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早晚得进影视圈。
而王梅给张榆的规划也是如此。
而张航作为国内顶级大导演,搭上他的线,无疑是多了许多机会。
“那就试试!”张榆说道,“对方有什么要求?若是能拿到剧本那就更好了。”
试试?
当然要试了。
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那都有好处拿的。
只是这次要尽力不呢?
建材市场?
这价值应该不低吧!
不过,这狗系统没说是哪儿的建材市场啊!
若是一个小县城的建材市场,那价值显然没有大城市的建材市场大。
或者说两者相差很大。
若是凉了的建材市场,那拿在手里,恐怕还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啊!
以前不是中海的,就是燕京的,这次怎么连哪儿的都没标注了?
要不争取成功?
神级演技,这对于张榆来说,还是很有用处的。
他若进军影视圈,若有这么一个技能,自然容易许多。
纠结啊!
“不会影响你的比赛吧?”王梅说道,“若是高开低走,恐怕舆论对你不利。你如今被捧得有些高。你如今重心是《我是唱作人》那节目。”
站得高,摔得狠嘛!
若是因为主题曲而影响接下来的比赛,那无疑是得不偿失。
“我不缺歌!”张榆说道,“说狂一点,那些唱作人一个能打的没有。”
王梅一听,却是一笑。
张榆有狂的资本。
那节目中的其他唱作人,每次都被张榆甩开一大截。
如今网络之上就有一个说法:其他唱作人能争的只有第二。
还有一种说法:其他唱作人是去比赛的,而张榆是去表演的。
“那节目火了,不少腕儿歌手也开始心动了。”王梅说道,“上期是赵实,下期估计不会比赵实差!”
张榆点了点头,这点他也猜到了。
那节目若是他张榆一枝独秀,不管收视率多高,显然算不得成功。
节目火了,关注度惊人,自然吸引哪些拥有一定名气的唱作人。
“悦享音乐网那边应该也会做出一些适当让步。”王梅说道,“这也是我去跟他们谈时会那么顺利的一个原因。”
“那才有意思嘛!”张榆笑着说道。
比歌曲质量,比唱功,张榆如今不惧任何人。
而且,他如今人气也十分高。
他不认为如今人气比他高的唱作人会来参加。
即便来了又如何?
“有信心就好!”王梅说道,“张导那电影如今还在拍摄,拿到剧本的可能性不大,不过故事概况,以及想表达的主题,问题应该不大。你若真要剧本,也不是没可能。只是怕是要签一个保密协议。”
张榆点了点头。
电影上映前,对于剧本的保密程度还是很高的。
哪怕宣传之时,或许会透露一些剧情,但也不会太多。
剧本若是流出,对影片造成的影响太大。
“先看看再说吧!”张榆说道,“实在不行,再签保密协议,拿剧本。”
王梅点了点头。
张航找上张榆,估计也没指望张榆会接。
王梅速度很快,很快就从剧组拿到那电影的一些信息。
张榆看过之后,却有些惊讶的看向王梅。
“张导这电影怎么感觉有些主旋律啊?”张榆开口道。
电影讲的是近百年前的故事。
先辈号召国人觉醒起来,重振中华民族的雄风,杀开血路,保卫秀丽江山。
故事是否复杂,张榆不清楚。
他拿的不是剧本。
不过,无所谓了!
“这估计有上面的意思。”王梅说道,“不只是电影,你会发现电视圈更明显。应该是上面对圈内的风气有些不满。”
“嗯?”张榆有些疑惑。
“韩剧、偶像剧那些太过泛滥了。”王梅说道,“那些影视作品对年轻人的影像可不小。”
张榆一听,却是一笑,没再说是什么。
这些他没关注。
如今也没关注的必要。
“如何?”王梅接着问道。
“先写写看。”张榆点了点头,说道。
他其实看到之后,脑海之中就蹦出了一首歌。
就那首歌了!
成功,那就获得神级技能。
失败,也无所谓,至少有一个建材市场作为安慰。
即便是一个凉了小县城建材市场,应该也值不少钱吧。
第九十章 沧海遗珠
随着系统触发的次数越来越多,张榆也越发淡然。
他也少了几分患得患失。
成功也好,失败也罢,不都有好处拿么?
之前拿了好处,却去在意失去的。
如今,却似乎淡了。
或许是那个建材市场难以估算价值吧。
换着其他,或许就没这么淡然了。
不过,张榆的心境的确有了很大提升。
歌曲有了,张榆随即将歌曲写了出来。
然后,编曲、录制.....
而就在这个时候,张榆却再次登上《华报》。
这次,不是因为一首歌,而是因为三首。
《华报》对张榆的《孤勇者》、《精忠报国》和《少年华国说》进行了点评,其中不乏赞誉之词。
乐坛需要这样正能量的歌曲。
不仅对歌,对张榆这个人也是如此。
乐坛需要这样正能量的歌手。
短短时间,张榆两次登上《华报》,不少网友都忍不住调侃他为官媒的宠儿。
《华报》的地位可不低,能登上《华报》那就是一种荣誉。
圈内登上《华报》的明星,绝对屈指可数。
登上这报纸,无疑就意味着被上面所关注。
张榆无疑多了一层护身符。
那报道一出,网上骂张榆的声音瞬间就少了许多。
不少之前骂张榆的大v都开始删微博了。
其中就包括黄峰。
他此时尴尬的脚指头都要扣出三室一厅。
太他么倒霉了。
他前脚刚跟风以长辈的姿态训斥了一下张榆,借他的话题热度宣传一下自己的新歌。
毕竟,相对于其他人,他好歹跟张榆有个接触。
甚至他的粉丝怀疑“新歌赛”时,张榆对他不够尊重。
他也乐见粉丝误会而没解释。
结果好巧不巧就撞上那家伙的《少年华国说》。
顿时被撞了个狼狈不堪,几乎成了笑话。
本来还想挣扎一下,可没想到,刚上《华报》不久的张榆又上了。
上次因为《本草纲目》,而这次《华报》竟然对他三首歌进行了点评。
说是点评,其实就是夸赞。
这是要逆天么?
那报道一出,他无疑更尴尬,更狼狈了。
尤其是《华报》对张榆那首《少年华国说》的点评,让他有一种被反复抽耳光的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