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娱乐圈的悠闲生活 第75节

这时候俞彤彤跑进院子,看见明媚立刻跑过来拉小姨的手,

“小姨,跟我去放鞭炮,可好玩啦!”

“走,走,小姨陪你去。”明媚立刻向外走去。

“别急,姑娘,饭吃了再出去玩。”刘凤兰赶忙劝道。

“阿姨,没事,我肚子不饿.....我也好久没放鞭炮了!”说完就跟着俞彤彤,嘻嘻哈哈跑了出去。

留下二老面面相觑。

“爸妈,你们别见怪,明媚的性格就这样。”俞冬青只好解释。

“哎.....简直和她姐姐脾气完全不一样。”刘凤兰笑道:“但对彤彤确实好。”

明媚和俞彤彤玩到下午才回来,大家就坐一起吃饭,过年的东西都是现成的,明媚对于关中特产八大碗还是很新奇。

吃完饭后,天也快黑了,一家人坐在堂屋里边烤火,边看电视。明媚当然没忘记来的正事,和俞冬青商议拍微记录片的事。

“明媚,我已经和三叔说好了,明天中午就过去,你来刚好充当记者角色负责采访,我呢,负责拍摄,到时候你拿回去后期剪辑编辑怎么样?”俞冬青建议道。

但明媚却反对:“既然这是我的寒假作业,前期拍摄自然于要归我呀,你当记者,咱们就从明天开始!”

听明媚这么说,俞冬青只好答应了。

农村吃的晚三顿,第二天早上吃完早饭已经十点,俞冬青和明媚决定去拍摄,还有女儿俞彤彤。

三人来到村头,按照提前设计好的场景,俞冬青站在那棵大槐树下,明媚拿起DV。

“准备好!3、2.1开始!”

“这里是北方地区一个很普通的村落,它位于八百里秦川的东部——秦省华阴地区。”俞冬青用他那略带沙哑的声音娓娓讲述:

“但在这里诞生了一种群众新喜闻乐见的戏曲——华阴老腔。听说村里正在唱大戏,现在我们就一块去听听......”

说完俞冬青向村里走去,拉起女儿的手,边走边介绍村落面貌。很快就来到村委会大院外面,院子里传来锣鼓伴奏下,一个男人高亢的声音。

“这就是华阴老腔.....我们进去。”

村委会院子里坐满了人,大家磕着瓜子,吃着花生,听着台上几个人演戏。

真正的老腔并不是仅仅像普通戏剧那样唱,是以皮影的形式进行演出,在台上有五人,其中一人正拿着皮影娃娃跟着节奏摆出各种造型......

明媚拿着DV赶紧对准台上。

唱戏中途休息的时候,俞红光几个人来到台下,喝水、烤火、抽烟放松,俞冬青带着明媚笑着走了过去。

相互问候新年,明媚对众人手里的乐器感到很新鲜,什么月琴、板胡、大锣、马锣、引锣、战鼓、惊木、干鼓、梆子、钟铃......样样俱全。

“这么多乐器就你们五个演,简直不可思议。”明媚感慨道。

“所以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熟悉自己的职责,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固定的称呼。”俞红光接过话茬。

“他叫签手,也叫“拦门”的,”俞红光指着拿着皮影娃娃的憨厚老头。“主要操作全场皮影表演。”

“他呢,叫板胡手”主奏唱腔过门,”俞红光又指着一个有点头顶的老汉,“他还要奏小铙、喇叭,助威、帮唱、吹哨。”

“这么多呀....大叔,您忙的过来吗?”明媚忍不住问道。

“凑合。”老汉憨憨一笑。

“姐夫,这些你会吗?”明媚突然转过头问俞冬青。

“我?可没这么大本事。”俞冬青笑道:“以前在家的时候,跟着我爷爷和三叔他们学过拉板胡。”

“那你给我拉一段听听。”明媚顿时来了兴趣。

“不敢。”俞冬青连忙摆手:“我可不敢在三叔这帮高手面前班门弄斧。”

“冬青,啥子高手?大伙图个热闹,我记得那段《征东一场总是空》拉得熟吗,干脆下场我就唱这个,你拉板胡。”

旁边那个秃顶老汉一听也笑着说你上场拉板胡,我就吹喇叭,奏小铙,做当让我歇息哈。

俞冬青手也痒痒的,见大伙这么说也就同意了。

抽完烟,喝完水,几个老头上了舞台,俞冬青也跟着上去,却被明媚拦住,指了指DV镜头。

好吧.....

俞冬青知道对着镜头说道:“刚才大叔们的表演让我也手头有些痒痒,我也想上去试试,走!”说完转身上了舞台,明媚拿着DV跟了上去。

随着三叔那高亢的声音再次响起,俞冬青翘着二郎腿,也像模像样的拉起来。

征东一场总是空

难舍大国长安城

自古长安地

周秦汉代兴

山川花似锦

八水绕城流

....

.....

