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步来吧。”陈渊轻叹一声。
随后想了想,又联系了左贤唫,最终决定从低端入局,选择了40积分兑换,零售价值两百,最终定价199。
至于鱼竿,陈渊还是选择和左贤唫合作。
他现在没有销售渠道,需要借用左贤唫的渠道,先把品牌销售出去,待后续看情况,再言其他。
当然,左贤唫的拿货价肯定不一样,同样根据销售有不同层次优惠。
“老弟,我建议你想个办法,做做宣传广告,扩大你渔具品牌的知名度。”聊完正事后,左贤唫还建议道。
“啥意思?”陈渊思索一瞬后问道。
“说实话,老弟研究的饵料效果不错,客户粘性非常强,基本上都是回头客,但受制于品牌知名度,覆盖的客户群体不足,所以销量增长不算很爆。”左贤唫道。
区分一个商品好坏,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式。
那就是回头客。
而左贤唫从销售数据中分析,陈氏通杀饵的回购客户非常多,回购率甚至高达百分之八十多,远超他旗下任何一款饵料。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陈氏通杀饵的效果非常好,胜过他旗下各种饵料,才能有如此高的回购率,如此强的客户粘性。
但由于广告宣传没有跟上,或许更准确的说,陈渊压根就没投入过什么广告宣传,所以这款饵料的销量增长不算快。
如果能将品牌知名度打开,以陈氏通杀饵的效果,相信销量能有暴增。
“好的,多谢老哥提醒。”陈渊感谢道。
其实广告宣传这块,陈渊并没有太着急,一来系统出品值得信赖,利用客户口碑也能渐渐打开市场。
再则,他想打造自己的宣传团队。
代言也好,网红也罢。
在等身边人成长。
“价格定好,就剩最后的取名了。”
陈渊没深想广告宣传的事,确定好市场方向和价格后,思索着给鱼竿取个什么名字,然后投放市场。
陈氏?
太单调了。
待时机成熟,陈渊肯定会划分出渔具品牌,陈氏便是品牌名,但旗下的产品,同样需要命名。
好比后世的华氏。
华氏的饵料和鱼竿等都有品牌名,他的饵料鱼竿等渔具,自然也需要。
“就叫陈氏连竿,第一批就叫一代。”
陈渊思索下确定鱼竿名字。
陈氏连竿一代。
试问哪个钓鱼佬不想连竿爆护,不仅寓意美好,而且极具记忆性,相信钓鱼人只要听到就能记住。
比市面上什么光威迪佳好记多了。
确定好价格和名字后,陈渊便在钓场群里发布消息。
首先是红包开道。
然后编辑消息,
“感谢所有老板对陈渊钓场的支持,经过这段时间的研发制造,终于制造出工艺品质和性能手感都非常不错的第一批手竿。”
陈渊按照系统商城的鱼竿信息,详细的介绍了一下。
随后公布鱼竿名称和价格。
陈氏连竿一代,市场售卖价199,老规矩,钓场会员来塘购买,依旧可享八折优惠。
一瞬间,钓场群里便热闹起来。
无数钓友为之兴奋。
他们对陈渊钓场的鱼竿可是心心念念许久,虽说陈渊介绍中没有现在提供的那么好,垂钓极限只有四十斤。
但相信一定不比市面上任何品牌下六米三的鱼竿差。
而且,老板还提供体验选择。
可来塘体验后,再决定购买与否。
第297章 寒冬来了
十二月的崇市,气温变化很快,夜间已是零下,白天也只有几度,而且特别湿冷,不宜出门。
这就是南方的冬天。
别看北方温度更低,但北方是干冷,多穿一些就不会太冷,而南方的湿冷是潮湿,同样的温度,湿冷更彻骨。
所以南方的冬天,下班高峰期一过,谁都不想出门,八九点的街道就特别冷清,如果不是为了碎银几两,白天都没人想出门。
以至于钓场的生意开始下滑。
一天比一天下滑的厉害。
“这才刚过九点,禹城村就冷清下来了,都感觉有些不适应啊。”陈渊家,堂屋里,陈军郁闷的抽着烟感慨。
“主要是温度太低了,而且夜间更潮湿,坐外面衣服都能沾层露气,钓鱼佬也受不了啊。”陈国也在叹道。
陈墨和陈铭坐旁边,也是眉头有些紧缩。
唐英和林翠菊没搭话,在那剥着瓜子闲聊,陈莉和杨阳洋也是一样,捧着热气腾腾的茶杯。
其实十一月底,生意就有下滑的趋势了,来到十二月,下滑趋势越加明显,白天还稍微好点,夜钓是越来越少。
来到月中,夜钓更是几乎没有。
偶尔有夜钓的,基本上也是九点就撤了,不敢钓到深夜凌晨。
整个钓场,生意可谓断崖式暴跌,连带整个禹城村都清闲了不少。
所谓的寒冬来临,不过就是如此,照此情形,接下来的整个寒冬,恐怕生意会惨淡无比。
“小渊,想想办法呗,这样下去,钓场的生意没法做啊。”陈军猛抽着烟,一脸郁闷的看向陈渊。
做生意就是这样,生意好的时候,再忙都是高兴的,可一旦生意变差,特别是这种比腰斩还可怕的下滑,一般人心态是真稳不住。
“能有什么办法,白天还好一点,晚上外面零下温度,钓鱼佬都不敢这么拼,再疯再狠也不是这么造的。”陈铭叹一声。
冬天还敢夜钓,绝非一般的狠人。
“不仅是钓场,几乎所有行业都有影响,没办法,寒冬天,真不适合在外面晃荡。”陈墨也觉得毫无办法。
冬天只有两个世界,一个被窝里,一个被窝外。
钓鱼佬也是人,再刚也少有十冬腊月去夜钓的。
“大哥二哥说的对,这是季节性因素,任何生意都有淡季和旺季,冬季就是钓场的淡季,室内钓场都好不到哪去,都是常态。”
陈渊手里拿着烟,叼嘴里点燃,深吸一口吐出长长的烟雾说道,“这大冷天,别说钓鱼佬不想往外面窜,就连我们也不想动啊,这会缩在被窝里,或者待在空调房里不舒服么?”
