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俩扭头往外一看,吃饭前还仅仅是有点多云,不知不觉阴云堆积了,远处地平线上隐约还能看到闪电的电弧。
“天气预报今天没雨吧?”宋河语气意味深长,“我有种预感。”
“我也有种预感。”相晓桐深以为然地点头。
两人都掏出手机,默默等待。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
相晓桐忽然笑了,“咱们这么干等有点傻,看来这次预感错了。”
话音刚落,两人手机上同时收到一条消息。
夫妻俩看消息,一齐开怀大笑。
“预感应验了!”宋河感叹,“离谱啊!最难维持的人设居然一直没塌!我现在有点相信古代史书上那些玄学记载了,没准是真有!”
第1726章 10万平方公里绿洲?
等待许久,办公室门打开,一身黑衣的王将军进来,拎着漆黑的公文包。
“有饭吗?”王将军笑呵呵进门,第一句就说,“路上开视频会议没来得及吃饭。”
“饭多的是,让食堂给送过来,请坐请坐!”宋河把手机调到点餐界面递过去,又倒了杯茶。
“二位明显瘦了啊!”王将军快速选好餐归还手机,打量两人的脸,“不是减肥吧?累的?”
“应该是。”相晓桐拿过一盘坚果放在他面前,“这段时间一直忙着做成熟版的穿云,忙起来吃饭就马马虎虎。”
王将军立马皱眉,表情无语,“你们还真要死磕NS方程吗?我再次非常严肃地劝二位,该迂回就迂回,盲目硬挺很多时候代价巨大!前些天我刚去参加完广昌战役的纪念活动,这场仗就是非常典型的盲目硬打,结果牺牲惨重的教训,你们……”
“算完了。”宋河打断他。
王将军的劝说戛然而止,抬头纹立马浮现,眼睛睁大,“算完了?!NS方程完全解决了?!”
“很遗憾还没完全解决,只是非常接近了。”宋河笑道,“算完的是关于穿云的部分,成熟版穿云的数学基础已经搞定,她做的地面站设计,刚刚完工,我今天刚把穿云太空站的数学部分算完,大概一周时间能搞定设计!”
王将军微微后仰,用一种看外星人的眼神打量面前的两人。
呆滞两秒后他语气感叹,“厉害! 你们夫妻俩是真厉害!整个数学史上,你们是第一对这么厉害的!”
“我们其实只是做了验算。”宋河摇摇头。
“验算?”王将军挑眉,“你的意思是,不是你们做出来的,你们只是照着现有答案验算?”
夫妻俩一齐点头。
“还能有谁水平能比你们还高?”王将军震惊,“天才院的孩子吗?哪个神童爆发了?”
“敖小广。”宋河揭晓答案,“敖小广正在攻坚NS方程,三个月前他就把穿云相关的内容啃透了,本来我寻思让它帮忙做点边缘小工作,结果它一看题目,直接出答案。”
王将军再度呆滞两秒,显然没料到是这种情况。
办公室门被敲响,宋河立马过去,拎着一大袋饭回来,王将军起身接过,快速摆在桌上开吃。
“海怪那大脑袋不是白长的啊。”王将军边吃边感叹,“当年从海底抓那家伙费了不少劲,很多人都说捞那玩意儿没用,如今看来再费劲十倍也值得!”
“总之成熟版穿云很快就能测试,正好您来了,我也懒得专门再写个报告了。”宋河笑道,“您这趟过来是什么事?”
“我担心你俩死磕NS方程,陷进泥潭里拔不出来,特意带了两个价值巨大的数学任务,转移转移你们注意力。”王将军笑道,“没想到我这任务还没掏出来,你们解完了!”
“当初还是您让我试着做NS方程,现在又不让我做。”宋河大笑,“正好下周穿云我们就搞定了,发布会之前还有时间研究点东西,您带来的是什么?”
王将军放下筷子,打开鼓鼓囊囊的公文包,取出一个厚厚的牛皮纸袋,拆开。
宋河接过纸袋,从里面把文件抽出来,至少三百页的厚度。
《大西北10万平方公里人工绿洲方案初稿(绝密)》
夫妻俩看到醒目的大标题,一齐震惊挑眉。
翻开,密密麻麻的调查资料、地质图表、气象数据和理论分析。
再往后翻,还有大量的彩页照片,地质学家、气象学家、植物学家组成的混合勘探队,在大西北各个地区合影留念。
有些合影看着还挺正常,只是大家发型有点凌乱,脸晒得有点黑。
个别合影只能用狼狈形容,有老地质学家胳膊打着石膏,有浑身烂泥的年轻植物学家,难以想象是怎么搞成这样的。
甚至有几张照片里的气象专家头部受伤,正戴着痛苦面具,手拿白毛巾捂住伤口,背景飞沙走石黄尘漫天,可能是沙尘暴时被飞石砸中脑袋了。
合影只是一小部分,还有数不清的岩石、地下河、生物化石、荒漠植物、沙改土农田的现场照片,各种仪表数据和手绘示意图。
【猪肝色泥质粉砂岩,夹两层厚2m灰绿色细粒硬纱质石英长石砂岩……】
【位于4099.0高程点SE124°,770m……】
【岩矿心回次采取率要求过高,xx%,分层不低于xx%……】
【表面溶蚀形成劈麻状纹理,具重结晶现象、方解石化及硅化】
【具文象结构、蠕虫状结构、中粒花岗结构……】
宋河满头问号,大部分内容完全看不懂。
“最早的数据是六十年前的?”相晓桐讶异,“半个多世纪的数据还能用吗?这项目这么久了?”
