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这次奥斯卡提名,我打算出去一趟,看下能不能引进一些国外的视效技术,慢慢的把星空广告的后期部门搭建起来。”
韩山坪皱起了眉头,“国内的影视环境你很清楚,你愿意投入,中影当然会支持,但国内的影视环境能不能支撑起一家大型的视效公司,就有待考证了。
我知道你兜里不缺钱,但都砸进去的话,风险就太大了。”
“也不是说都砸进去,国内的市场在别人看来情况不太好,但我却觉得是难得的一个黄金期。要养活视效公司,靠的就是项目。
眼下尽管电影市场的情况不好,但电视剧方面市场还是很广阔的。视效公司刚起步,通过电视剧市场来磨炼团队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况且在让学校组织人去学习之前,我就给了一个项目到动画学院,光是那个项目养一个几百人的团队都不成问题。
星空广告不缺影视项目,缺少的是影视投资。”
星空广告的步伐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让雪姨主管影视剧投资,也有用投资来给后期部门拉业务的意思。
韩山坪突然抬起头看着跟前的年轻人,意味深长道,“你今天过来,不会就是为了来中影拉投资的吧?你给了动画学院什么项目,让学校都心甘情愿派人出去学习?怎么也不给中影一个?”
“韩总说笑了,中影哪会缺项目。”袁梁不由苦笑。
韩山坪没再晾着他,“知道你在惦记影视拍照的事情,但这事急不来,我说了也不算。星空广告的框架要是能够搭起来,迟早都会变成星空影视的。”
“那已经在商量了么?”
韩山坪点了点头,“你要想通知一下来就申请,就多拍几部像《花束般的恋爱》这样的电影。
国内的影视环境是不太好,但我相信总会有好起来的一天。”
中影韩山坪,网传座山雕。然而他对国内影视环境的贡献,却是毋庸置疑的。
跑一趟中影,袁梁心里大致有了判断。
民营影视的牌照,只会比前世提前,但具体是多久,那就说不准了。
袁梁只是只蝴蝶,改变不了官方在策略的计划。
而跑这一趟,也让袁梁对星空广告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北美之行势在必行,如果能在引进视效软件搭建星空广告后期部门的同时,拿出一个由星空广告后期部门主导制作的项目出来,星空广告变成星空影视就板上钉钉了。
第77章 功夫片和漫威
家里有粮,心里不慌!
袁梁之所以敢在视效后期布局,主要也是因为兜里还有三瓜两枣。
《垫底女生》的票房虽然不高,但在世界各地的版权却卖得很好,东方式的教育片,在世界各地都很吃香。
截止去年年底,中影把《垫底女生》的票房分成划到星空广告,《垫底女生》就为星空广告带来超三千万的净收益。
相比电影,《起风了》专辑带来的收益其实更多。这张专辑虽然是去年六月份发行,但却是千禧年华语市场卖得最好的专辑,没有之一。
尽管盗版横行,麦田的渠道也不尽人意,但还是给袁梁带来四千多万的收益。
只不过这些收益一部分投进了《花束般的恋爱》,一部分用来让闫晓东、黄勇带人出国学习了。
再加上袁梁一直放在《萌芽》连载攒版权的小说和《年少有为》这张单曲,躺在袁梁账户上的钱,还有五千多万。
五千万放在好莱坞偌大的视效市场,打不起几个水漂,但是用来引进技术和筹建后期部门,暂时是够用了。
至于下一部电影,以《花束般的恋爱》现在的势头,等国内下映之后再跑曰韩欧美卖一趟版权,再收个几千万不成问题的。
