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娱乐圈的悠闲生活 第88节

“姐夫,你该不会心里笑我太狂妄自大吧?”明媚怯怯问道。

“怎么会?你这部片子拍的也挺不错。”

“我感觉也是!”

俞冬青是准备4月13日动身去杭州,这个时候去喝龙井春茶有点迟了。

迟点就迟点吧,图的是个心情很想出去走走。

这次他是一个人去,女儿要上学。

女儿俞彤彤并不因为清明节没有兑现承诺带她去杭州玩而不高兴,因为小姨明媚给她了更大的承诺。

暑假的时候一定带她去爬华山!

那多好玩多刺激呀。

不过临走前一天下午,俞冬青接到一个电话,是《老师您好》制片人李万打来的。

说是电影票房收入财务账目已经全部算清,请他当面看看财务账目,如果没问题的话,就照此分红。

第125章 123我们不停捡脚下的六便士,也不要嘲笑喜欢仰头看月亮的人。

俞冬青是在位于朝阳金盏南路的柏莱特影视影视文化产业园中一个写字楼上见到李万。

这是他刚刚成立的制片人工作室,主营业务涵盖影视投资制作、导演经纪、编剧经纪等业务。

开始还没见到李万,接待他的是一个叫张月的姑娘,是李万招聘来的助理。

张月热情接待了俞冬青,沏茶之后告诉他李总出去办点事,马上就回来。没过十分钟,就看到李万推门进来,急匆匆的样子。

“不好意思,冬青,让你久等了。”李万抱歉道。“走,去我的办公室。”

又看到俞冬青端起茶杯,笑着说:“这是招待茶,去我办公室喝刚上市的龙井。”

说完又对站在一边的张月说道:“张月,下次俞先生来了,直接去我办公室取好茶。”

“好的,李总。”

“李总,忙啥呢?又在投资新影片?”李万的办公室里,俞冬青笑着问道。

李万听了嘿嘿一笑:“冬青,咱们是朋友,我就不装了,刚才没谈什么业务,是去看了套新房子,东三环边上,三室两厅120平米,户型还不错。”

“想换房子?”

“不瞒你说,以前我们一家三口挤在一套40多平米的房子,媳妇说太小,孩子已经长大生活不方便,埋怨了好几年,这次总算赚了一笔,干脆就买上一套!”

可以嘛.....

按照李万的投资,制片人5%再加上自己投资100万,所占投资比例大约14%左右,算下扣除个人所得税只能净赚1300万左右,在市区内买一套120平米的房子绰绰有余。

“恭喜恭喜,哪天搬房,说一声啊恭贺你乔迁之喜。”俞冬青笑道。

“呵呵,一定不会忘记你,说起来这事还多亏你,要不是你投资还有那首歌,能赚这么多?”

“也不能这么说,主要是电影拍的本来不错。”俞冬青谦逊了句,又问道:“东生呢,一天忙啥?又准备拍片子?”

“是啊......筹备新片。”

“啥片子?”俞冬青好奇问道。

“名字暂时没定,是拍几个生活在煤矿的闲人靠害人赚钱的故事,矿难什么的。”李万说道。

拍这个?

俞冬青突然想到原来那个时空导演李扬拍的“盲”字三部曲的《盲井》说的就是这方面的内容,但因种种原因,这部电影并没在国内上映!

踩线了。

想到这些,俞冬青含蓄问道:“李万,他拍这个题材是不是有点敏感?不知道容易不容易过审?”

“我看了他的剧本,我认为过审公映的概率不到一半!我劝他别拍了放弃,可他不愿意!把这次赚的全部投进去了!”

“我说,你现在燕京还在租房,这次赚了一笔大概500万吧,买套房子也够了,起码在燕京有个窝吧?可他就是不听!说自己连媳妇都没有,要什么窝?”

“当时把我气的.....哎,那就是个犟牛,不撞南墙不回头!”说到最后李万深深叹口气。

俞冬青没说什么。

有些人就是理想主义者,嚼着菜根喝着白粥,在破草地上数星星,为了自己所热爱的不顾一切。

没必要指责他们。

我们不停捡脚下的六便士,也不要嘲笑喜欢仰头看月亮的人。

两人闲聊了一会,李万就拿出《老师您好》的财务账目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开具的审计意见书。

俞冬青仔细看了一遍,盈利情况和自己预先估计的差不多,属于自己的收入23501254.95元,如果扣除20%的个人所得税,大约一千八百多万。

“冬青,如果没有意见,就是这张表上签字,财务就可以去做账,明天我就将你的收入部分打到你账户上。”

“没问题。”俞冬青很爽快签上自己的大名。

俞冬青刚准备离开,李万却叫住他:“冬青,我手里有个剧本有导演想拍,你有没有兴趣投资?”

