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我能听到未来的声音 第603节

  首家被撤资而破产的品牌横空出世,长江新能源汽车,隶属于长江汽车名下。

  这个品牌前身是五龙电动车,李超人在13年豪掷51亿入股长江汽车,长江新能源也由此而诞生。

  这个品牌,活着的时候无人知晓。

  但死后,却成为国内新能源行业的第一张多米若骨牌。

  毕竟李超人是出了名的老妖精,某种意义来说,也是行业的风向标。

  他这次撤资的这么果断,任由50多亿资金打水漂,恐怕不仅是因为长江新能源汽车已经不具备投资价值。

  还透露了一个信号,新能源行业的毒圈或许开始刷新了。

  如果这个猜想成立,那么现存量的一百多家新能源品牌,会开始逐年递减,直到决出最后的几名赢家。

  所以什么全域自研,什么遏制天星车机一家独大,全部去他妈的吧。

  各个品牌都不约而同调整战略,把活下来作为公司的首要任务。

  想活下来,首先是需要有钱。

  企业资金来源,分为营收跟融资。

  前者,不适用于当前的市场环境。

  毕竟新能源是新行业也是新产业。

  只有特斯拉跟比亚迪是盈利的,哪怕天星汽车都是亏损状态。

  所以资金来源,就只剩下融资一条。

  但随着李超人果断撤资,导致长江新能源破产,以后车企想融资,仅靠PPT估计是行不通,需要一定的成绩证明。

  于是,深蓝大胆的做出了表率。

  市场上还没有20万档位的智驾车,那就他们来吃这只螃蟹。

  反正他们是第一家投诚天星科技,得到了永久性的七折优惠,原价15000元的智驾加装包,他们只需10500元,成本天然就比友商少5000块。

  这5000块,他们还打算换成选装真皮座椅优惠,全部赠与消费者。

  实施证明,深蓝这一步走对了。

  因为售价29.89万的天枢,已经不是一般家庭能消费的起,何况保底还需要四个月才能交付。

  此前市场上,消费者根本没有次一等的选择。

  就在这个时候,顶配版加装天星智驾包的深蓝S7,还是没有电量焦虑的增程车,售价只需19.98万,横空出世。

  新车一经发布,第一小时便获得6230台的锁定单,24小时达到10252台。

  《天星系新增一员猛将!》

  《S7成为继天枢之后,首定最快破万的新能源车》

  《天星智驾包或将成为以后市场主流配置?》

  《陆良在下一盘大棋!》

  24小时首定破万,还是一家新品牌的新车,各路媒体就像嗅到血的鲨鱼,纷纷转发消息,并撰写相关文章。

  友商们见状也坐不住,纷纷联系王晓峰,为自家车型定制智驾加装包。

  这个时候,陆良也接到王晓峰的电话,他笑呵呵问道:“怎么样?下半年天星车机的市场占比能达到20%吗?”

  他的意图并不难猜,各类文章基本都有提及,天星想成为车界的苹果+安卓。

  但就算被人知道,也无伤大雅,因为这就是赤裸裸的阳谋。

  天星车机对任何车企都免费开放,天星智驾包,只要有钱,都可以专车专订。

  “20%应该能达成。”王晓峰说道,此前天星车机的市场安装率就达到14.5%。

  五菱是他们最忠实拥趸,基本全系都安装天星车机,仅一家的市场占有率就达到4.2%,还有蔚来理想等中生代,以及零跑岚图等新生代。

  毕竟企业跟人一样,都是懒惰心理,费尽心思研发的车机,还不如免费的好用,久而久之也就放弃了自研的想法。

  何况,深蓝做出了表率。

  以现在的情况,只要他们的算法技术,不要落后第一梯队太多,市场占有率就会一直稳步增长。

  如果哪天搭载天星车机的这些车企,想要进入中高档市场,就会成为天星智驾包的潜在客户。

  因为他们的消费者,已经习惯了天星车机的界面模版,以及操作方式。

  如果突然换成别的系统,他们的消费者不一定会买单。

  可以说,从他们选择天星车机开始,就已经没有后悔药。

第703章亿美元估值

  “七月份交付数量共1.58万台,超额达成产能预期,预计八月份交付数量应该能达到2.1万台以上。”

  王晓峰汇报上个月的销量情况,不出意外,下周新能源车销量排行榜公布,他们应该能进入前五。

  如果是新能源轿车排行榜,那他们起码都是前三,有概率是第二,只是第一就不用想,绝对是比亚迪(秦)。

  只是快速增产的弊端也开始显现,天枢这台车仅仅投产两个多月,账上的23亿美元就已经所剩无几。

  因为他们收取五千元定金,却要预订总成本约22万的各种零配件,以及支付人工水电。

  实体制造业之所以是重资产,就是前期不仅需要巨额投资,还需要提前垫付大量资金。

  面对这种情况,一般企业会选择把部分的资金压力转嫁到供应商。

  比如业内最为出名的比亚迪,跟他们合作的供应商,虽然不缺订单,但起码要做好货款被压一年以上的心理准备。

  天星汽车为了抢夺优先排单权,也为了降低零配件的采购成本,执行的方案是季度结清。

  跟他们合作的回款周期,比特斯拉合作快一倍,比迪子快两倍,这部分的资金压力一直是天星独自承当。

  按照现在的趋势,他们起码还要靠自己顶住四个月,只有四个月之后才能看到回头钱,前提是陆老板不要再有想法了。

  陆良思索片刻,突然问道:“10%的股权融资能融到50亿美元么?”

