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辆?!宋河财力又一次让我震撼到家!两千辆塑料玩具车我都买不起!”
“哈哈哈哈爽翻了!我正好考到300名!求大家推荐200万左右的车子,工薪家庭出身,这个价位我一点没研究过啊!”
“天塌了!宋河当时说考好了送车,我以为撑死了年级前几名发辆车意思意思,我就没报数院的课,结果他妈的发两千辆啊!我错过几十万!”
“假新闻!一定是假新闻!这不可能!我破防了!”
“麻了,我高中同学中了辆30万的车,他打算美滋滋开回老家,与此同时我正在高铁上站票回家,还得站好几个小时,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高考差了十分,他考上前科大了,我没有!”
第1594章 断箭
清晨,省会机场上空。
宋河和相晓桐都穿着一身低调沉稳的黑衣,坐在靠窗沙发上,望着飞机舷窗外越来越近的机坪。
天色阴沉,窗户上洒着细密的雨丝,整个机坪湿漉漉的,许多机务地勤穿着亮橙色雨衣在远处走动。
夫妻俩都没系安全带,飞机丝滑触地,没有任何颠簸,声音柔和地减速,负责飞这架私人飞机的机长年轻时是试飞员,技术相当过硬,常规降落可以做到像白纸一样轻柔。
飞机停稳,宋河抓过面具戴上,相晓桐也戴上大口罩,两人起身下机,两个乘务员立刻撑开大伞跟随。
漆黑的专车停在机坪上,没有熄火,后座车门打开,里面坐着一道熟悉身影。
相晓桐刚要去后座,愣了一下,扭头看了眼身后的丈夫,“我坐前面吧,你坐后面聊聊天。”
宋河还没看到后座有人,茫然地愣了半秒,弯腰往车里一看,“哎呦!怪不得下雨呢!”
同样一身黑的王将军坐在后座,无奈地点点头,他懒得辩解了。
宋河钻进车里,关上车门,专车立刻启动,驶离机场往火车站去。
“将军您这趟过来,是负责金条押运吗?”宋河问。
“太空军和金条押运八竿子打不着啊。”王将军笑了笑,“我是顺道过来,有事情和你聊一聊,把你送到火车站我就走。”
“您有事得面谈的话,打个电话我去找您就行了,哪能麻烦您亲自跑一趟?”宋河客气,“这待遇我受之有愧啊!”
“一次性从全世界廉价拿到近万吨黄金,不费一枪一弹,却几乎达到了获胜一场大规模战争的效果,现在你贡献比我大了,我来见你应该的。”王将军摆摆手,“咱们就甭客气啦,谈正事!”
“好嘞!”宋河点头。
“再过几天,上三常会碰头签个月球协议,主要承诺三方在月球上的核弹不会用于进攻。”王将军道。
宋河错愕,“三方在月球上的核弹?都已经不声不响运核弹上去了吗?”
“早就运了,各有那么三四颗吧,暂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接下来数量会越来越多。”王将军讲解,“地球上不能轻易动用核弹,引发核大战的剧烈损失没人承受得起,但月球暂时没核保护伞这一说,三方驻月人员都不算多,而且核投送力量都差。运核弹登月,军事威慑还在其次,主要为了开矿。”
副驾驶的相晓桐回头惊笑,“这么狂野?拿核弹开矿?”
