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打爆学霸兑换黑科技 第1032节

  两人轻松下来,不再浑身紧绷站着改卷,坐到电脑前批改。

  改了一小时还没改完,相晓桐先察觉到不对劲,点开后台看了一眼。

  未改题目不断冒出,又不断被各个改卷老师消灭,但总数起起落落却不见减少。

  “坏了老公,动态平衡了!”相晓桐惊恐。

  “完辣。”宋河轻叹,“也好,拼一拼进度,争取两个月结课。”

  “怕是用不了两个月。”相晓桐说,“照这速度下去,一个月搞定了!”

  ……

  半夜一点。

  夜幕深沉,教室里依旧灯火通明。

  冲劲十足猛学一天的神童们终于疲惫起来,开始哈欠连天。

  “不行,有点顶不住了,想睡觉。”

  “别啊,还剩几百道题了,通个宵做完就结课了!加油兄弟!”

  “你困迷糊了是吗?这肯定不是全部的题啊,相妈妈的课估计还得有这么一本!”

  “啊?这不是全部的题吗?宋院长不是说早点把题做完就能开始干活了吗?”

  “相院长还没说话呢!为啥俩人分开上课,肯定教的东西不一样啊!宋院长教的偏软件程序,我估计相院长教的会偏硬件,你看咱们这本题目压根没有硬件相关的题,想做超算不懂硬件怎么可能?”

  “行吧,那也就两天的事儿,相院长发的题明天搞完,就结课了!”

  “理论课上完还得上机呢!估计上机才是大头!”

  “到底通宵还是睡觉啊?谁给个准信?咱们同进退!”

  终于,袁天罡从座位上起身,在全场瞩目中站上讲台。

  他明显也有些疲惫,声音不如白天洪亮,顶梁柱不是那么好当的。

  “给大家讲一下第2304题、2370题和2400题!不过讲题之前,咱们得先表决一件事!”

  “宋院长说,早做完题能早点开始做仿脑超算,咱们肯定都想尽快提前完成,今天大家状态都很不错,这本习题快结束了!估计院长会狠狠震惊一下子!”

  “但有个坏兆头是,这本题自始至终没出现硬件上的知识,有两种可能性!”

  “好的可能性是硬件知识不需要学多少,最后给咱们一张表格,背一背每种元器件的数据,就能依靠数据做超算的升级设计!如果是这样,那这本题做完咱们基本就能结课开工了!”

  “坏的可能性,之所以相院长和宋院长要排班分开讲课,或许是因为讲的方向不同,明天……不对,今天相院长可能会讲硬件,所以八成也会有一大本硬件题!那咱们还得再拼命做一天题目!那就对体力上形成很大考验!”

  “很多同学困了,咱们是赌一把继续通宵写,狠狠给院长一个惊喜,还是劳逸结合一点回去睡觉?”

  “同意通宵的同学举手!”袁天罡说。

  满教室一大片手臂举起,密密麻麻!

  角落里的老生们绝望张嘴,眼泪都快出来了!

  这帮小孩是真他妈能卷啊!还活不活了!修仙也没这么高强度啊!

  “同意睡觉的同学举手?”袁天罡笑了一下。

  教室里所有手臂放下,没学生举手。

  “既然没一个人想睡觉,那……”袁天罡说了一句,却被人打断。

  “袁神,有!”

  “有?”袁天罡微愣,刚刚明明没人举手。

  “在门口!”

  袁天罡扭头往门口看去,只见相院长站在门口,怒气冲冲地举着手。

  “都给我滚回去睡觉!”相晓桐放下手。

第1608章 相晓桐的芯片课

  假期班第二天。

  教室里弥漫着油条包子味儿,全班学生坐的整整齐齐,边啃早餐边刷题,向着最终做完3000道题发起冲刺。

  相晓桐大步流星进门,嘴边戴着麦克风,“很多同学不乖啊!昨晚让你们回去睡觉,夜里两三点有偷偷交题的,早上四五点还有偷偷交题的,你们在着急什么?”

  教室里一阵响动,学生们发出尴尬笑声,纷纷收起手机,三下五除二吃掉最后几口早餐,噎得直瞪眼,又响起一片喝水声。

  “不用着急,慢慢吃,还有十分钟上课。”相晓桐道,“该上厕所的去上个厕所,手上有油的去洗洗手,一会儿别把教材习题给摸成油饼了。”

  不少学生哗啦啦起身,匆忙离开教室,一出门就愣了愣,门外静悄悄站着一大队白老师,整整齐齐背着大包,犹如帐外埋伏的刀斧手。

  上厕所的学生回教室后,骚动很快传到全班。

  “坏了,外面真有埋伏,好多白老师背着大包,今天肯定有新题!”

  “好!今晚再激情通宵,我只想卷死各位,或被各位卷死!”

