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娱乐圈的悠闲生活 第145节

他们的老板就是柳伟词。

“老冯,说句心里话。”周伟苦笑道:“如果以前,老板写的歌那就是销量的保证,可是现在......。”周伟说完摇摇头。

两人都没有提一个人的名字——俞冬青。

“你是担心俞冬青他们乐队同一天也发行唱片会影响到咱们?”冯刚问道。

“难道你不这么想?”周伟反问道。

冯刚沉默了下:“我曾经给老板提过建议,你的专辑延期发行,但老板一口拒绝。”

“是啊.......老板工作室下头号歌手,曾经创下白金销量,怎么会因一个半职业化乐队的专辑而退避三舍?老板的面子往哪里搁?”周伟一脸自嘲道。

“老板和俞冬青两人似乎有矛盾。”冯刚突然蹦出一句。

“哦?你听谁说的?”

“都这么传闻,最初的原因还是在去年的《欢乐女生》选秀上,老板看好的是那个叫李雪馨的女孩,而俞冬青却看好韩春,竟然私下写了那首《青藏高原》结果一举打败李雪馨顺利晋级。”

“俞冬青这人也够阴的。”周伟笑道:“不过那首歌确实写的好,简直是那个胖姑娘量身定做。”

“是啊......这一点,老板做不到。”

“别说老板,放眼内地,就是香江,像夏文汐、刘国良这样的词曲大家,谁能做到?”周伟长叹了口气。

“这只说明,这个俞冬青是个妖孽,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最后周伟竟然冒出一句诗来。

“周伟,你也别太担心,毕竟你的实力在,你曾经是创下唱片的白金销量。”冯刚又劝慰道。

“那是过去,现在不同喽.......唱片业式微,谁再敢说你的实体唱片销量能过百万?连那红透顶的流量歌手只敢发数字专辑.......对了,那个叫蔡庆的歌手,他的新专辑好像也是明天发行吧?”

“对,不过只发行数字专辑。”

蔡庆是这个时空当红流量明星,特别以RAP出名。

“看看,连他都不敢发行实体专辑。”周伟一笑:“做实体CD,难啊。”

老刀是成都一名经营实体CD和黑胶唱片的店主,他的唱片店名叫

“酷乐唱片“”座落在成都很有名的宽窄巷子的一幢老建筑里。

低调的招牌,高调的播放设备,20平米左右的门店,左边CD区,右边黑胶区,地上有12个左右装满黑胶的箱子。黑胶加CD有上万张,假设8个人站在店里便会显得有一些拥挤,音乐氛围扑面而来。

现在做CD唱片和玩黑胶,除了讨生存做生意,更多的是守护这一份小众的情怀,让黑胶唱片不至于在大浪淘沙的市场沉浮中湮没了痕迹,也给爱着黑胶唱片的发烧友们提供一处音乐的诗意栖居地。

所以平时店里人不多,生意清淡。

老刀没事的时候就一个人站在柜台里,放上一张黑胶唱片,听着那些熟悉的声音,仿佛漫步在旧时光。

不过今天有些忙。

来了好多顾客都是来买明天将要发行的实体专辑:青芒履乐队出版的《野百合也有春天》。

对于这张专辑,老刀当然听说过,也曾经预定过一百套限量版和三四张黑胶,没想到很快就预售一空。

等他再次向销售商追加一百套的时候,却被告知暂时缺货!

实体店缺货。

网上平台淘宝、京东等统统缺货!

所以他不得不在门口挂个小牌子,上面写着青芒履乐队预售专辑缺货的信息。

这些年来,还是第一次遇到。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身材娇小学生模样的女孩匆匆走了进来,开口就问:“老板,还预售青芒履乐队明天发行的专辑吗?限量版和黑胶我都要。”

“对不起,已经预售完了。”老刀指了指门口挂着的牌子,抱歉道。

女孩感到失望,似乎有些不死心:“老板,有没有黄牛买的,我高价买!”

高价?!

老刀吃了一惊,他看了看眼前这个姑娘的打扮,是个大学生不像富家子弟。

“姑娘,你知道现在外面将这张专辑的黑胶炒到多少元了吗啊?本来是1888元,现在已经炒到4000元!”

“4000块?那么贵啊。”女孩惊叫了声。

“是有点贵。”老刀苦笑道。

一般炒黑胶都是年代愈久愈值钱,特别是那些大歌星的,未见到还没问世的唱片竟然开始就炒到这么高。

“所以,姑娘,我建议你别急买,等过上一阵子,价格肯定会降下来。”老刀好心建议。

“那我明天就想听怎么办?”

“你可以在网上买数字专辑,那个便宜。”

“唉......”姑娘轻轻叹口气。

看着姑娘失望的样子,老刀想了想说道:

“姑娘,如果你确实很喜欢,你可以留下你的联系方式,如果有货我第一次时间通知你。”

“好的。”

姑娘在小本上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和名字。

老刀看了看,名字很好听,叫陈果果。

第202章 火爆的销售

今天是3月31日,对于俞冬青来说是很平常的一天。

早上依旧送女儿去上学,只不过不用暂时去工作室训练,所以他和原来一样,在人定湖畔慢跑之后,就站一个棵歪脖子垂柳下看一帮大爷们下象棋。

当然忍不住挤进去杀了两盘,结果被老大爷们杀的丢盔弃甲,败下阵来。

“观棋不语真君子......妈的,全是小人没一个君子!”俞冬青开始心里不爽,不过一阵过后就无所谓。

玩嘛。

一直到中午块吃饭,大家才散伙,各自回家吃饭。

俞冬青出了公园大门和各位大爷告别后一个人向家里走去,手机铃声响了,一看是罗芸打来的就接过来。

“冬青,太快了!从出版商那边得到的最新消息,第一批五万张CD唱片已经销售一空!1000张黑胶也宣布告罄!”

