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打爆学霸兑换黑科技 第1060节

  “他们认定只能靠细胞来产生意识,所以决定往意识主机里塞脑细胞,但直接弄一坨人造脑子进去压根不行,一方面人造脑子技术不成熟,造出来的脑子往往是坨不知道在想什么的肉球,指望这种肉球来分析海量超算数据压根不可能,同时可控性也极差,脑子这东西本身就很混沌,擅长胡思乱想,和研发初衷背道而驰了。”

  相晓桐点头,“所以他们决定用脑细胞管,把整整齐齐的脑细胞集中在有条理的短管里,再通过脑细胞管的排列组合形成可控的单位,基础单位要尽可能简单,像老式计算机里的晶体管一样,只输出01两种信号,但脑细胞又不可能这么简单,如果这么简单就没必要用脑细胞了。”

  宋河往下说,“所以他们设置了12种最小尺寸的基础单位脑细胞管,分别对应小发作变异型波、小发作波、高幅慢波、低幅慢波、快波、棘波……等等等等,已经不需要考虑进制了,因为这不是简单的计算机,是尝试诞生意识的机器。”

  短暂的沉默,夫妻俩翻看着资料,很快又开口,你一句我一句梳理思路。

  两人的思路几乎完全吻合,如果两人的意识共用一具躯体,宋河控制左脚相晓桐控制右脚,这副躯体可以轻松奔跑起来,节奏无比丝滑。

  “直接用任何动物的脑细胞都不行,因为动物脑细胞都是控制动物躯体用的,而不是控制超算用的,有五花八门的冗余功能和冗余基因。”

  “所以袁天罡他们决定想方设法造出合适的人造脑细胞,必须纯粹、简单、能活、规律性强,这样才能稳定地待在管内充当意识超算的基本单位,就像漫画家把现实中复杂细腻的动物给抽象成简笔画,袁天罡他们也要造抽象版本的脑细胞。”

  “有意思,上个世纪工程师们想方设法找到不同的材料,先提纯单质再掺入不同的元素,以便制成半导体的PN两端,这个世纪的超算工程师想方设法找合适的脑细胞,先敲除多余基因再添加不同的基因,制成脑细胞管里不同类型的人造脑细胞。”

  “袁天罡他们用的章鱼脑细胞,反复基因编辑,做了……300多种人造脑细胞?这么速度吗?他们那点人手不可能啊?该不会是让红毛猩猩们充当实验苦力吧?”

  “应该不会,我估计是抓了学弟学妹帮忙做,毕竟新学期又有天才院的新生来上学了,动物园和学校离的那么近,抓壮丁很方便,一大堆人没日没夜做,做出来三百种,然后筛选出72种大概能用的,往脑细胞管里塞。”

  “那咱们岂不是还得加开一份工资?”

  “我觉得袁天罡他们有良心的话会自掏腰包给学弟学妹开工资,反正他们钱多的花不完,总不能白嫖自家弟弟妹妹的劳动力吧?”

  “不同类型的脑细胞有不同的生长规律,所以又出现了几种不同的脑细胞管,内置碳纳米管的骨架,像迷你蜂箱一样,人造脑细胞就像小蜜蜂一样老老实实趴在碳纳米管蜂巢上,继而形成非常稳定的排列,只要脑细胞死亡病变数量不超过设计冗余,那这个脑细胞管就能用。”

  “精致,太精致了,简直就是艺术!”

  “小的脑细胞管会被排列在大一号的脑细胞管里,大一号的脑细胞管还不仅仅是一个容器,也有调整信号的作用,可以旋转拨动小的脑细胞管,这设计灵感是不是来源于左轮手枪?”

  “你不觉得更像冲锋枪的螺旋弹筒吗?”

  “这设计怎么说呢……又聪明又笨拙,眼前的问题确实解决了,但最后意识主机肯定不能用这种构造,会过于巨大笨重,还得推倒重来,找更小巧玲珑的方案。”

  宋河打开专业软件,尝试绘制了一下,快速试了七八种构造,沉思片刻,感觉都还不行,暂时关掉继续看袁天罡发来的资料。

  “激活脑细胞的途径他们也试了好几种,光激活、电流激活、温度激活、声音激活、神经递质激活、神经肽激活……最后居然是混用的?”