“不少核弹快过保质期了,花钱白白销毁也是浪费,不如物尽其用。”王将军解释,“我们计算过,用小型氢弹布置相控阵爆炸,可以把地下两三公里的矿石翻上来,形成大型露天矿,比直接挖大矿井下去省钱的多。而且爆炸引起的小型地震,还可以用来探测更大面积的矿藏情况。”
“牛逼。”宋河啧啧感叹,“设计这方案的科学家也是高手,敢想敢干。”
“其实不是新鲜玩意,冷战时期老毛子和灯塔都尝试用核弹搞过基建。”王将军说,“灯塔用小核弹炸出过一个直径390、深度超100的弹坑,想用来改建水库,后来因为公众对核辐射的担忧流产了。”
“老毛子用核弹建水库成功了,虽然当地人也担忧,但当时有个部长脱光了跳进水库里游泳,打消大家的顾虑,此外还做了一百多次探矿核爆,探出来四十多个天然气、煤矿、金属矿和油田,总体非常成功,只有极少数造成污染。”
宋河连连点头,“地球上用核弹搞工程有安全隐患,去月球倒是可以尽情乱炸,唯一隐患是运输过程出问题,送核弹的火箭万一故障掉下来,麻烦大了。”
“不过听说现在有那种分体式的核武器?分成三部分,每部分都无法单独引爆,运达之后拼接组合才能起爆,分体运输的话掉下来也不怕。”
“这种分体式核武器确实安全,弊端是只有咱们有,毛子和灯塔没有。”王将军无奈苦笑,“更要命的是这两家断箭率都很高,这事儿我们也愁,他们也愁,其他小国家听天由命。”
“断箭?”宋河眨眨眼,“意思就是运核弹的火箭半路掉下来?”
“上个世纪的代号了。”相晓桐回头解释,“冷战时期灯塔有轰炸机24小时挂着核弹在天上飞,飞时间久了容易出故障,比如挂弹装置损坏,核弹掉下去,机队就紧急汇报一个断箭,上级就知道丢了颗核弹,赶紧判断大体位置派人去找,大部分能找到。”
“不是……这种事儿能大部分吗?”宋河咋舌,“意思是小部分断箭就找不到了?”
“每隔十几年,都有灯塔老百姓从农场或者自家院子里发现废弃核弹。”王将军点头,“迄今为止还有很多核弹没找到,可能在什么荒郊野岭,可能被人藏起来了。”
“太抽象了。”宋河无语挠头,“所以如果用核弹频繁发到月球上开矿探矿,岂不是也会源源不断冒出断箭?尤其火箭飞的更远,断箭可能落到全球任何一个地方?接下来几十年,全球随机刷新坠落核弹?”
“对,是个大麻烦,对所有人来说都是麻烦。”王将军轻叹,“我们有分体核弹技术,可以避免这种断箭的危害,但这么重要的技术肯定不能白白共享给他们,我们想用的方案是代发货。”
“代发货?”宋河歪头。
“让灯塔和老毛子两家不要自己乱发老式核弹去月球,把钱和原材料运给我们,我们代加工一下,帮忙造更安全的分体式核弹,造出来可以从地球上交货给他们,也可以送货上门直接给投送到月球上去。”王将军解释,“相当于让他们从我们手里买核弹。”
“但这个方案肯定让他们很难受。”宋河说,“他们接受吗?”
第1595章 百万白老师计划
“还在谈,我个人不乐观。”王将军摇摇头,“如果我们负责帮他们做月球核弹,我们就能在某种程度上掌握他们的月球核弹储备,同时这种依赖性会让他们丧失攻关相应技术的能力,但凡他们还有野心,很难同意。”
“看来穿云得抓紧做了,您给我说这些,是想催穿云的进度吗?”宋河问,“穿云研发已经到最快速度了,很多硬件升级需要时间,一大堆团队在忙,暂时不好说什么时候能升级换代。”
“不不。”王将军摆手,“穿云的情况我们一直在关注,知道一时半会儿难以成熟。”
宋河认真望着他,等待下文。
“核弹炸出露天矿之后,也不是直接能用了,露天矿也需要大量人手开采。”王将军道,“上次地震,大量白老师参加搜救,表现很好,你觉得适不适合大量派白老师登月采矿?现有技术支持吗?”
宋河扭头和相晓桐对视一眼,夫妻俩都乐了。
“巧了,我们这两天刚讨论过这问题!”宋河认真道,“风险您肯定明白,几万甚至几十万白老师登月,受仿脑超算控制,万一失控暴走,对经营多年的月球基地是毁灭性打击,会非常麻烦。”
“你们之前报告里详细提过。”王将军点头,“仿脑超算性能强归强,但失控风险也很大,我想知道技术上还差多少?”
