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第312节

  都不傻,魏娇的推测是对的。

  北师大附中的副校长即便是对名作家也大不必如此,可顾陆的影响力不单单是名作家啊!少年时有《少年中国说》,现在青年有《外交四部曲》,这玩意没断层啊。

  更直白一点,作家的地位是靠著一部部作品垒上去的,但顾陆的位置,脚下没书。属于是左脚踩右脚飞升,作品的文学地位没跟上。

  “麻烦荀校长了。”顾陆马上说,“其实我就是来看看上研修课的老师,不用麻烦荀校长。”

  “我们中学弯弯绕绕的,还是挺复杂。”老荀说,这个导游他必须当。他是真好奇,眼前这人是如何每一步都踩在点上的。

  从“新时代青少年正能量的代表”到“见证华夏外交变化的青年”,从政之人看了真会流下艳羡的泪水。

  “上次有位毕了业的同学回来看看学校,都迷路了。”老荀说。

  见对方坚持,这又是对方的地盘,顾陆就只好客随主便。

  路上魏娇没说话,她好像小尾巴一样默默跟在后面,她发现荀校长似乎在观察顾陆。好像在看什么国宝。

  想起上学时,她自己中二的喊过,“打倒顾陆,我就是国宝。”

  没曾想魏娇没能打倒顾陆,但顾陆却真的打倒了国宝……

  “目前研修课好像上完了,下一节课是两个多小时后。”副校长老荀说,提议先去这课程的负责人滕主任那里去看看。

  顾陆和魏娇商议,后者没意见,两人就往办公室走去。

  办公室内此刻只有滕主任,瞧见副校长到来,他马上起身。

  “滕主任,这位是顾陆老师——以及八中的同学,他的作品还是我们校图书馆出借频率最高的,《平面国》《小王子》,献给……”老荀不记得名字了,将话题一转,“知道高中老师来我们学校参加研修班,就过来看看。”

  “高老师是不是非常优秀的老师?”老荀问。

  你都这样说了,滕主任张了张嘴,大脑飞速运转。

  感觉喉咙有点痒,换你,你也急。副校长在面前,刚刚磋磨走了对方优秀结业生的名额,转头靠山就来了。

  不会吧不会吧,见过学生给老师打小报告的,从没听说老师和学生打小报告的啊等!

  “非常好,高老师还是我们研修课的班长,做事非常周到,也认真负责。”滕主任的嘴比脑子还快。

  顾陆和魏娇同时点头,说到周到和负责,这两个词语,几乎是构成了他们对高老师的大部分印象。

  拿魏娇来说,她曾经感觉生活没意义,还放弃了从小练到大的毛笔字。是当时最好的朋好友戚采薇最先察觉到,然后就是高老师发现并进行了开导。

  “我就说,肯定是这样的。”老荀认真道,“能教导出这么优秀的学生,老师肯定好。”

  “一会上课,顾老师要不要现场分享一下。”老荀提建议,“让我们也学习,进步一下。”

  “这个应该让高老师本人分享更好吧。”顾陆说。

  “欸,不是这样,学生和老师的角度是不同的,能从学生的角度了解,对我们也能起到教育意义。”老荀说。

  真不愧为副校长,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

  有道理,顾陆答应了。为老师扬名他是愿意的,因为他打心底里认为高老师是灵魂的工程师。

  在办公室小坐,老荀弄来了点心和茶水。滕主任的办公室也并没多好,就和他当初的社办差不多,顾陆用余光打量。

  他的观点里,既然全国那么多教师来北师大附中学习,各方面一定是极佳的。

  不得不说,刻板印象害死人。好比赫赫有名的京城饭店,认为有多华丽?没有!甚至装潢很落伍。

  这是怎么?滕主任注意到顾陆眼角余光一直在打量,咽了一口唾液,有点惊弓之鸟的意思。他倒不怕顾陆一个外人,主要是给副校长留下坏印象,我滴亲娘呢影响仕途……

  “你这玩意,教一个顾陆,真的要吃一辈子?”滕主任内心在蛐蛐高老师。

  对顾陆和老荀是聊天轻快的两小时,对魏娇是沉默时间,对滕主任就是煎熬,一个房间三种氛围。

  终于,下午五点二十分,研修班再度打开。

  全国各地来学习的教师们,都是提前来到教室(附中的公开课室),迟到是不可能迟到的。某个方面来说,来学习的骨干教师,也代表了身后的学校。

  五点的课原定是北师大附中特级教师分享作文方面的经验,只是当下稍稍有了些许改动。

  当瞧见滕主任和荀副校长走进教室,众教师面露错愕。瞧见前者不奇怪,毕竟研修班就是他领头,一周半能见到五次。可副校长不常见啊,只在最开始来露了一面。哦对,旁边的京城日报记者也是见怪不怪了,因为这是国家的“任务”,肯定要有一些拍摄报导,才能够交差。

