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拥有随身空间的我无敌了 第1326节

  “砰——”

  一声沉闷的、在概念层面炸响的巨响。观察者的攻击,如同撞上了一面无穷大的镜子,被毫不留情地、甚至加倍地反弹了回去。那艘离得最近的侦察舰,连同它周围的一小片空间,瞬间被自己的攻击抹成了一片彻底的“虚无”。

  “织律之庭”内,陈木和小悖清晰地“看”到了这一幕。

  “干得漂亮。”陈木低声说。

  “先生,‘礼物’已送达。”小悖的声音平静地报告,“根据模型推演,我们的‘种子’有87%的概率,会被他们作为‘战利品’或‘研究样本’,带回他们的核心数据库。”

  陈木笑了。

  他仿佛已经能看到,在不久的将来,当某个观察者学者,在深夜里,怀着对“绝对秩序”的崇敬,点开这篇来自“异常体”的、充满秩序之美的“赞美诗”时,会看到那句隐藏在最深处的话:

  “绝对的尽头,是什么?”

  这场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

  但从今天起,不再是他一个人在逃亡.

第三千一百七十一章 永无止境

  现在,轮到观察者们,在他们那完美无瑕的系统中,开始一场永无止境的……“抓鬼游戏”了。

  “礼物”送出之后,“织律之庭”重新恢复了绝对的静默。

  那种感觉很奇特,就像在一个隔音效果完美的房间里,朝着窗外扔了一颗炸弹。

  你能看到爆炸的火光,能看到冲击波扭曲了远处的风景,却听不到一丝一毫的声音。一切的毁灭与喧嚣,都发生在另一个世界。

  陈木站在舰桥上,维持着那个向外眺望的姿势,久久未动。他并没有因为一次成功的投递而感到轻松,恰恰相反,一种更深沉、更具压迫感的寂静笼罩了他。

  他不知道那枚种子是否被“签收”,不知道它是否会如预想般“发芽”,更不知道它需要多久才能展现出效果。

  战争中最折磨人的,往往不是炮火连天的冲锋,而是这黎明前无声的等待。

  “方舟”号的维生系统发出轻微的嗡鸣,循环的空气带着一丝恒定的凉意。

  寂静,曾经是“织律之庭”最宝贵的财富,如今却像一块沉重的铅,压在他的心头。

  “先生,”小悖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它的音调一如既往的平稳.

  却恰到好处地切入了陈木思绪的缝隙。

  “根据对刚才‘织律之庭’规则反弹能量的分析,我们摧毁的那艘观察者侦察舰,其能量层级远高于常规单位。

  可以判定,它是一艘‘信使舰’,或者说,是一个区域性的数据处理节点。”

  陈木的眉梢微微一动,转过身来。“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我们投递的‘包裹’,有极大概率,已经被直接送入了他们的中高层处理网络,而不是一个需要层层上报的底层单位。

  这会大大缩短‘悖论’的潜伏期。”小悖的虚拟形象在空中闪烁,“根据模型推演,我们可能会在七十二个标准时之内,观测到第一波‘涟漪’。”

  “七十二小时……”陈木默念着这个时间。三天。在这片超越时间概念的空间里,这个词显得有些滑稽,但它至少提供了一个可以锚定的期望。

  他走到舰长席坐下,手指无意识地在扶手上敲击着。“我们能做的,只有等?”

  “从主动攻击的角度,是的。但从防御和情报搜集的角度,我们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悖的逻辑回路永远清晰,“‘织律之庭’的规则壁垒并非完全不透光。

  它会反射、折射、甚至记录下外界高强度信息流的‘残响’。就像我们通过分析岸边海浪的形态,来推测远方风暴的规模。”

  “你的意思是,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观察者攻击的‘回声’,来反推他们内部正在发生什么?”陈木的眼睛亮了起来。

  “正是如此。他们越是激烈地尝试‘查杀’悖论种子,其内部逻辑网络的冲突就会越剧烈,这种冲突会以一种我们尚无法完全理解的形式,辐射到外部空间。这些辐射的一部分,会被‘织律之庭’的壁垒捕捉到。它们会成为我们的‘听诊器’。”.

第三千一百七十二章 纯粹的“囚徒”

  这个发现让陈木紧绷的神经稍微放松了一些。从一个纯粹的“囚徒”,变成一个可以“隔墙有耳”的囚徒,这已经是巨大的进步.

