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第797节

  听陈国华这么说,邱宗岳点头问道,“那你什么时候跟杨振宁教授讨论完?到时候我来领他参观一下振华研究所吧.”

  “还要两天,这样吧领导,到时候我让老薛领杨教授参观就可以了,如果有时间的话,我亲自领他参观也没有问题。”

  为了能够说服杨振宁留下来,陈国华也是拼了。

  作为物理学界的双子星,不管是李政道还是杨振宁,他们两人在数理方面的成就和天赋都是非常强大的。

  时间转眼过去了两天,陈国华终于结束了跟杨振宁的交流。

  此次交流对双方来说都有很大的收益,特别是杨振宁,他算是彻底服气了。

  只因为陈国华的数学能力实在是太强了。

  还有就是内地这边的计算机,居然有数学建模。

  任何一个物理问题,陈国华更多时候都是依赖于数学建模来解决问题,可真是把杨振宁给震惊得一愣一愣的。

  北美那边根本就没有数学建模这东西。

  倒不是他们那边的计算机水平太烂,而是他们关于数学建模的技术不行,起步太晚。

  原时空历史上,国外是从六十年代开始,关于数学建模的方法和技术才不断出现,并且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生物、医学、工程等各个领域。

  然而,这些都只是粗浅的应用,根本无法应用在高端科研项目当中。

  或者已经有了这样的应用,但很难被重视,因为无法解决问题,技术也不够。

  正在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还是在原时空的一九八五年的北美及其应用联合会举办的。

  而这个时空,北美那边压根儿就没有。

  相反,内地这边不仅仅在一九六一年就已经开始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并且也在之后的几年里,陆陆续续培养出了不少数理方面的人才。

  除此之外,在高端科研领域,更是早已经普及开来了。

  也因此,杨振宁得知这些方法之后,才会如此震惊。

  毕竟印象中,内地的计算机水平真的很一般。

  却是没想到,北美那边居然还不如内地,甚至可以说是落后太多了。

  “陈主任,我能参观一下你们振华研究所吗?”

  办公室内,陈国华还没开口,杨振宁便提出了要求。

  “当然没有问题,走,我带你去”陈国华顿时微笑着说道。

  结果杨振宁却是罢了罢手,道:“不敢麻烦你,你还是随便安排一个人带我去逛逛就可以了,特别是有些机密的地方,我可不敢去”

  他有些自嘲地说道,陈国华却是大笑:

  “杨教授,我们当然是非常相信你的,还希望你不要说这些不利于团结的话,哈哈”

  笑话过后,陈国华就喊来薛亚军,让后者帮忙带杨振宁去参观。

  薛亚军是副主任,这个级别绝对是足够了,并且也能够显示出振华研究所对杨振宁的重视。

  其实最好还是陈国华亲自带对方去参观,只不过对方都这么说了,陈国华当然不好继续坚持。

  于是,在薛亚军的带领下,杨振宁开始参观起了振华研究所。

  说实话,杨振宁确实是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真的是第一次看见如此先进的科研机构。

  无处不在的监控设备,还有充当运输机的无人机、机器人实验室等等,全都充满了科幻感。

  “薛主任,我能够请问一下,什么叫算法吗?”

  经过软件实验室的时候,杨振宁看到正在一排排电脑,还有正在电脑面前忙着敲击键盘的科研人员,顿时忍不住好奇地询问道。

  “杨教授,算法的定义我是知道的,应该是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算法代表着用系统的方法描述解决问题的策略机制.不过,更具体一些,我就不知道了。”

  听到薛亚军的回答,杨振宁恍然地点点头。

  这多多少少有点类似数学建模,却又不完全类似。

  只能说振华研究所的科研技术水平之先进,简直闻所未闻。

  作为物理学界的诺奖大佬,杨振宁在北美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他当然是参观过不少北美那边的先进科研机构。

  然而跟振华研究所相比较,却又是落后了一个时代。

  是的,就是落后一个时代!

  眼前这些软件实验室里的科研人员,他们都在电脑面前敲击键盘,看他们熟练的操作,完全不需要看键盘,就知道他们有多厉害了。

  在北美那边,华润公司出口的电子产品,都已经席卷了整个北美,杨振宁自然也听说过了这件事。

  甚至他自己也买了一台进阶版华兴数码单反。

  “杨教授,前面就是我们的航空发动机实验室了.”

  杨振宁一听,顿时摇头道:

  “那我不就不去了,航空发动机这东西太高端了.”