  甭管能不能提升西南地区的教育,反正研修是进行了。

  “我们今天研修班来了一个比较特殊的嘉宾——”老荀顿了顿,卖足了期待感,才继续说,“是著名作家顾陆同学,大家欢迎。”

  老荀话音一落,掌声就响起来了。不过鼓掌只是下意识的,而副校长刚才说的内容……反应过来的众人齐刷刷瞅著高老师。

  都知道这里坐著顾陆的中学老师。

  紧接著,顾陆就从门外走进来,站上了讲台。老荀、滕主任和魏娇都默默站在了一旁。

  对于顾陆,除了高老师之外,其余教师心中也是“故事”级的。就很多事迹就像是在听故事,一点也不真实。

  “各位老师好,”顾陆先向老师们问好,“我也只是个学生,所以教学生我肯定不行。我分享一点,我作为学生时,高老师是如何教导我们的。”

  “首先,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高老师的细心。”顾陆说,“我也是在高二才知道,高老师给我们每个学生都准备了一个文件。资料非常详细,学习擅长什么,缺失什么。这些数据都是非常详实的,高老师是我们语文老师,但对其他科目的情况也很了解。”

  “这样说吧,当时我看完每个月都有变化的文件表格,我感觉高老师比我自己还要了解我自己。”顾陆说,“作为学生,我还感受不到一点压力。因为这些资料高老师是从来不说的,都是默默准备。”

  “我本来还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想明白,可能就是为了学生不要压力太大,因为如果知道老师完全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好像在某些时刻对学生压力还挺大。”顾陆说,“对了,还有一点我认为高老师教学的优点,高老师会非常注重学生的心理状态。高老师我想得对不对?”

  高老师嘴唇紧闭著,她没说话,只是非常轻微的点头。没错,高老师做得永远比说得多。

  学生文件居然是真的?

  研修班“开学”的那天,比较出名的几个学校老师,也都起来分享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当时高老师就很耿直的全部说了。只是在场百分之八十都不相信,疯了吗?全班那么多人,哪有足够的时间。

  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则认为高老师在说一种很理想化的教育,比如卢老师等人,认为也可以理解。毕竟分享教学方式,也不一定分享自身用的,对不对?

  “她没私生活吗?一个人哪有这么多精力?”滕主任愕然。

  他倒没认为顾陆说谎,实际上,在场大多数人都没怀疑顾陆的话。因为顾陆现在的知名度已到了让人下意识就相信的那个地步了。

  “难怪啊,高老师真是优秀的老师。”老荀感叹。

  京城日报记者那肯定是咵咵拍照。

第367章 开辟新的

  高老师请顾陆和魏娇吃了一顿饭。也不知道,是否为本土消费水平高的原因,四九城的日料店是所有城市中比例最高的。高老师想出点血选择日料,被魏娇拒绝了。按魏娇的说法是“老早就想吃涮羊肉锅了”。

  末了,决定铜锅涮羊肉。

  和平时在学校的冰面少语不同,饭局间,高老师说了特别多话。

  分享了之前一届学生中,有一个也热爱写作,但可惜家中不支持,末了还是没能坚持。分享了这几年教学书进行了改版,现在都使用了新教材,但教法还是老一套。

  “听说在初中语文书上有小顾你的文章?再加把力,高中语文课本里也留下个一两篇。”高老师这样说。

  魏娇点头,“我感觉能成,因为我就知道好多幼儿园的课本,都有图画版小王子。”

  能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个阶段的课本都出现文章的。那已是国内历史TOP级别的作家。出现三阶段是当代天花板。顾陆目前有希望,小王子、平面国能向小学阶段发力,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当下叫外交四部曲,有希望冲击高中和大学。

  希望有外挂的情况下,能在活著的情况下完成这个目标。

  “小顾,你也是为雾都的全体学生开了一条道路。以前我们雾都的初高中从来不重视叶杯和冰心杯这些作文比赛。现在基本比较好的初高中都会有规模的组织学生参加比赛,拿了不少奖。”高老师还聊起这事儿。

  开辟新的修炼方法!顾陆脑中代入成这么一句话。

  聊了很多,但高老师唯独没聊起自己的家庭,以及私人生活。

  铜锅里的汤越来越少,三人也吃尽兴了。

  先一起把魏娇送回家,顾陆再送老师回去。

  “小顾,今天谢谢了。”高老师终于还是把想了一路的话说出来,“也就是吃饭前,滕主任告诉我,优秀结业生名额有两个,另一个就是我。我知道的,其实名额就一个。”

  更重要的是,一直在拍摄研修班进程的《京城日报》记者,肯定会把顾陆的出现写进报导中,文件教学这种只存在于一班十几个学生的精英教育模式,也会报导。对高老师的教师生涯帮助不可谓不大。

  北师大附中的滕主任有个疑问可以回答一番,“教出了个顾陆,这成就可以吃一辈子吗?”

