,看起来很温和儒雅的,此刻正在专注阅读网页上的信息。

  这时候,门打开,从客厅走进来一个女人,穿着家居服,手上端着一盘切好的西瓜。

  “卓然,天气热,吃点西瓜解解暑。”

  郑卓然放下手中的事情,接过盘子,对着妻子苏琳道:“老婆,辛苦你了。”

  “我哪里辛苦,全家最辛苦的是你。”苏琳看了眼电脑上关于酒店的文字,这事情下午的时候郑卓然有跟她商量,便关心道:“那个杨总怎么说?”

  “杨总说要跟他们老板讲下,毕竟这个事情他做不了主。”郑卓然边吃着西瓜,边讲道。

  “5000块钱一节课(2小时),还是挺不错的,主要是可以远程上课,这样不用出差,在家就可以。”苏琳坐在一旁,她还是挺希望能成的。

  下午的时候,华尔道夫的总经理联系上郑卓然,简单描述了下新东家的身份,然后询问郑卓然有没有挣一份外快的想法。

  价格对于理工科而言不算什么,可是文科老师横向、纵向项目都少,整体收入与理工科相差好几倍都不夸张。

  一般收入比较大的兼职,都是去外地大学开讲座,或者给企业员工培训之类的。

  几天几万的培训费,或者一次讲座三五千,七八千都有。

  这一次的兼职挺特殊的,给一个价值二十多亿奢华级五星级酒店的老板上课。

  费用还可观,郑卓然和妻子苏琳商量了下,表示有意愿接下。

  “我也是看中可以远程上课才接的,就是不知道那位陈总一周上一节还是两节,”郑卓然顿了顿,露出一个笑容:“要是能一周两节,持续几个月就好了。”

  郑卓然自己的道德标准太高了,像他们厦大也有一些垃圾教授。

  接了一些横向项目,让自己的硕博学生干活,最后就给一点点的辛苦费,剩下的经费大头都是归自己。

  说白了就是压榨剥削,谁让他们掌握了研究牲的命脉。

  不听话?

  哼,毕业证就别想要了!

  横向项目和纵向项目都是大学老师的课题项目,前者是向企业要钱,完成企业要求的工作结题;后者是向国家要钱,完成申请书里面的研究计划。

  前者图利,后者图名。

  但是纵向项目不好申请啊,而且没完成还真有可能要退钱,不像前者捞钱方便。

  这就导致了很多大学老师都热衷于接横向项目,其实纵向对研究生的成长更友好些。

  不然现在许多研究生跟导师之间的称呼为什么叫“老板”而不是“老师”?

  师生传承关系都变成了老板员工的打工关系了。

  郑卓然对自己带的研究生都挺好的,偶尔会带学生来家里吃饭。

  有些项目的话,剩余的经费都会给他们多分点,剩得多甚至还让他们拿着去旅游几天花掉。

  但他压力大啊,有两个儿子,一个在华科大,一个还在双十中学读高二。

  没出息还好,偏偏是太有出息了。

  万一要出去留学,那可真是烧钱了,普通家庭根本撑不起。

  但凡是有接外快的机会,郑卓然都不会拒绝。

  华夏式父母,一生都在为了子女忙碌。

  郑卓然和苏琳也不例外。

  听着郑卓然的话,苏琳一脸轻松道:“一周两节课,那一个月就是八节课,就有4万块钱,一年就是48万!”

  再加上郑卓然正教授的本职收入,以及她在体制里的收入,老大想要出国留学感觉也能撑起来了,甚至攒点留作买房和彩礼钱。

  “老婆,你这是做梦呢?”郑卓然翻了个白眼,他实在不想破灭苏琳的幻想,但这也太不切实际了。

  “还不知道能教多久,能赚个几个月快钱都不错了,何况我还得根据对方想要学习的方向去查资料做PPT,准备工作也不少的。”

  苏琳撇撇嘴,嘴硬道:“那谁说得准呢?”

  郑卓然还想说什么,手机震动,连忙看向电脑绿泡泡界面。

  是华尔道夫酒店杨总经理推来的个人名片。

  后面还附带了一句话。

  看完后郑卓然连忙发起好友申请,并附上自己的身份: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郑卓然。

  没一会儿,好友申请通过了。

  郑卓然也不端着自己的教授身份,第一时间先打了段文字过去。

  “陈总你好!我是厦大管理学院主要负责酒店管理专业授课的老师。(抱拳表情)”

首节 上一节 30/1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