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不是还有一碗吗?”陈叶往厨房里看了几眼,发现了一碗盛好的面条。
“坨都坨了,中午热热我和你爸当午饭吃,我给你煮新的,”王艺芳习惯性地开口道。
这也是多数父母的习惯,好的新鲜的永远先留给子女,自己则是没有那么多的计较。
陈叶平时从来没注意到这些,或说并不在意这些,觉得这些都是理所应当。
可现在却止不住地觉得面红羞愧,他开口道:“不用再煮了,你忙你的吧,我热热吃这碗就行。”
王艺芳奇怪地看了自家儿子一眼,也没多费工夫再去劝,也没过多想什么。
作为没有什么文化,也没什么见识的传统近代中年妇女群体的一员,她们的日常多是被家庭和子女栓住,也只有在夜晚的时候才会去想未来,想以后。
“妈,”吃着面的陈叶忽然开口喊。
“怎么了?”
“要是许安也是你亲儿子,你高兴不高兴的?”
陈叶问着,希冀能够得到一丝母爱的关怀。
“那还用想?”
可正在洗蘑菇的王艺芳想也没想,便脱口而出,“我巴不得以前是在医院把你们两个抱错了。”
第221章 我回来了
腊月三十,这一天对国人来说是一年中最特殊的日子,对于农村的老一辈来说,更是有着难以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表达的。
许安家里头的那位老太,在清早公鸡打一声鸣的时候就已经从床上坐了起来。
今天,不仅只是大年三十,还是她家大孙子回家的日子。
虽然平时也有视频打打电话什么的,但这种由衷的思念是再高科技的手段也满足不了的。
人上了年纪,也没有太多的念想,只想家中子女孙辈过的滋润些,等有空再回家看看他们就好。
老太太摸着黑走出房间,没有开灯,径直走到庭院里,把里头厨房的一些菜往外搬。
农村家家户户都是有那种烧火的土灶,平时用的少,但到了逢年过节是真找不到还能有什么能比这个好用的厨具了。
拿着那种竹子做成锅刷子清理着铁锅,庭院里很快就响起了阵阵的摩擦声,不算吵耳,反而有种乡下独有的味道。
而本来也快到了起床时候的陈丽琴许昌平听见这声音,也是三两下就穿好衣服往楼下走。
夫妻两人平时对老太太是真的没什么可以挑的,不止是许安有出息后,就算是以前那个木木愣愣的呆头小子,两人对老太也是尽心服侍。
“妈,你这么早起来做什么啊,快再回去躺会吧。”陈丽琴开了灯,拿过灶台上的另一个刷子,又忍不住开口说:“天这么黑,你至少要开个灯啊,黑乎乎得到时候磕着了怎么办?”
“这不是想着开着灯等下把慧慧给亮醒了吗,顺道省点电吗,”老太太笑着说,眼角的皱纹瞧着也有些温和,“能省几分是几分。”
可显然,这样的说法并不能让陈丽琴同意。
在此之前她已经说过很多遍了,不管是说用不了多少电费还是说到时候摔了磕着了还麻烦的理由,都不能让老太太改变。
今天想到许安就要回家来过年,她倒是有了新想法。
“我也说不动妈你,只不过到时候真要是出了什么事,你让小安怎么才好?”陈丽琴直接抛出了许安这个宝贝大疙瘩。
老太太手上的动作忽然一顿,也才是听进去了这句话。
“这还不止呢,到时候许安要是埋怨上两口子,那事情更是糟糕了。”陈丽琴见好却没收手,她说这个倒不是想要提前开脱,而只是想借由许安把家里这老太太劝住,免得到时候真出现点什么不应该的意外。
到时候,痛心的是他们一家子。
“不,不会的……”
老太太轻声说着,是在说自己不会出什么事,也是在说许安不会这样子的。
“不管会不会,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妈你以后多少都要注意点了。”陈丽琴见她这模样,明白这是真的听进去了。
“就说妈你这刚起来,饭都没吃就来这刷锅,到时候晕了怎么办?”
陈丽琴继续唠叨着,手上也已经牵着老太太的手往里屋走去,“我先去把昨晚的粥热热,咱吃了粥再动,小安中午才到呢,咱们有一整天的时间收拾。”
老太太原地想了想,最后还是害怕给自家孙子到时候添什么没必要的麻烦,也是迈着小步子往里头走去。
她自己真要是摔了磕到了没什么大事,要是耽误了许安什么事,老太太只是一想就不舒服地很。
……
……
中午十一点多,许安才开着那辆才挂着临时牌照的新车开进这处村庄。
驾照年限不够他没办法上高速,只能跟着导航绕了一大段路,比大巴车还要慢上一个多钟头,车上也多了好几片的泥泞。
也还好村里的路前些年才重新修缮过,不然可能还要多上一些磕磕绊绊。
许安也不在意这些,只是一辆破车而已,能比的过他回家见老太太?
等许安把车停在庭院外头的时候,就已经吸引了不少村里人的目光,都是一些闲下来的大爷大妈,以及早早坐在路边晒太阳的老头们。
认识许安的,也在那开口打着招呼。
“哟,许老三家的孙子回来啦?”
“芳婆中饭吃了没?”许安瞧是眼熟的阿婆,也是问了句好。
也有什么经常在外打工的中年人忍不住打量着那辆一看就不便宜的新车,忍不住问:“许安你这是去哪发财了,居然还买车回来,这车得不少钱吧?”