继情人节当天《花束般的恋爱》创下930万的票房记录之后,电影的热度就彻底被炒起来了。
情人节第二天,再次斩获560万,要知道,这可是工作日。
而当时间来到周末,《花束般的恋爱》票房再起涨幅,周六当天收割660万,周日飙升到720万。
《花束般的恋爱》上映两周,总票房突破4000万,一举打破国内多项票房记录。成为千禧年以来,票房位列次席的国产电影。
而且《花束般的恋爱》的脚步还没有停下来,虽然盗版已经影响到票房,但以电影已经形成的影响力,在接下来的半个月再拿一两千万的票房完全没压力。
不过袁梁却将宣传团队叫了回来,电影到这个地步,再宣传意义已经不大了。
“讯姐,辛苦了!”星空广告,袁梁见到了邹迅。
《花束般的恋爱》上映后,媒体上关于谁是国内第一小花的讨论愈演愈烈。
凭借《苏州河》有着巴黎影后加持的邹迅,在《卧虎藏龙》影响力还没上来之前,媒体正在热评的四小花旦,邹迅稳居榜首。
“有钱赚谁会觉得辛苦,可以嘛,一不小心都快成奥斯卡大导演了。”
邹迅虽然开着玩笑,但袁梁却感觉到了她话语中的疏离。一点也不像拍《花束般的恋爱》时,天天折腾她自己的小腰。
“就算拿了奥斯卡,讯姐依旧是我的讯姐,好莱坞奥斯卡也没什么了不起,讯姐要想去,我就把讯姐送上去。”
邹迅直勾勾盯着他,突然拎起挎包扔了过来。
袁梁伸手刚接住,她就像只小野猫一样走了过来,一口咬在袁梁胳膊上。
“真想咬死你!”
袁梁轻轻搂着她,“讯姐,咬错地方了,我教你……”
许久,当办公室的门再次打开,办公桌上就已经摆着了好几个装矿泉水的空瓶子,讯姐见着办公室外有人经过,脸色顿时就红扑扑的。
“你真想进军好莱坞?”讯姐努力保持着镇定。
袁梁摇了摇头,“也不能说进军,而是国内的电影市场容不下一些大制作,需要扩展国外的市场。”
像《英雄》那样的电影,单凭国内市场是根本容不下的。
“大制作,有多大,你之前写的那个秦朝的剧本?”
“那个剧本现在还拍不出来,再说剧本也还没有完善,国产电影要想往外面走,最好的题材还是功夫片。”
香江老一辈电影人都说过同样一句话,国产电影想要走出去,只有在功夫电影方面做文章。
刚刚在北美上映的《卧虎藏龙》如此,张一谋的《英雄》也是同样的道理。
然而当香江那一批功夫明星渐渐老迈后,功夫片好像就断了档,没有故事,没有团队,没有人敢拼命,没有人再想往外面冲。
很多人都说国际章这不好那不好,绯闻八卦一箩筐。
但是像她那样一心想出头,一心想往外面走的艺人,往后十年的娱乐圈就不多见了。
可要从功夫片入手,同样很难。
对于功夫电影的没落,袁梁其实做过很细致的研究。
很多人说功夫片的没落是因为武打巨星的凋零,但只要认真研究过千禧年之后的国内电影市场,其实不难发现主要是因为没有资本愿意捧新人。
华艺、光羡这些都在追逐利益,追逐票房号召力。
像吴晶那样出色的功夫传承人都没有资本愿意捧,人才断档,功夫片没落也就成了必然的事情。
《英雄》《功夫》甚至《无极》那样的大烂片也都证明,功夫电影在国内外一直都是有市场的。
当然,市场归市场,电影的核心终归离不开故事。
武侠几乎被金老先生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给定义死了,想要开拓出一条路来千难万难。
袁梁不由想到了漫威。
功夫片动作片其实都是不存在的超能力,漫威的路子是不是可以抄一抄?
武当、少林为什么不可以拯救世界呢?
《功夫》的剧本既然都已经给星爷了,这个想法就有延续的可能。
“想什么呢,笑那么猥琐?”邹迅见他笑得哈喇子都快出来了,不由问道。
“想到一个挺有意思的点子,讯姐,我过几天要出去一趟,你要不跟我一起去呗?”
