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超负荷运转。
即使有开业因素,这点人手还是太少了。
“再帮我招聘三个司机,要求不用太高,会骑三轮车就成,最好能立即上岗。”
陈渊掏出电话,看到来电显示,朝陈莉提醒声。
“你招司机干嘛,接待游客吗?”
陈莉问了句。
“差不多吧,我搞了两辆摆渡车,还整了一条观光小火车,接送客户方便,以后去花海果林也方便。”
陈渊说完摆摆手,打个招呼就往外走,顺手接听了电话。
第215章 绕村路线
“把车开到温泉这边来。”
是王涛的电话,摆渡车和小火车已经送到。
刚才接客途中,陈渊想到这个问题,越想越觉得可行,趁着回去接客的空隙,直接在系统下单。
招呼王涛尽快送过来。
“陈老板可以啊,摆渡车和小火车都整上了,看来以后不能喊陈渊钓场,要喊陈渊旅游村了。”
几分钟后,摆渡车和小火车缓慢驶来,三辆车上都坐了不少人,还没跳下车,就和陈渊开着玩笑。
这些都是从小塘那边过来的客户,现在正是进退场的时候,那边退场的客户正好过来游玩。
“哈哈,低调低调。”
陈渊笑着摆摆手,然后打量了下三辆车。
摆渡车空间宽阔,是那种带有车棚的十七座型号,车身前面还有钓场logo,特别大,十分醒目。
小火车是无轨电瓶,车宽一米二。
火车头上面同样印有特别醒目的logo,后面用铁链链接着八个车厢,同样都是带有车棚。
每个车厢面对面两排位置,荷载六席每车厢,一车坐满能载48客。
两辆摆渡车和下火车,荷载82人,一趟搞定小塘轻轻松松,后续接待游客,比三轮车轻松太多。
“走走走,去小塘的客户上车了。”
陈渊很满意,随后招呼这边剩下的钓友上车,三辆车同时启动,一趟就能搞定。
他骑着三轮跟在后面,陈义衡跟着一块,陈义铠也跟在后面,至于王涛,留在这边顺道补鱼。
老塘有幸运钓友,每场都会钓走一条,意味着每场都得补一条,特别是60+以上的,塘里本就不多,必须得补。
小塘更不用说,那边不回鱼,而每场都会被钓走三五百斤,更是得补鱼,塘里维持鱼量,懒得区分正钓偷驴。
“老板,这是老塘那边的强回明细,你看看,还剩了几千块钱,我转你微信了。”
把游客送到小塘后,陈义衡掏出手机一通捣鼓,给陈渊连发好几条微信。
“好。”
陈渊点点头掏出手机看看。
刚才那波高峰持续到现在,根本没时间去老塘兑换强回奖励,只好给陈义衡转了几万块帮忙兑换一下。
还有小塘这边的鱼王强回,谁看塘谁兑换,钱自然是陈渊补上。
“没问题。”
陈渊收款后揣回手机。
陈义衡工作很仔细,每个钓位中鱼数量和时间都有详细纪录,后面还跟着最终的强回金额。
112个钓位,每个位置的金额一目了然,最终合计的总数没有丝毫偏差。
其实不用看也能放心,但毕竟关系着钱,如果无条件信任,后续遇到这种情况,万一有了不该有的想法,故意在后面添加一两条,面上都不好看。
所以检查工序还是有必要的。
“现在我们商量下摆渡车和小火车的路线,怎样走才方便接送游客。”
陈渊掏出烟打一圈。
鱼塘组除陈南陈宏俊去了老塘,其他都在小塘这边,包括负责养殖的陈有亮都在这。
“绕村吧,从禹城村口开始,沿着右边进入,从左边使出,这样小塘老塘和花海果林几乎都能照顾到。”
陈军琢磨一会,开口说道,“而且不可避免有打车来的游客,今天就遇到不少,只能安排三轮车去接,很耽搁时间。”
“村口做为起点和终点很有必要。”
陈国赞成这点。
陈德全他们都觉得可行,毕竟村口还有一段距离,真要靠两条腿走进来,少说也得十来分钟。
不冷不热的时候还可以,沿途欣赏下绿植。
等到银杏树叶金黄时,叶落铺满地,一条金灿灿的大道不失一番风景,肯定很多游客都会驻足拍照。
但现目前肯定不行。
而且还要送出村,所以起点和终点,肯定需要设置在村口,这样的话,沿着村马路绕村是最优路线。
“现在的问题是,小塘和老塘都不在主路,需要转弯沿着岔路下去,摆渡车和小火车要不要下去?”
