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宋河笑了,有种走在路上被钱砸头的错愕,“咋又发了一遍啊?”
“不是,为啥你团队里的组长拿奖,我团队里的组长没份儿啊?”相晓桐满头问号。
“鬼知道呢,可能娄景辉纪天和水论文比较多?”宋河笑道,“每次做完什么大项目,别人拿了奖金高高兴兴干别的去了,他俩回过头来必然水一大堆论文,水的多了看上去就有种非常权威的感觉,没准评委会被唬住了?”
“返老还童药……我记得他俩抓了一堆稀奇古怪的动物做实验,水的厉害,但篇篇顶刊,因为当时返老还童药一药难求,别的实验室拿不到这么多价值连城的药做实验。”
“靠,还能这样?”相晓桐也想不出别的可能性,十分无语,“水论文最有用的一集!合着我平时让团队里的人没事儿别浪费时间水论文,还是害了他们?”
两人手机都震动起来,团队群聊里炸锅了。
“牛逼!!贺喜咱们团队再添四个诺奖!!”
“娄组长起飞了,纪组长也起飞了!羡慕啊!”
“好家伙,新闻一弹出来我以为做梦呢,真的啊!”
“老大威武!诺奖给咱们干成流动红旗了!”
“我亲眼看见娄组长和纪组长拎着两箱牛奶进了诺奖评委会的办公室!”
“请客吃饭!不要一起请,四个人请四顿吧!这下有的喝了!”
娄景辉和纪天和也不含糊,一露头就在群里拼命发红包,一秒一个一秒一个,疯狂撒钱!
宋河露头,“@娄景辉@纪天和,晚上有空开个直播,适度吹一吹,宣传前科大!”
娄景辉:“收到!”
纪天和:“收到!”
第1651章 学术股神?
宋河和相晓桐并肩坐在一起吃晚餐,手机立在桌面上,正播放卢庚的直播间。
卢庚的号现在粉丝数破四千万了,相当夸张,外界一直流传卢庚是宋河的御用宣传员,关于乘黄和前科大的前瞻消息都会在这个号上放风出来,因此关注者甚多,甚至不乏众多国内外大媒体的官方账号也在关注卢庚。
十分钟前卢庚开播,标题简简单单的两个字“诺奖”,愣是在十分钟内干出500万直播间观众,这种恐怖的吸观众速度足以把许多头部职业主播给干自闭。
他正坐在前科大药院的食堂餐桌旁,慢悠悠和观众们闲聊,桌上放了个胶带和A4纸临时制作的简陋三角立牌,上面用多国语言写着“稍安勿躁,即将正式开播”。
忽然,背景音里响起滔天的掌声和欢呼声,整个食堂气氛欢腾!
“诶!娄老师和纪老师过来了!同学们在自发鼓掌祝贺!”卢庚笑着起身,转动镜头。
娄景辉和纪天和穿的很休闲,两人都是一身淡蓝色运动服,正满面笑容冲整个食堂招手示意,满食堂里的学生起立鼓掌,不少学生早就准备好了,争先恐后跑去要签名合照。
人越来越多,娄景辉和纪天和被热情的学生们团团围住,一时间寸步难行,不停签名合影,完全天王巨星待遇,毕竟满食堂理工科的学术人,新晋诺奖得主出现必然光环十足!
宋河和相晓桐等了半天,饭都吃完了,直播间里娄景辉和纪天和终于姗姗来迟,端着餐盘坐到卢庚身边。
卢庚把面前的简陋纸立牌翻了个面,字样变成了“诺奖晚餐现场直播”,直播间人数继续暴涨,来到七百万!