“不好说,这真不好说,我理解上级决策需要更精准的信息,我很想给您一个时间表,但错误的时间表反而会干扰决策。”宋河摇摇头。
“仿脑超算的失控原因我们还不清楚,怎么避免也很复杂,类似于数学猜想,可能下个月就能解出来,也可能一百年解不出来。”相晓桐从副驾驶附和。
“不过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是给仿脑超算升级换代,让它变得更可控更稳定。”宋河说,“仿脑芯片公司这几年挖了不少人,积累了大堆基础研究和技术经验,我们要花时间整理一下。”
“最终难题可能还得用数学手段解决。”相晓桐道,“我们这个假期就要启用天才院神童们帮忙,他们会是很强力的队伍。”
“天才院孩子们成长速度真快啊!”王将军感叹,“我听说新出的八个人造器官,很多工作就是这帮神童做的,研发时间缩短了接近十年。”
“对!”宋河点头,“仿脑编程的模式,最早脱胎于脑细胞网络,适合同时精通生物数学的人研究。这帮孩子在生物上学到不少了,期末数学卷都考得不错,我相信他们能很快掌握仿脑超算,至于能做出多大改进,走一步看一步。”
“好!那我们静候佳音,有什么需要的支持,你们随时提。”王将军表态。
“明白,我们绝对全力以赴!”宋河也表态。
“另外,谈到白老师,还有一件事很重要,智囊团讨论很久了,也想听听你们的意见。”王将军说,“关于大规模白老师替代人类劳动力。”
宋河和相晓桐重重点头,显然对这个话题也早有准备。
“你说我说?”相晓桐问。
“你说吧。”宋河笑道,扭头给王将军解释,“她最近在研究这件事。”
王将军认真看向副驾驶,摆出洗耳恭听的姿态。
“这个话题有点大,我简单讲讲目前我们考虑和计算出来的结论。”相晓桐开口。
“社会上大部分人的工作,其实没有太高难度,属于初中生简单培训后就能干的活儿,白老师可以完美替代。”
“哪怕是一些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以白老师的性能,稍微升级换代一下也能做,比如前科大实验室里,现在就有大量白老师负责操作养护仪器,它们经过训练后可以帮学生做一些枯燥的重复性实验劳动,做的一丝不苟。”
“所以我们会面临一个局面,社会上至少90%的工作,可以被白老师完美替代!”
“甚至规模可以连翻数倍,比如下矿井挖矿,原本一个地区只能招到一万名矿工,每天工作几小时就必须休息,但白老师可以从流水线上轻易造出10万个,每天24小时工作,这就是30倍的采矿速度差距。”
“几十上百倍的生产力差距,白老师替代人类的大趋势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就要考虑90%的人被替代后该怎么办?我们必须先解决这个问题,才能真正开始大规模生产白老师替代人类劳动力。”
王将军连连点头,认真听下去。
“有三个方案。”相晓桐竖起三根手指。
“第一个方案,史无前例的超高福利!”
“由国企掌握绝大多数白老师,统一指挥海量白老师负责生产,私企也可以用白老师,但无论什么企业用白老师工作,盈利后要交重税,再用收上来的白老师税,直接给所有人发放生活补贴。”
“普通人只需要每月按时领一笔钱,精打细算,该买什么买什么,游手好闲过日子就可以了,想不工作可以一辈子不工作。”
“但这种方案有巨大弊端。”
“人生几十年,未来甚至有几百年,如此漫长的岁月,工作太繁重容易出心理问题,完全不工作也容易出心理问题,作为丛林里进化来的动物,基因层面上注定了人必须得做点什么事情,这是天性,没有这种天性的人早就在进化之路上淘汰掉了。”
“我们见过一些从不工作的富二代,时间久了不知不觉陷入病态,如果全社会90%的人不从事任何生产工作,一定出现大范围心理病态,最后社会风气会很恐怖,清一色娱乐至死的巨婴或行尸走肉,这种文明一定不会长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二个方案。”相晓桐竖起两根手指。
“走投资路线,脱实向虚,所有人靠投资赚取财富。”
“同样是每个月给所有人发钱,但发钱方式是股票分红,每个人都要选择自己投资什么行业,投到了高增长行业,每月分红多,投到了夕阳产业,每月发钱越来越少甚至消失。”
“全民投资的时代,大家会更关心现实产业,学习更多知识,毕竟只有搞明白了一个行业的逻辑,才敢真金白银去投资。”
“但这种方案也有极为严重的弊端,金融手段的增长速度永远快于总的经济增长速度,且金融犯罪隐蔽而层出不穷,很容易演变成充斥骗术的大型赌博,造成急剧的贫富分化。”
王将军点头,“前两个方案弊端明显,第三个呢?”