“每隔五年左右,很多地方会重新勘探一次,改造大西北的想法何止六十年?八十年前就开始了,但那时候希望渺茫,勘探规模不大。”王将军道,“这些年陆陆续续一直派考察队去大西北,通过逐年数据,判断地下水的变化、气候的变化、岩石土壤的变化,继而了解各地区的整体状态。”
“百年大工程啊!”宋河啧啧感叹,翻着那些合影,“四五代人接力干,太不容易了!”
“确实不容易,有些勘探队里甚至会出现师祖、老师、学生的老中青三代阵容,一代传一代,堪比愚公移山了。”王将军点头。
“言归正传,这么多年对大西北锲而不舍的研究是有回报的,这两年一个精确的荒漠演变模型建立起来了,学界很多泰斗认为,时机基本成熟,我们现在应该有条件,彻底改造约10万平方公里面积的荒漠,将其变为森林!”
“这些年乘黄绿洲公司已经改出两万平方公里的绿洲了,包括在内吗?”宋河问。
“不包括,往后翻,有120页的数学论证摘要和详细地图。”王将军道。
“老观念认为,这十万平方公里里面,有七万平方公里是绝不可能变成绿洲的,水文气候条件不合适,强行把树种下去,最后也是集体枯死。靠人工灌溉基本不可能,毕竟这是相当于一个浙省面积的森林,纯靠人工灌溉,耗水量够上亿人用了。”
第1727章 月球舰!
“但现在很多学者们改看法了,认为只要按照模型步骤走,迅速造出10万平方公里的森林,这些森林可以颠覆以往规律,直接大面积改变气候!”
“继而不依赖人工灌溉,只靠自然降水和少量的地下水自动抽灌机,就能让绝大部分森林永久存活下来,最终实现……让大西北多出一片相当于浙省面积的绿洲!”
宋河面露惊色,翻看手里的资料,“好疯狂的计划!一口气种一个省面积的树啊?这得种多少棵?”
“不多,像样的大树20亿棵足够。”王将军道,“但有个要求,这20亿棵树必须在三到五年内种完,稳定的小气候区才能形成,并且互相影响形成良性循环,如果拖太久,就超出模型的预测能力了。”
“一年得种五亿棵像样的大树,每天得种137万棵,除了种树,还得打药浇水、种拦沙小灌木和草皮、定点投放小动物构建生态系统、修建运输路网和供水网、运送生活补给品和食物饮水给前线工人……零零碎碎算下来,这工程少于300万人干不起来啊!”宋河惊叹。
“差不多!”王将军点头,“你算的够快,我们也是算的三百万,三百万人干这个工程,平均每个人要种667棵树。”
“听着有搞头。”宋河想了想,“未来二十年大趋势,白老师普及之后,全民收入暴增,必然要大兴土木,盖冬眠中心也好,盖新楼新别墅也罢,家具装修对木材的需求都极高,必须尽快大规模开种,这样十年八年之后木材长成了,才能砍了卖钱供应市场,否则就会出现木价飙升。”
“树生意好好做很赚。”相晓桐点头,“我认识一个木材老板,他包的地皮种树,基本上是八年一个周期,赚四倍,比如一座山投一千万进去种树,八年之后卖五千万,而且他种的是些最简单的速生林,砍了之后做平价家具用的,如果种些高端名贵的树,可能赚更多。”
“果树也能试试啊,大西北昼夜温差大,水果质量上乘。”宋河道,“正好也有横跨亚欧大陆的运输线,往东运到国内各省去卖,往西运到欧洲卖,朝发夕至,黄金万两!”
“绿洲真形成了,迁居三四千万人过去住很轻松,森林城市,非常宜居,光卖楼也是个天文数字。”相晓桐调侃,“有白老师之后,想去大西北僻静处住林间别墅的人肯定不在少数,人越来越多之后没准连区划都要重新分,拆出一个小省或者小直辖市出来。”
“所以这项目是让我们来做吗?”宋河问。
“让你们做?”王将军诧异。
“您带这个方案来,意思不就是让我们做吗?”宋河挑眉。
“我不是来给你们介绍生意的,这是个数学任务啊!数学任务!”王将军无语笑道,“开发大西北是大战略,我是来请你们验算一下,看看整个方案的数学模型有没有严重错误,整个计划的可行性有多高,不是来找你们拉投资的!真找你们拉投资,有另外的人负责!”
