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组织大佬报警,声称被我诈骗 第593节

  “可是,我们怎么知道这个通行码到底是什么?我们不知道它是几位数的,也不知道是否包含特殊字符,更不知道是霓虹国语还是通用语言。这简直就是大海捞针啊!”有人感叹道。

  刚解决掉一个难题,更大的挑战就接踵而至。这次,他们的困惑和迷茫丝毫不亚于之前面对那个复杂环节时的感受。

  看来,他们的猜测是正确的。那个复杂的环节确实只是为了掩盖这个真正的入口而已。这个弹框是真实存在的,不像之前那个环节那样虚假。众人可以肯定,这就是他们一直在寻找的入口。

  然而,问题在于,他们对这个通行码一无所知。

  这就像捡到一部手机,需要猜测主人设置的密码才能打开。

  密码的位数是固定的,可以是数字与通用字符的组合,也可以是其中的任意一种。但即便如此,也存在成千上万种排列组合的方式。你对这个人设置密码的习惯一无所知,甚至不知道到底是谁设置的密码。

  在这样的情况下,给你三次机会去尝试打开手机,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手机密码的问题其实并不难解决,可以通过刷机等方式来绕过密码环节。普通人都能做到,更不用说技术人员了。他们有更多的方法来解锁手机。

  然而,王所长等人面对的通行码却没有这样的选择。他们无法像解锁手机那样选择“刷机”来绕过通行码。事实上,这道防火墙的通行码位数、字符等都是不固定的。它的排列组合方式比手机密码要复杂得多。

  手机密码只是初级阶段的排列组合,而这道防火墙的通行码则是真正意义上的高级、无规则、无秩序的复杂字符组成。两者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众人的心情可想而知,他们刚刚解决了一个难题,却又迎来了一个更加复杂、更加棘手的问题。而且,这次没有任何捷径可选。

  “谁知道呢?谁会了解霓虹国专家设置密码的方式啊?我们对他们一无所知,就算是瞎猜,中奖的可能性也几乎为零。”有人无奈地说道。

  “这也太离谱了吧!我们还得先知道这个通行码才行,否则一切都是徒劳,根本过不去这道防火墙。”另一人抱怨道。

  “不会吧?或许前面的步骤里有什么关于通行码的线索呢?只是我们漏掉了而已。”有人试图寻找一丝希望。

  “问题是,我们根本就不可能知道什么才是有用的信息啊!就算摆在我们面前,也不一定能够确定。谁知道那些人脑子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又有人反驳道。

  “他们完全可以随机生成通行码啊!只要保证有某种规律就行。但这个内网本身就不是为了让人破译的,所以根本不需要遵循什么规律。他们自己人使用的时候,自然是没有这个顾虑的。”有人分析道。

  “如果我是他们的话,为了保险起见,我肯定会每隔一段时间就更换一次通行码。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就行了,这样才是最安全的!”又有人补充道。

  他们纷纷吐槽起来,感到无从下手,一个个都郁闷至极。距离任务完成的时限越来越近了,只剩下最后四天的时间。

  机房里的气氛变得前所未有的压抑,众人几乎被这个弹框折磨得失去了耐心。

  没错,用“折磨”这个词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

  昨天他们刚刚顺利解决了那个复杂环节的问题,还没来得及高兴,通行码的问题就接踵而至。谁也没有头绪,这个该死的密钥到底是什么?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正绞尽脑汁,试图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梳理出与密钥相关的线索。他们深知,对于密钥的猜测绝不能是漫无目的的瞎碰,即便是猜,也应当建立在某些合理的推测或是证据的基础之上,否则一切努力都将是徒劳。

  此刻,众人即便紧盯着屏幕,也似乎无济于事。于是,大家纷纷掏出笔记本和笔,开始在纸上涂涂画画,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琢磨那神秘莫测的密钥。

  “这个通讯码,它到底会隐藏着怎样的信息呢?通常情况下,应该会使用某种通用的语言吧。但也不能排除霓虹国人会使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进行编码……”有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对,确实有这种可能。或许他们先用霓虹国语进行编码,然后再转换成通用语言,这样一来,我们就得把这个过程逆向推导出来。”另一个人接着分析道。

  “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现在连密钥的具体位数都还不清楚。它可以是任意字符的组合,完全取决于霓虹国当初设定它的专家们的心思。我们根本无从知晓它的具体形式,毕竟我们不是他们肚子里的蛔虫,无法揣测他们的想法。”有人面露难色,不禁感慨道。