  “难受,晚上没法金铲铲启动了,又得刷题!”

  “我就说结课没那么简单,果然还有一本题!”

  假期没有上课铃,但时间一到,全班自觉安静下来,抬头望着台上的相院长。

  “同学们学习劲头很猛,宋院长昨天发的3000题,很多人快做完了,但不要急躁,并不是说把那3000题写完就能毕业结课了,我这儿还有3000题。”相晓桐开口,冲门口招招手。

  埋伏已久的白老师们鱼贯而入,分发厚厚的教材和习题册。

  “你们宋院长主要讲数学上的东西,我主要讲制造仿脑超算的元器件。”相晓桐道,“本周我们先以芯片为主线讲。”

  教室里同学们表情期待起来,仿脑芯片大名鼎鼎,好奇心早就积压很久了。

  “大学主要分两种,一种讲的全是落后几十年的老技术,课本一届一届不更新,学生们学完校园课程之后,还得专门花时间去学前沿技术。”相晓桐道,“另一种大学则相当实战,只讲最前沿最新的东西,讲完了直接押到实验室开工干活儿。”

  “我的课程,这两者都讲!”

  “本周课程,我会从芯片最初最早的祖宗级雏形讲起,一直讲到近几年的仿脑芯片。”

  “有些同学可能觉得,像什么真空管晶体管,这种老掉牙的知识有什么必要讲呢?自己课后翻翻书自学一下就够了,甚至很多同学早就靠课外学习到了如指掌。”

  “但有三个理由让我从头讲起。”相晓桐顿了顿。

  “第一,即便是老掉牙知识,也不是每个学生都明白,都能认真自学,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花一两周时间给你们打基础,时间成本绝对是合算的。”

  “第二,劳逸结合,你们宋院长的课程很烧脑细胞,大家会上的越来越疲惫,我的课程轻松一些,能让大家不那么紧绷。”

  “第三,借鉴经验。每个元器件都有一个从无到有的研发过程,往往很简单的工艺改动,背后需要复杂的理论支撑和反复斟酌,我在讲元器件进化过程的同时,也会给大家讲相关的研发故事,故事对你们可能更重要,怎么取得灵感,怎么应付各种争权夺利的琐事,有时候和数学公式一样重要!”

  全班学生点头如捣蒜。

  “我们先从灯泡讲起。”相晓桐点击鼠标,大屏幕上出现PPT,一枚老式古董灯泡。

  “爱迪生做灯泡的故事小学生都学过,为了找耐烧的灯丝,试了上千种材料,最后找到一种竹炭纤维。”

  “但碳纤维灯丝有个弊病,长期高温发亮之后,会有碳颗粒飘出来,在灯泡内壁糊上一层黑色。”

  她轻点鼠标,大屏幕上的灯泡快速熏黑,演示效果。

  “爱迪生团队为了避免灯泡熏黑,想了个办法,在灯丝上面悬一个铜片挡住,试图让碳颗粒附着在铜片上,别往玻璃罩上跑。但效果不好,于是爱迪生团队又给铜片上加电,起初还是不行,后来换了换电压,突然冒出当时看来非常离奇的现象。”

  “电流!”底下有学生抢答。

  “没错!有电流从铜片流向灯丝,而铜片和灯丝之间是真空的,没有任何导线接触。”相晓桐道,“爱迪生叫了一帮人来秀这个现象,秀完他就不管了,没有深耕下去。”

  “过了很多年,物理学出现进展,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实验怎么做的呢?也是用一个真空玻璃管,可以理解为形状特殊的灯泡,在玻璃管两端分别装金属电极,通电之后电子们穿过真空从阴极飞向阳极。汤姆逊推断电子是原子的一部分,很快计算出来质荷比。”

  “有了电子的理论支撑,工程师弗莱明受到启发,水往低处流,电子也是沿着能量高的地方流向能量低的地方,而且电子流动不用沿着河床,不是非得需要导体,在真空中就可以直接飞。”

  大屏幕上出现三角形的斜坡,高点写着“阴极”,低点写着“阳极”,众多电子小蓝点在斜坡上飞。

  “弗莱明当时跟着谁混呢?马可尼,无线电大佬。”相晓桐道,“1905年对马海战,东瀛巡洋舰上装了马可尼公司的无线电,东瀛军舰侦察到毛子军舰之后,立刻发无线电给其他军舰,很快89艘东瀛军舰赶到,形成以多打少,迅速击沉21艘毛子军舰,毛子死了近五千人,东瀛只死了一百多人。”

  “无线电在战争中起作用了,需求立刻迫切,马可尼想要建成跨越大西洋的无线电,但遇到一个问题,横跨大西洋距离实在太远,发射端电闪雷鸣,穿过大西洋抵达对岸后,衰减到连小电火花都激不起来。”