“第三个方案,我称之为老板方案或中介方案。”相晓桐道。
“中介方案……”王将军若有所思。
“老公你说吧,这个方案是你提的。”相晓桐扭头道。
“我老家有个亲戚,做招工中介的。”宋河开口,“很多工厂不搞招聘,而是外包给中介,比如工厂下个月需要一千个工人来打螺丝,中介就去负责找这一千个工人。”
“我那个亲戚的主要工作,就是去几个村里发广告,拉个大群给他们介绍情况,把想去打螺丝的一千个人统计出来,包车把他们一车车从村里拉到工厂,帮他们解决落脚问题,比如是住工厂宿舍还是在附近租房,跨省打工换电话卡套餐之类的琐事。”
“一个工人,假设工厂给开六千块钱工资,中介可能拿走一千甚至更多,招一千个人,中介就赚接近100万,而且往往还逃税,民间很多乱七八糟的行当压根不纳税,当地也没法统计。”
王将军连连点头,“招工中介这行当历史悠久了,一方面很多普通人没有主动筛选信息寻找工作的能力,一方面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打工,希望有个安全保证。很多工厂搞直招,但效果参差不齐,中介一直有生存空间。”
“古代民间说法,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牙就是指这种中介。”相晓桐回忆,“神经元合作过的一些供应链小厂,见识过非常黑的中介,和公司人事里应外合,敢抽工人三成多的钱,两头骗,老板以为自己发给工人九千,工人以为老板发的是六千,都是草台班子稀里糊涂。”
“黑中介可太多了,乘黄早期也见识过。”宋河唏嘘,“明明正常招工就能进,黑中介跑去骗别人说他有关系,靠关系进很稳,但得花几万块钱。还有公司人事自己偷偷当黑中介的,已经确定招的人,私下联系骗他说人选不确定,拼命要钱。乘黄薪水高,黑中介敢要几十万,后来抓了够三百多人坐牢。”
“所以你的方案是……让所有人当中介,介绍白老师去打工?”王将军笑道。
“对!”宋河点头,“普通人拥有白老师之后,去给它找工作,安排它打工赚钱。白老师故障老化了,主人得进行修理,白老师工作中遇到问题处理不了,主人可以远程指挥。”
“有意思。”王将军点头。
“同时每个人持有白老师的数量,得法定一个上限。”宋河说,“如果没有上限,富豪可以直接买上亿个白老师打工,普通人的白老师依旧会失业。”
“比如法定每人最多持有五个白老师,一个普通人攒钱买够五个白老师之后,安排它们都去挖矿,五个白老师赚到的收入都归主人所有,如此一来收入就会非常可观,同时主人的工作也很容易,家里放块显示屏,时不时盯一眼白老师的情况,有情况了点点鼠标处理一下。”
“公司老板需要一万个白老师员工,不能自己直接买一万个白老师,而是需要雇2000个真人员工,由这2000个员工每人寄存5个白老师在公司干活。”
“懂你意思了。”王将军点头,“估算过吗?”
“还真算过!”宋河说。
“假设每人持有白老师上限是5个的话,全民普及之后,纯靠用这些白老师打工,物价不变的情况下,每个月能有大概两万块收入,而每天真正的工作时间可能也就两小时,工作内容就是坐在电脑前点点鼠标,远程遥控一下上班的白老师。”
“届时普通人会非常富裕,有大量时间天南海北旅游,吃饭成本低到忽略不计,各种娱乐产业可能迎来爆发,一个城市每天七八场演唱会之类的。”
“美好啊,听着很歌舞升平。”王将军微笑,“但恐怕没有这么简单吧?”
“当然没这么简单。”宋河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