“我这直播号也是烧高香了,想不涨粉都难!”卢庚眉飞色舞,“下面隆重介绍,今年两位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得主,娄景辉娄老师和纪天和纪老师!”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娄景辉!”娄景辉笑着挥挥手。
“我是纪天和,大家好!”纪天和喜滋滋。
“咱们边吃边聊,请观众朋友们把想问的问题发出来,我替大家采访两位诺奖老师!”卢庚道。
“那我们就见缝插针干干饭!”娄景辉抄起筷子吃菜。
“呼声最高的头几个问题,请两位老师发表获奖感言!有没有预料到自己能拿诺奖?突然得知获奖是什么心情?知道消息时正在干什么?”卢庚采访。
“下午五点多来的消息,我俩都在上课。”纪天和笑道,“而且就在隔壁教室,老娄教的是靶向药基础,我教的人工质粒。”
“对,我们上课习惯手机开飞行,除了几个重要人物的电话能随时打到我们手表上,其他消息一概不理,教学态度嘛,什么事儿下了课再说。”娄景辉道,“结果人家诺奖来电话,打了好几遍根本没打通,其实他们要是早几分钟宣布,赶在课间是能打通的。”
“教室后排有学生玩手机,突然站起来举着手机喊,老师你得诺奖了!”纪天和大笑,“当时给我搞愣了,上着上着课突然来这么一出,我脑子里全是讲课内容,好几秒没反应过来。”
“老纪你们班课堂纪律不行啊,还有上课玩手机的!我们班学生都在专心致志听课,压根没看到新闻。”娄景辉调侃,“先是听隔壁教室尖叫起哄,我们还愣了,不知道怎么回事,然后有他们班的学生兴冲冲跑过来,在门口给我祝贺说娄老师你拿诺奖了。”
“我俩讲课风格不一样,我上课严肃,因为平时能讲课的时间少,每次上课我想尽可能多教点,讲课速度快,有些学生跟不上,会拿手机在底下录音转文字,回去慢慢看。”纪天和解释,“老娄上课喜欢讲笑话讲八卦,跟学术相声一样,一堂课下来学生哄堂大笑十几次,所以他的学生不玩手机,听课比玩手机有意思多了。”
“我作证!纪老师娄老师的课我都蹭过,纪老师的课确实高强度,一节顶十节,想短时间冲刺猛学点东西推荐去听纪老师的课。”卢庚在一旁插话,“娄老师的课真就相声专场,有些科研项目压力大的同学快厌学了,去听一节就能重燃学术激情!比心理医生还管用!”
“我俩都没料到能拿诺奖。”纪天和继续道,“确实很意外,提前料到的话就不会手机开飞行了,肯定等着。”
“为什么没料到呢?因为确实我俩做的工作不算什么,这次发奖是因为返老还童药,这项目主要归功于我们老大宋河还有相晓桐,他俩得奖实至名归,我俩属于躺赢。”娄景辉笑道。
“没错,我俩这波真成躺赢狗了,可能诺奖评委会不清楚我们的研发细节,才稀里糊涂给我俩也颁奖。”纪天和道,“真正关键的思路、预判、指挥都是两位老大宋河和相晓桐做的,我们这些人只是听令干活儿而已,我俩的贡献平平无奇,并不比团队里其他小组长或组员高多少。”
“可能占了论文的便宜,我俩后来又做了不少相关实验,发了一些论文,看上去好像我们是返老还童药的骨干。”娄景辉道,“要是我们能拿诺奖,我们整个团队还有一大堆人有资格拿诺奖。”
“怎么弹幕好多人在刷会舔啊?忠诚?舔功一流?”纪天和凑近看了看手机,“不是啊!我们不是在舔老大,实话实说而已!”
“哈哈哈哈哈没办法,事实就这样,说出来一听好像我们在舔老大。”娄景辉大笑,“真不是妄自菲薄,我们心里有数,返老还童药这项目,整个团队缺了我俩照样能做出来,但缺了老大就玩不转了,纯属老大带飞!老大带我们能把项目做出来,换个别的团队,老大也能把他们带出来!”
“哎,不解释了,你们爱信不信吧!”纪天和无奈地笑。
“好下一个问题,这次诺奖的巨额奖金,两位老师打算怎么花?”卢庚继续采访。
“嗨!这才几个钱啊!”娄景辉大笑,“我们早就亿元户了,千把万奖金算不上巨额。”
“别忘了我们跟着宋河混的,众所周知,老大的一贯风格就是疯狂发钱,阵仗好像印钞厂是他家里开的一样。”纪天和形容,“大家想感受一下就来前科大吧,天天下钱雨!出门一趟不打伞,浑身能被钱淋透!公厕里大家撒的尿都带金粒子!”
“我打算把这笔奖金发给学生。”娄景辉豪爽,“直接拿瑞典克朗的现钞,给表现好的学生们发一发,激励他们将来也拿诺奖,分三届发下去吧,欢迎新生们来蹭我的课,每堂课我都发几张!”
“我投资一半捐一半,从星际科研平台上找点科研项目投,再给老家中学捐点钱。”纪天和表态,“我老家蛮穷的,全国最穷的县城之一,中学实验室相当简陋,捐点好的实验器材过去。”
“诶?你这是不是软广啊?”娄景辉扭头调侃,“星际科研平台的软广?”
“说对了!既是软广也是实话!”纪天和大笑着摸出手机,“给大家展示一下我在星际科研平台的投资!”
点了几下屏幕,纪天和用手挡住手机的下半部分,只露出上半部分,贴近直播镜头。
“能看清吗?我总共在星际科研平台上投了287个科研项目,其中47个失败,140个成功,还有100个正在进行中。”纪天和介绍,“具体项目就不给大家看了,免得大家都去跟风投影响我收益率。”
“这两年我总共投了5600万,目前已经回本,还额外赚了510万,要知道这些项目还没结束呢,成功的项目很多还在持续出收益,正在进行的项目肯定将来也能赚,我乐观估计最后赚个两千万不成问题!”