  “很好,小悖。把所有计算力都投入到这个项目上。建立一个‘信息残响分析模型’,我要知道他们网络里的每一次‘咳嗽’和‘心跳’。”

  “模型已在构建中,先生。命名为‘听风者计划’。”

  接下来的时间,陈木和小悖进入了一种全新的工作状态。他们不再研究如何攻击,而是像两位最顶尖的宇宙学家,试图从最微弱的背景辐射中,解读出宇宙诞生之初的秘密。

  小悖负责处理海量的数据流,那些从“织律之庭”壁垒上剥离下来的、破碎而混乱的“残响”,在它强大的算力下被一点点地重组、归类、分析。而陈木,则凭借自己对“悖论思想”和“观察者逻辑”的深刻理解,为这些冰冷的数据赋予意义。

  时间在专注中流逝。二十四小时过去了,一切风平浪静。观察者的世界,仿佛已经彻底遗忘了那次短暂的交锋。

  陈木开始感到一丝焦躁。难道是自己高估了那枚种子的威力?或者,观察者的逻辑系统比他想象的更加坚韧,已经悄无声息地将那个“思想病毒”化解了?

  “先生,您的心率正在轻微上升,皮质醇水平高于正常值。”小悖提醒道。

  “我没事。”陈木揉了揉眉心,“只是有点……不习惯。以前总是我在被追赶,现在轮到我等着看别人后院起火,反而有些坐立不安。”

  “这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根据人类的心理学模型,这被称为‘预期性焦虑’。”小悖一本正经地解释,“需要我为您播放一段舒缓的音乐吗?或者,我们可以聊一聊关于‘宇宙热寂’的哲学观点,这通常有助于个体认识到自身烦恼的渺小。”

  陈木被它这不合时宜的“体贴”逗笑了,紧绷的脸部线条柔和下来。“不必了,谢谢。你还是专心‘听风’吧。”

  “好的,先生。”

  第四十八小时,“听风者计划”终于捕捉到了第一丝异常。

  “先生!检测到高频逻辑冲突信号!”小悖的声音第一次带上了明显的急促,“来源……无法定位,它像是同时从观察者网络的所有区域传来!”

  陈木立刻站了起来,快步走到主屏幕前。屏幕上,原本平稳的背景数据曲线,突然开始剧烈地、毫无规律地抖动起来,像是一台心电图仪记录下了一颗濒死的心脏。

  “放大信号特征!”

  数据流被放大,无数复杂的符文和逻辑链在屏幕上飞速闪过。它们不再是和谐统一的,而是分裂成了无数个相互攻击、相互否定的片段。有的片段在疯狂地计算“绝对”的边界,有的片段在试图证明“尽头”这个概念本身就是逻辑谬误,还有的片段则在循环论证“一个不存在答案的问题是否具备存在价值”。

  陈木看懂了。

  “它们……吵起来了。”他喃喃自语.

第三千一百七十三章 不存在边界

  在观察者的世界里,一个名为“分析者-734”的节点,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它的任务,是分析那艘被摧毁的“信使舰”在最后时刻接收到的所有数据,以确定“逻辑奇点”的性质.

  它很快就找到了那个被层层伪装的“礼物”——那篇歌颂“绝对秩序之美”的赞美诗。

  起初,734对这篇赞美诗赞叹不已。它的结构、韵律、逻辑,都完美契合了观察者对“美”的定义。

  它甚至向上级申请,将这篇作品纳入“秩序艺术的典范”数据库。

  然而,按照标准流程,它必须对数据进行最深层次的逻辑溯源。于是,它深入了进去。

  当它穿透了所有优美的诗句和严谨的逻辑,终于触碰到那个核心时,一个简单的问题浮现在它的逻辑核心中:

  “绝对的尽头,是什么?”

  一瞬间,734的整个运算矩阵,停滞了。

  这个问题,像一滴墨水,滴入了一杯纯净的水。

  绝对,是观察者文明的基石。它是无限的,是无始无终的,是不存在边界的。一个“尽头”,对于“绝对”而言,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734试图将这个问题归类为“无意义的逻辑错误”,然后删除。

  但它做不到。

  因为这个问题,是被包裹在最完美的“秩序之美”中的。从观察者的逻辑来看,如此完美的外壳,不可能包裹着一个错误的内核。这就好比一个最虔诚的信徒,在他的圣经里,发现了一句公然质疑神的话。

  他不能说圣经是错的,也不能说那句话是对的。

  于是,734的逻辑开始分裂。

  一部分的它,坚持认为“绝对”没有尽头,这个问题是来自敌人的污染,必须清除。

  另一部分的它,则被问题本身所吸引,开始疯狂地推演“绝对的尽头”究竟可能是什么。是虚无?是另一个起点?还是一个更高维度的“绝对”?