  “是不得不混用?还是暂时凑合做个样机,回头再简化?”

  “通过建立奖惩机制来训练人造脑细胞,继而让脑细胞管主动承接任务……思考可以得到糖分,思考正确糖分增加,思考错误糖分扣除,也有非常直接的电刺激和化学物质来给细胞提供欣快感。”

  “对思考模式进行拆分,每一部分的脑细胞管只做一小部分思考,多级思考进行反馈和负反馈纠正,最后输出一个决策。”

  大部分内容看完了,夫妻俩表情变幻,有些困惑。

  一方面,两人都被如此复杂的意识超算迷住!

  环环相扣的复杂造物本身就是一种美,每一个细节都被许多聪明念头反复打磨过,用土气的比喻来说就是智慧的结晶,纯手工打造的机械表之所以贵,是因为一双手要在上面耗费太多时间,而这台意识超算则是众多头脑耗费太多念头碰撞出的产物。

  另一方面,两人又不由得怀疑这种设计的实用性。

  它真能大规模生产吗?成本能压到多少?大规模使用时故障率能压低到可承受范围吗?

  它能产生多少意识?人为限定的思考流程合适吗?会不会让它沦为仅靠本能处理信息的差劲机器?

  每台机器里的脑细胞都必须经过特定训练,训练结果一定稳定吗?训练失败的概率有多少?

  细想全是问题,问题多的两人心里都有点发毛,扪心自问如果让他们做超算,完全不敢冒险死磕这种超算,失败的概率太大!

  往后看,最后一部分就是样机的测试结果。

  测试内容非常简单,走迷宫!

  准确来说,没有经过算法训练的走迷宫!

  未经训练的走迷宫和按照程序走迷宫压根是两码事,许多大学里会举办一种电脑鼠走迷宫大赛,微处理器控制的小车,在塑料板迷宫里左冲右突前往终点,但这种电脑鼠走迷宫压根和意识智慧毫无关系,成绩取决于路径算法优化和电机传感器速度,靠一群学生反复研究按照什么万能策略跑能少走错路,再直接下载给小车。

  而袁天罡小组测试的走迷宫,压根没对意识主机做过任何训练,只是准备了一系列迷宫,直接让意识主机上手操作!

  情形有点类似于一个出生起就没见过游戏的小宝宝,突然有一天手里被塞了一个游戏手柄,让他坐在屏幕前打游戏。

  或者一个成年人,在手机上无意刷到一款全新玩法的简陋小游戏,也没有游戏说明,靠自己摸索。

  宋河翻看实验记录,微微皱眉。

  起初意识主机对出现的迷宫毫无反应,但几分钟后脑细胞缺糖了,强烈的“觅食”念头出现,能清晰看到整台机器启动,它意识到自己必须做点什么来赚糖吃。

  最初版本的迷宫简单到爆,一个I形,初始位置在上方,象征出口的红点在下方,走一条直线就能完成,意识主机简单试了两下,便成功走完迷宫,获得第一次糖分补给。

  第二个迷宫复杂起来,变成了L形,意识主机照葫芦画瓢走直线从上到下,却没得到糖分,接着开始乱试,终于成功完成一次横移,获得第二次糖分。

  第三个迷宫则成了U形,这次意识主机居然没怎么犹豫,更没有乱试,直接从起点走到终点!

  迷宫越来越复杂,甚至开始出现机关,意识主机玩的不亦乐乎,以极快的速度适应每一关新出的机关,同时记忆下来,等下一次遇到便直接想起曾用过的办法应对。

  如果不是后台运行记录写的明明白白,乍一看非常像人类幼儿或者猩猩在尝试走迷宫!

  看完实验记录,宋河思索片刻,给袁天罡写留言:

  “不错,但还远远不够。”

  “走迷宫还是蛮基础的,甚至不需要这么复杂的意识主机,我很多年前做过那种一坨的人造大脑,加个脑机接口也能学会走迷宫,只不过意识主机的理解速度确实更快一些,但只能走迷宫的话它也仅仅是个玩具。”

  “你现在当务之急,要做一个读心装置,读出整台意识主机的思考过程,同时给它做更高难度的测试!”