“没有没有,就一顿饭钱。”许安也犯不着在他们眼前装逼。
“……”
“……”
这些老头老太多少都是跟他有点亲戚关系的,人又没对你家做什么坏事,该有小辈的样子还是得有的。
就算认不得谁是谁,许安反正也是笑笑点头,村里的辈分有些时候乱地离谱,指不定他现在去哪家人里抱抱刚出生的小孩,他都还要喊上一声叔。
于是,他人还没走进庭院呢,就有热血的阿公帮他招呼着。
“昌平,你家大娃回来咯!”
几声颇为慌乱的脚步响起,许安很快也就见到了自己的一家子。
他的二叔二婶面色气态变得好了许多,老太太笑的弯弯的眼睛快也成了脸上一道皱纹,边上他那几个月没见,脸上圆润了些的小妹。
这样的一幕,在旁人看来其实也没多少不同寻常。
可对经历过过前世那些生离死别的许安来说,却是他千百回上万回,在梦里在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只可惜,那时候的他只能在酒后的睡梦中,才能见到这些。
多数人嫌弃的家庭琐碎,都是他求而不得,万金难换的稀世珍宝。
游子在外,家永远是那近在咫尺却伸手触而不及的理想乡。
看着没了家庭矛盾的许昌平陈丽琴,看着脸上笑容也没了那种内向紧张的小妹,看着自家双鬓已白,眼角的皱纹好似比几月前更多的老太。
许安的心情既是沉重又是喜悦,眼角竟不自知地有些湿润,他骂过无数次贼老天,现在却觉得自己忍受任何的痛楚。
“奶,叔婶,小妹,”
“我回来过年了。”
第222章 恶亲不如近邻
性格再坚毅的人,也会有午夜难眠眼中含泪的时候。
许安不排斥这样有些敏感脆弱的自己,但调整的很快,毕竟这种过年回趟家就流眼泪的事要是传出去,实在是不太合适。
许安简单吃了点汤面,就坐在院子里陪着老太太和小妹晒太阳,偶尔说上两句话,倒也悠闲。
老太太如今年纪上去了,煮席的时候就打打下手,做两道陈丽琴不太擅长的本地大菜,其余时候都是陈丽琴和许昌平在那忙活。
有了许安的帮助,后面下半年他们承包的鱼塘不仅扩大了点规模,也出了一批货。
赚了钱,他们在村里的腰板也就挺得直了,也有底气在这准备年夜饭让其他一些本家人来吃。
里堂的大圆桌上已经摆满了不少的菜肴,都用保鲜膜包着,膏蟹大虾都是满满一大碟,看得许安也有些馋意上来了。
依稀记着他以前逢年过节去别的亲戚家里吃席,这种东西他可是不敢伸夹子的,也就只有他家老太太给他夹上一块他才能尝一尝。
可这也容易招人说闲话,两人拢总也就吃块中腿部位的,既不像后腿部位的肉质那样肥美鲜甜,也不像前腿大钳子那样的膏多,却总有人会说些什么“家里穷吃席就和饿死鬼投胎,”“没了爹妈就是这样没教养”的话。
农村人是淳朴,可有淳朴的好,也有淳朴的坏。
他家也不是没有这些钱,只是她家老太要买也都是在螃蟹最便宜的季节买上一些没什么膏的螃蟹,买个一只,全给许安吃。
久而久之,那时候还没有什么明确的心疼自家老太观念的许安,也开口让她家老太别再买这些,因而后头也就只有在过年过节能尝上一些。
后头等许安有了钱,不管是这种常见的海蟹,还是后世那些价格越炒越高的各类海鲜,他都随时随地能吃。
只是再没了以前的那种味道。
许安刚刚还忍不住偷拿了几块,一块给老太太,一块给小妹,另一块自己也是吃得开心。
只是这愉快悠闲的时间并没有多久。
随着山边的太阳渐渐西移,他们本家的一些亲戚也慢慢到场,庭院里一下就变得热闹了起来。
看着一些面生却没什么好印象的七大姑八大姨,许安本是抬脚想跟着小妹离远点的,那些亲戚里头真能算得上对他这一家子好的。
没几个。
有句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这个远同样也能替换成恶。
可瞧见自家老太忍不住在那夸着自己现在争气的高兴模样,许安也还是停了下来,就当陪这些什么亲戚过家家呗。
等送着有些累了的老太回房间休息,他也就继续留下来接客。
哄女人这种事他反正最擅长,虽说平时哄得都是人美身材好的小姐姐,现在是一些脸上打着面粉的阿姨。
可老女人怎么了?
要是有钱,许安照样也能一口一口姐姐。
“小安,听说你高考考的很好啊?有没有什么诀窍能和姑姑说的,好让我回家跟你表妹说,她这人连老师都说她聪明,就是不爱努力,不然一本有希望的,可愁死我了!”
“表姑,你这可就错了。”许安嗑着瓜子,他可是记得这个表姑以前为了争村里田地被国家征用发放的补贴,臭骂了一顿他二叔,说他这一家不如死了好。
至于她那女儿,许安以前可还挨过人丢的石头呢。
这位表姑一愣,问道:“你说说看,你是大学生懂得肯定比我们多。”
“老师那些话都是用来安慰家长的,你可千万别信。”许安瞧见对方脸色马上就变了,也没改口,“说人聪明但是不努力,意思其实是你这学生就没读书的天分,早点进场拧螺丝好了。”
只是一句话,许安的这位表姑表情更加是难看了。
可许安的嘴还没停:“所谓一本有望,随便你考个几十分还是两三百分,只要是不够一本线,不都是有望吗?”
“你什么意思?现在自己考上了一本,就见不得你表妹上一本是吧!”这位表姑也是受不住这样的说法,忍不住吼出声音来。
许安也不气,又笑着问:“表妹一模考了多少分。”
“三,三百一十五……”
“去年一本线多少?六百一五,”许安回忆着,表情很是认真,“才差了三百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