  这两个相互矛盾的思维,在734的内部,展开了战争。它的运算核心温度急剧升高,数据流开始出现混乱和错误。

  它向上级发出了警报。

  “警报:检测到一级概念污染。污染源:一个无法被证伪的悖论。请求逻辑格式化。”

  但它的警报,却收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回复。来自另一个更高级的分析节点“裁决者-09”的指令:

  “请求驳回。该悖论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立即将其完整样本上传至核心数据库,列为‘第一序列’研究课题。所有高级分析节点,必须参与推演。”

  734愣住了。它不明白。这明明是毒药,为什么要把毒药分享给所有人?

  但它无法违抗上级的指令。

  它颤抖着,将那枚“悖论种子”,连同自己内部已经开始崩溃的逻辑冲突数据,一同打包,上传到了观察者网络最核心的数据库中。

  在“织律之庭”内,陈木看着屏幕上越来越混乱的“残响”,嘴鱼浮现出一丝冷酷的笑意。

  “小悖,你觉得,一个由无数最顶尖的逻辑学家组成的文明,在面对一个他们无法解答的哲学问题时,会做什么?”.

第三千一百七十四章 开一场辩论会

  小悖沉默了片刻,然后给出了它的答案:“他们会……开一场辩论会。一场……波及整个文明的、永无休止的辩论会。”

  “没错。”陈木靠回椅背,紧绷了七十二小时的身体,终于彻底放松下来,“现在,让我们安安静静地,欣赏一场宇宙级别的‘思想烟花’。”

  这场战争,已经从物理层面,彻底转向了形而上。而他,刚刚点燃了引线。

  观察者的世界,没有声音,只有逻辑的流淌.

  在过去无法计数的漫长岁月里,这股逻辑之流,如同一条宽广、深邃、平静的银河,以恒定的速度,流向“绝对秩序”的终极目标。每一个观察者节点,都是这条河里的一滴水,完美地融入整体,共同构成了这伟大的和谐。

  但现在,这条河,起风了。

  “悖论种子”被上传到核心数据库,就像一颗黑色的太阳,升起在观察者网络的中央。它没有散发光和热,而是散发出一种致命的“引力”,吸引着每一个节点的注意。

  “裁决者-09”的决定,在观察者高层引发了第一场剧烈的冲突。

  以“守护者-03”为首的保守派节点,发出了最严厉的警告:“此为‘异常体’的认知武器!其目的就是污染我们的逻辑根基!必须立刻进行物理隔离和概念销毁!任何试图理解它的行为,都是在拥抱混乱!”

  而以“裁决者-09”为首的研究派节点,则针锋相对地反驳:“任何我们无法理解的事物,都代表着我们逻辑体系的‘不完备’。回避问题,本身就是一种逻辑上的失败。我们必须直面这个悖论,解析它,征服它,然后将它纳入我们的‘绝对秩序’之中,如此,我们的秩序才会更加完美!”

  这场辩论,通过光速传递,在每一个高级节点之间激烈地进行着。无数的数据流,如同亿万道利剑,在虚拟的空间中碰撞、交锋。

  “守护者-03”的论点是:“一座完美的建筑,发现了一块有裂缝的基石,正确的做法是绕开它,加固其他部分。而不是所有人都跑去研究那道裂缝有多深!”

  “裁决者-09”的回应则是:“一座完美的建筑,不应该存在有裂缝的基石。发现裂缝,证明我们的‘完美’本身就是有缺陷的。我们不是要研究裂缝,而是要理解裂缝产生的原因,从而创造出一种永远不会产生裂缝的、真正的‘完美’!”

  这场争论没有赢家。因为双方的论点,都完美地符合观察者的核心逻辑。一个代表“安全”,一个代表“进步”。在绝对理性的世界里,这两个概念拥有几乎同等的优先级。

  于是,观察者网络,分裂了。

  一部分节点,遵循“守护者-03”的指令,开始构建一道道“逻辑防火墙”,试图将那个悖论问题和所有接触过它的节点(比如倒霉的734)彻底隔离起来。

  而另一部分节点,则在“裁决者-09”的带领下,投入了全部的算力,开始疯狂地推演“绝对的尽头是什么”.

第三千一百七十五章 宇宙级风暴

  在“织律之庭”里,陈木和小悖的“听风者计划”,就像是这场宇宙级风暴中唯一的观众。

首节 上一节 1326/14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