十冬腊月,白天出门挣点窝囊费是没办法,可下班后,真没几个想出门,有人请吃饭都不带想去的。
特别是南方这种湿冷天,雾蒙蒙,没下雨都像是在下雨。
反正十二月份以来,吃过晚饭后,陈渊都不想去鱼塘转悠,特别是骑三轮的时候,那湿冷的风,脸都能吹裂开。
“可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啊。”陈军皱着眉幽幽叹道。
他是真着急。
现在才十二月中旬,冬月的天还不是最冷的时候,腊月的时候白天都是零度左右,那才叫冷。
现在就没啥生意,后续肯定更差,想要等到转暖,至少也得年后翻春,三个月惨淡没得跑。
三个月啊。
员工的工资摆在那,村里的开支怎么办?
“不是办法你想办法啊。”唐英斜了陈军一眼。
“我能有啥办法?”陈军摊摊手瘪嘴叹道。
干活他肯定是一把好手,无论是鱼塘还是建设,不管什么活,只要安排,他指定能办好,可做生意这些道道不是他强项。
“没办法就少开腔抱怨,别动不动就唉声叹气,我都要听烦了。”唐英扔掉瓜子壳,没好气的给了陈军一个白眼。
生意不好,大家都看得见。
一起想想办法呗,唉声叹气,那不是给所有人添堵么。
“得,你说了算。”陈军被怼了两句,本想开口说什么,可看到唐英的眼神又憋回去了,拿起桌上的烟点燃,吧嗒抽起来。
“确实要想些办法,这样下去,前段时间赚的,恐怕都要贴到寒冬里。”陈国笑了笑,将烟头熄灭说道。
温度越来越低,生意越来越差,持续这样下滑,不仅是闹心,还闹钱,之前赚的,恐怕都不够贴。
“要不停业两个月,把冬腊月熬过去,春节后再开放,到时候只需要刚一波倒春寒,其他时间段肯定没这么难。”陈墨提议道。
这是许多钓场都会面临的选择。
真冷的受不了,生意惨淡到无法形容时,钓场确实会选择放假,等到节后过来,就能慢慢好转。
“停个屁,开门做生意,哪有随意关门的。”陈国当即喝斥一声,在老一辈思想里,做生意就不能轻易关门,不吉利。
“那要不转移重心,钓场和乐园不需要员工,我们几个就能搞定,安排员工去搞建设,这样既能加快建设进度,还能省下一些工资。”陈铭提议道。
这次陈国没有喝斥。
陈军也是琢磨着看向陈渊。
所谓开源节流,既然开源困难,那就从节流做起,未尝不可能。
“这样做虽然能节约一些成本,但容易失去人心。”抱着茶杯,始终和杨阳洋聊着悄悄话,没有搭话的陈莉听到这,终于抬头说话了。
村民是相信陈渊,这才将村里的资源都交给他发展,还有百多号村民从外地赶回来建设家乡。
这才三个月,就要弄去搞建设,暂停其他工作岗位的待遇,任谁心里都不会好受,若是失了信心,搞不好还会整出一些乱子。
得不偿失。
“小莉说的对,先不说寒冬也能扛过去,就禹城村这种模式,除非真没办法,不适合这样做。”杨阳洋也开口说道。
禹城村不是公司,都是乡里乡亲,这一套放公司都未必能行,何况是对乡亲。
“生意下滑只是暂时,我们并非没有应对的对策。”陈莉继续说道,面露淡定笑容。
“什么对策?”
暗暗郁闷抽着烟的陈军瞬间期待看来,陈国他们也是一样,包括唐英,虽说她没有表现出焦虑,但谁不希望生意好转。
不说继续创造高峰,至少也要好转一些啊。
“钓场这方面有老弟想办法,我说说休闲项目这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