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我没有颓废的时间,我得和时间赛跑。”
黄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着。
这是岳帆的日记,经过他的一些加工后的产物。
“太美了。”
陈梦溪感叹道。
“我好像看到了一位少年,慢慢的从码头栈道的尽头站起身来。”
“在夕阳的余晖下,他的身姿渐渐变得更加魁梧,握紧的拳头中,陡然生出了一柄长剑。”
“在站起来的瞬间,他就已经成功了。”
陈梦溪话音刚落,现场就鼓起了掌。
男人的成长,有时候就在这么一朝一夕之间。
陈梦溪完全把握住了岳帆成长的瞬间,将所有人都带进了那样的情景之中。
陈梦溪的话语,是柔美的,感性的。
但是其中所描述的内容,却是绝对的真实。
啪!
突然。
黄老师关上了日记。
现场的鼓掌声,也戛然而止。
“黄老师,怎么不继续念了?”孙正感到奇怪的问道。
“不是我不想读了,是这本日记,已经结束。”
“他已经不需要再用记日记的方式,来让自己保持清醒了。”
黄老师遗憾的摇了摇头。
日记,无异于是了解一个人的最好方式之一。
因为上面不仅有这个人面对的事情,还有自己的内心活动。
它是一个人最真实的体现。
大家都想要知道更多的内容。
只可惜,岳帆和许多现代人一样,当成长到一定阶段,就抛弃了日记这种工具。
他和陈梦溪所幻想中的一样。
他拿起了某样东西!
但在这个时候,他拿起的不是剑。
而是,船桨!
衣柜里,除了日记本,还有一件东西。
当然,放在里面的,不是真正的船桨。
而是一幅画。
黄老师拿出画轴,轻轻一抖。
画卷打开。
“天啊!”
所有人都张大了嘴巴,或沉默,或惊呼。
这画面,壮观至极!
第42章 精湛画功!重现大明宝船!
这是一艘船。
一艘停泊在海岸边,如同高楼大厦一般,令人仰视的帆船。
船体全部由木质结构建成,树立了足足九根桅杆,全速航行时,可以扬起九张巨帆。
船头雕刻着威武的龙虎兽脸,船身绘有彩色的图案,像是抽象的飞龙,又像是徜徉在海中的游鱼。
它不仅仅庞大,而且美感十足。
其他的船只在它的面前,就像是巨人面前的婴儿,竟显得微不足道。
“华夏古代,有这样的船吗?这也太大了吧!”
“太夸张了,我感觉好像有一条龙在面前飞过一样,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它的霸气。”
“诺亚方舟也不过如此吧?”
“那帆都快把天给挡住了,这是真实存在的船?”
“要是真的,那这船也就比航母的排水量小上一些了!”
“可要不是真的,谁会画出这么具有真实感的画来啊!”
……
屏幕前的观众们,纷纷惊叹不已。
如果说,这张图出现在现代,或许大家只会把它当做一幅游戏或者动画的插图。
可这是古画啊!
那个时候可没有动漫和电子游戏的概念。
这幅画很可能就是一幅写实的画作。
但越是如此猜测,众人越感到不可思议。
华夏的造船技术,在几百年前,就到达了这样的高度?
“太夸张了吧?这一艘船,能坐多少人啊!”
现场的忆兴,也连连感叹。
而令他没想到的是,孙正居然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案:“上千人。”
“什么?孙老师,你难道知道这艘船的历史?”
忆兴从孙正的语气中,听出来一些端倪。
“知道一些……”孙正点了点头,指向画作。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明朝宝船!”
“加上这标志性的九根桅杆,它应该是明朝的宝船中,传说中最大的那一艘!”
明朝宝船?
还是最大的那一艘?
忆兴只觉得莫名震撼,继续问道:“这宝船,是明朝的战船吗?”
“不完全是。”
孙正摇头道。
“宝船,是郑和下西洋使用的帆船的统称,它们的规格,用途,并不是完全一样的。”
“不过现在,我们一说到明朝的宝船,想到的一般都是其中传说中有九根桅杆的最大宝船。”
“也就是画面中这一艘!”
众人恍然。
原来郑和下西洋的背后,还有这样的故事。
在此之前,很少有人知道,郑和下西洋的船只,也有这么多讲究。
但这就更令人感到惊叹了。
“雾草,我刚刚去查了一下明朝宝船,最大的那艘长度几乎快有150米,宽度也有60米……”
“这……这……这也太夸张了吧,那可是古代啊。”
“在那个科技落后的时代,他们到底是如何建造出这么巨大的宝船的?”
“太不可思议了!”
“这船最流弊的地方,不是它有多大!关键是它又大,又能真的下水!”
……
观众们兴奋的讨论着。
孙正此刻盯着这张图,连连称赞:
“不得不说,这幅画的画功,极为精湛。将宝船的细节刻画得非常清楚,让人感觉船仿佛就在眼前一般,栩栩如生!”
众人听到这里,再次将目光投去,全部聚集在了这副画作上面,重新看了一遍这幅画。
这时,人们才惊讶的发现,这幅画的画功,确实精湛老道。
亦或者说,本就是因为画得太好了,才会让他们第一眼就被宝船给震撼住。
这幅画的画师,以他精湛的技艺,完美的将宝船重现在了一张纸上。
都不能说像是拍照。
因为拍照有时候都会模糊。
这简直就像是复制!
直接将宝船的所有细节,原原本本的复制在了纸上!
这样精湛的画技,让所有人震撼!
而弹幕上也是激烈的讨论了起来。
“单纯从画风上来说,我觉得这位画师和画圣竟有几分相似之处!”
“画圣是谁?”
“吴道子,唐朝时的人了。我反倒觉得,这幅画比吴道子的画,还要细腻许多。”
“而且这幅画,对颜色的运用,也不比那些历史上成名的画家差。”
“我一直认为,国画注重于对意境的阐述,但这幅画却告诉了我们,国画也可以写实!”
“甚至这幅画,还融合了西洋画派的一些手法,能看得出一些透视效果。”
……
大家激烈探讨的同时,也有许多人立刻查询资料,想要看看明朝有什么出名的画家。
可是,能够查询到的画家,要么画风和这幅画相去甚远,要么画功与这幅画有明显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