  “要不我们试着黑进其他网站,或者想办法获取几个霓虹国军人电脑的后台数据,说不定能找到些线索呢?”突然,有人提出了一个颇为大胆的想法。

  然而,这个建议很快就被众人否定了,因为它实在是太不切实际了。

  “先不说我们如何能够接触到霓虹国军人的电脑后台数据,就算我们真的成功了,普通的军人也不太可能接触到这种高级别的通行码。更何况,如果我们一开始就锁定高级军官的私人电脑,那更是难上加难。他们的使用记录随时都受到严格的监控,我们就算黑进去了,也未必能有所收获。”有人理性地分析道。

  “至于去搜索霓虹国通讯技术模块专家们的私人社交媒体账号,试图找出他们设置密码的习惯或倾向性,那更是大海捞针,几乎不可能实现。”又有人补充道。

  “一般来说,这种通行码应该会有几次输入机会吧,以防止因为不小心输错而导致无法进入。尤其是当通行码比较复杂时,一不小心就可能出错。”有人试图从通行码的使用规则上寻找突破口。

  “但也不一定。如果第一次输入就错了,很可能这道防火墙就会直接锁定我们的侵入行为,那我们的努力就都白费了。”另一个人提醒道。

  “所以,我们还是得好好想想这个通行码到底可能是什么,不能抱着试错的心态去胡乱猜测。”有人总结道。

  “说得轻巧,猜也得有个方向啊。我现在是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该从何入手。有没有人能解释一下,我们到底应该从哪个方面开始分析呢?”有人显得有些焦躁不安。

  “哎,这个时候,或许就需要我们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了。毕竟,一切皆有可能。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得从无数的可能性中找出那个唯一的正确答案。”又有人鼓励大家道。

  于是,众人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有的忙着查阅资料,有的则试着在纸上写写画画。

  虽然现场气氛热烈,但每个人的手上都没闲着,都在为解开这个谜团而努力着。

  “等等,我好像找到了一些与密码相关的线索!”突然,团队中仅次于所长的核心人物小周激动地喊道。他的声音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大家纷纷围了过去,好奇地看着他手中的资料。

  小周之前就是提议去查看那些专家社交账号的人,他本身就是个社交爱好者,平时一有空就会在网上冲浪。他一直坚信,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网络上一定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

  即使那些专家们都签了保密协议,也难免会有疏忽的时候。

  于是,他决定从霓虹国军事通讯研究所的官网入手,仔细查找那些可以公开的联系方式,甚至翻看了他们历年来组织的各种活动记录。

  这一翻不要紧,竟然真的让他找到了一些线索。

  他发现,有一个毕业于霓虹国知名学府——西大王牌计算机专业的学霸,在推特上转发了一篇关于代码的论文。

  小周顺着链接找到了那篇论文,初看之下,这篇论文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更多的是一些比较基础、偏理论的知识。

  怎么看也和密钥之类的敏感信息挂不上钩。

  但小周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继续顺着这个学霸的推特往下翻,终于找到了一张毕业的合照。

  在这张合照中,有一个人似乎和霓虹国通讯研究所组织的某次活动公开照片中的某个侧影非常相似。

  小周在识别人脸方面特别擅长,他的直觉告诉他,这两张照片上的身影很可能是同一个人。

  接着,小周又仔细查看了学霸的推特内容。

  他发现,在某年某月某日,学霸发布了一条庆祝一个好朋友顺利找到工作的消息。

  然而,从那以后,这个所谓的好朋友就似乎从合照中消失了。

  学霸很少再提及这个人,这对于一个经常泡在社交网络、随时都可以分享生活状态的人来说,显得非常不寻常。

  难道他们两个人闹翻了?小周考虑过这种可能性,但综合分析之后,他更倾向于认为这个好朋友是入职了国家军事通讯研究所。

  为了保密,他自然不能像之前那样随意地在社交网络上公开自己的信息了。

  基于这个猜测,小周进一步推测,那片论文的作者很可能就是学霸的那个好朋友。于是,他赶紧找到论文的作者署名部分,

第478章 空壳公司

  然后在知识网上进行检索,试图查找这个人的其他论文。

  知识网是国际通用的论文网站,也是当前世界上最大、最知名的系统性论文文库。几乎所有的学者的论文著作都可以在这个网站上找到。果然不出所料,搜索引擎很快就罗列出了这个作者高达二十多篇的论文,而且每一篇都在SI上发表过。

  要知道,能在SI上发表论文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学者来说,能够有一两篇发表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而这个学霸的朋友,竟然能够发表这么多篇论文,简直就是天才中的天才。

  这样的人材,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极为抢手的。毕业后直接被选拔进入科研所的可能性极高。

  小周越来越确信,这个人就是在霓虹国通讯研究所工作的那个神秘人物。

  于是,他开始仔仔细细地查阅这二十多篇论文,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他发现,其中有七篇论文和代码有关,十四篇和算法的运行方式有关,还有一篇是与他人合作发表的。

  在这些论文中,有两篇特别引起了他的注意。一篇是关于算法的运行方式的,其中竟然涉及到了西格玛理论。

  这让小周不禁联想到了那个神秘的环,那个环正是以西格玛理论为基础运行的。

  世界上难道真的有这么多巧合吗?