一连两天,俞冬青和明媚都在忙这事,除了拍摄唱戏场面,还采表演者,村干部、村民,谈对老腔的认识。

晚上,三人陪着俞冬青的父母坐在堂屋里烤火,边看拍摄来的视频画面。

镜头有些杂,某些地方晃动的厉害,毕竟是手持DV不像带有支架的摄像机那么稳定,不过这不是个事,经过后期剪辑效果就会很好,反正也会微纪录片,一般不超过30分钟。

父母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不一会就去睡房休息,留下俞冬青明媚继续研究他们的拍的视频。

女儿俞彤彤坐在一边专心看着电视了播放的动画片。

“对了,姐夫,还有件事,这部纪录片的BGM就交给你喽.....”明媚笑吟吟的。

对于明媚这个要求,俞冬青早就想到了,也没啥考虑的就点头答应,后面想了想又说了句:“明媚,你准备什么时候回燕京做后期编辑?”

俞冬青的意思很明白,你的外景拍摄已经结束,现在该回燕京了继续做你的作业去吧?

没想到明媚却摇摇头。

“我还没有了解完全老腔的历史渊源呢,听说你们县上图书馆春节开放,我准备去找地方志看看,有没有关于老腔方面的。还有.....你们这这么好玩,我还没够呢。”

后面才是主要目的吧?

第107章 县上领导来拜年

“爸爸,我也不让小姨走,小姨和我放炮,你又不和我玩!”俞彤彤在边上说道。

你们一帮小屁孩疯玩,我一个大人掺和里面干什么?

也只有明媚这种没心没肺喜欢热闹爱玩的大姑娘跟着你们乱跑。

看到明媚不愿走,俞冬青也没办法。

过年就是吃喝玩乐走亲戚,好几年没回来了自然要走动走动,剩下的时间就是陪父母聊聊天。

很少回来,回来就要尽尽孝心。

还有,全家专门去县城看了一场电影,就是看热映的《老师,您好》。

不过明媚没跟着去走亲戚,一天带着俞彤彤乱跑,还借来堂哥的车到周围村子乱窜,甚至还跑到华山脚下准备带着俞彤彤爬华山,最后在电话里被俞冬青严厉制止。

大冬天爬华山?而且前不久还下了雪,多危险?

到了正月初六,在自己老爸老妈不停催促之下,明媚这才恋恋不舍离开北寨村,踏上返回燕京的高铁。

俞冬青开车将她送到高铁站。

“姐夫,今年放暑假,我要来爬华山!”

“行,行,你最好多带几个你的同学,人多热闹。”俞冬青说道。

心里想如果你再一个人来,恕不接待,你不知道我们那帮家门中的弟兄坐一起喝酒,把我说成啥了?

送走明媚,俞冬青开车返回村子,他还有一件事要做。

前几天和村支书聊过申遗的事,才知道华阴老腔已经获得县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正在争取省级,估计问题不大。

对于这些官方的事,俞冬青帮不上忙,至于金云峰当初答应的,那是争取国家级非遗,到那个时候再找人家不迟。

申请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有条不紊中进行,但不知道是有意无意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申请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按照国家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指经国家文化行政部门认定的,承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传承保护责任,具有公认的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的传承人。

俞冬青觉得自己三叔不错,何不试试?当然要和他本人商量。

在村上连续唱了五天大戏,今天已经结束,所以俞冬青开车直奔三叔家,当俞冬青说完这事,俞红光听了很惶恐。

“东娃,我能做这个什么老腔的非遗传承人?”

“咱们华阴,还有谁能比你老腔唱的更好?三叔,你就别谦虚,其实申请上非遗传承人既是荣誉也是责任,而且利用这个身份更有利于推广华阴老腔!”

“我行?”

“你当然行!”

“可是,这玩意咋申请我不懂呀。”俞红光说道。

其实俞冬青对申遗过程也不太了解,但这肯定要走官方程序,想了想先把自己的想法和村支书谈谈。

村支书也姓俞,曾经当过兵,和俞冬青是平辈叫俞华青,也把俞红光叫三叔,不过血缘关系要远一些。

听俞冬青这个意见立即表示同意,如果三叔能申请上非遗传承人不仅能将老腔发扬光大,这也是咱们俞家的荣誉。

说等年过完,他到镇政府去找领导汇报此事,上面政策懂得多,看这事咋办?

也只能如此,这事急不得。

今天是正月初九,早上吃完饭俞冬青也没出去乱逛,陪着父母在家里聊天,俞彤彤又跑出去玩了,他也没管。

玩够了,等回燕京上学后好好收心

突然他接到支书俞华青打来的电话:“冬青,刚才我接到镇上打来的电话,说县上领导要来你家慰问你,给你拜年!”

“给我拜年?”俞冬青感到很惊讶。

自己又不是退休老干部,家里也没有军人烈士家属,也不是什么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企业家,怎么好端端跑来给我拜年?

“你现在可是名人了,你写的歌全国流行,为咱们家乡争光,领导自然会要给你拜年,估计半个小时后就到。”电话里俞华青解释道。

呵?

就这么简单?

不会吧?

不过人家要来拜年,你也不能假装清高不理,听俞华青说快来了,就让父母准备准备。

现在还在过年嘛。

过了半个小时,俞冬青走出小院,没过几分钟就看到三辆小车开进村里,最后在俞冬青家院子外面的路上停下。

支书俞华青也早已等候,看到小车停稳,赶紧过去开车门。

从最前面车里出来的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穿着黑色呢子大衣,戴着金边眼镜,很文雅的中年男人,握手相互介绍之后,俞冬青才知道他是县上宣传部的张部长。

首节 上一节 75/1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