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窗外下着鹅毛大雪,整座夜墨市一夜之间被白雪覆盖。
天色微微放亮,一片黯淡的苍白。
从药学院院长办公室的高度看,这种颜色的天空显得有些奇怪,仿佛整个世界的天空是由显示屏组成的,显示屏正常时,播放色彩鲜亮的晴日蓝天,今早显示屏故障了,变成电量不足的巨大白灯。
宋河坐在办公桌后,没有面向屏幕,而是望着窗外的大雪沉思。
纷纷扬扬的雪花只是映在他眼睛上,却没有往脑海里去,双眼完全是失焦的。
他很多年没出现过这种状态了,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不配让他长时间沉思,思考最久的时候往往是在实验室里看满墙数据,那时整张面孔是活跃的,眼神快速跳动,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毫无变化。
房间角落忽然传来轻微的声响。
宋河涣散的目光瞬间汇聚,扭头看向大床。
身材修长的女人抱着被子,睡姿很不老实,丝绸短睡裤下的白皙长腿伸出床外,睡衣掀起露出纤细的腰,绝对称得上闭月羞花的面孔被凌乱长发盖住,她正轻轻翻身动弹,快醒了。
宋河起身过去,坐在床边,抓起她的小腿轻轻塞回被子里,但她的上半身又立刻掀开被窝钻出来,水蛇般缠到丈夫身上,紧紧抱住。
“早安老公。”相晓桐把脸埋在他脖子里,含混不清地嘟囔。
嘟囔完这一句,她又没反应了,趴在宋河怀里一动不动,呼吸均匀。
宋河静静等了一会儿,轻轻晃晃她,“又睡着了吗?”
“嗯……老公……”相晓桐说话还是迷迷糊糊。
宋河露出笑容,“我发现老婆你慢慢形成条件反射了,在床上一睁眼看到我,脑子还不清醒,胳膊已经抱上来了。”
相晓桐终于醒了一些,闭着眼轻笑两声,“好像是的……晚上睡觉的时候也是,有时候工作太累,半夜倒在床上都快神志不清了,但老公你一张开胳膊,我脑子还没反应过来,整个人自动就钻你怀里去了。”
“组织上有新任务,机器人时代马上来了,太多事情得规划安排,工作组刚刚组建,咱俩得至少选一个人进工作组,月底还得去开个会。”宋河道,“你去吧?”
“我去?”相晓桐歪了歪头,依旧闭着眼,“你不去吗?”
“我得留在实验室赶进度啊,技术问题还没彻底解决呢,还得争分夺秒。”宋河道,“正好你这段时间跟实验太累了,去开会也能恢复一下作息,不用天天熬大夜。”
“不行。”相晓桐摇头,语气抗拒。
“真不行吗?你再考虑考虑。”
“不行。”
宋河无奈地笑笑,“那我去吧。”
“不行。”相晓桐还是摇头。
“啊?”宋河一愣,“几个意思?咱俩都不去?耍大牌?放工作组鸽子?这合适吗?”
“不行。”
宋河无语地笑,“老婆你现在醒过来了吗?听清我这半天说什么了吗?”
相晓桐的小脸在他脖子上蹭了蹭,“不想跟老公分开。”
宋河笑得更厉害,把她紧紧抱在怀里,伸手摸摸她的脑袋,“最多也就几天而已。”
“不要,几天也受不了,不要跟老公分开。”相晓桐语气执拗又撒娇,“不是说至少去一个人吗?意思是咱们两个也可以都去,一起去吧老公,反正你不去我也不去。”
“还得赶实验进度啊!”
“晚几天没事的。”
“像话吗老婆?”宋河调侃,“学生们问起来,说老师老师,明明去一个人就行,你们怎么偏要一起去,为什么不留个人在实验室当顶梁柱?然后你告诉学生说没有办法,我离开老公一星期就受不了。”
相晓桐笑得肩膀乱晃,笑完了睁开眼抬起脸来,用额头顶着宋河的额头,鼻子贴着鼻子。
两人眼睛近的贴在一起了,她快速眨巴眼睛,用长长的睫毛挠的宋河不得不眯起眼,以示抗议。
“事实就是这样!”相晓桐语气认真,“离开老公一周就不行!就会相思成疾!就浑身难受,就睡不着觉!”
宋河笑着长叹,“行吧,你坚持那就咱俩一起去。”
相晓桐心满意足,脸又趴到丈夫肩膀上,脸颊泛起幸福红晕。
“起来洗刷吃饭吧,临走前多给实验室解决点问题,另外今天还得选个神童进智库。”宋河拍拍她后背。
……
前科大药学院,实验楼。
偌大的实验室里挤满白大褂,众多仪器合奏嗡鸣,热闹的像流水线生产车间。
数十台样机摆在角落,机箱指示灯闪烁速度快到令人晕眩!