  其实不是高端,而是太敏感了。

  薛亚军闻言,也没有坚持。

  只要目的达成就可以了。

  另一边,陈国华已经见到了李政道。

  后者刚见面的时候,就对陈国华一阵夸赞。

  “陈主任,你知道吗,我年轻的时候,也是哥伦比亚大学最年轻的教授,那一年我才二十九岁,可是现在看到你,我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

  当年李政道之所以离开普林斯顿大学并且加入哥伦比亚大学,便是因为他已经决定不再跟杨振宁合作了。

  早在李政道和杨振宁两人合作发表《状态方程和相变的统计理论》时,就因为署名的问题闹过不愉快。

  按照国际惯例,论文发表的时候,都是以姓名首字母排序来确定作者署名的先后顺序。

  如此一来,那么李政道的名字就会排在杨振宁之前。

  可是杨振宁却找到李政道,提出他比李政道年长几岁,希望作者署名的时候能够将他的名字放在前面。

  对于这个提议,李政道虽然不愿意接受,但最后还是勉强同意了。

  后来第二次合作发表论文时,李政道说服了杨振宁,按照国际惯例来署名。

  但之后,两人就不再合作了。

  可是后来,李政道看了杨振宁公开发表的一篇论文,他对后者这篇论的出发点持怀疑态度,所以当杨振宁来看他的时候,两人就此展开了讨论。

  讨论过后,两人又共同署名发表了一篇论文,并且也恢复了合作关系。

  之后,两人就开始合作并且发表了经典论文《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守恒质疑》,因此获得了第二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然而分歧也因此逐步扩大,从斯德摩尔的颁奖出场顺序到后来论文的贡献谁大谁小的讨论,两人各执一词,最终两人走向决裂。

  “李教授太谦虚了,您可是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大人物,当年您拿奖的时候,我还在准备高考呢”

  陈国华热情地笑着回应说道。

  李政道跟杨振宁是在一九五七年拿奖的,那个时候,陈国华确实是还在六十五中读书呢。

  “你们都别谦虚了,你们啊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一旁的领导,笑呵呵地说了一句,大家伙顿时大笑了起来。

  跟杨振宁差不多,陈国华也跟李政道交流了两三天,之后又安排人带对方参观了振华研究所。

  在他们两人离开京城之前,陈国华分别找到了两人,希望他们两人能够回来内地,为祖国的科技事业添砖加瓦。

  但两人明显十分犹豫,陈国华虽然表示理解,但还是十分诚恳地邀请两人回来。

  虽说他们两人都已经加入到了北美,不算是中国人了。

  可这个很重要吗?

  只要他们乐意回来,陈国华相信,上面肯定不会阻止。

  像李政道和杨振宁他们这些闻名全世界的大科学家,不管去到任何地方,那都是非常受欢迎的人物。

  “杨教授(李教授),不妨考虑一下,十月份我将会在北大召开数学报告会,我希望你们到时候能够来参加一下.”

  分别找他们两人谈话的时候,陈国华的说辞,几乎是一致的。

  “未来,我将会在数学领域投入更多的时间,解决更多高尖端的问题换句话说,未来,我很有可能会召开更多的数学报告会”

  “我是希望杨教授(李教授)你们这样的顶尖人才,能够回来,帮助我们这个民族发展我们的物理基础”

  “在过去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我们这个国家一直都遭受列强的欺负.”

  “现如今我们站起来了,但是我们的脊梁骨还没彻底挺直,我希望杨教授(李教授)能够回来助我们一臂之力.”

  陈国华的态度是非常诚恳的,只不过,李政道和杨振宁两人并没有当场答应下来。

  他们两人的家庭都在北美那边,想要回来,肯定需要跟他们家人讨论一下。

  并不是说回来就回来的。

  不过,陈国华都非常清楚,他们两人都十分心系祖国,就算现在不回来,按照原时空的历史,他们也都会回来的。

  李政道和杨振宁两人回北美了,陈国华也转身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当中。

  八月很快就过去了,进入九月份之后,陈国华就去了一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只因为内地第一架人造卫星火箭终于做好升空准备了。

  “陈主任您来了,我们已经做好了所有的准备,现在就”

  刚抵达发射中心,这边的负责人付立庆便带着人来迎接陈国华了。

  “付主任,我知道了,麻烦您先带我去通信部,我需要跟通信部的同志确认情况”

  陈国华并没有接受对方提议先去接待宴席的事儿,而是直接提出了要去通信部。

  火箭发射非常重要,作为负责人之一,陈国华必须要保证所有的技术都通过,也要确保各部门的技术员都很清楚自己在干吗。

  其实,就算他不来检查,郭永怀他们这些人也不是吃干饭的。

  此前陈国华就已经说过了,必须要确保每次考核都是一百分,就算是偶尔有一两次考了九十九分,那都不行。

  因此关于这次卫星发射,所有人都严阵以待。

  便是邱宗岳也都来过几次。

  要知道,在之前,邱宗岳都没有去过西北那边的原子弹实验室,反倒是现在,因为人造卫星,他却是来了一次酒泉中心这边。

  “好的,陈主任,请跟我来。”

  付立庆闻言十分错愕,但还是没敢多嘴劝说陈国华。

  后者的职位比他高,地位更加不是他一个小小的主任能够比拟的。

  虽说陈国华也是主任,但主任和主任之间,也是有很大差距的。

  比如京城王府井街道办的王春梅主任,跟陈国华这个主任,那就完全没有任何的可比性。

  抵达通信部之后,陈国华简单跟他们寒暄几句,然后就要求开始进行测试。

  距离火箭发射已经不足一周的时间,那么所有的准备工作其实都已经完成了。

首节 上一节 797/10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