“是吗?你们不是有预案吗?第二批赶紧投放市场呗。”俞冬青笑道。

“当然有,怎么你一点也兴奋?”

“又不是小孩子,有啥兴奋的?”

“行行,你镇定自若,姜子牙稳坐钓鱼台,我忙去了啊。”罗芸说道。

“行,你忙你的。”

俞冬青刚准备挂掉电话,却又听到罗芸说道:“还有件事,今天咱们工作室准备开一个庆祝会,庆祝你们的专辑大卖,晚上去聚宝源去吃火锅!你还有几个哥们都要来,我给他们一一打电话。”

“吃火锅就吃火锅,别搞什么庆祝会,这次大家辛苦了,我请客。”俞冬青笑道。

“好好,这次我们一定要狠狠宰你一顿!”

电话那边,罗芸挂掉电话对工作室的人来说:“老板同意了,今晚吃火锅,他请客!”

办公室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

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就在俞冬青工作室里喜气洋洋的时候,柳伟词工作室却显得气氛有些紧张。

工作人员走路都小心翼翼的,连说话都压低声音,生怕招惹正处于暴走状态的老板,遭来无妄之灾。

“老板还在发脾气吗?”

在工作室靠边的一间办公室里,周伟正在和自己的经纪人聊天,神色显得轻松。

“对,刚才小王悄悄对我说,摔碎了他自己喜欢的青花瓷茶杯。”冯刚解释道:“其实,周伟,你的专辑销量并不差,截止到现在已经销售万张CD,已经达到预期。”

“是啊.....毕竟我在歌坛混了这么多年,还是有些死忠粉嘛......这个成绩我满意。”周伟笑道。

“可老板似乎不满意。”

“他不满意的不是我,是不满意为什么俞冬青的专辑销量如此火爆。”周伟淡淡笑道。

“是啊,火爆都点不可思议。据我听说,五万张CD碟半天都销售一空,还有那1000张黑胶,什么时候人们又开始钟情实体CD了?”冯刚说道,说完他又补充了句:

“网上有人评论说是传统实体CD复苏。”

“你信吗?”周伟反问。

冯刚摇摇头。

“别再留恋唱片业的黄金年代,那如滔滔江水一去不复返喽......俞冬青的只是个特例,不具有代表性。”周伟悠悠说道。

“不过让人饶有兴趣的是,虽然俞冬青的唱片在线下所向披靡,但是在线上却比不过蔡庆的张专辑销量。”冯刚笑着说道。

“哦,是吗?”

“你知道现在蔡庆新专辑线上销量是多少吗?”冯刚故意卖了个关子。

“多少?”

“2600万!”

“卧槽!这半天多时间销量就达2600万?这尼玛可怕!”周伟惊呼。

“是啊,排第二的是俞冬青那张专辑,才650万,咱们的是500万。”

“这尼玛的,顶流就是顶流,连俞冬青也望尘莫及。”周伟笑道。

“反正26块钱一张唱片对他的粉丝而言来说就是一顿外卖钱,更有脑残粉几百几千张一起买,你想想是多么恐怖。”

“好啦......不说这些,晚上找个安静的地方咱们去喝杯去。”周伟笑着对冯刚说。

两人关系很好,有时候就像哥们。

“呵?看来你心情很好,没受老板的影响。”冯刚笑道。

“他是想的太多,庸人自扰。”周伟很干脆来了句:“我这个人不好高骛远,踏踏实实唱歌就行,不过......”

“不过什么?”

“俞冬青的歌写的确实好,有机会请他也帮我写一首。”

“那可不行!老板断然不会同意。”冯刚大吃一惊。

“我可没说现在,以后再说吧。”周伟无可置否。

青芒履乐队发行的首张专辑《野百合也有春天》获得巨大成功,特别是在线下,一周之内CD销量达30万张,自逼当年CD唱片业黄金时代的优秀专辑战绩。

而这个消息,很快引起湾湾和香江歌坛的注意。

香江,九龙尖沙咀漆咸道39号铁路大厦19楼,这里坐落在赫赫有名的香江丽星唱片公司。

今天总裁陈少杰的宽大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张黑白封面的CD唱片,正是青芒履乐队刚刚出版不久的那张专辑。

“我想引进这张专辑在香江的销售版权。”陈少杰叼着一个雪茄,徐徐吐烟圈,才对坐在沙发对面的公司音乐总监牟国伟说道。

“陈总,这张专辑在内地销量的确不错,但是曲风偏民谣和摇滚,不太符合香江人本地歌迷的口味。”牟国杰提醒道:“一般咱们引进国语歌都是从湾湾引进,从未从内地引进过。”

“我知道。”陈少杰淡淡说道:“但我想试试。”

首节 上一节 145/1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