“5600万投进去,短短几年回本再赚出2000万,大家自己算算吧!这种收益率基本只有诈骗才敢说,但我这是真的!”纪天和得意收回手机。
娄景辉在一旁神色震惊,张大嘴巴,吃惊之色完全不是演的。
“我靠老纪你偷偷发财啊!学术股神是吧?赚钱不带兄弟?我伤心了!回头必须让我抄抄作业!”
“你不也投了吗?”纪天和扭头笑,“收益率也不低吧?在这装大尾巴狼?”
“我是真菜!没你那么会挑,基本瞎投。”娄景辉也拿出手机,点了几下用手遮住下半部分,放在直播镜头前展示。
“过去几年总共投了192个项目,72个失败,60个成功,60个进行中。总共3200万投资,刚刚回本还没盈利,不过有60个进行中的项目嘛,成功一个就是一大笔钱,盈利肯定也比较可观,但没纪老师那么夸张。”
“行啊,你这也挺好!”纪天和竖大拇指。
“直播间观众急了!”卢庚笑道,“观众们在拼命问投科研项目的秘诀是什么?有没有推荐的项目?”
“有请学术股神纪老师分享发财秘诀!”娄景辉鼓掌。
“其实很简单,但大家可能学不来。”纪天和竖起两根手指,“我主要看两条。”
第1652章 诺奖访谈
“第一条是商业落地的前景,通俗点说,你这技术做出来能赚多少钱?”纪天和道。
“我看有观众说这不是废话吗,肯定都抢最能赚钱的项目啊,不赚钱的项目狗都不投。”
“非也非也!”纪天和笑容深邃,“最赚钱的项目我看都不看,我只看那种预期利润在合理范围内的,仅仅可以小赚一笔的项目。”
“为什么?如果一个项目特别赚钱,同时又十拿九稳,投资机会早就被私下瓜分光了,根本不会放到这种公开平台上来。假设我们老大宋河想研发新技术,需要资金支持,朋友圈一吆喝,要多少投资有多少投资,肯定哄抢投钱机会。逻辑有点类似于国内最赚钱的企业,有很多压根不上市。”
“所以回报率过高的项目放上来,基本都成功概率较小,我这人不贪婪,不会去豪赌高风险项目,只做低风险的稳健项目,少赚一点但成功概率高!”
“我最看好的是哪种呢?初出茅庐年轻科研队伍的项目,这种队伍资历太浅,帽子少,手里能调动的科研经费少,所以迫切需要筹钱做项目,同时他们拼劲儿又很足,只要钱够了容易把项目孵化落地。”纪天和道。
“懂了,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团队!”娄景辉认真听,连连点头,“嫁给将军的最好办法,是在他还是个士兵的时候嫁给他。”
“热门项目投的人太多,竞争太激烈,会把回报摊薄,而冷门项目无人问津,才是真宝藏,所谓最好的竞争往往是避开竞争,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纪天和笑道,“人多的大路我不走,喜欢走小路。”
“但初出茅庐的年轻团队确实失败率更高,可能10%的成功率?而成熟有资历的老团队可能高达60%的成功率,大家愿意追热门也是有原因的。”娄景辉询问,“想投对年轻团队就像捡漏,捡漏是硬功夫啊!你怎么成功捡漏呢?”
“这就是第二条秘诀了。”纪天和得意一笑,“天底下的赚钱模式我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信息赚钱,特点是闷声发大财,绝对不能告诉别人,第二种是能力赚钱,哪怕说出去别人也做不到,我要说的就属于这种。”
“星际科研平台是个极其棒的平台,很多人压根没意识到这个平台有多伟大,我判断它很可能让全世界的科研速度提升了30%以上,宋河仅凭牵头搞出这个平台,就足以加冕为科技皇帝,并在科学史上开一个单章记载。”
“以前科研圈有距离有隔阂,大家散布在天南海北,待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沟通,偶尔会搞一些学术会议,也只能短暂交流一下。”
“但星际科研平台成了一个日活量极高的学术社交平台,可以24小时和全世界的同行交流,信息也非常透,翻译专业名词非常到位,无缝沟通。”
“平台上经常有人公开问一些学术问题,底下一堆人讨论,我的秘诀就是看那些年轻学者的提问和回答!因为我在这个行业浸泡太久了,一看某人问的什么问题,我就知道他基本功牢不牢,知道他思路是不是灵活有效!”