  王晓峰咋舌:“感觉应该挺难的。”

  天星汽车已经初具国产一哥之资,但新能源市场的规模还是不够大。

  行业上半年的总销量虽然还没公布,但据他所知,应该不足九十万台。

  有人分析,哪怕接下来是金九银十的销售旺季,但今年应该达不到100%的增速,全年总销量,最多就是200万台。

  行业的上限,也限制他们的潜力上限,500亿美元估值虚高的太厉害。

  现在比较合理的估值应该是210-240亿美元,还要包括天星科技,及天星在海外的品牌价值,还有陆良的名人效应。

  “才240亿……”陆良忿忿不平。

  王晓峰苦笑,无言以对,安静听着陆老板对那些无良风投机构的痛骂。

  有一说一,他心里觉得,这个价格已经非常不错了。

  虽然陆良为了造车准备了三年,但前面两年基本没什么建树,直到最近一年才开始发展起来。

  以当时的市场规模,在没有发生较大规模的增量之前,240亿美元的估值,应该都透支了他们未来5年的发展潜力。

  “那就先透露点风声,把天星汽车计划融资的消息放出去。”

  陆良稍稍平复心情,虽然心里认为这个估值过低,但想到咛德时代现在的市值也就2300亿,心理一下子就平衡了。

  因为通过咛德时代的市值,也能从侧面了解当前新能源市场的规模。

  再者随着体量越来越大,已经不能再用陆良的资金发展,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也是时候把他的快乐分享给其他人。

  “预期多少合适?”王晓峰问道。企业融资就像做生意,喊出去是一个价,最终敲定的又是另外一个价。

  漫天要价,落地还钱,一般都会高出实际估值10~30%。

  “300亿。”

  陆良嘴角上扬,又说道:“这段时间如果有人问起,你就先说价格,但对于融资项目什么时候成立你就说不确定,先把线放长一点,看看能不能钓到大鱼。”

  他想到中东的好朋友沙某,这群穿白大褂的,别的没有,就是美刀一大把。

  如果能吸引到他们的投资。

  26亿美元,30亿美元,

  就像早餐吃三块还是五块一样。

  “陆总,你就这么有把握忽……说服他们?”

  听到王晓峰的话,陆良面露不悦:“他们恐怕还巴不得呢!”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何况是坐拥金山银山却手无寸铁的沙骆驼,在当前动荡的国际局势下,肯定会想找个新靠山。

  国家或许会不好意思仗势欺人,但作为东大知名企业家的陆某人就没有这种顾虑,何况他也不觉得自己是在仗势欺人,顶多就是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投资。

  说不定若干年后他们还要谢谢陆良。

  当天下午,就有消息传出,天星汽车打算发起第二次公开融资。

  结果有心人一打听,顿时破口大骂:“陆良是想钱想疯了?300亿美元?把他卖了看看能不能值300亿。”

  “有一说一,如果陆良能保证以后的赚钱能力不发生变化,300亿美元,起码中东那群土豪哥应该会很乐意终身买断。”

  “你大爷的,老子是这个意思吗?”

  “不过话又说回来,就算按照正常溢价30%报出来,300亿美元还是太多了,真以为别人跟他一样,不把钱当钱?”

  “我倒是想看看,到底是哪几个冤大头会承认这么恐怖的溢价估值。”

  不出陆良所料,骂声一片。

  毕竟300亿美元的估值,除了已经上市的蔚来汽车,几乎是理想小鹏还有威马三家的总和还多几十亿美元。

  “这么高的估值,会有人买单吗?”

  自从陆良返回魔都,李冰隔三差五就来找他谈心,哪怕蔚来上市,可以从市场融资,但换电站这个窟窿还是太大了。

  仅靠蔚来一家,恐怕难有建树。

  李冰正在想办法忽…说服陆良,让天星汽车也参与到换电站的建设。

  “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你看我像是差这点钱的人吗?主要是为了跟别人分享我的快乐,独食难肥的道理不懂?”

  陆良瞄了一眼李冰,也懒得跟他打太极了,直接递上一份文件:“看看吧。”

  “这是什么?”李冰下意识翻开资料,陡然瞪大眼睛:“你投资了充电桩?”

  鲲鹏快速充电科技有限公司,实缴资金三亿人民币,公司法人孟常坤,公司股东陆良、王晓聪,孟常坤持股40%,陆良跟王晓聪各30%。

  “换电想发展太难了。”陆良叹道。

  很多来自未来的消息,他都能通过已知的结果,再从市场采集零碎的资料,从而逆向推演过程。

  唯独蔚来,他到现在都想不明白,三年后900多亿美元的市值是怎么出现的?

  难道是华尔街那些机构人傻钱多?真以为换电可以发展成电车界的两桶油?

  且不说各家友商勾心斗角,没人会愿意助力蔚来换电站的发展,哪怕陆良作为蔚来的联合创始人,他也不愿意。

首节 上一节 603/7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