“哦,我看看。”

李万从书柜里拿出一份剧本递给俞冬青,他坐在沙发上认真看起来。

是一部都市青春片,俞冬青越看越像原来那个时代郭敬明拍的《小时代》。

这个导演叫刘晓瑞,也是一个新生代导演,拍过几部片子的,但都是不温不火。

在原来那个时空的《小时代》票房其实还是很可观的,4部总投资成本是3亿,但依靠商业运作,最后票房加起来超过17亿,投资方净赚8亿。

虽然在豆瓣评分上几部片子评分都没有超过5,而且遭到网上大量批评:什么故事狗血烂俗、比起电影,影片画面更像MV、大量炫富浮夸内容、粉丝电影......

但确实赚了!而且赚的还比较多。

这也与郭敬明及其投资方对影片的精心宣传有关:找到受众,对其进行精准营销。

也有人分析这个IP的爆火和当年城镇化进程加速外来劳动力兴起新中产身份认同焦虑是有关系的。

小说本质上是乍富的小镇男孩对于上海的想象书里的几乎所有重要人物都有作者自身的影子。

这个时空,这个刘晓瑞有郭敬明的本事?

拍不好,就是一部烂片。

当然也有一首非常适合这部电影的歌曲,就是小时代里《时间煮雨》就非常好听。

不过,俞冬青不想拿出。

自己现在并不急需钱大量投资。

而且,和李万的关系也没到那个份上,如果是张扬他们执意要拍这样的片子,他会毫不犹豫拿出这首歌。

能帮多少就帮多少。

“不好意思,李万,我对这部片子兴趣不大。”俞冬青直接拒绝。

李万微微有点失望,但是能接受。

朋友归朋友生意归生意,没人会拿几百万去打水漂玩,除非像王东生那样的傻子。

“行,等下次如果有合适的片子,我再找你。”

“好的,走了啊。”俞冬青站起来。

“我送你。”

“不用,不用,和我客气什么?”俞冬青笑着拒绝。

但李万还是把他送到电梯口,挥手告别。

“李总,他不愿意投资?”张月等俞冬青走后,才轻声问道。

“嗯,没看上这个剧本。”

“那怎么办?”

“没关系,继续找投资人呗,咱们就是做这生意的。”李万倒也不在意。

“那....你个人投资吗?”

“不投,只收佣金。”李万笑了笑。

第126章 烟雨下江南

四月十二日,俞冬青背着背包终于踏上去杭州的旅程。

他没有坐飞机直飞杭州,也没有选择高铁,而是选择普通列车软卧,他喜欢这种稍慢节奏的交通工具。

坐在车窗边,看着外面飞逝而过的景物,听着富有节奏“哐当哐当”声,其实是一种很有诗意的感觉。

何况,现在是春天。

烟雨下江南。

现在的俞冬青就坐在下铺,看着外面的景色,外面不是烟雨朦胧而是夕阳如火,火车还行驶在一望无垠的华北大平原上。

心情非常好。

不过临走前接到吴兰的一个电话让他有点不爽,非要让他做今年的《欢乐女生》评委。

《欢乐女生》是皇都电视台和锦业唱片联合推出的大型选秀节目,每年都要举行,很类似于原来那个时空的芒果台的《超级女生》。

全国分为六大选区,参赛选手在选区内经过PK选拔后,进入决赛,再经过一系列比赛,最后决出前三名。

给俞冬青的报酬不算低,每一场给报酬二十万,可以说是一线乐评人报酬。

但俞冬青不太感兴趣。

这种评委或者乐评人以前在原来那个时空不是又没干过,选手们在竞争撕逼博眼球,评委们何尝也不是?

有时候还有黑幕——其实也算不上什么黑幕,各种人情交往。

评委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都有自己的朋好友,有的事求到你跟前了,你怎么办?

这玩意又不是高考有统一答案,你说她唱的像狗屎,我觉得挺香。

实在无聊的很。

但吴兰毕竟是老同学,私下关系挺不错,而且这是锦业唱片参与的选秀节目,算是自己曾经的东家,直接拒绝也不太好。何况大赛组织另一方皇都电视台的金云峰和自己关系也不错。

面子都要给的,所以俞冬青答应只参加决赛阶段的评委打分,反正也没几场,吴兰最后同意了。

俞冬青坐的这趟列车是下午四点多从燕京出发,第二天早上八点半左右到达杭州。

出了车站,俞冬青看到路边有一个巨大广告牌:西湖音乐节,地点西湖边上的是柳浪闻莺大草坪。

这件事俞冬青早就知道。

就在半个月前,他们青芒履乐队接到西湖音乐节组委会的邀请函,邀请他们参加音乐节,不过被他们婉拒。

四人除了俞冬青算是音乐圈的人,其余三个早就淡出,现在都是玩票性质,在一起偶尔唱歌开心就好,没想到走职业道路,何况各自都有一大堆事哪能抽得出时间?

其实这不是俞冬青他们第一次拒绝演出,包括俞冬青个人,也不想去参加这些商演。

自己现在又不缺钱,没必要为此奔波。

首节 上一节 88/1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