样机外壳透明,能看到内部大量细小的脑细胞管,大细胞管内各种架构套着小细胞管,镶嵌在五花八门的硬件里,复杂程度完全不像地球产物,犹如外星造物,有种难以言表的奇特美感。
用高倍显微镜细看,会发现不同的小细胞管按时间顺序变换,被层层叠叠的光线照亮,或在快速翻转中更换液体颜色,比起传统超算显得笨拙,但实际效果却异乎寻常的快!
天才院神童三巨头,袁天罡、杨玉和齐风都在现场,耐心盯着大屏幕上的数据流,杨玉齐风早就从计算主机组跑过来支援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留在计算主机组做打磨工作多少有偷懒之嫌,尖子来啃硬骨头的天经地义。
实验室门忽然打开,宋河和相晓桐进来,屋里一阵院长早的喊声。
“袁天罡、杨玉、齐风!”宋河点名,径直走过来。
神童三巨头立马答应,扭头看向院长。
“上级来任务了,你们仨得派一个人参加智库。”宋河郑重道,“我说一下主要职责,你们商量商量谁去。”
第1666章 智库标准
实验室一阵骚动,众多神童们脸上带着围观大事的激动表情。
袁天罡、杨玉和齐风也有些吃惊,没想到突然遇到这么大事儿,连忙站直了洗耳恭听。
“第一,要有两个跨度较大方向的学位,一个方向要念到名校博士,另一个方向至少硕士,还得是不同学校的学位。”宋河开口,“我相信这条对你们来说轻而易举,你们已经能在前科大拿到理工科博士,再去其他大学考个研也轻轻松松,这一条要求在未来八年内补齐。”
“注意,两个学位的专业必须跨度大。”相晓桐说,“比如你们先拿一个制药博士,又去清华拿一个有机化学硕士,不行,生化不分家,俩专业方向离的太近了。”
“你们最快的是去北大拿个数学学位,以你们三个的水平,不用费多大力气,但最好跨度更大一点,比如历史、地理、经济、哲学等等。”宋河道,“不能马虎,有些专业硕士论文要求比较松,但你们不能松,得研究出真东西,查出来论文太水也是不能达标的!”
三个神童认真听,频频点头,快速眨巴眼思索。
“第二,你们进智库,要代表天才院。”宋河道,“回头需要在天才院担任职务,要么代课老师,要么可能我回头退了,让你们接院长职位。”
杨玉吃惊,“院长你们不代表天才院吗?为什么要让我们代表?”
“我们主要是企业和院士身份,天才院只是兼职。”相晓桐解释,“顾不过来那么多,没发现我俩一年到头压根没多少时间去天才院吗?”
“天才院是个重点单位,就像核工程单位一样,要有合适的人进智库的。”宋河说,“虽然按照现在的形势,天才院可能不到十年就会撤销或降级,但经验无价,尤其你们是在天才院长大的,最为合适!”
三个神童点头。
“第三,700本书,智库会给一个书单,书单上涵盖多个学科多个领域的著作,什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史书、数学、哲学乱七八糟啥都有,统统要熟读学透,经过考试确定没问题了,才算初步合格。”宋河继续说要求。
“700本书不是个小数目,毕竟是学术性很强的书,不是那种可以一天两三本走马观花的武侠小说,可能其中一页复杂概念就得啃好几个小时,跨度又大,真想研究明白,普通人脱产去啃也得花至少七八年时间,你们聪明一点,我估计也得什么都不干,啃三年书本。”
三个神童顿时变了脸色。
“未来三年时间什么都不干,就啃杂书吗?”袁天罡皱眉。
“不是未来三年,未来十年能搞定就行。”相晓桐说,“正常情况下进智库的至少也是中年人了,早就提前啃过大部分书目,但你们情况特殊,应该是整个智库吸纳的最年轻成员,可以宽限一些时间。”
三个神童脸色忧虑起来。
“第四,田野调查。”宋河说下去。
“频率为四年一次,持续一辈子,只要你人在智库里,就得每隔四年田野调查一次,不调查或调查不合格都有可能被清出智库队伍。”
“一次调查最低两年时间,不可能单枪匹马,你也要带团队,但亲身体验不能低于一年。”
“调查什么?一方面是你们个人兴趣,一方面也有智库的需要。三百六十行,几百座城市,甚至海外调查,到处是方向!”
