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 第193节

归根到底,我们的目的是赚钱。

等我们一版的时候,就把大头都吃光了,别人再盗版与否,也没那么重要了。

因为他们就算盗版,也只能喝点汤水。

毕竟同一个类型的图书市场,也是有限的。”

曹志强点点头:“有道理,毕竟赚钱是第一位的。”

紧接着,曹志强又问:“也就是说,如果我不把我作品的版权,利用合同的形式卖给别方,那就默认版权是我自己的?”

“那肯定啊。”余德利点点头,“在咱们国家,除非你明确在合同里,写明把版权卖出去,否则就默认版权是创作者的,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

“那如果我在内陆先把作品出版,再拿去香江注册版权,可以么?”曹志强又问。

“那当然也没问题。”余德利笑了笑。

“虽然香江那边的法律跟我们不太一样,但据我所知,如果我们先在内陆出版一个原创作品,他们是不能盗版的。

一旦他们盗版我们内陆的原创作品,我们就可以通过新华社,或者贸易公司之类在香江有办事处的涉外公司,委托他们,聘请香江的律师,对那些在香江盗版我们图书的个人跟团体,发起版权诉讼。

根据香江的法律,如果香江出版的作品,出版时间在我们之后,内容跟我们的出版物一样,并且没有取得我方的版权授权的话,那就是违法。

这样的官司,我们可以轻松获胜,并且要求他们支付高额赔偿金。

但这笔赔偿金,您只能拿到一小部分,大部分要给那些香江律师,以及委托起诉的涉外公司。

所以,正因为这样,所以香江那边的人,一般是不会盗版我们内陆的原创作品的,因为那非常麻烦。”

“我明白了。”曹志强点点头,“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随便盗版海外的文学作品,海外却不能盗版我们内陆的文学作品,否则他们就是违法,是这样?”

“可以这么认为。”余德利笑呵呵的点头,“谁让他们有这样的法律,而我们没有呢?有法才能可依啊!”

“哟西!”曹志强这才满意的点点头,“这种双标,我喜欢!”

笑眯眯的点了点头后,曹志强再次掏出那本写满《破碎虚空》的小册子,直接扔到办公桌上道:

“既然如此,你们就抓点紧,赶紧把这本书给我出了!

对了,一版就给我上三十万册!定价可以再议,不能太低了!”

“三十万册?”余德利吃了一惊,“会不会太冒险?”

“不会不会。”曹志强摆摆手,“听我的,就上三十万册!

印刷数量一多的话,价格还可以更便宜一些,算总价的话,比十万册也多不了多少。”

紧接着,曹志强一皱眉:“对了,要说起来,我那本诗集,好像已经出版超过一个月了吧?这么说,我自己也可以盗版我自己的那本诗集咯?”

“这个,理论上是可以的。”余德利点点头。

曹志强一撇嘴:“我记得我那本诗集的印刷成本才三毛钱一本?

这样,为了以防万一,我们就来个捆绑销售。

回头呢,我让印刷厂顺便把那本诗集也印刷一次,三十万本,无非就是多个九万块。

到时候,一本《破碎虚空》,搭配一本印着我本人签名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你们觉得如何?”

“这个法子好。”余德利眼睛一亮,“据我所知,您那本诗集目前的市场表现非常不错,依旧是供不应求,外地已经出现盗版书了。

如果我们这时候出这本诗集,再加上您这个原创者的签名,那绝对是别人没法仿冒的绝版!

这样一来,肯定大卖!”

“那就这样吧!”曹志强点点头,“回头你们俩赶紧去办这个事儿,全社上下所有人,都要为这个项目服务。

我现在算是明白了,什么都是虚的,有钱才是实的。

什么中期长期的,都一边玩去。

咱先把这本书搞明白了,把钱赚到手再说!”

“总经理。”余德利有些担心的道,“你要首发三十万册的话,那可不便宜啊。

就算你跟红光机械厂的人很熟,用红光机械厂的印刷设备,但基本的成本还是有的。

你这么做,可能要把你之前赚的所有身家都砸进去,一旦失败,那可是血本无归啊。”

“不怕!”曹志强一挥手,“钱不够,我就去贷款!

总之听我的,这本书只要能上市,一定火!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我都不怕,你们怕个毛?”

7017k

198 诚意满满的买诗集送小说

虽然曹志强的做法有点朝令夕改的意思,有那么点不靠谱,但谁让他是出版社真正的创始人呢。

整个红光出版社,都是曹志强从无到有建立的,他还有财权跟人事权,所以大家只能听命行事。

就这样,随着曹志强的一声令下, 所有人都投入到出版《破碎虚空》的项目中去。

由于原稿已经有了,所以只需要进行一下文字校对,再搞点插画,然后就可以直接拿去印刷厂排版印刷了。

这其中,最大的成本就来自于印刷厂的印刷成本。

原本呢,曹志强以为这个印刷成本会很高, 是打着倾家荡产的主意去做,甚至都想到去银行贷款了。

可实际出书的时候,却发现成本远没他想的那么高,甚至低到让他感觉十分离谱的地步。

一本16开的,加了大量插画的《破碎虚空》。

外加一本同样16开的,同样加了不少插画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两本16开的书,全部采用此时比较高级的157克铜版纸,油墨也是用的好墨,那么两本书加起来的印刷报价有多少钱呢?

