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每个角色偷练一万次 第246节

但当徐横舟听到曹导又一次自嘲,而且还是大范围的,就瞬间熄了火,曹导是这么说的:

“说起来,咱们这群拍电影搞艺术的才是最不知道世事艰辛的人,活在真空里嘛,我就说想拍纪录片,找真实的有过类似经历的人来拍。”

找罪犯演电影?曹导你这就更不接地气了啊。

再者说,找其他人演,那岂不是在砸他饭碗吗!

徐横舟当下就保证了一下:

“曹导,你大可不必去找别的演员。我能演。”

曹保平说那话还真不是为着激一下徐横舟,但看着徐横舟立刻给立了军令状,他也就收着了。

“好好演。演好了给你加镜头。”

曹导是不敢对剧组另外两个影帝这么说的,但他确实是这么做的。

主要这个两个影帝的实力太强了,每一帧画面都极具有戏剧张力,让他觉得放弃哪一秒都很可惜。

不过徐横舟和他关系到底不一样,还是很亲切的,

这加镜头的调侃倒是能说说,主要是徐横舟这段时间表现得也不错,可因为戏份的安排,没有太多爆发的戏份,前期都是压抑压抑,平静平静,但内核却是越来越烈。

就像原主小说的名字《太阳黑子》,高强的磁场在其身周蔓延,但肉眼却不可见,只有剖开他的胸膛,才能看到

心脏处,有不容忽视的一块黑渍,散发着氤氲黑气,往四肢百骸蔓延。

徐横舟这段时间都在找这个感觉。

辛小丰这个角色真的很不一样。

他为了更好地掩藏自己,所有的微动作都极度克制收敛,整个人是不留痕迹的。

所以他也不可能通过肢体语言和表情去体现他所需要表演的部分。

一个演员除了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那就只能用台词和眼神去表现角色了。

这就极其考验徐横舟对不同剧情,辛小丰深度影藏的情绪波动的细微变化的理解了。

而且,他不但得理解,还得把他的理解通过表演传达给观众。

难啊,难。

徐横舟苦思冥想许久,觉得自己自身的演技如果没有太多突破,这一段过渡就会演得极其平淡刻板毫无波澜。

但演技这东西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突破的。

有系统训练场在,还有角色体验碎片在,情绪他倒是理解到位了,但怎么表现给观众呢......

或许,很久没用过的那个道具可以用一下。

就是他之前在《让子弹飞》剧组演老六,用过的那个可以花高积分,让某位现实中存在的影帝影后级别的演员,用巅峰时期的状态,演一次这个角色给他看的那种。

之前他是找了葛忧葛大爷演了段老六给他看。

辛小丰这个角色呢。

该找谁给他来一段?

第278章 手卷烟

徐横舟首先想到的就是和他同组竞演的,原本就对辛小丰这个角色有点想法的张涵予。

但事实上,张涵予对这段戏是怎么处理的,徐横在一开始就已经知道了。

因为张涵予在试戏的时候就已经试过辛小丰这个角色在不同时期的各种状态了。

张涵予的演法又和徐横舟不一样。

张涵予本身因为年纪的原因演这个角色的时候自带气场,混身上下都是戏。

所以他的演法是选择一直压着浑身的劲去演,偶尔在关键时刻露一露那股劲儿,就算是让辛小丰心中那股子黑暗爆发了一下。

如果真的让张涵予演这个角色的话,那么这角色的整体人设在各个方面肯定是要进行修改的。

因为当时本身剧本也刚写出来嘛,又是由原著小说改编的,所以按照以往的惯例来说,因为选角从而在人设上再进行二次创作的事情也是很普遍的。

所以这种演法对徐横舟说是完全没有参考意义的。

因为徐横舟本身就是用更贴近原著的方式去演的这个角色。

如果非要找一位影帝用他巅峰状态时期的演技将这个角色演出来的话,那么年龄也一定得适配上。

这位演员的演技巅峰时期,最好是处于25岁到35岁之间。

不知道为什么,徐横舟忽然之间想到了黄渤……

对方好像就是卡在35岁这一年,去年才刚刚凭借着《斗牛》这部电影拿下了金马奖的影帝。

但黄渤演技好是好,就是和辛小丰这个角色的气质不太相符啊。

不管是在原著中还是在剧本中,对辛小丰这个角色的描述都有那么一句:“周遭的空气仿佛将他的灵魂压抑在最深处,使得他整个人浑身上下肉贴骨头,精瘦极了。”

这种描述怎么看都不像是黄渤能够演出来的状态。

徐横舟第二个想到的就是他很喜欢的一位演员,千面影帝梁家辉。

这位可是25岁就凭借《垂帘听政》剧中的“咸丰帝”荣获第3届金像奖最佳男主成功拿下影帝的演员。

当年,媒体上都称他为中国电影史上“最年轻的影帝“。

很多人听到梁家辉这个名字,大概想到的都是什么《监狱风云》啊,《新龙门客栈》啊,《智取威虎山》啊。

但徐横舟最喜欢的一部电影却是梁家辉演的那部《情人》。

他在里面饰演一位风华正茂,风情万种的富二代。

主要是这部电影中的梁家辉真的把这个角色的个人魅力给演了出来。

让徐横舟虽然不怎么喜欢这部电影的剧情,但完全是硬生生靠着梁家辉的演技,将这部电影看下去了,并且对他演的这个人物记忆深刻。

这也是他第一次对演员的演技,这种东西产生了一个模糊的印象。

徐横舟想着就觉得可行。

梁家辉的气质是很多变的,但大部分时候会去演那种阴郁的,性格是压抑的,有些神经质的角色,刚好和辛小丰这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对应上了。

