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我只想搞钱 第672节

“…这段戏的起承转合,逻辑点都在,我实在想不到怎么调整…”

“你就偷懒吧!”

张果立插话:“旭东,你先评价一下…你好像也写过偶像剧?”

沈旭东点头:“我确实写过!那时候刚创业不久,写了个《加油!废柴男孩》,那个偏喜剧,卖的不怎么样,后来看了几部韩剧,写了《来自星星的你》还有《陷入纯情》…但我写的偶像剧都是脱离校园之外的,因为我们有规定不允许在学校发生恋情…所以…”

“那《一起来看流行雨》?”

“《一起来看流星雨》翻拍的《流星花园》,如果抓逻辑,这种剧也只能发生在校园,而且是高中校园,平凡少女与富家子弟的爱情故事…《一起来看流星雨》把剧情转移到了大学…但剧中人物的行为逻辑依然是高中生…所以,很违和,但好在这类剧集只要选角正确,剧情框架既定,一般都会引起讨论,毕竟这个故事的核心是爱!”

“那你觉得他们演的怎么样?”

“还行吧…我就感觉有点别扭…”

“别扭?”

“这是我的问题…我对这类逻辑不强的剧集没有办法投入…”

“那你觉得他们几个谁演的最好?”

沈旭东看了眼四个演员,然后道:“都不怎么样,我先听听四位老师的建议!”

确实演的不怎么样,估摸着演员没有进入状态。

很正常,这么狗血的剧集,对演员本身信念感考验太强大了。

演员很难进入角色…

几个导师也开始点评…

然后陈楷哥聊起了选角,先问那沈旭东有没有选角技巧,旭东想了想道:“我不是特别擅长调整演员的表演,所以,我选角就很费事,除了演员本身要跟角色对应,另一方面,演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演技…”

“那你怎么评判演员的演技?”

“我一直觉得演员角色贴脸比演技,对完成一个人物来说,更重要…刘晓琴多好的演员啊,但她快60了,还演少女…我就没有办法接受,辞海,还有章紫怡演小妞电影,我也看不下去…”说到这,沈旭东摊手:“观众的命也是命啊,为什么非要挑战观众审美呢?”

全场爆笑…

宁昊一边笑,一遍配合的问了《唐探》的选角——这是流程…

“首先,王寳强…我是看了《树先生》之后,觉得王寳强的可塑性太强了…《唐探》这部戏的唐仁就是以他为原型创作的;

然后是神探秦风了个,找了白敬亭,为了确定演员,我是找了七八个跟他差不多的年轻演员,然后安排了十几组女生跟他们一起玩游戏,打牌什么的,最后,我问了女生们对哪个男孩最有好感,白敬亭排名第一,我就用他了!”

“十几组?”

“对,不同年龄段的…我的预想秦风不一定要非常帅,但必须惹人喜欢…因为秦风作为神探,是神性和兽性的结合体,作为侦探,他需要站在凶手的角度去感受,就是所谓与野兽搏斗的人要谨防自己因此而变成野兽…不说这些了,继续看吧!”

第895章 有点平淡,力度不够

竞演类综艺,话题或者说爆点内容几乎都不是演技,而是艺人比较尖锐的矛盾或许容易引发争议的言行,这些经常压过表演本身。

因为演技其实是很专业的东西,是一种主观感觉,让它变成观众看得明白的东西,并不容易。

演员本身很像是程序员。

演员修炼自身的演技,就是程序员写代码的能力。最后呈现出来的结果,演员通过角色呈现,程序员通过软件呈现。

好的演员,让你看不到表演的痕迹。好的程序员,让你看不到程序的bug。

你可以不喜欢一个角色,但伱不能否认一个角色后面有很复杂的功力。就像你可以不喜欢一个软件,但你不能否认这个软件后面代码的技术含量。这个演员对于角色的塑造,是自身的理解,旁人只能解读一二。这个程序员写的软件,也只有自己知道逻辑,旁人只能猜测和推论。

同理,越专业的演员,越难给节目带来收视率。

越不专业的演员,越可以给节目带来收视率。

演的差,观众看的出。

演的好,观众看不出。

演的特别张扬,观众看的出。

演的不露痕迹,观众看不出来…

那怎么办?

《演员请就位》又名“导演请发火”。

《我就是演员》又名“评委请开炮”。

只靠舞台上的几场表演,显然带不动综艺需要的热度,长期下来,节目组策划明显开始向话题偏移,竞演概念逐渐被淡化,真人秀痕迹加深。

电视综艺就是靠看点撑起热度,热度则反哺人气、数据。

这个是竞演类综艺的生存法则,从市场营收角度,热点话题不可或缺,没有热度,再好的内容也无人问津!

但从综艺寿命及观众口碑角度,热度噱头可以有,竞演概念永远都是基础…

今天这期的爆点就是年轻演员演技还有市场…

演技点评主要靠陈楷哥、宁昊,市场方面,就要靠沈旭东了…

“张一山,你是属于观众看着长大的,我觉得你可以尝试一下刑侦片…PPTV在筹备几部刑侦片,你可以去试试…”

“魏大勋…咱们中戏的演员,你很适合喜剧,长相就有喜感…”

“杨阳…估计找你的戏已经应接不暇了吧…我就不评价了。”

……

杨阳,早些年演技还挺自然的,《左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包括电视剧《新洛神》里的曹植…

因为,那个时候,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帅气可以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所以可以抛开包袱以更自然的状态去诠释角色…

后来,进化成了黄小鸣2.0版本…

端王!

