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孔明。
其他人也是因为如此选择的他。
接下来的那一段戏。
本来高欣欣是准备打算拍个两三遍的。
至少一遍是过不了的。
这是关键的隆中对。
三顾茅庐里最重要的戏份。
刘和伟的状态明显是不太够的。
至少在之前是不太够的。
他的感觉就不太对。
并没完全同步到刘备的角色里,只是因为刘和伟本人作为演员的素质相当的优秀。
所以很多时候就能够掩盖各种各样的缺陷。
只是那终究和角色本身的理解差了一筹。
没办法完成完全的代入。
没办法发自内心的感同身受的去理解。
本来应该是这样的。
只是当他的眼神对上李云的眼神时。
高欣欣就发现了一件事情。
刘和伟的状态对了。
眼神就像会说话的窗户,他是能够完成与他人对话的职能的。
也就是常常说的带人入戏的本质。
刘和伟就看到了李云双眼的演技,还有情绪里蕴藏着的悲悯。
他看到了天下苍生,看到了饿殍遍野,看到了诸葛卧龙,身在南阳诸葛庐,心却在苍生天下事。
那种情感就让刘和伟也开始共鸣。
思考起自己在三国时代里的地位以及责任。
心中有着熊熊燃烧的烈火。
回想起当时高欣欣说过的话,三国时代是英雄们的赞歌,百姓们的悲歌,饿殍遍野黄巾起义,五代十国魏晋南北朝,那是整个华夏历史上最悲哀,最黑暗的时刻。
一切一切道德底线的事情都在这个时候发生。
因为国弱,因为国乱。
因为这就是乱世的本质。
因为这没有稳定的政权。
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纷乱之恶发生。
孔明先生因为悲悯。
无力改变这一切。
需要有人号召来完成这一切。
似乎这个人。
好像可以是自己。
可以是那个天下豪杰之最为积弱的那个人。
“汉室倾颓,奸臣当道,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
欲伸大义于天下!
说到这句话的时候。
就完全清楚了重量的情感。
也是刘备在最开始说话的时候。
汉室倾颓,奸臣当道。
百姓于世,民不聊生。
“自董卓谋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不及袁绍,更最终能攻下袁绍者,更是天时,也依靠人谋耶。”
“今曹操拥有百万之众,携天子以令诸侯。”
“此城不可以与之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为援,而不可图之。”
此时刘备就点点头,听着诸葛孔明分析局势。
然后孔明便说到这荆州。
刘璋之地,这刘璋在荆州始终不得人心。
这刘备终于要借荆州了。
虽然到最后也是有借无还。
毕竟刘备再过仁德。
如今他干的事情也是争夺天下大地之正统。
哪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
“曹操占据了天时,而孙权占据着地利,而将军您只需占据人和!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此可将中原徐徐图之。”
此时诸葛和我们的一番隆中对就将刘备说的热血沸腾。
孔明啊,他就是自己,苦寻已久的谋者。
而孔明在给他徐徐图之的时候。
眼神里却闪过了一丝所有人都能看得清的情绪。
那是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感觉。
那是一种不理智的情感。
一种大概不会出现在孔明身上的情感。
不理智的冲动。
是啊。
明明孔明先生才是那个最爱说天时地利人和的人。
如今他只说了人和。
而天时与地利没有。
这是理智无法覆盖的情感。
刘备。
诸葛孔明。
天下苍生,百姓涂炭。
此时刘备就站起身来。
孔明抬头望着这位将军。
那是刘和伟即兴而发的台词。
孔明先生。
与我一起。
为这天下苍生。
去复兴汉室吧。
第413章 ,既生瑜,何生亮
诸葛孔明活了。
刘备活了。
这一支复兴汉室的蜀汉队伍,活了
他们也许有着不同的出身,不同的思想,理念.
一切的一切,都有所不同。
他们能够聚集在一起.
单纯的就是因为一个纯粹的,热切的理想
仁德盛世,天下苍生!
便是这个纽带,将他们聚集在了一起。
刘备的理想.构建起了群星。
如果说之前的《三国》拍摄的是群像剧的感觉的话。
那么现在,似乎,却出现了一个明确的主视角。
这些蜀汉豪杰们。
他们因为‘仁德之主’的纽带而聚集在一起。
和‘东吴’还有‘北魏’的立场完全不一样的视角。
东吴是为世袭贵族,高官贵胄。
北魏是为草根枭雄,霸尽天下。
只有刘备是起于微末,以仁德治世心。
他们的理想理念,这个群体,就最能让人共鸣。
拍到这里的时候,高欣欣就知道,这《新三国》的蜀汉势力活了。
起于微末,中年依然颠沛的蜀汉之主。
此时,高欣欣呢喃道。
“这就是三国的魅力.”
而现在,高欣欣看着诸葛孔明
他不仅仅自己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