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听到中药心声 第209节

  陆轩结果检查单,一边给李老头把脉一边看着李成远拿出来的检查单。

  李老头是在一年前因为感觉身体不舒服住的院,住院期间查血肌酐:596μmol/L,肾脏彩超显示:双侧肾脏缩小。

  既往有糖尿病,一开始李老头是拒绝透析的,觉得偷袭的费用太高,而且一个月起码透析十几次,儿子微薄的工资根本不足以支付他透析的费用,期间也未服用西药。

  不过后来病情发展迅速,到了不得不透析的程度,李成远瞒着李老头把钱给付了,说是充值进去的钱是退不了的,李老头这才不得不接受现实。

  只是,李老头的情况有些严重,哪怕住院透析加上西药治疗,也没起到太好的效果,最后李成远的钱花的差不多了,只能办理出院。

  而李成远又是刘邵的粉丝,在刘邵的推荐下来辞了当地的工作,带着李老头来了甬城,前来陆轩门诊要求中药治疗。

  在来之前有查过血肌酐:672μmol/L,血红蛋白(HGB)89g/L,尿常规:尿蛋白(+++),潜血(+)。

  可以说,比刚开始住院时候的情况严重的多。

  陆轩一边看着检查单,一边又问起了李老头身体上的一些情况,并在病历本上详细记录下来。

  刻下症:全身乏力,怕冷,双下肢中度浮肿,按之凹陷,腰膝酸软,行走不利,食欲不振,眠差,大便干,小便短少,舌淡、苔薄黄,脉沉细无力。西医诊断: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期);中医诊断:关格(肾阳虚衰证)。

  对于中医来说,病历记录是一个基本功。

  病历记录这个事情,传统中医叫做写医案,有严格的要素记录和模式的。

  按照传统中医的说辞,不管现在的病历称谓,还是古代的医案,都统称为记医案。

  中医治病时对有关症状、处方、用药等的记录,多用做书名,如清代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近人秦伯未的《清代名医医案》等。

  医案即病案,是医生治疗疾病时辨证、立法、处方用药的连续记录。

  汉代名医淳于意创造性地记载了自己治疗的二十五例医案,当时称为《诊籍》。

  医案不仅仅只是患者的一些身体情况,还包括有患者姓名、地址、职业、病理、辨证、治疗、预后等。而后世医家有将自己所治疗的病案记录整理而为个人医案。

  也有专门选取古今名家医案汇编成册者,如《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古今医案按》等。

  现代医学书写病历,也有着系统严格的要求。

  病历是医护人员在诊断工作中的一份全面记录和总结,它既是确定诊断及制定治疗和预防措施的依据,也是总结医疗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进行科研的重要资料;有时还为其他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素材,完整的病历还可深刻体现出医疗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高低。

  陆轩在给李老头做诊断的时候,刘邵则是在一边好奇的看着,见陆轩在病历本上写下李老头不少情况,他不由想到自己之前在医院遇到的一些情况,忍不住道:“现在西医都不怎么写病例了,虽然的确是节省了不少时间,但也给患者带来了不少麻烦,换医院或者医生的时候,由于不知道上一个医生病症开方的情况,辨证相对来说也有了一些难度,而且患者也没办法很好的了解到自己的身体情况。”

  “当然,写了也没用,西医写的那些跟鬼画符似的,根本没人看的明白,也就他们自己人知道写的啥,不像中医,生怕患者看不懂自己写的啥,恨不得直接用正楷字书写病例。”

  “西医其实也是写的,只不过现在都不在病历本上写了,而是在电脑上操作。”

  “哪有什么样?写给自己看?患者难道就不能了解自己什么情况?吃了一些什么药?医生做了什么样的判断?”刘邵撇撇嘴道。

  “而且,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以前西医也是写的,只不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突然间就不写了。”

  “书写病例,本就是一直这么传承下来的,无论西医还是中医都是如此,怎么西医就直接省略了这一步,中医不还在坚持吗?”听得出来,刘邵因为这些年看糖尿病的一些事情,对西医有很深的怨念。