答案是,如果是起印三十万册,两本书加起来的成本,不过七分钱一本!

没错,两本书的成本就是七分钱!

不是七元,也不是七毛,真的只有七分钱!

平均每本书的印刷成本不过才3.5分钱!

如此一来,三十万套的起印成本,加起来也不过才两万一千元!

看到印刷成本如此便宜,不是他想象的二三十万,曹志强立刻决定加码,直接起印一百万套!

结果呢,因为印刷数量翻了一番还多, 价格再次被压低,只需要六万块就行了。

也就是说,这两本书加起来的所谓一套,平均下来的成本,才不过六分钱一套!

由于一套是两本书,再具体下来,等于平均一本书的印刷成本才三分钱!

印刷价格之所以这么低,除了这时期的印刷成本本就不高外,也跟曹志强的后台支持有关。

因为曹志强找的印刷厂,不是外面的印刷厂,而是红光机械厂的内部印刷所。

而且为了方便,曹志强找印刷所帮忙之前,是先去找了李厂长。

李厂长对于曹志强,那一向是非常看好跟支持的。

加上红光出版社严格来说也是红光机械厂的亲儿子,当爸爸的没理由不照顾亲儿子啊。

尤其是,这还是红光出版社成立以来的第一炮,那更是要加大支持力度。

因此, 红光机械厂的印刷所,这次的印刷是真正的成本价印刷。

所谓的“真正的成本价”, 严格来说是一种亏本印刷。

因为红光机械厂的印刷所,在印刷这批图书的时候,只算了纸张跟油墨的钱,其他像人工费、电费、折旧费等等都没算进去。

毕竟曹志强要的是高标准的157克铜版纸,这玩意儿在这个时代,价格还是挺高的。

实际上,如果曹志强不是在红光机械厂印刷,去其他印刷厂的话,价格起码翻一番。

比如之前的作家出版社,他们出版曹志强那本诗集的时候,印刷成本是五分钱一本。

看起来五分钱更少。

可作家出版社的印刷纸张,用的是第一档的100克铜版纸,里面没有插图,封皮也不是200克的厚卡纸,所以质量方面远不如曹志强新印刷的这套书。

而且作家出版社之前只是印一本诗集,用纸数量更少,远不如曹志强现在这套书的用纸数量。

光一个《破碎虚空》的用纸量,就抵得上四本《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了。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都是平装书的缘故。

如果曹志强要搞精装书,印刷价格起码翻三倍都不止。

既然印刷成本这么低,曹志强也不能白让师傅们干活。

所以曹志强又自掏腰包,总共花了五千块,给印刷厂的全体师傅们发了津贴。

别说,这五千块的威力那是相当大。

要知道,此时红光机械厂的印刷所,是国企内部单位,过去都是按照计划派任务,确切的说是只听领导命令,那工作热情可想而知。

红光机械厂的印刷所,为何只用纸张跟油墨的成本价,去给曹志强定价?

就是因为红光机械厂内部印刷所的工人,无论给谁干,工厂都会照常发工资,只要不违背上面的领导命令就行。

至于电费跟折旧费也是如此,干不干的,都是工厂报销,印刷所不需要承担这方面的费用。

而红光出版社也属于红光机械厂的下属单位,一个工厂的下属单位给下属单位干活,不给钱才是基操。

只是呢,红光出版社性质特殊,属于承包经营制,所以成本方面必须拿钱,红光机械厂总厂,是不会承担购买纸张与油墨这块儿费用的,但也就只是这两个费用了。

然而,当曹志强给出五千块钱,不是白给的,其实是一种激励性的奖金。

按照曹志强的规矩,一百万套图书,如果三天之内能印刷完成,并且保质保量,五千块全发。

要是超过一天,就扣五百元。

如果超过十天,奖金就全部扣没了。

在这种激励政策下,谁不玩命干啊?

只需要玩命干三天,平均每人就能拿到一百块,这谁不乐意?

因此,这个政策一出,加上真金白银往那一放,印刷所工人的热情瞬间就被点燃。

原因很简单,曹志强的加班奖金,实在是给的太高了。

你想一下,一个印刷所的工人,总共才只有五十人。

五千块钱一平均,等于平均每个人能拿到一百元啊!

这特么抵得上印刷所普通工人三月的工资了。

当然,这必须是在三天内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完不成任务,多一天就扣一天钱。

不过正常来说,如果材料够,肯加班,三天内是可以完成一百万套的。

这可是印刷所的所长,自己帮着曹志强制定的规矩,那还能不清楚吗?

所以说,什么九九六,零零七,只要钱给的够,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讲,那就真的是福报!

首节 上一节 193/3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