“我去干嘛,又不是我的作品,再说我也没有档期!”
迅姐和高姐姐的《十七岁的单车》已经正在做后期,王晓帅没赶上今年的银熊奖,选择了正常审核准备拿到院线去试一试。
袁梁也就是问问,雪姨已经正式就职星空广告,这一趟怎么都是要出去了解下情况的。
不过他这一走,迅姐和高姐姐又会马上在《十七岁的单车》剧组碰头。
袁梁还真怕她两在宣传的时候撕起来。
第78章 最后的电影
2月20日,提前回金陵处理家里事情的魏东回到星空广告,袁梁叫上所有人开了个会。
“现在国内的项目少,电影投资方面我们自己来主导就好了。至于电视剧方面,我看了下玲姐刚刚报上来的项目,挑了几个出来。
《十八岁的天空》《炊事班的故事》和《穿越时空的爱恋》这几部问题不大,重心是《风云》改编的电视剧版。
这个剧应该会有不少的特效镜头,我们要组建后期部门,是个很不错的学习机会,在投资上我们可以适当多投一些。”
影视民营没开放,煤老板没进场前,星空广告只要打开投资的大门,就会有无数剧本送上门。
袁梁真正的目标其实是《风云》的后期制作部门,《风云》里那种已经成型的特技和视效上的结合,是一种大众最认可的武侠打开方式。
相反,在视觉上更较真的《风云》电影,知名度反而不如电视剧里那四十米的长刀。
“那要不我们干脆多投一些,把主导权拿过来?”魏东提议道。
“主导就不用了,现在我们的任务是找机会学习。”袁梁摇了摇头,他主要是对现阶段香江的视效团队不熟悉,要是熟悉的话可以直接过去挖。
“至于电影,梁师兄手里有没有合适的项目?”袁梁看向梁青松。
之前他就说过拍完《花束般的恋爱》后,让梁青松自己找一个项目试试手。
梁青松闻言有些意动,然而却很好的克制着,“剧本是有,但我手上的还不够成熟,不过我最近看上一个版权,就是不知道对方卖不卖。”
“什么版权?”
梁青松笑意盈盈看着袁梁,“《最后的电影》!”
袁梁骤然愣了愣,突然反应过来这是自己从《世界奇妙物语》中抄出来的一个特别版的故事,在《萌芽》上连载了小半年时间,书卖得不错,大众的评价也不错。
梁青松之所以要对自己卖关子,大概也是因为之前滕华滔想找自己买版权,被自己拒绝了。甚至于《萌芽》上的那些作品版权在他的身份曝光后,极少有人再来问。
毕竟,袁梁自己就是个导演,对自己的作品肯定有更好的见解。
“《最后的电影》的确是个好故事,师兄要拍直接拿去拍就好了。不过那个故事要改编,师兄还得费一番功夫,我那个故事可还没写完。”
“没写完?”梁青松闻言一脸问号,整个故事明明就交待清楚了呀?
袁梁点了点头,照着《世界奇妙物语》特别版中的故事,袁梁的确是抄完了。
但在抄完这个故事的时候,袁梁却想到了一个更好的收尾方式。
“师兄不妨想一想,女主既然成了天堂的固定剪辑师,当男主的人生走完,她是不是又要再剪一次男主的故事呢?
女主留在天堂的方式本来就有些强求,如果是还能再换一只水晶笔呢?”
梁青松皱眉沉思片刻,脸上的表情顿时豁然开朗,他看向袁梁,语气有些激动。
“你真让我拍《最后的电影》?”
这一刻,梁青松也意识到袁梁这三言两语的指引,已经将《最后的电影》这个故事的悬念拔升到怎样一种高度。
“后面的故事师兄就只能自己动笔了,具体的我也还没想好!”
其实这个收尾方式,还是袁梁在看《最后的电影》时,从评论区偶然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