  “中医倒也不是坚持,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倒不如说是传承。”陆轩解释道。

  “传承?”刘邵眉头一皱。

  陆轩点点头道:“病历是社会进程中,医学系统的一种演化的结果,目的是一致的,就是记录病情建立档案,即可确定病情,又可做经验总结,甚至是作为教材参考,等作用。

  其实就是把病情数据化,模式化,可表述化,甚至做约定俗成的规范。

  对一个事物的描述,按照现代的物理学观点,就是时空要素,而中国古代对时空要素的讲究也是有自己的表达方式的。

  比如把时间和空间,引入干支五行,五运六气,十二时辰子午流注等模型。

  有些流派的医案,只侧重症状和脉象的表述,对年纪的记录不是很准确,也不记就诊时令,在何节气得病。

  而有些医家,对五运六气理解比较深刻的,就诊时间会精确到年月日,甚至把干支记上。

  这是一种习惯,在记录得病时间也会备注上。

  《黄帝内经》中也详细的讲述了九宫八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时间场和空间场,对人体有着各自的影响。

  就好像同样一种病症,不同时期,用药上也会有所不同,春夏不同,秋冬同样如此。

  这些都是形成疾病的要素,一个事物的组成因素很多,但是重点在哪里?如何简炼模型,其本身就是疾病的时空特征理解程度的体现。”

  “难怪现在中医都还在写病例,而西医却已经把这个工作给抛弃了。”刘邵听后恍然道。

  “那陆医生,我朋友他父亲的病吃中药可以吗?”刘邵虽然喜欢打听这些事,但好在也没忘记正事。

  “吃中药当然是可以的。”

  陆轩想了想道:“不过大叔病情比较严重,调理需要的时间不会短,真要见效的话怕是少说也要十天半个月,至于血肌酐和尿蛋白,要降下来,甚至恢复到稍微正常的状态,可能就得两三个月才行。”

  “时间长点没关系,只要以后能跟正常人差不多生活就行了。”李成远连忙道。

  “陆医生,吃那么长时间的药需要多少钱才行?”对李老头来说,他更关心的不是能不能治好,而是治好需要多少费用,自己能不能承担的起。

  不过,陆轩还没说话,刘邵便是安慰道:“叔,费用什么的你就别担心了,吃中药能花几个钱啊,一周的药,自费的部分可能也就一百多,甚至可能连一百都不到,一个月也就几百块钱的药钱,还不够透析两次的,这个你就放心好了,安心的在陆医生这边看。

  陆医生都这么说了,那就是把握很大,他说两三个月,我觉得可能你吃两个月不到的药就能把那几样不正常的指标恢复到接近正常的水平。”

  陆轩失笑,本想说一句你也不怕后面我治不好一类的话,不过想到大叔信心不足,想了想还是没说出口。

  不过刘邵这话还是有点作用了,李老头听后稍稍放心了些。

  “一个月的药钱就几百块的话,那还行,那还行。”

  看着李老头小心翼翼的样子,陆轩忍不住深吸一口气,心里复杂的很。

  虽然中医也有治不好的病,可像西医这样病没治好,还让患者返贫的情况却是没有多少,而且西医动辄高达数万甚至数十万的治疗费用,对现在很多人来说,不亚于在本就贫苦的基础上再背负上了一座大山,压的人连吐口气都是有些做不到。

  不然李老头断然也不会说出这种话来。

  陆轩甚至丝毫不怀疑,但凡刘邵说的治疗费用高一些,对方可能就会直接选择放弃治疗,不让自己成为儿子的负担。

  一个月几百块钱的治疗费用,对很多人来说,也许就是一顿饭的问题,可对像李老头这样的人而言,却是足以让他放弃活下去的权力。

  现实的残酷,让陆轩心情有些不太好。

  “陆医生,要不您给开点药,最好开半个月以上,我和兄弟刚来甬城不久,工作也还没找,您的号又比较难抢,有半个月时间缓冲,也方便一些。”

  刘邵的话将陆轩拉回了现实。

  “对对,陆医生,能开半个月的药吗?”李成远连忙问道。

  从几人的话里行间,陆轩也知道李老头为了治病,家里的积蓄怕是已经用的差不多了,不然也不会有放弃治疗的打算,于是点点头道:“可以。”

  “谢谢陆医生。”李成远连忙道谢。

  陆轩微微摇头,随后埋头写写画画,将方子写在了病例的下方。

  处方:金匮肾气丸化裁。

  用药:黄芪50 g,白术30 g,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芡实各20 g,泽泻、茯苓、牡丹皮、肉桂、附片(先煎)、陈皮、川牛膝、蝉蜕、黄芩、炙甘草各10g,熟大黄6 g。14剂,每天1剂,水煎服。

  写完,将病历本直接给了季修文。

  季修文看了眼陆轩写的辨证过程和方子,微微皱眉,想着其中不明白的地方回头再问问,于是就打算将药方登记进系统。

  但刘邵却是对这方面比较好奇:“陆医生,您开的这药能说说其中的医理不?”