“举个例子。”相晓桐说,“我认识的一个智库成员,上次做的田野调查方向是卡车司机,于是那人真去考了B2驾驶证,干了14个月的货车司机,工作强度照搬其他货车司机,别人怎么跑车他也跟着怎么跑车。”
“同时他的学生团队有25个人,其中15个人也去干了一到两年的相关工作,货车司机、装卸工、调度员、车贩子修车工,甚至还有卧底犯罪团伙的,跟油耗子团伙混熟,看他们用什么设备偷油,怎么逃脱警察抓捕,偷到的油走什么路子销出去,怎么对付看油箱的狗等等。”
“加上大量采访,在10个省40多个城市,给相关从业人员发了四万多份调查问卷,面谈七百多人,录音三万分钟,访谈记录整理出来六百万字。最后所有这些东西整理总结,编成一本《卡车司机调查报告》,供整个智库阅读参考。”
“没错!”宋河点头,“进入智库之后,差不多你们的生活节奏就是两年两年,两年到一个地方找个行业去做田野调查,两年休息和啃书本。”
三个神童眉头继续皱紧。
“第五,开会讨论。”宋河道,“智库内部的会议非常密集,天周月季年,各有固定的会议,同时遇到重大事情和重大变化,加开紧急会议。”
“会议形式倒是多种多样,有文字会议,类似于群聊,大家各有事情要忙,断断续续在群里讨论。线上视频会议和线下碰面会议也很多。”相晓桐道。
“尤其很多时候不能请假,比如国际上哪里突然爆发战争,负责的智库小组立马要开会判断情况,我认识一个智库成员,他孙子那天意外出车祸死了,去医院见孙子遗体的半路上,北非战争开打,他在距离医院两个路口的地方让司机调头,直接去开紧急会,到会场时还泪流满面,但坐下后马上擦干眼泪恢复冷静。”
“这种属于智库核心成员,责任太大,要尽可能快速准确给决策层提供建议,慢了错了都可能酿成惨重后果。”宋河点头。
“智库的外层成员压力没这么大,但也要时刻做准备,牺牲掉很多个人时间,房间里常备行李箱,半夜两三点一个电话叫起来往机场赶属于家常便饭。”
三个神童脸色已经很难看了。
“第六,身体保证。”宋河道,“普通人可以懒惰一点,胡吃海喝把自己吃成胖子,天天躺着不运动,但智库对你们的身体素质是有要求的,一大串的体检指标,还得看长短跑成绩,四百米得跑多少秒,半马得跑几个小时,都有明确规定。”
“这个也算好事,督促你们自律。”相晓桐道,“我见过好几个核心智库的老头,七十多岁了身体素质比很多大学生还强,肌肉块明显,引体向上能拉十个。”
周围神童们一片惊哗。
在天才院时大家锻炼习惯保持的很好,但这两年来前科大没日没夜泡实验室,压力大了暴饮暴食,有些神童早就肥起来了,如今引体向上堕落到三个都拉不了。
十几岁的身体素质拼不过七十多岁的老头,听着蛮惊悚的。
“第七,避嫌保密。”宋河道,“很多原本你们能挣的钱,因为智库身份就不能去挣了,亲属也不能去挣。名声荣誉也要舍弃掉很多,身份得保密,工作内容也得严格保密,时刻小心泄密,提防认识的任何人,一辈子不能醉酒。”
夫妻俩一条接一条罗列,前后说了18条标准要求。
三个神童听的脸色泛白。
“就这些。”宋河说完,目光扫过三人,“决定一下,你们三个谁进智库?”
“我……我不想进。”杨玉支支吾吾,“太耗时间了,我还想做技术。”
“智库这个职业非常重要,给国家出力也义不容辞,但真的太花时间了!”袁天罡愁眉苦脸,“进智库要牺牲掉很多搞科研的时间,我觉得我把时间拿去做技术,对社会贡献会更大一些!”
“是啊……我们都习惯做技术了,这个智库非得让我们这种科学家进去吗?不应该找专业人士去研究决策吗?”齐风为难。
宋河笑了,“专业人士?你们就是专业人士啊!谁比你们更懂天才群聚的科研模式?谁比你们更懂技术进步能带来的社会效益?谁比你们更耳濡目染科研圈高校圈的现状问题?”
“或许占用你们一些时间,你们少做五六个技术专利,但你们在智库里为科研圈发展献计献策,可能会让全国科研产出上升2%,那会是每年几万个新增专利!”相晓桐劝道。
“院长,那……你们也是智库成员吗?”杨玉问。
夫妻俩对视一眼,同时笑了。
“我们属于决策层。”相晓桐笑道,“我们有困惑会咨询智库,智库给我们提供很多建议、方案和调查报告,关系密不可分。”
“我们管理的企业覆盖成百上千万员工,我们的院士身份能调动很多学术圈资源,前科大有四所学院是我们直接管理,还有覆盖一二本院校的订单班,各高校的合作模式,乃至很多大学专业的教科书,产业发展的宏观方向,金融秩序的塑造等等。”宋河道,“每天我们都在这些方面做决策。”
周围神童们一阵笑,杨玉尴尬地笑着抬手捂脸,意识到自己问了个蠢问题。
确实,院长哪还用什么智库身份?本身直接就是决策层!
掌管拥有这么多公司、基金会、学校、科研院所,院长一道命令下去立刻有上百万员工学生跟着动!全世界都在紧盯院长的一举一动!
“我最喜欢的也是在实验室哼哧哼哧搞研发,但我每天都抽出大量时间来看公司学校的情况,必须这样才能干成很多事情。”宋河循循善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