  “于是跟着马可尼混的弗莱明承接了一个工作,必须让接收端变得更灵敏,否则超远距离的无线电就是空谈。”

第1609章 真空三极管

  相晓桐轻点鼠标,大屏幕上出现上下对称的无线电波,犹如山峦倒映在水里。

  “这种上下舞动的波形就是无线电波,接收到之后需要先整流,把负半部分去掉,只留上面的正半部分,再解读里面的信息。”相晓桐讲解。

  “早期整流用的元器件名叫金属屑检波器,长这个样子,一根装铁屑的玻璃管,两头连接导线电池,它的毛病是开合太慢,因为是靠铁屑聚集在一起传电,每次传电之后还需要用抖散器恢复原状,然后再聚集,再恢复,铁屑嘛,运动非常迟钝。”

  “弗莱明想起二十多年前爱迪生的那枚铜片灯泡,突发奇想,沉重的铁屑运动慢,但电子流动速度快啊!能不能直接用电流来整流?”

  “于是,赫赫有名的真空二极管出现了。”相晓桐点击鼠标,大屏幕上出现一连串博物馆里的照片和示意图,“真空二极管构造非常简单,外面圆柱形玻璃罩,里面阴极的灯丝和阳极的铜,交流电接上去,铜和灯丝之间出现单向电流,纯靠电子进行整流,速度猛升。”

  教室角落坐着的老生们听的入迷,发出一阵“哦”的声音。

  少年班神童们纷纷扭头,投去诧异的目光,没想到老生们这么菜,连这种基础知识都不知道?

  “讲到这里大家能发现,爱迪生做灯泡的一个偶然改动,在爱迪生手里只是叫来亲朋好友看热闹吹牛的新奇现象,到汤姆逊手里变成了发现电子的实验装置,到弗莱明手里变成了无线电的整流器,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大修改,本质上还是一模一样的东西!”相晓桐道,“所以……我找个同学起来答答,杨玉!”

  杨玉起身,脱口就答,“所以有三种思维,蠢货思维、科学家思维和工程师思维,看到同样的神奇现象,蠢货只会乐一下,科学家思维用来解决理论,工程师思维解决实际用途!很早之前出现的不起眼的东西,没准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用上!关键是谁最先想到可以移星换斗!”

  教室里一阵笑声,同学们低声吐槽。

  “好好好,爱迪生变成蠢货了!”

  “爱迪生:不要踩一捧一!”

  “哈哈哈哈杨神说话就是直接!”

  “很好!请坐!”相晓桐也没绷住笑了一下,继续讲课,“有了真空二极管,无线电可以跨越大西洋了,但性能还不够好,当时电话刚刚兴起,用户越来越多,通话距离越来越长,但信号会不断衰减,长途电话线很快长到极限了。”

  “想让长途电话能打到更远的地方去,必须改良电子器件,很快有了德福雷斯特的真空三极管!”

  大屏幕上跳出一个老头的黑白照片。

  “德弗雷斯特一辈子过的很坎坷,小时候性格孤僻,上大学之后同学都说他是个精神病,做实验毛手毛脚经常闹出事故,平时出错就罢了,有次万众瞩目的重要讲座他脑袋一抽,把灯泡插水里引发事故,让耶鲁的老师震怒,决定把他这个丢人现眼的蠢货赶出谢菲尔德学院。”

  “好在他这人逆商还不错,被学校赶了,自己还认真搞研究,后来靠漂亮的论文依旧拿到了学位。”

  “同学们不用担心,前科大风气还是很宽容的,只要你的实验没有炸死老师同学,一般不会把你赶出学校。”相晓桐道。

  教室里一阵笑声。

  “德弗雷斯特制作真空三极管的办法非常简单,只有一处细小的改动。”

  相晓桐点击鼠标,大屏幕上出现一只真空二极管的示意图,圆形玻璃罩里竖着一个铜片和一根灯丝。

  “只需要在二极管的铜片和灯丝之间,插入一个栅极,意思是像栅栏一样形状的铜丝,真空三极管就成形了!就这一点点东西!”

  “给栅极施加负电压,阴极阳极之间的电流变少,施加正电压,电流变多,施加交替变化的电压,就能得到变化幅度巨大的交变电流!”

  “它的原理类似于水闸或者火箭的拉瓦尔喷管,水闸调整出水口大小,喷出来的水流力度不一样,拉瓦尔喷管结构是由粗变细再由细变粗,像变形的沙漏,气流经过喷管就能从亚音速变成超音速。真空三极管也是这样,把交变电流的变化幅度放大之后,产生什么效果呢?放大信号!”

  “原先真空二极管只会让信号不断衰减,用上真空三极管之后,信号可以放大了,距离问题就解决了,每隔一段距离用三极管放大一下信号就可以,电话线开始能覆盖整片大陆!”

首节 上一节 1032/11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