  答案:是的,可以。

  “高老师,”顾陆认真的说,“我今天分享的话,都是实话。我不是因为你是我高中老师才夸你好,而是高老师你作为老师,本来就是很好的。”

  此话让高老师沉默良久,直到走到酒店停车场,转过去就是门口了,高老师才又小声道谢,然后低著头回酒店。

  高老师已四十了,比去年顾陆回雾都时瞧见更瘦,至少从背影来看是这样。

  一个人并不能完全了解另一个人。高老师离开前的谢谢,可能是感谢顾陆对她教学事业的肯定。正是因为教学事业,才让她在家庭方面一败涂地。而顾陆的肯定,相当于是对她人生的肯定。

  “时间还早,溜达一会消消食。”说是溜达,其实顾陆在思考下一步。路过的花草树木是一点也没看,不过在这一片区生活了好几年,也是非常熟络了。

  目前他二十多岁,某些文学性的作品能拿出来了。具体需要筹划慢慢来……

  翌日,温度上升了。

  就好像包厢中的气氛,热气腾腾。

  顾陆一早就来到这一家私人茶吧。为何要在茶吧前加上私人呢?顾陆也不清楚,因为名字就是“鸢木私人茶吧”。也有可能是加上私人,顾客就会认为更安全吧。很多采访都在茶吧进行。

  当前也是。

  “顾陆老师,请问你的新作《嫌疑人x的献身》,什么时候在国内出版?在霓虹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你有什么看法呢?”南方都市报记者老马问。

  南方报业啊,基本上是新闻人最讨厌的存在。因为南方系曾经是白月光,多少新闻人是因为听闻南方系的事迹才踏入。爱越深,恨越深。

  只不过顾陆不是媒体人,他接受南方系的采访,目的性很强烈。

  “合适的时候会在国内发行。”顾陆说,“具体时间跟宣发计划有关系。至于《嫌疑人X的献身》在霓虹的销量不错……这本书的灵感诞生来自于几年前去霓虹无意间走到泪桥,那附近是东京的贫民窟。更直白的说,在预料之中,我就是为销量才写出这本书。”

  为销量写书,随后就销量大爆?老马默默点头。

  “具体宣发计划有可以透露给读者的吗?国内有很多记者关注你的复出作品。”老马的提问风格是习惯抛出两个问题,“因特网上有不少很弱小的言论,他们认为顾陆老师你回归选择霓虹,是对国内混乱的图书市场没信心,请问怎么看呢?”

  这类专访的问题,都是经过提前沟通的。可如何提问,以什么节奏,用语速构成什么采访氛围,就是记者的本事了。

  “一本书的发行是有非常多出版人的共同协助的,我的透露,可能会打乱出版社和代理人的计划。”顾陆说,“至于国内的图书市场。我个人是非常有信心的。在线环境,因特网的销售方便。线下生态……图书奖项趋于成熟。”

  除开老舍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四大文学奖。第二梯队庄重文学奖、施耐庵文学奖、红楼梦奖、宝珀理想国文学奖(越来越差)。第三梯队的就多了,比如之前获得的蒲松龄短篇奖。

  蒲奖以前是第二梯队的,只不过近些年主办方宣传方向走偏,有些滑下来了。只不过第三梯队的奖项也是能写进履历的文学奖,而获得第二梯队,可以说是圈子里的中流砥柱。至于获四大文学奖,基本是能担任某个省作协副主席或主席了。

  “如果我没调查错的话,顾陆老师好像只获得了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提名,以及获得了蒲松龄短篇小说奖。”老马采访前是非常细心查询了嘉宾资料的。

  “《小王子》是目前国内累计销量最高的童话小说,也是出海最成功的作品,顾陆老师认为是国内儿童奖项的遗珠吗?”老马说,“如果顾陆老师不方便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不回答。”

  这问题不在计划范围。

  实话实说,顾陆也感觉《小王子》都没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和陈波吹儿童小说奖都没获得,有点看他年轻资质浅,更重要是他也不混圈子的缘故。

  “关于这点我也困惑,”顾陆好像想起了什么,接著说,“童话奖的话——我获得了凯特格林威大奖,2014年发给《小王子》的。”

  “为纪念英国最伟大的儿童绘本小说家凯特·格林纳威创立的奖项?英国那个最严苛的儿童小说奖?”老马知识面果然广泛,接著问,“那么顾陆老师有没有再写一本儿童小说的想法?”

  “倒真的有一个比较有趣的想法,”顾陆想到了角落里都起灰尘的《借东西的小人》。

  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是郭大法建议的,主要目的为了下半年的新作《来自新世界》。一本看头觉得是三流小说,但看完会直接定义为一流的作品。

  有一句比较偏激的评价,适合作这部作品的推荐语“平静美好的世界处处浸透鲜血和死亡,这不就是现实世界的意象化吗?”,现实世界该是没那么夸张的,但书中的桃花源确实如此,每一朵桃花都被血染红了。

  采访到中途,转到了新作,透露出一点信息。

  顾陆说,“目前正在筹备另一本书,描写书籍内容是描写桃花源一样的新世界,只不过每一片花瓣都染著鲜血。”

  预热搞起来。

  一问一答,大概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首节 上一节 312/3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