  这个人是霓虹国人,毕业于西大,论文发表的内容都与通讯息息相关,而且很有可能现在就在霓虹国军事通讯研究所工作。

  基于这些线索,小周大胆地做出了一个猜想:这个人很有可能参与到了霓虹国军事通讯内网的设计、研发和维护过程中。

  这样一个天才般的人物,在进入研究所后很快就接手了重要的工作。他一改那些老学究们传统、古板、墨守成规的算法运行方式,据理力争,大胆地提出了虚拟环的设计方案。

  或许一开始他的想法遭到了其他人的反对,但后来被列为了模拟比赛的小项目之一,并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考核者们都在绞尽脑汁地思考、琢磨那些复杂的算法运行方式,却忽略了最基本的理论。

  结果时间用尽了,他们却连第一步都没能破解。而虚拟环则被巧妙地放在了最后一道防火墙前面,成为了一个迷惑人的陷阱。

  小周越想越觉得自己的猜想是合理的。于是,他急忙查看另一篇合作论文的署名情况。

  结果发现,署名并不是霓虹国军事通讯研究所,而是某个小机构的名字。他在霓虹国的搜索网站上输入这个公司的名称,却几乎查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只有一个注册时间,而且还是三十年前。注册成本也不高,只有一百万美金。没有具体的地址、联系方式,仿佛就是一个古老的空壳公司。

  这点让小周感到非常奇怪。难不成是这个公司出资与这个人共同进行研究的?虽然心中充满了疑惑,但小周并没有深究这一点。他再次仔细地阅读了这篇论文,发现这篇论文主要讲述了一种算法的新型概念,其中还涉及到了加密方式。

  论文中提到了最初的加密方式,如凯撒密码、栅栏密码等,这些都是通过通用数字与通用字母的一一对应来实现的。初代密码中,通用字母一共有二十六个,数字一代表第一个字母,数字二代表第二个字母,以此类推,从而实现单词与数字的互换。

  然而,这种加密方式在现在看来实在是太简单了,早就已经被淘汰了。当初提出来的时候,也仅仅在一小段时间内有效,很快就被人们破译了。

  在此基础上,人们又开始动脑筋,比如在数字的基础上前推或后推几个顺序,不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了。

  随后,那种固定模式的前推后推方法显得太过简陋,于是引入了不规则数列的双向递推,这一变动极大地提升了运算的复杂程度。

  若是对加密方式一无所知,想要通过逐一尝试来破解,那简直就是一场漫长的磨难。短则数日,长则可能耗时数月之久。当然,偶尔也会有那么一瞬间灵感闪现,或是运气爆棚,可能只需几个小时就能迎刃而解。

  “这究竟是何方神圣啊?这种加密方式,和霓虹国的军事通讯研究所难道有什么瓜葛吗?”一人疑惑地问道。

  “我读过这个人的论文,他可是霓虹国西大走出来的天才。你该不会是想说……”另一个人接话,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置信。

  “不会吧,这也太巧了?或许他只是研究这个领域的,和咱们的防火墙不一定有关联吧?”又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小周面前的屏幕上,赫然显示着他标注的关于加密方式的内容。然而,这部分内容在整个论文中占比并不高。整篇论文洋洋洒洒约有两万字,但涉及加密方式的篇幅却不足两千字,只是略微提及了一些皮毛。

  论文的核心并不在于代码机密,而是算法的研究。众人突然看到这些内容,一时间都有些措手不及,不明所以。他们自然明白,小周在这个时候提出来,必然与通讯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问题在于,小周究竟是从哪里翻出这些内容的?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又有多大呢?