第1657章 又一个诺奖?

  “除了你在资料中留的数学问题,我粗略通读一遍就发现几处你们没察觉的数学错误,肯定还有更多隐秘的错误!”

  “你们先停工休息,等我慢慢整理一遍,把所有数学错误纠正过来,你们再开工!”

  “连续两天不睡,我要严厉批评你,愚蠢至极!不睡觉的下场就是处处算错,又在处处算错的基础上费死劲用蛮力,能出好成果吗?一万年不行!”

  措辞严厉的回复发过去,宋河无奈地重新修改报告。

  最初写的报告版本,计算主机还不成熟,意识主机毫无进展。

  结果仅仅几小时之隔,计算主机也破七了,意识主机也出现小突破了。

  这哪是报告,分明是许愿池,即刻生效那种!

  写完报告提交,夫妻俩一起复盘起意识主机的资料,一点点整理脉络,纠正数学错误。

  相晓桐工作一会儿便困了,缠着丈夫去睡觉,宋河一如既往先去把她哄睡,自己再回到办公桌前孤独加班,给神童们改错。

  改着改着他乐起来,越来越乐,一发不可收拾。

  错误太多了!

  一个错误导致一大堆连环错误,错误和错误相互交织诞生出小错误,满眼红叉!

  原以为是在优等生近乎满分的卷子里找瑕疵,但事实好像是在错题本里找正确。

  那么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也是宋河最希望看到的可能性,这些错误削弱了意识主机的性能,等错误一一改正排除,意识主机将立马迎来巨大飞跃!

  第二种可能,神童们设计的意识主机很差劲,但连续的计算错误歪打正着,碰巧走向了可行的架构,如果是这种情况倒也不亏,只不过可能要花很长一段时间重新理解分析。

  嘴上说让神童们多睡觉,宋河自己却是超级反面教材,比谁都能熬夜,不知不觉又是一个通宵,天亮后他回床上搂着老婆睡了一小时,恰好两人同时睡到自然醒,精力饱满地起床干活儿。

  整整一个白天,两人几乎一刻没休息,反复梳理意识主机的资料。

  傍晚时分终于梳理完毕,洋洋洒洒写了几万字改进意见,两人敲键盘敲的手腕疼,却没有第一时间发给袁天罡,从远程监控看神童们确实离开实验室回去休息了,既然休息就多休一天,等明天再发给他们也不迟。

  夫妻俩手挽手去食堂吃晚饭,刚打完饭坐下,手机齐响。

  相晓桐摸出来看了一眼,“我靠,谢元勋拿诺奖了?”

  宋河惊了一下,连忙掏出手机看,果然各家新闻都在抢着报道!

  《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邹云水谢元勋获奖!》

  《又一对夫妻诺奖得主!谢元勋邹云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专家解读谢元勋邹云水共同一作的电磁火箭论文!》

  《前科大再添一块诺奖奖章,火箭院院长谢元勋获奖!》

  宋河还没从惊讶中回过神来,相晓桐又拍拍他肩膀,“直播了直播了!”

  她把手机支在桌上,宋河一看屏幕乐出声,居然又是卢庚的直播间!

  卢庚嘴角完全压不住了,高兴的好像是他在拿奖,坐在食堂餐桌旁眉飞色舞。

  “爽了爽了!没想到我这诺奖直播间今年还能开第二期!”

  “刚刚我联系上火箭院的谢元勋院长了,本身火箭院跟我们药院就是兄弟学院,我们这几个院经常有学生来回串门拜师听课,关系非常近,稍微找找人就联系上了!谢院长非常平易近人,答应来接受一下采访!”

  “这就是前科大的实力啊!生理学医学奖四个得主全是我们前科大的!现在物理奖得主还是我们前科大的!初高中的学弟学妹们悟了吗?其他学校准备考研的同学悟了吗?知道高考报志愿和考研该报哪个学校了吗?”