“每天我会看两到三个小项目,扒项目团队成员的主页,扒二三十个人吧,每个人最多用三分钟左右就能下判断!看他们最近的开贴提问,看他们阅读论文的记录,看他们和同行交流时的思路,看一看我就知道这个学者潜力如何!”
“大部分无名学者其实没开窍,但也有极少数无名学者闪闪发亮,每次平台上的发言都散发滔滔智慧!那我就大胆投资给他的项目,事实证明我看人眼光不错!”
“牛逼,明白你思路了!”娄景辉竖起大拇指,又看向直播镜头,“这办法一般人还真学不来,既要懂专业知识,又得见过足够多的同行,识人足够毒辣!”
“我看直播间里有人问,既然靠的是专业知识,会不会宋河投资科研项目的战绩更辉煌?”纪天和凑近看了看屏幕,“那肯定啊!”
“宋河具体投了多少科研项目我们不清楚,但有件真事。”娄景辉回忆。
“我们团队里有个老同事范桃,她前两年有次来找宋河述职,汇报乘黄研究所的工作情况,正好到午饭时间,俩人就一起去吃了个午饭,范桃边吃边看星际科研平台上的项目,突发奇想让老大替她找个好项目。”
“老大随手翻了两三分钟,漫不经心随便看了看,指着一个项目说这个还行,投点试试吧!”
“范桃觉得老大没细看,挺敷衍她的,也没敢多投,就砸了五万块钱进去,结果一年七十倍!把她悔的肠子都青了,说早知道就梭哈了,后来她又找老大给她看项目,老大懒得帮了。”
纪天和哈哈笑,“没错,要论学术股神,宋河才是真神!有时候我们觉得老大像开了天眼一样,玄乎乎的。”
“但我猜老大不会花太多精力搞这种科研项目投资,因为对于他的资金量来说,那些项目都太小了。”娄景辉解释,“你手里拿着一万块钱,遍地都是能翻十倍的项目,但你手里拿着一万亿,翻十倍的项目没有了!那些能翻几十倍的小项目所需投资额往往很低,对老大来说不够塞牙缝的。”
“下一个问题!”卢庚说,“有网友问,击败灯塔医药七巨头之后,是不是乘黄天下无敌了,会进入挤牙膏状态?二位老师是宋河研发团队的核心成员,却在给学生上课,是不是意味着宋河最近没有研发项目?宋河是不是正在休假?”
“怎么可能呢?老大从没把七巨头放在眼里!”娄景辉大笑,“我记得老大公开解释过了,他不把七巨头视为敌人,这问题问的无稽之谈。”
“怎么可能没研发项目呢?”纪天和也笑,“他是科研狂魔,全年项目不停的,以前有合作过的团队评价他搞科研的阵势像打大会战,老大的状态是会战成瘾,永远在做新东西,大家可以期待下次发布会,绝对有好东西出来。”
“我们哪怕做项目最紧张的时候也会抽空给学生上课,用这个来揣测我们的动向,十猜九空!”娄景辉道。
“下一个问题,两位老师接下来是不是考虑评院士?”卢庚继续问。
娄景辉和纪天和一齐摇头。
“不评,老大不喜欢我们去争夺各种帽子,年轻的学生跟他之后,他会明确要求麾下学生别去抢什么优青杰青的帽子。”娄景辉道。
“对,老大这么跟我们说的,普通科研人去抢帽子,是因为得到那些帽子之后,才有机会拿到教职养活自己,才能拿到更多的科研经费来做项目。”纪天和点头,“但我们跟着老大压根不缺科研经费,待遇管够,再去抢那些帽子,只会挤占同行们的机会。”
“是的,我们经费过度充裕,不需要额外去争资源,争到手也用不掉。”娄景辉点头,“我现在想做项目,老大随手拨给我的经费资源也是院士级别的,甚至可能还多一些,你家里有印钞厂,何必再去马路上捡钱呢?”
“下一个问题,你们觉得下次拿诺奖生理学医学奖的会是谁?”卢庚问。
“这个……学术界高手如云,但真成就最突出的,还就是宋河相晓桐。”纪天和笑道,掰着手指头盘点,“上次他们拿奖是因为一篇微不足道的论文,这次拿奖因为返老还童药,那么乘黄人造血要不要拿?神经元机械臂要不要拿?人造器官要不要拿?冬眠技术要不要拿?”
“哈哈哈哈哈,真这么论的话,未来十年别的生物学家没盼头了,全让老大包圆了,然后每年捎带一两个我们小组长或组员,诺奖成我们内战了,变成我们团队各小组的流动红旗了。”娄景辉大笑。
纪天和想了想,“应该不会再发给宋河相晓桐了,拿两次够多了,总要表彰表彰其他学者,其实候选人蛮多的,近二十年生物学在井喷,我也不好说谁能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