决定好之后,他就进入了系统的训练场,花了大价钱购买了整整十分钟梁家辉用巅峰时期的演技去诠释辛小丰这个角色的表演。

对方的表演开始之后,徐横舟看得很认真,全神贯注。

他发现很快,自己原本要强行集中的注意力,就不由自主的被对方的身影所吸引过去了。

那是一种混杂着忧闷、沉寂的复杂气质,却给人一种致命的吸引力。

梁家辉的长相一向来说不上很帅,但绝对是很有特点的那一种。

他在饰演辛小丰这个角色的时候,没有像徐横舟一样去弱化自己的特点,反而是极其强烈地用自己的风格去突出放大辛小丰的某种特质。

但这是在无人处时。

徐横舟眼睁睁地看着梁家辉饰演的辛小丰在深巷中,点燃一支烟,却又不抽,任其自染到尾部,拇指微微偏移,就想直接用拇指和食指捻灭它,从而习惯性地磨损自己的指纹。

这时候烟尾的点点星火,距离辛小丰的眼睛极近,映照着辛小丰眼底的忧郁脆弱波澜四起。

然后徐横舟就看到他还没把这点星火给掐灭,就往自己这边投了一眼过来……

徐横舟瞬间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感觉自己被辛小丰看到了,他那一刻,从对方的眼里看到的是清楚楚的因为被惊扰从而产生的恐慌,以及下一秒由恐慌变为的狠厉与恶意。

他在那一刻,深刻地意识到了辛小丰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个角色是一个逃犯啊,不管他最初的动因是什么,也不管他这些年如何忏悔,但既定事实已经造成,那么外界给到他的各种刺激,在他心中必然是会留下印记的。

太阳黑子一旦被刺激,引起太阳耀斑的大爆发,太阳释放出来的耀斑能量可是有可能能达到100亿颗核弹爆炸的力量。

徐横舟轻轻地吐出一口气,第一次如此深刻地理解了那句话:“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辛小丰一直处于一种隐隐爆发的状态,所以他的整个精神状态都是很不稳定的。

但最终,不知是什么东西,还是压制住了他的爆发,让他直接选择在沉默中灭亡了。

也许这就是电影名字选择了《烈日灼心》,而没有延续《太阳黑子》的原因所在吧。

徐横舟发散了一下思维之后,同时脑子里面的思路也清晰了许多。

他大概知道自己要怎么去演这个角色了。

有时候要让观众感受到这个角色有多么压抑,并不能一味着压着去演,而是要找机会让观众看到这个角色压抑的平静之下那一丝的疯狂。

在这个点上,其实和树先生的某些表演有类似之处。

只是会更加内敛一些。

徐横舟想到这迫不及待地在训练场将自己所想到的表演方式练习了好几遍。

然后就出了系统空间,直奔曹保平和危笑而去。

他开口就是希望给这个角色的一些设定做一些微小的修改。

须一瓜作为原著小说作者,以及这部电影的编剧,当然也是在场的,她听到徐横舟这么说之后,倒没有第一时间觉得对方提出对角色的设定进行修改有什么问题。

反而出于对徐横舟的信任,她饶有兴趣的开口问:

“你想要怎么改?”

徐横舟听到须一瓜这么问,才想起来自己这可是在原著小说作者面前说要修改角色设定……

咳,给人家辛辛苦苦做好的角色设定,是不是不太好啊。

但他也管不了这么多了,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就说了出来。

他主要是想要给辛小丰这个角色加一个细节。

因为辛小丰为了磨损指纹,是习惯性用食指和拇指去掐灭烟头的,因为这个镜头在原本剧情的设置中就会出现很多次。

徐横舟看完梁家辉的表演之后就想在这个细节上进行一些加工。

他想要让辛小丰从抽抽烟改为抽手卷烟。

完全自己去买烟丝,然后自己做木工活,做一个能够手动卷烟丝的小机器,然后自己做手卷烟来抽……

后续隐藏不住的爆发,也可以通过这个细节上的某些东西表现出来。

须一瓜听着徐横舟这个想法,越听眼神越亮。

她在写这部小说的时候,给每个角色其实都设定了一些人物的专属细节。

但事实上,辛小丰这个角色的特色反而体现在情绪上与性格上,一些细节上的设置反而是比较少的。

想到辛小丰你第一个想到的是他整个人物的质感,而并不会想到他某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

徐横舟所说的这个细节加上去的话,倒还真的能够为这个角色增加更多的一些厚度。

试想一下,一个年轻的协警,你听到这个描述,你大概率不会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有故事的人。

但如果这个年轻人刚出场没多会儿,就有一个自制手卷烟的镜头,抽的烟也是自制的。

你就会对这个年轻的协警有更多的遐想空间。

他为什么要自己去手工制作卷烟呢,是因为穷吗,还是因为怀旧呢,还是因为单纯地喜欢手工卷烟与一般香烟与众不同的味道呢?

等到剧情的后半段,将辛小丰抽烟与指纹这件事情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可能观众还会产生更多的联想。

首节 上一节 246/3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