陈国提出细节问题。
“还有花海果林,漫山遍野都是,有些地方离村马路还是有些距离,可土埂那么小,根本没法开进去。”
陈德全叼着烟说,随后点燃烟。
“还得考虑停车问题,毕竟许多村民的屋子都不在主路上,摆渡车和小火车开进去不太方便,而且穿梭这些小巷,特别费时。”
陈有亮拿着烟,在手里连点好几次烟头,然后才叼嘴里点燃。
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细节问题。
特别是陈有亮提出的问题。
摆渡车还好,遇到狭小的地方还能掉头或者倒车,可观光小火车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能整体倒车。
毕竟车厢都是用铁链链接,倒车意味着车厢会发生撞击,方向没法掌握,危险系数极大。
“这些问题很好解决。”
陈渊深吸两口烟,略微琢磨后说,
“我们可以沿村马路设置站点,比如村口的起点站,小塘站,老塘站,花海果林再设置几个站点,游客们根据所需,自行前往站点候车。”
“至于停车的地方,根据密集程度设置几个站台,剩下的路程不会太远,游客们自己走过去。”
又不是娇生惯养的太子公主,几步路肯定没问题。
真要做到来了禹城村,可以脚不沾地玩遍所有项目,几乎不太现实,真要做到这点,工作量得增加许多。
“貌似只能这样才是最优解。”
陈军点着头说。
陈国他们也是赞同。
虽说设置站点后,游客需要走点路,但一点点路程没有大问题,而且这样的路线,对他们也很方便。
真要下到小塘和大塘,小火车最麻烦,转弯调头就得耽搁不少时间。
“行,路线就这样定了,我一会让王涛设置站牌,至于司机,我已经在招人了,但招到人之前,可能需要我们配合。”
陈渊说起司机的事。
摆渡车和小火车都是电动的,只要会骑三轮车,就没什么问题,但现在的问题是,临时招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招到。
目前只能他们鱼塘组配合。
“没问题,反正鱼塘组分了班次。”
陈德全表示没问题。
“我也可以,养殖场那块不需要时刻守着,而且游客退场应该比较早,晚上喂养不耽搁。”
陈有亮丢掉烟头说道。
“那行,有班的守鱼塘,没班的暂时开开车,月底肯定加奖金。”
现在所有员工都在连轴转,暂用员工的休息时间,那肯定得用工资表示回来,不能把员工的积极性当成理所应当。
“缺德,你和亮爷先休息会,毕竟你是夜班,亮爷晚上还得忙养殖那边,能休息的时候尽量休息会。”
陈国看向陈德全和陈有亮说。
摆渡车和小火车一共只有三辆,鱼塘组除上班的员工,还能有多余的人力,完全可以换着休息。
“行,你们先开两圈,我们轮流来。”
陈德全和陈有亮也没有拒绝。
陈军在这边看着小塘,陈南和陈宏俊在老塘,陈国和陈义衡两兄弟先开车,陈德全和陈有亮排队后补。
陈渊则骑着三轮车回老塘。
“陈老板,你们村的人,弄吃的手艺是真不错。”
刚来到老塘,就看到大楼外面摆着几辆推车卖小吃,有比较常见的炸土豆,还有凉面,凉粉这些。
还有一些村里的特色,比如土豆淀粉,加点碾碎的红枣和芝麻,再放一点点糖,味道是真不错。
小时候切好土豆泡着,沉淀下来的淀粉都会用开水冲着吃,挺怀念那时候的味道。
还有老太爷摆放着背篓,右手拿着小钉锤,左手拿着一块上弯下直,如宽勾一样的铁钩板。
白麻糖。
小时候特别爱吃的东西,一毛钱敲一小块,吃的特别香,现在就有不少小朋友围着,好奇又期待的看着老爷爷敲麻糖。
还有一些小时候特别爱吃的小吃。
或许也只有村里的老人,还能做出小时候的味道。
“玩到这会确实有些饿了,特别是小孩,都想吃点东西,刚还说这边没啥小吃,结果推车就来了。”
“味道不错还便宜。”
“还有小时候的味道。”
“陈老板是用心准备这些的。”
游客们吃的挺开心,小朋友更开心。
而且外面有棚子,就是以前放自动贩卖机的棚子,小桌子小板凳摆在那,游客们坐下面也不热。
吃点小吃补充能量,一会继续玩。
“味道不错就多吃点,白麻糖这些都是老工艺,没有科技狠活的添加剂,小孩吃点没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