问题是,黄小鸣后来自己进化成了3.0版本,杨阳依然是2.0…

他演戏时好像首要考虑的就是怎样展现他的帅,而不是如何为角色服务。

这点很像35岁之前的郑少秋!

黄淑仪就讲过,秋官拍戏时候,会不断的照镜子,给自己补妆,灯怎么打才显得他更帅,都要第一时间精心准备。

但郑少秋在有无数锻炼的机会,因为当时香港就那么几个小生,戏拍的又流水,所以郑少秋必须要不断尝试各种角色。比如《大报复》(翻拍基督山伯爵)里,必须要演个农村傻小子转为神秘大亨,与他青靓白净的外形不符合,但没办法也只好要他演。

久而久之,量变产生质变,郑少秋到33岁左右的时候,其实已经能很好的驾驭绝大部分电视剧角色了,到了《大时代》,直接成为一代戏王!

杨阳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的!

现在的影视商业模式是大投资下谨慎选角,尽量不能试错。

所以,他大概率没什么机会接触与自己固有戏路完全不相符的角色…

除非他愿意主动降片酬…甚至降番位…

但这个可能吗?

……

录完一整期,沈旭东大概心里有数了。

但节目感觉有点平淡,没什么爆点…

他也不好说重话,因为这帮年轻演员表现得都还不错,他们本来就不是那种流量派,是真心想在演技上面有所发展的…

来参加节目,只是把节目当成展示的平台!

所以,沈旭东也不好毒舌…

——赤诚之心,没有必要故意挑刺!

还好,张果立最后问了一句:“旭东觉得好的演员演不上戏,是什么原因?”

“现在很多剧集就是冲着钱去的,中国电视剧是角比本大,电视台购剧是看你的演员阵容,比方说现在最火的那几个女演员,杨小蜜、赵丽影、唐妍,有她们主演,就能卖到100万以上…你选个新人,即便他演技超群,也没用…因为买方市场并不看这个!”

“电视台购买一个电视剧的标准已经变成了主角是谁?如果主角儿搞定了,就可以判断是否可以买了!即使剧本和口碑不好那可以走其他渠道进行公关…”

“比如呢?”

“买收视率呗…”

“买收视率?”

“现在有收视排名,广告方是根据收视率投放广告的…而且它不是收视率越高,广告收入才会越高,而是,收视率低的话,直接就不投放广告了!”

“造假很严重?”

“嗯,很严重,国有电视台花费巨额资金购买电视剧,同时要求版权方花巨资向第三方购买收视率后才可以在电视台播出…”

顿了顿,沈旭东接着道:“前年,我们做了一部剧《遇见王沥川》,我觉得质量很好,但是卖不出去…因为男主角、女主角都不算有名,电视台购剧,人家都是先要看是什么演员,才决定买不买你的剧…当然,如果想播出,也不是没有办法,就是买收视率,交保护费…”

“那后来怎么办?”

“我直接卖给了PPYV,让后者独播…《遇见王沥川》是去年PPTV点击率最高的剧集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注册会员…这一部剧的广告投放接近1.2亿…”

“…那很高啊!”

“对,然后我决定投资30亿做自制剧,打造流媒体平台!我们有接近5亿的网民,是有这个市场条件的…既然电视台要买收视率,那我就另起炉灶…”

不知道咋了,感觉浑身酸软…

明天四更,今天就这样了

第896章 我只想更进一步(14)

收视率造假早就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

五月份,《大祠堂》的出品人王建锋就曾爆料,“只要有钱,无论什么剧、无论在哪里播、什么时间段,收视数据都可以购买。一年花5000万元就可进入全国收视前十。”

为什么要造假?

因为电视台的收入就是广告,广告投放的标准就是收视率…

可以说:电视台的一切,都是向收视率看齐。

一旦有利润,就会产生利益链。为了收视率,不少人铤而走险,造假收视率。

收视率作假的手法主要有三种:干扰样本户、窃听和截留数据、直接篡改数据。

收买样本是最低级也是最容易操作的手段。

全国就5.79万余户样本家庭,分散到每个省,每个省仅几百、上千个,只要干扰100个,至少能控制1%的收视率。

1%是什么概念?目前热门的电视剧收视率才2-4%!

现行的索福瑞的收视率测评方法,用那么几百户所谓的样本户去推及一个城市的收视情况,直接导致了只要控制了几百户中的有限的几户就可以极大地影响一个城市的收视表现。

成本极低而灰色利益极高,根本没可能杜绝…

索福瑞是中国收视率市场的霸主,而全国电视台考核收视率的权威只剩下索福瑞,电视台只能用索福瑞,广告公司只认索福瑞…

后来,出了个CVB收视统计,但这玩意采样天生就是瘸腿的——所有采样全部非公开不透明,且样本率不足一半,刚开始都没有25%的比例。

而且他的采样多数是来自于IPTV,而IPTV最早最大的用户群之一是上海百视通,并且上海百视通全线数据全部接入了CVB采样里面,IPTV有个特色,你是在哪里装的,默认打开的电视台就是当地的,所以哪里用户多哪里收视率就贼高…

首节 上一节 672/7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