宋河和相晓桐笑起来,两人刚刚沉浸在大片新林场的经济回报里,一时间稀里糊涂了。
“该有的数据这里面基本都有,你们算一算,看看到底这个计划能不能行?算出来能行了,你们再考虑投资的事儿,那就和我无关了,我只关心是不是能开辟一个省面积的绿洲。”
“太空军为什么会管植树造林呢?”宋河好奇。
“部队肯定得出人去帮忙种树,虽然现在没明确定下来,但惯例都这样。”王将军道,“大西北一堆太空军的发射中心,种树的活儿肯定就近摊给我们,这份方案到了我手里就说明很多问题了。荒野里修路架桥得工兵去干,林场修建临时营地也得我们干,边境反恐防野兽的安全巡逻得我们干,医疗保障得军医去支援,保守估计我们得出十个师负责开路。”
“懂了!”宋河点头,“这活儿我接了,穿云搞定之后我抽空尽快算算,只要做这个方案的团队逻辑清晰思路清楚,验算应该不会太难。”
“你觉得植树造林不像太空军干的活儿,那第二个数学任务,就完全是太空军的活儿了。”王将军说着,又从公文包里抽出另一个厚厚的牛皮纸袋。
《太空军舰设计方案初稿(绝密)》
“卧槽!”宋河和相晓桐齐刷刷爆粗口。
“这就要搞太空巨舰了吗?”宋河迫不及待翻看起来,“多大规模啊?”
“五千人规模。”王将军道。
“五千人一艘太空舰?!”相晓桐瞪圆眼睛。
“这么激进吗?”宋河震撼了,“这不就是太空版的航母吗?现在就要搞?”
“有这么一艘,月球四平八稳了。”王将军道,“暂定名就叫月球舰,你们说的没错,基本上是航母规模,人类历史上没有做这种太空军舰的经验,所以很多东西参考航母来定的,反反复复修改了七十多个版本。”
“岂止月球四平八稳了,地球也四平八稳了啊!”宋河翻看方案,嘴完全合不上,“我倒想过这种超大规模的星际飞船,但我以为得过个十年再开始做,现在居然出方案了?这玩意儿造价得多少?”
“估价一万两千亿,一座小太空城的钱。”王将军道,“月球光是矿产价值百万亿,用一万两千亿的军舰保障,比例还凑合……其实大部分时候它的作用不是军舰,没什么目标值得打,主要是太空滚装船,运货运人用的,一口气能跨星球运输五千人,有这种运力,想搞大规模太空建设才有可能。”
“有道理……”宋河认真阅读,“主体部分从太空城建造……也只能从太空城造啊!”
“对,太空城船舶工厂负责造,月球舰这种巨大的规模,只能在太空轨道上诞生和航行,连月球都不能降落,如果从地球上造,造完了压根飞不起来,十五万吨的东西怎么可能飞上天呢?”王将军笑道。
第1728章 锁死数学发展
“十五万吨……”相晓桐轻轻倒吸凉气,“一口气造这么大?真不先造个一万吨过渡一下?”
“有的,百吨小船、千吨小舰和万吨大舰都有,但不值得拿来给二位看了,顶级数学家肯定只做顶级的工作。”王将军道。
“我们给太空巨舰拟了一个初步标准,从小到大依次是卫星级、行星级和恒星级,吨位标准分别是五万吨、五十万吨、五百万吨。”
“月球舰属于卫星级,顾名思义就是在行星和卫星之间航行用的。行星级做到五十万吨以上,可以满足大部队在地球和火星之间移动的需求。恒星级可能会到五百万吨以上,从一颗恒星飞往另一颗恒星,这个级别目前还是空想,技术差距太远了,成本也天文数字,这辈子够呛能见到。”
“当然这也都是初步划分,未来技术发展后,太空巨舰是扩大还是缩小都不好说,走一步看一步。”王将军道,“这次请二位帮忙看看月球舰,将来如果开造行星级巨舰,可能需要尝试舰内人工生态圈,届时还需要二位帮忙,或者派些天才院的孩子做。”
宋河和相晓桐连连点头,一边听王将军讲解,一边看手里的资料。
“零部件和原材料从地球打包好,分上千次发射任务送到太空城,太空城船舶工厂再进行加工拼装。”宋河翻着文件,“十五万吨的月球舰,除了能在地月轨道之间来回往返,理论设计续航也支持在地球火星之间长途往返,不赖啊!感觉一万两千亿都挺便宜了!”
“电磁火箭井和太空城都有现成的,造价当然便宜了。”王将军笑道,“要是没电磁火箭井也没太空城,月球舰规模缩到十分之一都造不出来。”
“设计师也是人才啊,设计这么细!”宋河啧啧感叹。
“天才院出品。”王将军笑道。
“天才院?”相晓桐挑眉,歪头思索,“第一届毕业生去军队的那一批?”
“没错,整艘月球舰,总体架构和各部分细节,大概300多工程师和科学家在设计,其中最核心关键的部分由100人负责,这100人里有50个是天才院的孩子,半壁江山。”王将军语气欣慰,“这些孩子没一个水平差的,进军工科研院所之后,学习速度飞快,定设计师的时候都是考试考上去的。”
“天才院搞这么多年,人才井喷了啊!”宋河也相当欣慰,“五十个太空巨舰工程师,我都没想到成才率能这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