  “大家再看看这篇论文,里面讲到了环的应用。看完之后,你们就会恍然大悟了。”小周说着,直接将这两篇论文打开,投影到了大屏幕上。这样,所有人都能清晰地看到论文的具体内容。

  “天哪,这篇论文也在探讨西格玛理论,还有环!虽然和我们遇到的环不尽相同,但已经有了基础的模型框架。”有人惊叹道。

  “这篇论文的发表时间呢?五年前?那距离现在可不短了啊!”另一个人补充道。

  “这个作者五年前毕业于霓虹国西大,该不会一毕业就直接进了军事研究所吧?这个环看起来更像是在论文提到的雏形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又有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没错,论文中这个环的框架相对简单,更多是作为说明的例子。如果直接使用,很容易被破解。而那个环则既完整又复杂,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小周点头表示赞同。

  虽然小周还没有进行详细的解释,只是将这两篇论文展示出来,但众人已经猜到了大概。他们几句话就点出了最关键的内容。不过,有些事情还需要进一步补充。小周便将自己查到的内容一五一十地分享给了大家。

  他详细讲述了自己是如何查到这个人的,以及关于这个论文作者可能是霓虹国军事通讯研究所内部工作人员的推测过程。众人从最初的兴趣盎然到后来的目瞪口呆,他们简直不敢相信,小周竟然是通过推特查到了这么多信息。

  这简直太打脸了!他们一开始还嘲笑小周社交瘾犯了,在干正事的时候还逛推特。没想到,他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找到了关键线索,还挖掘得如此深入。

  一般人真的很难做到像小周这样缜密。他就像是一个放大镜,将那个网络红人——这个作者的好朋友、同样是西大毕业的学霸——的推特以及其他社交账号上发布的内容翻了个底朝天。

  能做到这种程度的,通常只有那些疯狂的饭圈人士。他们能够从一个小细节推测出无数细节,自我产粮,让人深思极恐。

  “哈哈哈哈,你们还嘲笑我呢!我明明是在干正事好不好?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众人皆醉我独醒!”小周得意地接受了大家的表扬,还调皮地贫了几句嘴。他并不在意之前的吐槽,因为他知道,在结果出来之前,任何解释都是徒劳的,说服力并不高。

  好吧,在其他人忙着查资料、在本子上推算的时候,他一个人逛推特确实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现在,他可以自豪地说,自己只是在工作而已,并不是在玩。而且,社交工具也有其独特的用处!

  “厉害了,你居然能从那么一个小角落找到这两篇论文,真是让人刮目相看。我以后再也不吐槽你玩物丧志了!”和小周关系好、经常互相吐槽的伙伴顺嘴说道。他们两人就是团队里的活宝,相爱相杀。

  “对了,你是怎么找到那个学霸的推特的?他和作者真的是好朋友吗?这个人简直住在网络上了,一天能发十几条动态,难怪能成为网络红人……”另一个人好奇地问道。

  “你翻了他将近五年的账号内容吗?辛苦了,在下佩服得五体投地!”有人打开了学霸的推特,瞬间五花八门的内容涌现在屏幕上,往下翻都看不到尽头。

  这个人还公开了所有的内容,没有设置半年可见或者一年可见。如果设置了的话,小周很难这么快就找到线索。五年的内容对于其他人来说可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但对于小周来说,浏览起来并没有那么复杂。他充分发挥了自己冲浪二十年的速度,从昨天到今天,就搜集到了所有想要的内容。

  他还贴心地将一些证据收集起来,放在了一个文件夹中,以便大家查看。当然,他自己也清楚记得浏览过的内容,他可不想让别人再去翻一遍,那简直会让人发疯。

  对于那些对社交不太感兴趣的人来说,想要处理学霸这上万条的内容,简直是难如登天。小周心中还有一个疑惑,那就是关于这篇联合发布的论文,某某有限公司究竟是何方神圣。

  “你们对这个公司有没有印象?这篇文章的作者不是他一个人,我起初猜测这个公司资助了他,但又觉得不太对劲。这个公司真的太神秘了!”小周皱着眉头说道。

  “一家注册超过三十年的公司,居然查不到任何信息,它现在还存在吗?这篇论文的发表时间比前一篇晚两年,也就是三年前发布的……”另一人补充道。

  “按照我们的推测,这几年他应该都在军事研究所才对,这家公司又是怎么回事?他们是怎么接触上的?”又有人提出了疑问。

  “难不成这家公司也对他的研究内容感兴趣,所以一起合作研究的?”小周之所以如此纠结这个问题,主要是想确定这篇论文的成果被研究所使用的可能性。

  如果这个人是与其他公司合作的话,那么这篇论文就不一定会被研究所采用,而且这也不是他独享的成果。总而言之,弄清楚这个问题至关重要,这就是细节的力量。也许有些人会觉得无所谓,想不明白就直接放弃这个点,但小周可不会这样。

首节 上一节 593/6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