  李成远则是诧异,还能问这些吗?

  他不知道,以前可从未有医生会说的那么明白。

  按照他的理解,那就是我开的药,你吃着就好了,至于其中的医理什么的,患者不需要知道那么多。

  不过,李成远也知道,刘邵对中医比较好奇,会开口询问倒也正常。

  毕竟,他之所以会关注刘邵的直播间,主要也是因为刘邵在直播间里会讲一些关于中医的一些故事,以及自己这些年看病的情况,自己看病的同时,也宣传中医。

  特别是在刘邵找到陆轩之后,越来越多的人都在关注刘邵,再加上刘邵的身体情况越来越好,刘邵本人对中医也是愈发的好奇。

  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又岂会放过。

第一百七十七章 治病当以两本为第一要义,生死关头救阳为急

  刘邵的事情,他本人经常会在直播间提及。

  也会说一些关于自己找陆轩看病的一些趣闻,特别是陆轩会详细跟患者说清楚医理和药理,让直播间不少人都是将信将疑。

  有人信,也有人对刘邵这话充满着怀疑。

  毕竟,就现在的社会环境而言,很多人都怀疑真的会有这么和善的医生吗?

  态度好也就算了,不少医生态度都还是可以的。

  态度差的医生有,但不算多,顶多就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久而久之,医患关系也就因为这些人而越来越差了。

  但像刘邵口中,陆医生这样的医生,还是蛮少见的。

  所以,李成远很好奇,陆医生真的会讲的那么详细吗?

  就在李成远疑惑的时候,陆轩则是无奈地看了刘邵一眼,本想着回头跟季修文单独讲讲的,现在刘邵想知道,他也只好说道:

  “按《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曰:“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肾气丸主之。”

  大叔的病情已发展至慢性肾衰竭后期阶段,证属肾阳虚衰,故以金匮肾气丸为基础方加减,以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方中熟地黄为补肾填精之要药,与山茱萸、山药相伍,所谓“三阴并补”;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使得肾中元阳得补,阴阳互生,刚柔相济;

  同时用茯苓、泽泻以淡渗利湿,牡丹皮活血散瘀并清泻肾中伏火。

  大叔舌淡,食欲不振,双下肢水肿,故配合黄芪、白术药对以健脾益气、利水消肿;

  而陈皮、芡实药对以理气行滞、收敛固涩而补肾;川牛膝、蝉蜕药对以活血祛风、搜剔通络,熟大黄通腑泄浊排毒,全方共奏补肾健脾、活血利水、泄浊解毒之效。”

  刘邵赶忙看了眼陆轩写在病历本上的方子,快速记忆了一番后,方才转头看向李老头:“叔,听到了吧,陆医生可厉害了,听他这语气我就知道您这病肯定能治好的,甚至一两个月就能见效。”

  李老头虽然是农民,读过的书不多,也道理还是知道的,陆轩说的那些的确给了他莫大的信心。

  如果不是有把握治疗,谁又能将其中的医理和药理说的那么详细呢?

  他以前接触过的那些医生,可做不到这般。

  而且,陆医生虽然年轻了点,可医术那的确不是虚的。

  儿子李成远是刘邵的粉丝,他竟然也能看到李成远看刘邵的直播,他还记得,一年多前的刘邵可不是这样,没什么精气神不说,一副病恹恹的模样,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半只脚已经踏进了阎王殿,就差那最后一步了。

  可再看看刘邵如今的模样,那像是半只脚踏入阎王殿的人,说刘邵是正常人他都丝毫不怀疑。

  刘邵身上的变化他是看在眼里的,不然本不愿意治疗的他,也不会答应儿子辞职来甬城了。

  倒不是说怕死,死也比穷好。

  还是因为儿子那番话,让他想要活下去。

  再加上听到治疗费用不高,更是让他心里升起了一丝希望。

  如今,听了陆轩这番话,李老头觉得,自己可能真的命不该绝,就好像刘邵说的,遇到了陆医生,自己就不该死。

  两人信心满满,倒是让陆轩有些哭笑不得:“老刘,我都不敢说一两个月就能见效,你怎么敢说的啊?”

  刘邵笑道:“怎么敢说?”

  “陆医生,这可是我这些年看病悟出来的一个道理,医生说的话就只能听七八成,当然,这里说的不是庸医啊,庸医说的一成都不能停。

  我说的是像您这样的医生,这类话不能全听。”

  “你说说什么道理?”陆轩这下子真的有些好奇了,这家伙还能说出什么来。

首节 上一节 209/2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