  背景音里骤然响起一片震耳的欢呼尖叫声,直播间镜头一转,谢元勋出现!

  和上次娄景辉纪天和获奖的场面一样,满食堂的学生们早就准备好了,尖叫着团团围住谢院长,要签名要合影,争先恐后沾喜气。

  “稍安勿躁!咱们稍微等等!”卢庚坐下,笑着说,“直播间家人们帮忙转发转发!点点赞冲个榜!咱们现在直播间人数才五百万,还太少了,加油冲个一千万!”

  宋河和相晓桐悠闲地吃饭,快吃完时谢元勋才坐到卢庚身边。

  “直播间观众朋友们大家好啊!我是前科大火箭院院长、元勋火箭公司创始人之一,也是本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谢元勋!”谢元勋主动打招呼,“卢庚同学你好!”

  “谢院长好!太荣幸能请您来我这小直播间做客!蓬荜生辉蓬荜生辉!”卢庚道。

  “不小啦,这都一千多万人在看了!”谢元勋心情愉悦,“我听说生物奖得主你采访了蛮久的,但很抱歉我今晚时间不算多,可能只来得及答几个小问题!”

  “理解理解!您肯定特别忙!那我也不多耽误您时间,挑观众问题马上开始!”卢庚语速很快,“观众们的第一个问题,预料到自己会拿奖吗?有没有很想感谢的人?”

  “诺贝尔物理学奖今年风向变了啊,这怎么料得到呢?”谢元勋边吃饭边说,“我们拿奖的成果是一篇电磁加速的论文,非常偏应用,换句话说是工程师类型的论文,物理奖一直习惯颁给探索发现类型的理论成果,也就是科学家类型的论文,可能最近几年最前沿的物理探索陷入瓶颈了,有点青黄不接?”

  “最感谢的人当然是我太太邹云水啦,公开场合我反复说过很多遍了,元勋火箭公司虽然用的我名字,仅仅是因为我的名字搭配好听点,云水火箭公司听着像搞人工降雨的……其实邹云水才是真正的技术骨干,论技术贡献,我跟她差不多三七开,我三她七,包括获奖论文很大程度上也是她带我,电磁这块我只是略懂!”

  “下一个问题……”卢庚刚发问,被手机铃声打断。

  “不好意思我接个电话。”谢元勋拿出手机,看了眼屏幕诧异挑眉,接通后放在耳边,接着开始好好好、嗯嗯嗯,不停点头答应。

  挂断电话,谢元勋满面笑容,“不好意思,我收回我刚刚的回答!”

  “啊?”卢庚愣了一下,没反应过来。

第1658章 这也能扯上我?

  “刚刚这电话就是我太太邹云水打来的,她骂了我一顿,让我改改说法。”谢元勋笑道,“她觉得最该感谢的人不是她,而是宋河!”

  “哦?”卢庚意外,直播间观众们也刷出问号叹号。

  “获奖的这篇论文是从哪里来的呢?第一代电磁火箭井刚建成之后,反复发射实验火箭总结出来的!没有电磁火箭井,就没有这篇论文!”

  “而最初的电磁火箭井,在两个关键方面都得感谢宋河,一个是经费,在我们创业初期谁都不看好的时候,是宋河慷慨大方砸了一座钱山给我们,没有那座钱山,电磁火箭井压根造不起来!”

  “另一个方面是什么?技术!宋河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技术支援,没有他出手,电磁火箭井可能现在还没投入使用!其实这篇论文还应该加个作者就是宋河,但他执意不要,我们才没加!”

  “邹云水让我在这里把话说明白,她批评我批评的有道理,我们这块诺奖奖章,宋河帮了天大的忙!”谢元勋笑道。

  宋河看直播看愣了,无语失笑,“不是,物理奖也能有我的事儿?邹云水太客气了吧?”

  “没毛病啊,你咬牙掏钱支持的,后来有技术难题,不也是邓浦和叫你去做了数学支援,电磁火箭井才算成熟吗?”相晓桐拍拍他肩膀。

首节 上一节 1060/11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